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散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散文1
《昆虫记》给我三重震撼:男人是没进化完的兽,但凡生命都值得敬畏,母性的伟大。今天是重阳佳节,我姑且称之为中国的感恩节吧,祝愿天下的父母平安、健康、幸福。
——题记
母亲的手粗糙、厚大,纹络横七纵八地翘裂。妹妹说,看完大娘的手,就不想吃饭了,可大家还是把饭吃得呼呼作响。是的,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几个长方的饭盒是这种味觉记忆的主要载体。那个时候,家离学校远点的,到了冬天都带饭盒。我的饭盒里装着红色的花生米、绿色的蒜苔、黄色的鸡蛋、棕色的刀鱼……颜色鲜亮,菜式不少于两样。我把饭盒放在身后的炉子上,上课时,身杆拔得笔直。轮到我生炉子的日子,母亲就要起得更早,做饭、准备柴火,和一遍遍地催我起床。我撅着嘴,慢吞吞地穿着衣服,直到冷空气与身上的热气短兵相接,我才激灵灵地清醒。“生炉子”是个让我愉快的话题,确切的说不是喜欢生炉子,而是有关它的记忆。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却不会生炉子。半天点不出个火星子,却造了一屋子一屋子的烟。这个本事要是在抗战年间或许会派上用场,可生不逢时呀。母亲是那种苦难岁月里淌过来的人,不爱抱怨,大包大揽了我手足无措的各种事项。火很快生起来了,金红色的火苗点燃了屋子的生气。我自得其乐地在桌椅间跑来跳去,一会儿抱着炉桶子烤火,一会儿吃点鸡蛋花生米的零嘴。寒夜渐渐消退,晨光和炉火汇成暖暖的金色。我一边吃着母亲带来的早饭,一边和陆续到来的同学打招呼。色彩斑斓的味觉记忆一直伴我到高中毕业。
大学离家不远,肝肠脾胃肚就训诫我要常回家看看。不足五平的'厨房,墙壁黑黢,堆满杂物,不透光,不透气,母亲在那儿为我煎炒烹炸。每次,我带回大包小裹,又带走大瓶小罐。带回来的是脏了的衣物、被子,带走的是母亲给我和姐妹的小吃。母亲总是坚持送我到车站,然后在我不耐烦的催促声中离开。上车时,侧望不远处,就会看到母亲双手搭在多肉的腹前,整个身子向前微倾成一张“弓”,略显颓唐地站在那里。她发现我在看她,就笑笑,粗壮的手臂沉沉地摇动。这一幕频繁地上映在我大学四年的时光里。
我又一次大包小裹地回来了,里面是儿子。“月儿明,风儿轻……”母亲的歌唱得极好,儿子一次次地受用了。母亲用手掐住儿子的腋下,小家伙就一遍遍地弹跳,兴奋不已,屋里院外都是咯咯的笑声。看着母亲鼻夹渗出的汗,我心疼地把宝宝接了过来,可最终也没掌握母亲逗弄小孙的要领。一次,我和父亲在一件小事上意见有了分歧。教育和成长教会了我不要与长辈论什么是非曲直,却未宽厚到从容平和地笑纳咄咄逼人的语势。拉上孩子,我匆匆地走了。母亲追了上来。当时天色已晚,我催她回去,她固执地要看我上车再走。母亲终究上了些年纪,腿脚反应都有些迟缓了。她焦灼地翘首以望,不知不觉间就挪蹿到马路的中央。那是一条外环路,来往的货车风驰电掣。我气急败坏地叫嚷起来:“你干什么?刮了怎么办?我打车走,你赶紧回去!”我开始不停地用力地挥动手臂,不再看母亲。终于一辆红色的出租停了下来,是拼车,可我毫不犹豫地一屁股陷了进去,门重重地带上。侧望,没见母亲,我对自己刚才的言重有些懊恼。“师傅,我们去……”车门突然开了,“是辆外地车,号我记住了,到家来个电话。”是母亲。我把手和脚用力地向下压,让气血平复噙在眼中的泪。
年近不惑,大大小小的病也打了些交道。家庭、工作、疾病常把自己熏得焦头烂额,才懂得“生炉子”是门生活必修课。回想起母亲好像也有过腰疾腿痛的,就吃了几片药,怎么就没听她吭一声呢?
