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华山绿野亭散文
虽然提到华山,可能全国人民都能知道,说起小华山,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的小华山,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却要比华山深厚的多。远古时期,鸿蒙初开,洪水肆虐,农业始祖后稷跟随大禹奔走治水,他的母亲姜原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就是站在这里将她出门在外的孩子一次次眺望,这里的坡坡坎坎留下了她不知疲倦的足迹,洒下了他忧心和牵挂的泪水,闪耀着他踌躇、徘徊的身影。大禹治水十三年,当她的儿子凯旋归来的时候,为了治好后稷一身的病痛,她又无畏地驾着一叶小舟,攀登上陡峭的小华山,精心采药、煎药、喂药,日复一日,不知疲倦,最终使自己的孩子走出了病痛的折磨,康复如初。后来人们把她采摘的草药就叫“原志”,以示纪念,时间长了变为了现在的“远志”。小华山北有千年古刹上阁寺,西有道教圣地金仙观,南有明朝状元,“前七子”之首、文学家康海的墓冢,东有清朝古建筑群----关帝庙,顶上就是民间俗称“送子娘娘”的姜原圣母的陵寝。小华山南依潺潺后河,东临滔滔漆水,远对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以上说的大家都知道,下来我要说的是小华山东坡的一处幽静洞天、宋朝遗迹绿野亭。说起绿野亭,那可与北宋理学家、著名学者,关学鼻祖张载息息相关。张载字子厚,生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陕西眉县横渠镇人,所以人称“横渠先生”,有《西铭》、《正蒙》和《经学理窟》等著作传世,他的“元气本体论”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他所倡导和坚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信仰,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张载因病辞官后,受他的好友,时任武功县主簿张山甫的邀请,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来武功,讲学于绿野亭数载,从者甚众,誉满三秦,桃李满天下。到了明神宗弘治八年,由于岁月更迭、风雨浸噬,绿野亭已经破败不堪。在户部尚书李瀚和陕西提学副史杨一清的计议和倡导下,决定在绿野亭的遗址上兴办绿野书院,责成武功知县宋学通具体操办。宋知县考虑到绿野亭地方狭窄、难成规模,而稍东的葆真庵宽敞平坦、易于扩建,于是就将葆真庵搬到了绿野亭遗址,把绿野书院修在了葆真庵的原址上,现在的绿野高中就是在绿野书院的基础上兴建、发展起来的。
秋日的一个下午,黄叶纷飞、秋风习习,我一个人驱车赶往绿野亭遗址,目的是凭吊一下这个千年以前的文化圣地。从南关什子沿武杨路向南,过绿野村,沿关帝庙南侧的东西小巷西行,走了不到150米,就来到了绿野亭遗址前,但见山门巍峨,殿宇重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好一处清凉胜地。登石阶进了山门,院子里四五块古碑瞬间映入眼帘,其中一块最为醒目,上书黑底金字“横渠张先生讲学处”,落款是“乾隆十五年”,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人事代谢和风雨洗礼依然大气醒目。绿树掩映中的北墙上还镶着一块不大的砖刻,上书“绿野旧址”,时间是“民国二十一年”,绿迹斑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这一个石碑、一个砖额足以说明,此处是绿野亭旧址,是横渠先生张载曾经讲学的地方,这是对先贤最好的纪念和祭奠,给予我们这些寻古访幽的人丝丝的慰籍和不尽的温暖。
穿过青砖碧瓦、雕梁画栋的老君殿,沿阶登山,过山神洞、药王洞、灵官洞,就来到了绿野亭前。五彩的琉璃瓦在秋日的余辉中灼灼生辉、肃穆端庄、富丽堂皇。大红的亭柱,描金的檩梁,石质的圆桌、圆墩,古色古香。站在亭里四望,东原蜿蜒浩荡、土崖嶙峋;长川鸡鸣狗吠,炊烟冉冉;小华山巍峨挺拔、高耸云端。秋风轻抚面,夕阳染秋山的景致,使人愁绪全无,气定神闲。恍惚间,我仿佛看到横渠先生长袍高冠、鹤发童颜的坐在我的面前,说古论今、侃侃而谈,慈眉善目的脸庞,略带笑意,有欣赏、有期许,有奖掖、有砥砺,有上善若水的坦荡,有道法自然的恬淡。使我刹那间,远离荣辱得失的困扰,漠视高官厚禄的诱惑,看到了酒色财气的庸俗和粗浅。
沿亭西上,过一石雕栏杆的回廊,但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简约自然,我不得不佩服这些能工巧匠、鲁班的传人,构思的缜密,技艺的高超,在他们的汗水和辛劳下,使这里变成了人间的仙境,世外的桃园。在咚咚声里,踩着木质楼梯,登上高处,只见魁星楼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给人曲径通幽,高处不胜寒的感慨。楼里的神仙塑像左手端小斗,右手抓毛笔,寓意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现在的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因此这里香烟鼎盛,拜谒的人比较多,不敢说摩肩接踵,也是熙熙攘攘,虽然有些迷信,也是情有可原。当年横渠先生曾经在绿野亭这里传道、授业、解惑,使多少人考上了举人、进士,当上了大官,从而光宗耀祖,名垂青史,据说,宋代名臣,进士、大学士,武功人游师雄就是张载的学生。这样想来,在绿野亭遗址上修建魁星楼,而且香火旺盛就理所当然、不难理解了。
整个遗址石碑、石狮、石柱础遍地皆是,好象在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内涵,正如楼阁上的一幅对联所说“日月双悬姜原墓,乾坤半壁小华山”。在盘山的崖壁上有“华山奇峰”四字,笔力虬劲、大气淋漓,不知出于何人之手?而南门上的匾额“小华山”却使出自本县名老书法家赵卓儒老先生之手,他本是行伍出身,但于丹青和书法很有造诣,他的字曾经受到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的赞誉,本县龙王庙、白兔寺、教稼台和喀山庙等名胜古迹均有他的墨宝。
夕阳西下,我不得不准备回家,回望绿野亭,我的耳畔忽然回响起清朝诗人赵文杰的诗“城南步百路西村,四五常开小洞门。绿野有名亭已废,荒碑少字石犹存。经霜松老乾坤影,绕带河流今古痕。仰止横渠寻未得,日中立马到黄昏。”我默默地想: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只有靠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去珍惜、去景仰、去寻觅、去学习,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早日实现。
【小华山绿野亭散文】相关文章:
心醉绿野散文04-28
游华山优美散文05-04
道原亭散文05-02
题乌江亭散文05-06
游华山的散文随笔05-02
绿野舞步的抒情散文05-02
绿野放歌优美散文05-04
官舍小亭闲望,官舍小亭闲望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的意思,官舍小亭闲望赏析 -诗词大全08-25
醉翁亭小记随笔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