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年味渐浓的村庄优美散文
时令进入腊月,庄子里便一天天忙起来。“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庄稼人忙的,都与过年有关。
还在腊月初,人们就忙着蒸米。在木桶蒸笼底部铺上老布,倒进小半桶洗净的糯米,放在大锅里,底部保持适量热水,架上板柴慢慢蒸煮。一两个小时后,蒸笼里冒出浓郁的饭香,摊晒在竹簟上,择晴日晒干,就成了炒米的原料。
山芋角儿也在这时候准备。蒸一锅山芋,去皮,放在脸盆里,捣捏成糊状,铺在老布上,上面再覆盖一层布,用擀面杖挤压成薄饼状,摊晒两天,使其变柔韧,再剪成一寸长的薯条,或剪成小块,晒干后盛在陶罐里备炒。
一场大雪降临,庄稼人就呆在家里,忙着打米糖,炒芋角儿。打米糖是一项技术活儿,庄子里能够做出甜脆可口风味的,不多。打米糖,需要的原料是炒米和糖稀。炒米是用晒干的米,放在用烈火烧得滚烫的铁锅里,爆炒。由于铁锅里事先放上细砂,滚烫的砂粒使炒米受热均匀,很快,米便啪啪啪地爆破膨胀,炸成松软的米花。糖稀是用糯米、麦芽和山芋熬制而成。将糖稀与炒米按比例混合,放在锅里趁热拌匀,盛进一个木框模具里,用菜刀压平压实,倒扣在案板上切成条,再将条状米糖“嚓嚓嚓”地切成薄片。有人在糖稀中添加炒熟的花生米、芝麻,就成了花生糖、芝麻糖。娃娃们滴溜着大眼睛,围在桌子边,小馋猫似地拣吃糖片。堆成小山的方糖片装进瓷钵里,封严盖口,留作正月里招待客人,或作为亲戚拜年的回礼。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那是大年的一次预演。过了二十四,庄子里更忙了,屋顶上的炊烟也日益丰腴而欢快。勤快的女人,扎一把长柄竹扫帚,戴一顶草帽,将墙角、瓦片上积了一年的蛛网、灰尘,连同晦气统统掸扫掉。纸箱里平时不用的盘、碗、碟、勺,也拿出来洗刷干净,正月里来客需要用呢。床上的被单、被罩、枕巾拆了下来,拿到河边捶洗晒干。那些穿的用的,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年的到来。
男人们也没闲着。家里的柴草烧不完,挑一担去集上卖了,顺便换一些烟花、鞭炮、年画和祭祀的裱纸、香火。赶集回来,就忙着捞塘。春季里放养在池塘里的鱼苗,现在长成两斤多重,可以作为节日里的一道美味。网很大,有三四十米长,从池塘的一端撒下去。几个壮劳力,背着网绳,沿着池塘两侧,边走边拽。水深鱼肥,通常一网下去,就能捕上两三百斤。活蹦乱跳的鱼儿,按个头大小排列在岸上。庄子里德望最高的金大爷,用稻草掐成长短不一的阄儿。抓阄的人,按每户人口数和分摊的鲜鱼条数,依次拣鱼。不用称重,也从不多拣,秤杆都在庄稼人的心里呢。
到了腊月二十五,就进入迎新年的倒计时,这时反而觉得还有许多的事没有做,磨豆腐,杀年猪,打年糕,炒蚕豆,炸鱼圆,忙得不可开交。庄子里有文化的老先生,是没工夫坐下来喝茶的,他要忙着写春联,一直写到除夕。红纸、墨汁、毛笔是庄里人各自买好的,送到老先生家,请老先生赐墨。老先生也不推辞,接过纸墨,一笔一画地挥毫。都是乡里乡亲的,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忙着杀鸡宰鸭。娃娃们跑过来帮忙扯毛,实际上是看中了翅膀上的长羽毛,可以扯下来做毽子。忙完了杀鸡宰鸭又忙着卤菜煮鸡蛋。将猪头、鸭肉煮熟,加一些五香、八角、花椒、酱油、陈皮、莲篷作调料,小火慢煨,就成了一盘浓香四溢热油淋漓的卤菜。煮熟剥壳的鸡蛋,加入莲篷或茶叶小火煮,就成了卤蛋,又称元宝,是正月里待客的必备品哩。
忙到除夕,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灯笼,远处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起来,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满足而幸福的笑容。夜幕降临,丰盛的菜肴端上桌,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喝着红酒,吃着年饭,拉着家长,回忆幸福的往事,其乐融融。是呀,一年的辛苦今天结束,一年的忙碌变成幸福,一年的奔波今天止步,一年的期盼化作满足。红春联,红灯笼,映着人们红红的笑脸。温馨的年味,笼罩着我的故乡———那个古老的江北小村庄。
【年味渐浓的村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年味渐浓作文12-08
秋意渐浓回古城的优美散文04-27
年味渐浓的作文(通用36篇)01-31
年味渐浓作文(通用7篇)05-02
秋意渐浓抒情散文04-27
当秋意渐浓作文08-13
秋意渐浓作文08-10
年味浓作文02-20
渐行渐浓的书香作文750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