儿子常黏着我,说:“这是我的妈妈,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其实,我菜烧得没有母亲的香,屋子收拾得没有母亲齐整,遇事没有母亲沉稳,做人没有母亲宽厚……可是我却一次都没有对她说过,“这是我的妈妈,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重阳节的散文2
清晨,北风吹动单薄的衣裙,阵阵寒意直入骨里。已是深秋,重阳将至。重阳登高?在这座临江临海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见不到山,纵横的河流里流淌着时而黄时而绿的水。
故乡有山,其实称丘陵更为合适,自西向东由丘陵过渡到平原。
上次回故乡是去年冬天,短暂的停留,离开太久,记忆中多是童年时的印象。下了长途汽车,车站周围还是旧时模样,县城的另一边在进行旧城改造。弟来接了我,路上车不多,车窗外空旷灰暗的农田向后飞逝。记忆里,这个时候的水田里是满眼绿色的红花草,天然的绿肥。路边的小店还在!这里没有公交站牌,它就是站牌!靠几根圆木支撑的简单木屋,历经岁月的洗礼,象一个老叟,看着我牙牙学语,看着我上学堂,看着我离乡,弯着腰,拄着杖,守候在此,盼着我归来。
车子继续向前,拐个弯,路两旁是松林和一人多高的`杂草?“这是哪?你要去哪儿?”弟回道:“这不快到家了么?现在退耕还林,地都不种了。”“都不愿意种了?”“也有个别坚持要种的,但旁边的树长大了,长高了,也没法种了。”“噢……”这里,我应该看得见农地里忙于耕种的人儿,看得见我的村庄,看得见绿荫下一个个的屋顶,可眼前只有一条在松林和杂草中不知通往何处的路。“姐,这不到家了么?”下车,抬头看,是啊!到家了。
重阳节的散文3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对此,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比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该马上离家,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全照师父的话去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几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历代相沿,逐成节日风俗。
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重阳节的散文4
秋水迷天,木叶飞卷。夫九月之初九,易理以九为阳,故曰重阳。当此之时,秋气萧飒,天地清肃,阳朔之极尽,阴柔之始生。李谪仙有词曲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世知重阳之期,安知清秋佳节耶?清者,浊之尽也,清秋者,重阳之尽也。可知二者同为一日耶?
尽言阳与刚,谁解阴与柔?阳刚之美,如雷如霆,如长江决堤,如麒驥驰骋,如沙场擂鼓,如君临万众。阴柔之韵,如云霞舒卷,如雨丝风片,如柔波泛漪,如碧涧流泉,如美人颦蹙,如幽林箫色。天下柔之至,是为上善,天下刚之至,是为衰极。
仆之生辰,正九月之初九。自落地之时,则淑静少言,目光暗涩。素不喜动,雅好诗词,束发而该览文籍,弱冠之年,性情柔懦如女子。看似无用一书生,细察二十载之生平,则惊且叹矣。仆幼染顽疾,非药石可愈。医言命不长久,然仆性喜静,好读诗书,汉人数千载之文墨,润我之心胸,养我之气血。作息有节,与人无争,内敛清虚,守静处柔,此正合自然之大道,是故虽有暗疾,今仍气完神足,无生死之忧,且与人为善,和光同尘,亦少为小人所乘。是故柔者,天下之至宝也。
仆之事迹,可微窥大道,仆不知其名,强名之曰柔,至于幽微处,则待后日思量。今重阳佳节,悟道一二,借题发挥,以佐君饭后茶余。长安孟鑫遍插朱萸以庆。
重阳节的散文5
九九重阳还有几日,今天,局机关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活动,提前过老年节。我五月退的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节日。
重阳节,过去我是看着别人过,今年给自己过,退休了,老年了......我却是老同志里最年轻的。祝酒时,我说:让我们年年有重阳,岁岁聚白头。有同事开玩笑说,废话,哪年没有重阳?我说,不一定,谁谁谁谁就没有了今年的重阳......我说罢,大家唏嘘不已。
他们中有拄着拐杖,上下车有年轻同志搀扶,我望着他们蹒跚的步履和呆滞的眼神,我无语。这些过去的局长处长们,曾经的辉煌和自负,久了,连他们自己都忘记了,似乎从没有存在过......座谈会上他们说得最多的是今冬的供暖,住院费用的报销和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老干处的同志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地叫着,陪着小心。这个群体已是我的.归宿了。
老,是必然。我虽刚过六十,老年痴呆正在发生,今日出门老婆拿出衣服让我换上,结果,旧羊毛衫仍套在了身上,新的却让我塞进了洗衣机里......想起近日社会关于为老年痴呆症的正名的讨论,卫生部说称呼老年人“老年痴呆”是一种歧视,要改。改叫“阿尔茨海默病”?太医学太拗口。叫“失忆症”“失智症”?“脑退化症”?其实,叫与不叫,痴呆,它都存在着:流口水,晃头,说话不利索,无法正常行走,大小便失禁,有时不认识家里人,迷失途径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无眠,打盹,丢三落四,固执,焦虑,发脾气,行为举止像个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孩子的幼稚和顽皮,人们总以欢笑去迎接,因为孩子有着成长的希望,而老人不是,他们是在衰没......我并不很老,却感到老之将至,“我从哪里来?”我从没有想过,因为我从没有哲学过,如今,有时望着茫茫的星空,模糊了生死的界限,不免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一种渐行渐远辞世的孤独,一个哲学的问题便让我的心空旷得悸栗:我到哪里去?
