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牛津散文

时间:2021-09-09 14:44:22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梦圆牛津散文

  去牛津大学走走看看是我多年的异国情结。早在中学时我就曾听一位后来被划了“右派”的老师介绍过这所世界级名校的盛况。让我萌生了去那儿留学的“非分之想”。大学毕业时这个愿望成了我“向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政治思想上的污点。没有想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去外国留学蔚然成风,已不再是什么政治上犯忌的事。因此我儿子北大毕业时,我便不遗力支持他去那儿深造。现在我儿子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工作已经五年了。一睹牛津大学的俊颜,这个我盼望多年的大事,这一天终于梦想成真!

梦圆牛津散文

  飞机上午7时从北京机场起飞,10多个小时后便抵达芬兰的赫尔辛基,在那儿休息1小时后,再经过几小时飞行,我便终于来到了牛津这座千年大学古城。

  牛津古城位于泰晤士河东岸,位于牛津古城中央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以英语文明世界中最古老学府的姿态,在中世纪瑰丽的建筑群中屹立起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辉煌。传说中几百年前这儿曾是一片谷地,是牛群涉水而过之地,经过近九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已成为世界精英学者云集之所和全球学生心中最神圣的求学圣土。悠悠的泰晤士河恰似一条绿色的飘带缠绕着她,河水青碧如蓝,两岸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与人相亲相近白鸥,在水面上自在嬉戏。城内及周边没有高楼大厦的窒息,使泰晤士城的古老文明永远呼吸和鲜活在历史与现实里。城外那丰茂的草原,广袤如毯,一望无际,仅有零星的乡村和牧场点缀其间,在这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恬静风光中,牛津大学散发出来的学府书卷气味把一个泰晤士河弥漫得灵静澄澈,把一个牛津古城薰染得翰墨书香,让你流连忘返。在世界上有不少文化圣地,有的有文化却没有风景,或是有风景的生态而文化不足,像牛津大学古城如此二者兼备之地实在是寥若晨星。

  步入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牛津大学没有校门,更无身着警服的保安把守。街道从宁静的校园里穿过。这里那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碧绿的草坪。在秋天美好的阳光下,儿子陪着我在林荫匝地的校园小道上漫步,空气中浮着花草的幽香令人心矿神怡。那些尖顶的教堂、坚固的城堡,园形剧场、古老的书店,均保持着历史悠久的古风古貌。那些爬满青藤的石墙以及用精美雕刻装饰起来的众多学院建筑群;那些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路边置放的.黑靠背长椅,带有花饰的铁杆上挂着的方形玻璃灯,散发着悠悠古韵,绵绵地投射在人的眼中心中,使人仿佛来到了英格兰的一座古镇,历史仿佛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如梦如歌。往昔发生在这儿的科学的、文学的、宗教的故事,从新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你被震撼、被教化、被陶醉、净化灵魂、提升精神。

  牛津大学有近九百年历史,学子们大都衣冠古朴,宽袍长裙,潇洒飘逸,承袭着十五六世纪的人文风貌。在经过博德利图书馆时,迎面走来几个女大学生,臂弯里夹着几本书,相互谈笑着阔步前行。那种光彩照人的形像让你蓦然一惊嘎然止步!她们金发、高鼻,身材修长。那洁白的肌肤,与黑上衣、黑短裙、黑袜子、黑皮鞋,相互映衬,显出了女性学子的沉静与娴美,特别是胸前佩戴的那一朵红花,让人想起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虽是一点小小的风景,却含蓄而又有所张扬地点染出女生们在求学中对生命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表明牛津不是一所封闭的经院式的大学。擦身过后,回望她们的背影,“古典、优雅、靓丽、青春、朝气!”这些美好端庄的词句便自然而然地发自肺腑,迸于唇齿。而后来我见到的一些男生也大都英俊、健康,气质不俗。

  牛津大学有39个学院,12000名学生。其建筑外表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内部设备却很现代,他不但藏书丰富,而且师资雄厚,汇聚着83位皇家学会会员、125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此执教。历史赐予了牛津悠远的时光,牛津也为历史贡献了一批杰出人物。八百年来,已培养出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等5位英国国王,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等26位英国首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印度前总统英迪拉甘地等28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还有56位诺贝尔科学奖、文学奖得主,以及3位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诸如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彗星的天文学家哈雷,还有诗人雪莱,艾略特,剧作家萧伯纳等文学巨星,都是从这儿走向世界,升上历史文化的天空。就是校内编辑出版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也已流播五洲四海,为世界各地的英语院校奉为学习、研究的圭臬。

