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谦逊散文

时间:2023-04-30 23:47:1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漫谈谦逊散文

  大师何以为大师?这种谦逊足以证明。孟老夫子做了多少人的老师?其下培养了多少代弟子?他尚且“忌好为人师”,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又凭什么动辄以“老师”的身份自居,时刻教训别人以体现自己“博大的学识”?

漫谈谦逊散文

  说到中国的谦逊,这可是古代士大夫们一代一代积淀下来的,古人向来都有谦虚和委婉的好习惯。可惜的是,圣贤传授下来的道理,现下的许多人似乎都已经忘了。想想看,你我身边有多少人是这样的:非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压于人,非要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塑造别人,非要才知个半解就张扬着到处炫耀自己。

  这个时候我都很不想再谈及中国父母的教育这个俗气的话题,但是很多时候似乎是这样的,很多父母,老师,长辈把教育搞成单向的了,但事实是“教学相长”,教导和被教导的双方是处于同一位置上的,什么时候我们在交流的时候能学会降低自己呢?王勉曰:“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以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患也”。我想不单单是搞学问的人,人人都应如此,充实自己是必须,教训他人是次要之次要。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认为:“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这问题应该由自己去面对。这个问题必须透过阅读、自我思考,才能想出答案。”从这方面来说,虽然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父母,老师,长辈们的“苦口良言”,似乎也可以摆在一个可听可不听的位置上了。人,不管是从哪个层次来看,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一套成功的教育理论或许放在我身上有用,但放在他身上则不行。这就告诉了很多家长们,面对小一辈,大可以把自己“教育家”的位置放低,不要显得那么高高在上,说什么都有理似的!

  有一句话是对的,学的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的谦逊之道,萧伯纳和小女孩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一辈子都学不好——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

  我之前也有一个毛病,听都还没听明白,就开始张嘴说了,想都还没想明白,就开始动笔写了,说的时候还非以为自己的言论是高深而正确的,其他都统统靠边;写的时候还定觉着自己的文字是深刻而有影响的,然而这恰恰是自己自以为是的证明。曾经有一个奇幻作家将自己的作品和托尔金的比较,还有“托尔金的设定没有自己的详尽”这样的说法,此作家量产却名不副实,再来看看托尔金,精灵语就是他为了写作而自个儿发明的。

  呵!为了一部作品创造一种语言!

  生活中多的是这些无知自大之辈,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因为无知者无畏,但是不能纵容,因为他们的不了解并不代表着可以胡说。我看到过的一些评论人,不知道他们评论的是个什么来路就去高谈阔论了,甚至有无耻之辈打着“这种东西我不需要了解就知道是个垃圾”诸如此类的言论,真是令人哑然。

  让人悲哀的是,似乎境界和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谦逊之道,而碌碌无为的大多数都没有这个自觉。我以为在现下这个世界,最应当表现谦虚的更是我们青年人!

  前几天还看到一篇报道,陈道明先生怒斥几个年轻人,事件大概是几个年轻人在观看了传统舞蹈稷山高台花鼓之后,大放厥词,陈道明先生的一句话我认为说的很贴切:“你们连常识都没有,就否定了它的存在。”

  这是一句引人深思的话,我们先暂且不论是不是节目为了引起关注而特地做出来的效果,但这的确也是我,我们,很多年轻人的通病,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年轻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竟能自以为是至此,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他作品里那一股子人情味儿,没有像一个上帝似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感受得到他像一个邻居家老头一样的娓娓而谈,我还记得他在杂谈他的小说创作时,结尾来了一句:“我已经讲得不少,占用了大家很多时间。谢谢。”读完,不禁一笑,嗯,这就是我所倾慕的大师风范哪。

  洋洋洒洒地说了那么多,主题还是一个,为人当谦。特别是在与人交流上,不管扮演什么角色,老师也好,朋友也罢,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而我不觉得这是不自信的表现,相反的,越自卑的人越想表现,发现谁的观点有瑕疵,立马跳起来用自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予以纠正,而真正自信的人反而安静坐着,淡淡微笑,沉默不语。

【漫谈谦逊散文】相关文章:

漫谈经典散文04-26

谦逊04-29

懂的谦逊优秀作文04-28

关于谦逊的作文01-08

关于谦逊的作文04-30

谦逊作文700字11-10

廉洁正直 谦逊无私05-01

成功来自谦逊05-02

成功来自谦逊作文05-01

成功来自谦逊作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