霜重重阳。
为什么重阳在了暮秋?为什么秋心是谓愁?记得有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王国维写在《蝶恋花》中的句子,也诠释着另一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同样的年龄,有同样的思考,李银河写《空旷》:我会常常想着宇宙和我的生存,演练死亡。我想把每晚睡去想象为死亡,因为它有一段时间是全无知觉的......经过这样的演练,我希望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我的心情会无比平静,因为我已经无数次地演练过死亡。
生寄死归。生的意义存在于死中。思考死而珍重生:“把每天早上醒来想象为出生,因为这样才能使我的生命中新的一天过得有新奇感,兴奋感。我的每一天都应当以梭罗那篇日记的态度来度过,他在瓦尔登湖畔19世纪某天的日记中郑重其事地写道:我现在开始过某年某月某日这一天......”(李银河《空旷》),也只有渐老的人才会如此得吝啬自己的生命,他们已无浪费的资本。
死亡是一个漫长的老去的过程。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她活得极明白。
有一种说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有一种说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两段古诗句都是人们在重阳时常常记起和引用的。
重阳节的散文6
最美的重阳节,美在一份思念。
诗人王维遥想中家乡的重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经典场景,已定格成思念和乡愁的象征。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浓浓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可以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的身边。
重阳节,这份思念,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最美的.重阳节,美在一份景致。
九月还有个美好的名字,叫做“菊月”。美好的场景在于菊花绽芬吐翠,傲霜怒放,宣布着高洁。她那昂首的姿态,让我们相信风霜不能销毁勇气,只能成为养料,滋养根须。
重阳节,这份美景,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的重阳节,美在一份孝心。
这一天,鸡鸭鱼肉、新鲜果蔬大包小包的拎回家,即使父母再不放心,也要把他们推出厨房。择菜、洗菜、煎炸烹炒,一个人,如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指挥着手下的兵将,让他们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父母菊花样的美好笑容。
重阳节,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响。
最美的重阳节,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这一天,喝专门酿制的菊花酒,吟专门吟咏菊花的诗。“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些诗句,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尽在耳边,将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笑容灿烂的脸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共君一醉一陶然”,这份诗酒情怀,如灿然的傲菊,馨香弥漫。
最美的重阳节,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美景,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然而,最美的原因却在于,是和一家人在一起,这种世间最平淡的幸福,在这个重阳节,延续着,直到永远。
重阳节的散文7
今天是重阳节,外婆却住进了医院。
昨晚我带着全家去看望了住在中心医院的外婆,她躺在床上,气色很是不好。我疑惑这是早些日子看到的外婆吗?听到我们到来,她挣扎着要起来,我扶着她,生怕她会倒下去。我询问着情况,因为胸口有一根血管堵塞,呼吸困难,胸痛。问她是否要喝我带过来的鸡汤,她摇头。她浑身是管子,大口喘着粗气但仍和我说着话:“我不想住医院,到处是管子浑身不舒服,我反正也活到八十了,死就死了,怕什么?可是你舅舅他们一定要我住到这来。我不来他就抱,唉!这把年纪还要他抱也不象话呀!……”我安慰着,要她安心养病。她仍断断续续说着,“这医院害人咧!”母亲接着她的话,讲医院不是害人,是救人。我依偎着母亲,母亲扶着外婆,有母亲在就等于有人疼呀!
因为儿子还要做作业,就赶着时间回家了。我拿了点钱给外婆,她使劲地推着。后来竟生气地睡下,别过脑袋不看我了,我便悄悄让母亲替她收着。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说起了早些日子做的那个梦,但愿不是真的。然后我想起了他的奶奶,他的外公,我的外公,爷爷,一个个老者,渐渐逝去,不免伤感。
外公走时,我带着一岁多的孩子赶了回去。他当时躺在床上,只剩一口痰在喉咙里来回吞吐着,整个房间只有系在床上的那个铃铛随着他的呼吸摇晃着。我轻声的唤了声“外公”,他微闭的眼睛动了一下,没有出声只当是回应了。记得晚上我和几个舅舅坐在他的床边打纸牌,刚过二局,我突然心一沉,把牌一丢就跑了出去,大叫:“外公不行了!”然后只听见里面的人开始哭泣。然后狂风大作,把门和窗刮得很响,我站在一边看着他们开始跪着烧钱纸,撕线,抽泣……据母亲讲外公走之前是冥冥中给我捎了信的,外公那样的好好先生到了那边也应当是做神仙了。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忘怀在我出嫁的当晚,得了老年性痴呆的外公竟然踩着泥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凌晨二点就来我娘家门前等候的情景。
外公走了不久,就是爷爷了。
爷爷是上山捡柴火时摔了,然后脑溢血。赶回家时,他已如外公一样在床上只存一息了。刚睡到半晚,叔叔说是爷爷走了。我飞快地披上衣服,跑了过去。奶奶说早几日,爷爷还说要来湘潭看我,兴许是对我心愿未了,一时之间我哭得很是厉害,虽然爷爷一家小时并没有给过我一丝温暖的回忆。我总记得小时候,因为自己父亲的'不长进,爷爷也没有把我和弟弟当孙子看待过,每当吃饭时,他总会狠狠的喝斥着我们回自己的家,然后长大后,我也会恨爷爷的偏心眼很少与他亲近。可是他走了,我真的哭得很是伤心,没有谁会明白一个曾经倔强的孙女会哭得如此重,因为恩怨,因为血浓于水,因为一切都来不及了……
想到这,总会有眼泪溢出。于是我开始每年给孤单的奶奶过生,每回到乡下,都要去看望自家的老人们。
这个重阳节,我想起了念亲恩。往后日日,都要记得念亲恩!
