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领季节温度的人散文

时间:2023-04-29 11:29:55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引领季节温度的人散文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不管用什么手法,或隐喻、通感,或错觉、幻觉、艺术变形,好的诗都离不开社会生活。作为《东北风情》的编辑,彧儿所发的小说、散文、诗歌,我是每篇必看的,并对部分文章进行了简短的评论。但由于本人对诗歌的喜好,更注重彧儿诗歌的创作。可以说彧儿的诗歌对我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凡一个写诗的人,必对生命的表象与内在有着更深入地探究与过滤。通过一草一木的枯萎与繁荣,以敏感多情善感之心,描述出别具体风采的诗情诗意,以获得精神层面的慰藉,也获得平凡生活中最珍贵的果实。彧儿的诗歌创作不但表现在诗歌的意象美、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上,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别具一格。无论是描写乡土景色的描写或城市风情的描写,彧儿都驾轻就熟。她为我们营造了意境鲜明,语言流畅,段落和谐的诗歌作品,每次读罢都爱不释手。彧儿说:“真正的诗人不在乎名和利,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发现生活之中美与丑,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一首好诗首先应该感动自己,然后再感动别人。如果为了写诗而写诗,那一切都归于零”。

一个引领季节温度的人散文

  一、用情感的溪流温润每寸土地。

  当下诗歌现状是良莠不齐,一些诗刊关闭上锁。除少数人对诗歌进行积极的探索之外,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满足于原有的创作习惯,麻痹的感受,淘汰的意识,僵化的情感,模式化的感应,以及不再新鲜的形式和手法,成为阻碍诗人前进的屏障,使诗歌创作趋于停顿。在这种诗歌创作萎靡不振状态下,彧儿的诗作仿佛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近期读到彧儿的诗作《秋,引领季节的温度》令我颇为震撼。

  诗中写到:秋风/吹不散季节的阴霾/山川/陌野/小径/又撩起泛黄的记忆/疲惫的老农/将探寻的目光/延伸到秋的深处/怀揣期待/掠过每一片土地的肌肤/萎顿的田野于霜风中颤栗着/一把镰割断筋脉/期盼/季节的暖/我/徘徊于岁月的曲径上/细数流年/整理打包/将远方的渴望,举过头顶/就让南飞的雁群/来收拢思绪吧/于年华里/延续/一抹季节的温度。这首诗婉约凝重,语言流畅,节奏感强,并注重细节描写,仿佛一幅幅画面跃入读者的眼帘。试想如果彧儿不了解农村的生活,不了解农民的饥苦,没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如此生动形象的诗歌作品的。

  首句“秋风/吹不散季节的阴霾”仅一句就将读者带到了秋天的季节,起到了引领全篇的目的。同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秋天本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这秋风吹不散阴霾,这个“阴霾”是笼罩的作者心中的浓雾,凭借秋天是吹不散的。此时映入作者视线的是山川、陌野和蜿蜒的小径,这熟悉的一切,勾起了彧儿久远的回忆。

  对于农民来说秋天的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最喜悦的时刻,但彧儿没有描写这些,而是另辟蹊径。彧儿写到“疲惫的老农/将探寻的目光/延伸到秋的深处/怀揣期待/掠过每一片土地的肌肤。“疲惫的老农”仅此一句一个栩栩如生农民形象就表现了出来。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令人心生疼痛。彧儿同时注重内心的刻画“将探寻的目光/延伸到秋的深处”这里“探寻”二字,将一个农民的心里刻画的淋漓尽致。而“秋的深处”是什么呢?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秋的深处不是满山的枫叶,不是优美的雁阵,亦不是蓝天白云,而是这一年的收获,能不能顺利出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怀揣期待/掠过每一片土地的肌肤”。彧儿的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的感染力。一个农民心中升腾着希望,热爱每一寸土地心里,描写的客观到位。

  在这些铺垫之下,彧儿对诗的主题进行了深化。“萎顿的田野/于霜风中颤栗着/一把镰割断筋脉/期盼/季节的暖”。银镰掠过田野后的苍凉,以及被放倒的秸秆,衰败的杂草,逃走的虫声,遗失的翠绿,哭泣的蝉鸣,这些凄婉的景色,令读者心生悲切之感。彧儿笔锋一转“期盼/季节的暖”那么这个“季节的暖”又是什么呢?在秋的深处温暖不在,而一个农民所期盼的温暖,一个是邻里之间互相取暖,一个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温暖。祝愿这个温暖成为现实,是一个农民所想,更是彧儿心中的梦想。同时在本节的创作中,显示了彧儿高超的艺术水平。这简短几句,囊括了如此重多的故事,彰显了彧儿非凡的创作功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为作品留白,有效果规避了直白无味,可圈可点。

