- 相关推荐
历史手抄报资料: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原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曾在魏国宰相门下谋事,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
商鞅变法,主张建立县制。其核心思想是:“一断于法”,主要研究制度变革,提出秦国要实行“霸道”。其《商君书》是改革旧制,推行法治的思想理论源泉。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由此开始使秦国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
然而,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我要受‘连坐’的处罚。”可怜的商鞅惨死在自己制定的规定下。这就是著名的典故:“作法自毙”。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率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好重返商地,带领士兵北征郑国。惠王派重兵进攻商地。商鞅率包括家丁等兵卒进行抵抗,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商鞅被杀于郑渑池,其尸体被带回国,处以车裂之刑。“用其法不用其人”!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意,也就没有照做了。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地主和农民生产得到很大提高。
变法背景: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历史手抄报资料:商鞅变法】相关文章:
试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12-10
历史手抄报资料:曾国藩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最早的皇帝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王安石偏食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和尚升天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永乐盛世06-30
历史手抄报:中国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06-30
历史手抄报资料:北京猿人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