重阳节的散文8
秋菊开,重阳来。今年重阳节,天气格外晴好。我受保健养生食品“无限极”公司,垣曲总代理惠备良邀请,到历山镇神后村看望一位百岁老人。
听说这个村的人高寿,有位老寿星108岁。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有何养生秘诀?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随着村长的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农家小院,还未进院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院墙外有盏个性特制的节能灯罩:一根长竹竿挑着半截色拉油壶。石头夯起的院墙外的大杮树上,一只喜鹊在鸣唱。大树上叶儿已经落光,只剩招人眼球的红彤彤的“小灯笼”,通过半人高的院墙,探头向院里望,柿叶为院子铺就了彩色的地毯,若不是门帘高挑门开着,老掉牙的太师椅放在石塄上。一定感到这院子没住人。
无限极公司众多拜访者,在惠备良的带领下提着慰问品,走进院子。进屋子半天都没找见人。莫非老人今天不在家?
此时,一位老太太从厕所出来了。大家一下围住了她。细细打量,她的一双缠过的小脚格外引人注目,也许已没人会做与她合脚的鞋了,买来的鞋穿上很不协调。她走起路来精神还算硬朗。
大家扶她坐在太师椅上,问寒问暖,她高兴得合不拢嘴,笑盈盈的脸上,露出已无一颗齿的牙床。岁月的年轮已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一只眼睛已深陷成眼眶。那么多美女众星捧月般围着,老太太幸福得笑成一朵山菊花。
村干部告诉我,她的年龄应该是108岁。身体好着呢。村上年年组织老年人体检,她的心脏还和年轻人一样,吃饭穿衣都能自理。她最小的孩子也近七十岁了。来参加公益活动的年轻人,有的.为老人捶背,有的和老人拉家常,有的在院子里大扫除,老人激动得无以言表,只是乐呵呵地看看这个人的脸,摸摸那个人的手。
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老人生活的院子。一座老式土丕房座北朝南。院子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小菜园,西边的菜园里南瓜蔓儿爬在架上,上边还结了两个像碗口那么大的南瓜,从架子上枯了的豆角蔓儿可想象到,豆角当时长得有多旺盛。还有几苗西红柿新抽出的枝儿上,结了几嘟噜绿西红柿。右边的菜园里种了黄白萝卜,大葱香菜。我低头看看院子,院子里的落叶被大家扫成了一堆,露出了松软有弹性的泥土,院子中间铺着间距很小平平的搭石。
不用问老人平时活动范围,就在这座院子里。她与泥土同呼吸,与树木蔬菜同沐阳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无公害的。我想起一首歌词: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这位老寿星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过战争的硝烟,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岁月,如今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不缺吃,不缺穿,有病就医有人管。生活保证金都化不完,在家待够了还能进敬老院。她不仅享受子孙满堂的孝顺,还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敬重。幸福幸不完。
出了农家院,走在阳光里,我又一次被眼前田园风景惊呆了。不仅各家门口有垒起玉米棒子大囤,若大的场院也被金黄的玉米棒子填满,一柱柱用铁丝网围起的大囤里,玉米闪着金光。明媚轻柔的阳光与一丝不挂的玉米娃娃,交相辉映。太有诗意了!
我把目光投向远处,紧挨村庄的菜园里,白菜大腹便便,胡箩卜翘着绿尾巴……村庄背靠着的山上秋菊黄灿灿,红叶似一堆堆火在燃烧,加上那一树树红灯笼般的柿子,喜庆和谐又富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舜井就在这个村子中间,难怪这村里人高寿,原来他们住在仙境里,吃的是纯天然的粮食蔬菜,喝着神泉里的水,加上党的富民政策好,天时地利人和,那真是不长寿都难呀!