  结尾两个小节彧儿将本诗推向了高潮。彧儿写道:我/徘徊于岁月的曲径上/细数流年/整理打包/将远方的渴望/举过头顶/就让南飞的雁群/来收拢思绪吧/于年华里//延续/一抹季节的温度。“我/徘徊于岁月的曲径上”这句与首段泛黄的记忆扣题,起到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令作品浑然一体。同时在笔法上结尾两段也很新颖别致。“细数流年/整理打包/将远方的渴望/举过头顶/”采用层次递增进法,一气呵成。用“流年、打包、远方、渴望、头顶”等连续意象,将诗歌意境进一步推向了高潮。结尾仿佛是彧儿的浅吟低唱。“就让南飞的雁群/来收拢思绪吧/于年华里/延续/一抹季节的温度”。在雁群飞往温暖的时节,彧儿将万千思绪和浓浓情感。以及遥远的期盼寄托于回归的雁阵,并希冀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延伸这一个季节的温度。

  读罢这首诗作被彧儿深深的感动着,感动于彧儿高超的创作水准,感动于彧儿浓烈的乡土情结和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真善美。

  二、于母亲的眸光中牵出一抹记忆的暖。

  意象派大师庞德的说:“意象是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用,有利于省略事物过程和关联的交待,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以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放射、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并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和张力。彧儿的诗作《母亲》在意象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以母亲为题材的诗作,也倾注了彧儿深厚的情感。同时《母亲》以组诗的形式写成,增加了诗的厚度和感染力,并且以爱为主线,表达了母亲与儿女之间深切的情感,和永远诉说不尽的浓郁的真情。

  (1)雨,打开夜的心事/缱绻/记忆的目光/涌向那个宁静的夏天/孤灯下/一根线/穿透了岁月的经纬/携一缕思念,融入牵挂的梦/缜密的针脚/卷起你/爱的心潮/于暗影/摇曳成一片温婉的世界。“雨,打开夜的心事”首句即引人入胜。静静的夜色里,雨声真切打破夜的宁静,同时被打破的还有女儿的沉重的记忆。那个缱绻的目光穿越时空,涌向那个夏天。本诗彧儿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同,由雨而产生诸多联想。窗外雨声纠缠不休,内心的雨缠绵悱恻。那个夏天是温暖的,孤灯下母亲的一根线穿透岁月的经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佳句。这“经纬”二字可谓大气磅礴,巧妙的将母亲的辛苦,融入其中。对于母亲来说有多少个缝缝补补的夏天,都是这么一针一线的过来的。缜密的针脚是一个又一个爱的印记。孤灯下母亲勤劳的身影和温婉的画面,已成为儿女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同时雨、夜、心事、缱绻、目光、宁静、孤灯、岁月、思念、牵挂、缜密、暗影、摇曳、温婉等意象的成功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厚度,将作者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情感表现的充分具体。

  (2)你站在/季节的风口/翘首企盼/记忆的小路/牵动着你的视线/落寞中/你把思念/封存打包/遥寄我的心底/岁月的琴声里/拥抱一抹记忆的暖。首句“你站在/季节的风口/翘首企盼”仿佛一幅母亲盼儿归的凄美画面。一句“翘首企盼”形象具体写活了本诗,让母亲的形象鲜活起来。同时将母亲盼望儿女归来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我宛若看到一位苍老的母亲,在季节的路口默默无言的场景,那一丝无奈和伤感跃然纸上。“记忆的小路/牵动着你的视线”多少次在这个小路上,盼来了与儿女重逢的快乐,又有多少次送走了儿女离别的伤感。生活每天都演绎着喜怒哀乐。同时也隐喻着儿女在外面世界打拼的艰辛,可谓一举两得。“落寞中/你把思念/封存打包/遥寄我的心底”笔者以为,这个句子是彧儿精心设计的,儿女在外独留母亲守护这个家,对儿女的这一份牵挂可想而知。落寞中母亲将思念遥寄我的心底,也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儿女对母亲深切的情感。这是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结尾“岁月的琴声里/拥抱一抹记忆的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将记忆中浓烈的情感推向高潮。

  (3)一缕思念流淌于/颤动的指尖/敲醒了/泪的缠绵/浸入黑色的键盘/掳一把夜的暗香/洒入想你的诗行/于心底/凝固成一尊恒久的守望/子夜,你从梦中走来/一抹浅笑/嵌入心海/融化我冰冻的目光。本诗句子凝练、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层层递进。彧儿在本诗中精心我们营造了一个女儿思念母亲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了彧儿坐在电脑旁,用颤动的指尖敲击键盘,那一行行的温暖句子,都会化成思念母亲的诗行。本诗中“于心底/凝固成一尊恒久的守望”堪称精典句子,也是本诗的诗眼,并成功地运用了情感转移,使诗歌变得凝重而深沉。“子夜,你从梦中走来/一抹浅笑/嵌入心海/融化我冰冻的目光”。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梦幻的状态。这也是诗歌创作之中常用的一种技法,不过彧儿在运用此技法时不露一丝痕迹,可见其文学底蕴之深厚。结尾“融化我冰冷的目光”,意境更加深刻,在这一组诗中,本句达到了顶峰。“融化我冰冷的目光”,从另一侧面折射出在外打拼的艰辛,折射出一个浪子内心涌动的不安和大背景下,社会底层所面临的困惑和诸多无奈,而这所有的困惑都在母亲的微笑之中,烟消云散。母爱的力量就如同一抹阳光,驱散了儿女内心所有的冰冷,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心语吧!