  悠悠历史,沧桑岁月,牛津,在悠然自得中不紧不慢地从历史深处走过来了,她没有涂上时代的风云色彩,却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因此她不但辉煌于历史的古老,而且与历史的进步互动。在现代科学领域,牛津在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独领风骚,成为全球瞩目的顶尖研究型学府;而在牛津大学众多学科之中,化学领域尤其令世人瞩目———在人类科学史上,牛津大学化学系至今已拥有6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人数位居牛津大学各学科诺贝尔得奖者人数之首。这其中就包括发现同位素和放射性元素规律的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Soddy)、在生物碱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罗伯特?鲁宾逊(SirRobertRobinson)和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之后、第3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Hodgkin)等著名化学家。今天的牛津,无论在人文还是在科技上,都一直在世界前沿。

  在牛津小住期间,在儿子的陪同下,我有机会以听课教师的身份体验了牛津的课堂教学。作为英语的故乡,英国有悠久的ESOL教学(面向母语为非英语者的英语教学)传统,是面向国际学生的语言课程。我听的课正是ESOL课程。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每班人数从几个到十几个,都是小班教学。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上课能够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ESOL课堂在教学上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大胆发言,可以随意回答教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有时课堂甚至像在进行无主题的自由辩论。通常教师并不反对或阻止学生们这种畅所欲言,他们认为学生能够主动使用英语交流,本身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在我听课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班级,从始至终都让我看到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上课始终带着微笑,总是不断的鼓励学生,赞赏学生。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变换着不同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把课堂教学由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交流的过程。这一点让我受到极大启示。

  在那些日子,儿子在工作学习之余,常与我在河边漫步,或小坐。遥望蓝天白云,参天古木,如茵芳草,与天鹅大雁为伴,有一种一扫世嚣,遗世独立的感觉。儿子告诉我,每至假期,游客蜂拥而至,填街塞巷。

  牛津以她的老,她的旧,她的原生态,特别是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着历久不衰的魅力,熏陶着一代一代国民,吸引着一批一批游人。我总觉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也应来这儿看一看,在推进城市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那些历史文化胜迹的原始风貌,保护它们周遭的原始环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高度,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视线,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空间。牛津的风貌,为我们城市的建设与改造提供新的视角。

  牛津大学,作为一所世界驰名的经典大学,她是在历史的长河里积久经年铸成的。作为经典,她不是人为的急功近利的打造,没有精神的虚夸与膨胀,是古代与现代的契合,让世人与历史真正从心里叹服,瞩望。

  在牛津,我还参加了一次为外国学生举办的文化观光活动。我们先后考察了牛津、WarwickCastle、莎士比亚故居、温莎城堡、伦敦、巴斯、爱丁堡、剑桥等地。我到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等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世界级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英国的城乡差别非常小,而且十分注重社会、经济、技术及法律这个系统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不破坏周边环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英国是个很珍惜传统和历史的国家,各个城市的建筑多是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烙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痕迹,市区很少见到非常突兀的现代建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雅致和古朴。这让我想起了我故乡的那座城市,这些年来,曾经的空旷,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填充得林林立立,睁大了眼睛寻找,看不到它往日的身影,那些高楼非常现代,尽管伟岸,却没有骨骼,即使存在千年,亦难以为文所化。

  我在牛津只小驻了1月。人生多参差。我留学牛津的愿望最终在我儿子身上实现了,现在我又来牛津,多少补尝了我的一处人生遗憾。在牛津期间,下马观花与走马看花并举,让我对牛津的过去和现在终有了一些身临其境的感受。“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牛津!你远播时空的名声,你如同兰花杜若吐露的清香,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随风向我吹来的!你给我的美好印象,将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品,已永远存放于我生命的收藏夹中。

【梦圆牛津散文】相关文章:

梦圆南京写景散文10-11

就要圆的梦07-23

圆了那个梦作文07-01

梦圆编程作文08-18

儿时梦圆作文02-21

英雄梦圆作文05-20

《梦圆飞天》教案03-08

梦圆兰台07-04

游梦圆广场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