重阳节的散文9
题记:回忆里的人就不要再见了,见了,就没有回忆了。
拨通远在一千公里以外小韩电话的时候,他貌似在吃饭。早在一个月前也给他过电话。两回电话都是同样的原因,就是想这个兄弟了。
毕业四年,除了认为世界末日的那一年在家,其余的时间基本在汉,去年这个时候松来汉,那时候他刚刚结婚,穿着一件暗红色的呢子外套,显的人有些老气。那年五一,他办婚礼,寝室的兄弟都通知到了,结果能去的都没去。来汉相见,深觉惭愧,酒过三巡,松告诉我说,他现在十分怀恋大学的日子。我喝了一口酒没有说话。他又问我怀恋不怀恋,我冷冷的回了一句,没什么好怀恋的,过去的早已过去,能怀恋就说明当初没有珍惜过。松然后就没有说话,默默的喝酒。直到如今,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我的心境有如此大的反差,不再为任何一件事物心酸而疼。也许,这些东西本然就没有心疼心酸的余地。可能有朋友会问我,是不是还是因为某人,我会回答 死过一次人,还会因为过去的这些个东西而不竭余力嚒。
过去一年中并没有多少回忆,总觉得青春岁月就此埋没,波澜不惊的活着无多大趣味。于是不再与人置气,不再与人相言甚欢,用一颗最平常的心活着,可是总有一些说不出的道不明的原因让人无法顺其而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颓废吧,明知现状如此,也知其根本,却无心改变。很长时间以来总觉得这生已然如此,而内心却又不堪如此。
去年的这个时间,写过一篇烟雨中的南湖,那一瞬间,眼中的南湖的确是很美的,如同心中的一个女神。那篇文章也是由于女神的离开,所以才表现那么一丝伤感,也是希望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够怀恋那段时光。记得最后自己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早几年,我也有如同雏鸟一样年少的无畏,可如今,却什么也拾捡不起来,包括那些最美好纯洁的东西。
走过很多路,总会有一段路走的十分艰难。和很多人在一起呆过,真正有能产生感情的人少之又少。年少的无知和轻狂,可是早已在泛黄的昨天消逝。现如今,即使身边草长莺飞,也有带有苦味的'笑容。
那天晚上,和老贾在河边散步,走到一半,一个在路边抽烟的女子被老贾多看了几眼,于是老贾在女子口中变成了老板,而且要贾老板过去玩会儿,当贾老板夹着尾巴逃跑的时候,那女子戏虐的说道,哎哟,老板害羞什么呀。于是我在一边狂笑不止。
离上一篇日志已有一年有余,期间很长时间很想写,却无从下笔。这一年里有遇见的人、有错过的人、有走散的人还是将来会在一起的人,我想说,谢谢你们,不管怎样至少遇见过或者会遇见。对于将来会在一起的人,我更想说,我很期盼遇见你。
重阳节的散文10
在年少的时候,差不多谁都玩儿过万花筒。当你拿着它对着光亮转动起来的时候,在那个简陋的玻璃筒中,各色各样的玻璃碎屑,就会变化出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花色画面,令人惊叹击节。
几十年了,那万花筒变出的画面,至今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演绎不绝。
今天,当我走入秋天的树林,眼前呈现的是这个世间所有你见过的艳丽颜色:绿色、红色、黄色、褐色……仿若走进了童年的万花筒里,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那绿,依然还是底色,因为这个世界的生命,就是以绿色作为底色。即使到了万物凋零的季节,也还有苍松翠柏以及一些常绿的植物,在装点着丰饶辽阔的原野,给人以生命的启示,生活的欢乐。
那红,就像是在人胸中沸腾着的热血,是那么地鲜活,那么地热烈;又像是横亘在空中的霞彩,那一团火焰、那一幅彩绸、那一片虹霓,生动活泼又生机勃勃,都是在昭示着生活的火热,生命的激越。
那黄,是用金黄显示的它们的价值,并不是预示着一个群体生命的凋谢,那是涅槃的凤凰,在寻找着向另一次生命过度的梯阶。在让你体验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同时,享受生命的尊贵,生活的愉悦。