  三、携一抹眷恋,奔赴有你的方向。

  艺术的感觉来源于作者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作者内心对世界的感悟,以及自身的文学底蕴和阅历等。艺术的感觉不仅是诗美生成的因素,同时也是诗美传达的导体,它是诗人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所必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艾青曾说过:“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深入思想感情,而凝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整的艺术”。我认为感觉经思想感情的灌住而凝成的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纯感官的,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突出特点是可感性,而艺术感觉的直接性和独特性恰恰是构成可感性的重要条件。没有感觉,就没有意象,意象如果脱离感觉,就无法存在。一切优秀诗作中的优美意象,都是由优美的艺术感觉熔铸一定的韵味而成的。彧儿的诗作《今夜,你路过我的心》在意象营造和情感表达上就做到了这一点。

  彧儿在诗中写到:雨,一直在下/错落的雨滴/敲打着黑暗/追赶着/心的步伐。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彧儿是有雨情节的人,但彧儿在雨的运用上并不拖沓,每一首都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首句“雨,一直在下”仅几个字就将读者的思绪引入到深沉的情感之中。雨一直在下,可作者的思绪却也一直醒着。窗外阴雨连绵,窗内阴云笼罩。“错落的雨滴/敲打着黑暗”,更显得夜的寂静,雨滴的声音更加刺耳。反衬了作者内心一丝淡淡的愁绪。而“追赶着/心的步伐”,更凸显了迫切的心情,可以说在情感和心里刻画上彧儿功夫颇深,也说明作者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视角,并用来发现我们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

  再接下来的描述中彧儿用“我伸出手/感受,雨意的清凉/一如你,殷切的目光/沁润心房”。如果说第一节的描写是作者看到或想到的事物,第二节作者转入实际的触碰。用“我伸出手/感受,雨意的清凉”承接了第一节“雨,一直在下”,使段落之间过渡和谐,感情自然贴切。采用虚实相间的描写,也增加诗的感染力和内在的张力。雨的清凉让作者更加的清醒,于静夜“你”殷切的目光/沁润心房。笔者认为这个“你”是具象的你,也是广义的你,是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期盼。究竟“你”在何方,不得而知。

  而“泥泞的眼眸/穿透暗夜的幽光/携一抹眷恋,奔赴有你的方向/于静夜,打开心窗/拥抱你袒露的温柔”。诗写这个地方的时候,感情已达到了的高潮。作者内心那浓烈的情感,已经得到完全的释放。而且在用词上也非常大胆。“泥泞的眼眸”具备诗歌创作的语言陌生感,在表述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生硬。“泥泞的眼眸”道出了内心的一丝伤感或不安。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就此低沉,而是于沉默中的一种爆发。“携一抹眷恋,奔赴有你的方向”。正因为奔赴有你的方向,才让作者感到不寂寞,内心升起一个诺大的希望,彼此打开心窗,拥抱一览无余的真情。

  彧儿用“一笔/一墨/衔一粒文字/吟一阙唐诗宋词/散落一笺墨香”,来降低内心的那一份狂热,这正是作者思想成熟的体现。作者在经历火山一样的情感历练之后,终回归于淡定的情怀。那“一笔/一墨”,都能将作者的情怀揽入其中。“就许这夜的暗香/拧干我眸的潮吧/允你路过我的心房/于文字中,捡拾点滴的温馨/打磨成爱的模样/泊入想你的芬芳。从此后/绿了心海,痴了思念/暖了星月,醉了诗行”。这几行文字作者进行了精心的布局,用词新颖别致。“拧干我眸的潮吧/允你路过我的心房”,“拧干”这个词在这里属于小词大用,用这个不起眼的词汇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令读者内心强烈的震撼。“于文字中,捡拾点滴的温馨/打磨成爱的模样/泊入想你的芬芳”,写到此时作者已回归于理性的思考,并将对你的“思念”和想“你”的情感深深的镶嵌于诗行。

  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在宁静中对激情的回忆”;济慈亦主张“在构思中摒弃狂热”,追求以“更为宁静的思考的力量”取代诗歌的激情;帕斯捷尔纳克也认为真正要写的东西不是激情本体,而是它的规律,它的原则。他希望在一首精美的、隐约的诗中,一切都应保持一个距离,不应太露。这在彧儿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彧儿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不但善于描写乡土风情城市风情,也善于描写爱情或关于母亲的话题。可见彧儿的诗歌创作非常宽泛,思路也非常的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彧儿一定会走的更远。祝福江山文学,祝福东北风情,祝福天下所有诗歌爱好者,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一路顺风,扬名天下!

【一个引领季节温度的人散文】相关文章:

做一个富足的人散文04-27

春天季节的优美散文04-27

做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人作文07-17

后沟古村的温度散文05-01

杨田林:母亲的季节 〔散文〕04-27

溢满花香的季节散文随笔04-27

做一个有本质涵养的人的随笔散文04-27

季节印象散文(通用28篇)09-27

一个丰收的季节作文07-14

秋天是一个好季节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