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雁散文

时间:2023-05-03 06:56:50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雁散文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是我小学时背的课文,至今还记得,学过这篇课文的人,大概皆过不惑之年了吧。

说雁散文

  雁是候鸟,每年因季节迁徙,一到秋天,因塞外苦寒,大雁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它们飞越千山万水,到南方气候温和的地方越冬,据说南飞雁的目的地是衡阳,衡阳也因此被称为雁城。因为大雁经常聚集在衡阳江的湘江岸边,所以成就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有一首古琴曲也叫《平沙落雁》,大约就是源于这一场景,曲中表现大雁与大自然的和谐,音色淡远而优美,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南岳衡山的主峰也因此被称为回雁峰,据说南飞的大雁是从来不过回雁峰的,我想这只是个故事,但古人信,所以古诗词中每每出现“衡阳雁”,如“衡阳雁去无留意”或是“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鸿雁的迁徙另一个必经之路是雁门关,此关也因此得名,《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归,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旧时有雁阵过关的奇景。相传,这胡天归雁所遗落的芦叶就是雁过关所交的关税,充作戍卒的积薪并为烽火所用(我看到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雁过拔毛”的俗语)。这事太过离奇,可是唐宋人皆信之,清代的纪晓岚也一再言及此事,且言之凿凿,我以为这也只是个传说。

  雁是诗人的最爱,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中就有一首《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还有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我以为此是古今咏雁的压卷之作,单是第一句就足以不朽,词原有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值得看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这首词被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引用过,于是更加脍炙人口了,元好问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可惜知道他的人却不多。

  大概就是因为雁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从一而终,所以古人定亲,雁是必备的礼物之一,称为雁币,《仪礼?士昏礼》里说——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古时用为聘问或婚嫁时之聘仪。古婚礼分纳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等六礼。纳征用币,其余用雁。《诗?召南?野有死麕序》毛传:“无礼者,为不由媒妁,鴈币不至,劫胁以成昬。”

  根据词典学家、训诂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中《辞书编纂与食古泥古》一文的考辨,雁有“雁”、“鴈”之分。“雁”指候鸟大雁;“鴈”指家禽鹅。雁不易得,我觉得雁币用的应该是鹅。

  庄子讲过一个与雁有关的故事,这里的雁依上下文看也是指鹅,见于《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连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为道德之乡乎!

  庄子文章只可意会,所以我就不给大家解释了,白居易推崇此篇,他有“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的句子。

  刘元卿《贤类编》讲了一个故事——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这两个人一直被认为是愚人,其实他们和我一样是理想主义者,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哥俩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的,可惜准备得太多了,所以得了个鸡飞蛋打的结果。

  关于射雁,古典小说《薛仁贵征东》里说,薛仁贵贫贱之时,迫于生计在江边射雁,箭法精奇,所射的是张口雁,雁的身上无伤。他的儿子薛丁山也有这本事,可惜这么好的箭法在战场上却表现一般,在《薛丁山征西》中,全靠樊梨花撑门面,而且薛丁山就是用箭误伤的薛仁贵。薛仁贵是一代名将,《薛仁贵征东》却写得很一般,而且历史上好像根本就没有薛丁山和樊梨花这两个人物,这个故事自然也是小说家言。

  《水浒传》中两次写到射雁,一是“小李广梁山射雁”,为宋江一系在梁山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处就是“秋林渡燕青射雁”预示了水泊英雄的最终命运。

  在“秋林渡燕青射雁”的故事中,作者还借宋江发了一番议论:“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雁有五德的说法由来已久,不是宋江的创作。

  在我国古代,雁还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而且雁还多了个搭档,就是鱼,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

  至于雁与书信的关系,传说与海上看羊十九年的苏武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有关。《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天子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这个说法见于正史,不由人不信。也正是以为这个原因,雁成了边塞诗中的常客。

  雁还是中国古代画家常画的题材,清朝的边寿民因为善画芦雁,还得了个“边芦雁”的雅称。一般的《芦雁图》要画四只大雁,四只雁分别表现四种形态——飞鸣食宿。第一是“飞”,飞是禽鸟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技能,人类生存也需要一个技能。第二是“鸣”,是情感的宣泄。第三是“食”,是维持生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第四是“宿”,也就是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生存。飞鸣食宿,我以这实际上说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

  西安的大雁塔是一处名胜,因为有雁塔译经和雁塔题名两件盛事,雁塔的得名有个故事,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是可以食用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就信口说道:“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没想到,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遍告寺内众僧,僧众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都是克隆版。

  雁是栖息于中华文化深处的一种鸟。

【说雁散文】相关文章:

雷抒雁经典散文04-27

你说的散文04-27

雁齿(雁齒)04-29

04-28

木兰说随笔散文05-02

与自己说女人经典散文05-02

我们说好的散文04-29

雁足镫(雁足鐙)04-29

说荷抒情散文04-27

你说的散文随笔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