那褐,本就是大地的'本色,它默默地养育着人类、养育着各种以“生命”的形态存在的“过路者”。它是安泰的母亲(注),是给予人和生物以最无私的大爱,让世上万物生生息息,永远不灭……
所以,我无限挚爱着这个万花筒似的丰收季节。
所以,我会用最真挚的词汇把这个季节来书写。
所以,我要大声地讴歌这万花筒般世界的和谐。
(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安泰的,他非常勇猛,没人是他的对手。因为他的母亲是大地之神,
只要他没离开地面就会有无穷力量。但是后来英雄赫拉克勒斯终于发现他恢复力量的秘
密,就想办法把它举过头顶然后掐死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安泰和大地母
亲的关系。
重阳节的散文11
一年一度秋风劲,重阳佳节如期至,每逢重阳节,就想起故乡家家打糍粑的场景,忆起那个香,心里萌生馋意,越想越想吃,想得嘴里直冒口水,还是别想了,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虽然现在教书的待遇已经好多了,不再是前几年的日子紧巴巴了。但是这思乡的情结还是无法改变,就算我常年在外已成习惯,可每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想起在家里过节的热闹气氛,特别是家里每个节日都有它特有的食物,也就是节日的饮食文化,那份浓浓的乡音乡情总在心里梦里索绕。
过重阳节,我就记得老家人人皆知的俗语:“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杀鸡,豹子咬你爹。”因些家乡重阳打糍粑、宰鸭杀鸡成为过节的习俗,其代表食品就是糍粑。
每到重阳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这糍粑的原料就是糯米,那可是百分百的纯糯米,而且还是家里自己留的传统糯谷种——八月早(俗称高杆糯)。那种长很高很高的传统稻杆,稻杆晒干后还可以用来搓烟绳、捆苞杆丶打背系、打草鞋,因为它长又坚韧,所以农家在收获糯谷时,再忙也得把谷草捆起晒干后收捡。这种稻谷的糯米滚圆雪白如(老家人称此为团糯或珍珠糯)加工成的糍粑,既柔软又香酥,比现在的杂交糯米要好吃得多了。在我们家里,这种糯米要比杂交糯米贵几角钱。而且它又在八月和九月之间这个时段,正是重阳尝鲜的好食物了。曾有诗曰:八月半里糯谷黄,九月九来是重阳。大人细娃盼过节,家家户户糍粑香。
重阳这天,我母亲都会早早的起床,把糯米用水淘干净,再将糯米装成木蒸子里,然后烧灶火蒸熟蒸透,直到远远的就闻到浓浓的'糯米香,为检验熟透没有,母亲常常对着刚揭开蒸盖远腾起浓浓热气的糯米吹几口气,听响声判断是否起锅,若蒸好了,就舀起部分用瓷盆装着,叫父亲和大哥及院子里的叔伯帮忙打糍粑。
刚蒸熟的糯米饭可好吃啦,那晶莹透亮,润泽香浓的糯米,直接盛在碗里,放上白糖搅拌均匀就可吃了,而且还耐饿。我小时候每年这天,当说糯米蒸好了的时候,总是缠着母亲给盛一碗,边吃边看父亲和院子叔伯互帮打糍粑。
我老家那时候是一个大院子,叔伯都住在一个大院里,老少几辈人都很团结和气。院里有一个石臼,是公用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家先来打糍粑,全院的男劳力只要没要事的都会自觉来到堂屋帮忙打糍粑,因为土办法打糍粑是很费力的一种活。就是把蒸熟的糯米到在这石臼里,打糍粑的时候,用力将蒸熟的糯米饭迅速的夯融夯乱,反过来反的用力夯,直到夯成一滩柔柔的,糯糯的黏在一块的,夯得越黏越糯,吃起来才越香。直到糯米粘在一起用力拉长的糯米线,那糍粑与对窝相撞的声音把整个堂屋都振起回音,老远都听出是在打糍粑,这样反复的夯几次,直到对窝里不再沾糯米时,才算可以了。然后就在一张簸箕里撒上事先用石磨磨好的熟黄豆粉,或者面粉,母亲将捣烂的糯米据糍粑大小掐成坨放成簸箕,姑姑婶婶们就用手掌碾成圆形,待冷却变硬后,就可烧着吃,或用油炸着吃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今逢佳节陪思亲,重阳的糍粑,承载着我儿时的欢乐,更勾起我对家乡和亲人的念想和牵挂!
重阳节的散文12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两九相重,所以叫重九。两阳相重,当然叫重阳。
如今的重阳,已被定为老人节,重阳敬老之节,每年至此时,我便会想起远在异地的父母。大学毕业,一直在异地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重阳节都无法回家,在老人节的日子里一直没有机会和父母相聚一起,每逢九月九,重阳夜却难聚首。每逢佳节倍思亲,才真的体会到这种思亲的味道,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重阳是相思的日子,古人更把重阳相思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李清照《醉花荫·九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写给在外地丈夫赵明诚的,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重阳相思生憔悴之愁,那浓浓相思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词人晏几道有词写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词中写秋天的景色,天气已渐渐寒冷,大雁已开始南飞。重阳饮酒宴乐之时,不禁怀想故乡。那种思乡之情,在作者的笔端自然的流露,溢满着真情和相思。
重阳节对我来说是相思的节日,儿行千里母担忧,登高处,我都会看到母亲在家一针一线的模样,她那慈祥的目光一直牵引着远行的脚步,没有亲人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滋味也是很令人心伤的,已近佳节我又身在异地,能做的只好寄一份相思给亲人,一份发自内心的,血脉相连的相思,我相信父母心与我的心是相连的,他们可以感受得到。
相思的重阳节登高,赏菊,醉饮,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苍白的文字,在这个相思凝聚的日子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心编织好我的相思,寄给我最思念的亲人,无论如何,重阳夜我要给父亲打个电话,听一听父母亲的声音,并让他们知道儿子就在他们的身边。
重阳夜,登高处突然传来了一首歌:“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听到这首歌,我突然感觉眼里有泪水涌出,重阳节是相思的,相思的人,在这皓洁的月光中,何时才能圆了心中的梦。
重阳节的散文13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陽节。我对重陽节的理解仅在那首诗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是感受的很亲切,对在外的我来说感受至极。谁不想念亲人,谁不想念父母,谁不想念儿女呢,在外的儿女想爹娘,在家的爹娘盼儿女。这种相思是人间的最伟大的情感,人活在世间的最为重要的依靠。爹娘把我们养大,想着我们孝顺他们,可是在外的我们却没有办法孝敬爹娘。思念牵挂担心是我们永恒的`心线。在这么个重要的节日里,我怎么不想爹娘呢,你怎能不想爹娘呢。今天看电视说重陽节是老年节,重陽节是汉时的禁日,逐渐在南北朝到唐朝成为一个节日。重陽节的有趣的传说,那个勇敢的少年,为乡民而努力学艺,最终战胜河妖,很激励我们年轻人的传说。我是比较怀古的人,对于古代的事情都比较感兴趣,也许做历史研究我也是积极的,只是没有学历史书。有机会可以看看古代的法治史书。历史能给人感叹,感叹古人的大智慧,勇敢,与自然的较量,原始的较量。明年重陽节我还会写重陽的,传统节日国人要记住。
重阳节的散文14
国庆节的第二天就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相比昨日欢度国庆的鞭炮齐鸣,彩旗飞舞,重阳节更显出一种萧瑟的气氛来,人们要么登高,要么吃重阳糕,要么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与亲人团聚,何人还在乎这点凄清。
然而我家则不同。之前团支部发下通知来说每个学生都要为父母洗脚,并且还要拍照写心得。为父母洗脚的差使似乎历史很是久远,自小学便听说了这样弘扬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条著名的公益广告的影响。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难道如今的'风气是区区一次洗脚的经历就可以改变的吗?
九月三十号晚上,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我和他关系并不很亲密,因此在提及时也选了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后笑起来,说你还是给你妈妈洗吧,我生怕把脚伸出来时熏到你们。我不置可否。洗脚——无论为了谁都没有多大区别。
只是我分明见到了父亲眼中那道一闪而过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脚,拍照,一气呵成。我不断地笑,从许多小事中找寻着笑点,仅仅是为了掩盖心中的尴尬。我慢慢地擦着,听着那咔擦声,仿佛在抚摸一座落满灰尘的雕像。父亲也在笑,笑得像个弥勒,笑得像个孩子。
水溅了一地。
终于结束了,我带着余留下的笑意,最后为父亲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边缘,又溅出几点。我终于颤抖着触上那平静的水面,又迅速地缩回,一层涟漪荡起,沾湿了一地情。
水很烫。没有白气。但真的很烫。烫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么。重阳节……这原就不是给子女们过的节日,所谓洗脚,也本就不是为了让正处于叛逆期的子女们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头是岸的工具,这纯粹就是一次为了饱经沧桑的父母们精心排演的舞台剧,让他们第一次品尝来自子女的成长的硕果,让他们充满希望,相信未来会更好,从而坚持坚持坚持。
即使今后子女的回归带来的落差会将他们压垮,即使明知这仅仅是一抹强颜的虚假的欢笑,但至少,已然收获过。
父亲心中的泪终于淌下来了。
重阳节的散文15
就要重阳节了,打开手机,微信群里满是暖暖的问候。比如:“今天九月九,久久的情谊,久久的问候。祝你健康久久,平安久久,好运久久,幸福久久,开心久久,快乐久久。”再如《九月初九送祝福》:“每一瓣菊花都写满了思念;每一坛老酒都酝酿了浓情;每一缕阳光都洒满了吉祥;每一阵微风都收藏了喜庆。又是一年重阳节!亲们:登高望远,打开心窗,放飞快乐心情吧!”当然,也有悲戚戚的盼望。如:《忆秦娥.重阳节》“重阳节,鸿雁声声盼儿归。盼儿归,心急如焚,群山巍巍。泪眼深深鬓发白,盼我儿能何时回。何时回,千里迢迢,梦绕魂追。”
黄土披上,新学年才参加工作走上讲台的东子,恰逢国庆在家里休息,学生们也放假了,自然玩微信就比较多了。这一天,东子发现有好几个当老师的同学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微信群,觉得很有创意。比如东子的妹子在初中109班上学,家长的电话留的是东子的号码。9月30号109班微信群里有:“学生下午6点放假,请家长按时来接孩子。7号下午五点返校。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请注意交通安全。假期各科我们都有适量的作业,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
这则微信东子看了好几遍后,就想自己也建一个微信群,搞一个家校平台,联合管理。好在东子在枣庄小学教的四年级班里也只有七个学生,都还留着联系电话。东子便试图加上家长的微信,也建立一个班级管理群。
但是东子的热心,在国庆这一天从早上到中午竟然慢慢地冷却了。仅有的七个学生家长就有三个提示微信没有开通。东子便打电话,一遍一遍地打电话。没人接,还是没人接。东子便在连同自己仅有五个人的微信群里发了这样的一条信息:“为了交流沟通,促进孩子成长。麻烦大家把家长朋友都拉进来,共同培养好咱们的孩子。”
过了半天,不顶事。群里就一直是这五个人。东子便又发了这样的一条信息:“人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林格(写给所有父母)”
东子在枣庄上班仅仅一个多月,早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孩子。东子多想在这个边远的小山村里出一把力,改变一下这里的状况呀。
但一直等到中午,群里就一直是这五个人,还没有一个说话的。东子内心深处已经是拔凉拔凉了。便在群里又发出了这样的一条信息:“亲爱的家长朋友,管理孩子不该只是教师的事情,建一个家校联合沟通的群不该太费劲。麻烦大家努力一下,把全部的家长拉进来好么?”
锅里还有早上母亲蒸好的红薯,枣子。灶上火没有灭,锅里还热着。早上,东子说是想给学校里干点活,父亲母亲去地里种麦时也没有说什么。群里就一直是这五个人,东子感到沮丧。揭开锅胡吃了一口,骑上摩托准备去地里看一看父亲,看能不能帮着做一点什么。反正学校的这一点子事是没有办法再做了。虽然地里几乎全机械化了,父亲本来就没有指望他。父亲母亲也多次强调:既然走上了教学岗位,不说赚钱多少,千万千万不能耽误了人家孩子。
出了村子的时候,东子犯了心思:反正距离枣庄也不远,干脆去自己任教的枣庄学校看看,再搞一个家访。联系不上的也就三个学生的家长,佳佳,倩倩,靓靓。都是好名字,但是就都联系不上。东子的摩托就拐上了去枣庄的路。
枣庄村口路边有一把大大的遮阳伞,伞下面支着一块预制板,上面摆着几袋子枣,预制板后面一个老人坐在小马叉上。
“要枣?都是刚从枣树上摘下的。正宗的稷山枣,不放心也可以自己去摘。”老人蛮热情的.,见东子的摩托停了下来,弓着腰,手扶着预制板,就要站起来。
“不要枣,我就是想找学生佳佳的,家长。娃在咱枣庄念书。”东子说。之所以先说佳佳,是东子知道倩倩母亲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不回来,爷爷奶奶照管着,放假前东子去过倩倩家;东子知道靓靓的父母都去世了,是和奶奶一块生活的。
“我是他爷爷。你说,唉!他妈走了后,他爸又找了个,娃死活就要我和他奶奶管,没法呀。”老人站了起来,“要做什么,要不我给他奶奶打个电话……”
路边的田野里玉米几乎都收完了,有一个老太太在地里提着小桶桶撒化肥,耕地的机子在旁边的地里吼着。老人说着掏出一个已经看不出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手机……看着老人粗糙的手和布满皱纹的脸,东子才知道这也是一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
“他奶奶带着佳佳在槐树下给人剥玉米去了,也没有什么事,赚几个是几个。”
“我过几天去家里看看佳佳吧。”东子内心里开始自责了,竟然不知道佳佳这情况。东子从口袋里掏出烟,给老人递上一支,“我还有点事,先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东子的摩托骑得很是慢,东子的心情变得很是沉重:在黄土坡、在枣庄,留守着的也许就只有老人和儿童了,他们不发红包,没有微信祝福,他们不适宜建立“家校共管微信群”。
田野里,机器吼叫着,秸秆还田后,老人们伛偻着腰平整着田地准备播种;地头上有玩耍的儿童;走上一段,路边就有一把大大的遮阳伞,伞下面摆着几袋子枣,一个老人坐在小马叉上……东子陷入深深地自责: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东子回到家里打开手机的时候,又是一个接一个的重阳节的问候。
东子到底没有高兴起来,不是因为没有登高游玩,自己收到的祝福红包也不少……
【重阳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06-23
夕阳的散文01-12
《散文》的教案02-22
晚秋散文02-15
散文的朗诵07-17
交椅散文05-01
朗诵的散文12-14
冬藏散文05-22
嫂子的散文05-23
石榴散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