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时间:2022-11-27 20:58:14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精选29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精选29篇)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

  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不然。人固然是有情的,断情绝义是断然不存在的,但草木又怎会没有感情呢?世间万物皆有情,草木亦不例外,只是同我们人类不同,不为我们所熟知罢了。

  树木是有情的生命。当我们为了玩耍时的需要而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时,我们会感到不以为然,只是一段树枝嘛,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你是否在折下的那一瞬间听到“啪”的一声脆响,那是树在呻吟,因为它感到疼痛。而我们的目的竟只是为了玩耍,这是多么令人揪心,我们丝毫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懂得同情树。

  当我们用小刀在树上刻字留念时,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碎屑随之掉下,那是树的皮肤,它的身上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伤疤。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它着想一下。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他着想一下。而当我们看到别人留下的这一块块伤疤时,我们是否会产生悲悯抑或是心痛的.情感?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犯下了相同的罪行。

  当我们剥开树皮时,是否会发现有液体留下。有人说,那是树汁。的确,照植物学来讲,那是树汁,但那也是树在流泪,可以用“悄然落泪”四个字来形容吧,因为我们从不曾察觉,从不曾在意,更别提伤心和同情了。更因为我们便是罪魁祸首。

  当我们因有东西掉在树上,够又够不着而又不忍心失去时,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会使劲地摇晃着树。伴随着我们一下一下的摇晃,我们会听到哗哗的声音。那是叶子互相敲击奏成的“音乐”,那是树的呐喊与呼救。或许你会说:“那是迫不得已”,或许你会说:“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或许你会说:“那是唯一的办法”。可那真是唯一的办法,真是迫不得已吗?真是这样的话,梯子是用来干嘛的,椅子为了什么造出来,绳子只是为了系东西吗?

  树,它一次次以它无声的行为告诉我们,它也是有生命的,或许与我们的稍有不同,但也值得我们尊敬与珍爱,值得我们用心去同情它们的遭遇,以悲悯的情感对待它们。

  万物皆有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珍爱一切生命,学会同情与悲悯。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

  夜,黑漆漆地降临,大地上的万灵都应该准备歇息了。寂静环绕下的四周,神秘又幽深。一道闪电的突然来访,雷声随之滚滚而来,一切都被震动了。狂风暴雨顿时袭来,一夜之间,大地仿佛换了新貌。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只见之前还矗立在那的棵棵树苗,早已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地上长眠了。草儿历经风雨的洗刷,也都像蔫了一般,丝毫没有活力。隔天还盛开的花儿呢,此刻也已缩成一团,仿佛受了教训,挨了骂。虽说磨难能使成长,但这未免也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吧。

  看着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的生灵们,我难过极了。它们,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却奄奄一息,怎能不让人看着心疼和悲悯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大自然为何如此粗暴地对待那一些弱小的生命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人类的种种作为,才使自然发怒的吧。那么,我们对于生灵的悲悯,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

  这时,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反映了二战中德国反派党对待犹太人的那些画面。粗鲁的德国士兵逼迫犹太人做苦力,还将老人、小孩等不能作为劳动力的送入毒气室,将他们毒害。

  为什么德国军人如此无情呢?他们为何不曾设想,如果自己的亲人遭受着同样的.罪孽,他们会有什么感想?生命是何等重要,珍爱生命是何等高贵。他们怎么能轻易地践踏别人的尊严?一个民族即使再优秀,一个民族即使再卑微,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才对啊。对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应该有战争,而是和平相处才对。一切的苦难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悲悯,这样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庇佑。

  同情不是一种践踏尊严,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惟有具备同情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尚。而悲悯,正亦如此。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3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邪恶、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悲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悲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悲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悲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悲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悲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4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问题这样提问:当你面前有二艘分别载着两百人和五十人的即将沉没的船,而你只能拯救一艘船上的人,你会如何选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而我想共通之处在于,绝大多数的回答者都极难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是要经历长时间的内心斗争。这即是人类心中对于生命最发自本能的敬畏,也就是人本精神。

  法律无疑是每个人心中的行为底线,法治被认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而大力宣扬。而法律的由来是什么?从公元前的.《汉穆拉地法典》到如今的各大法系,它们无一例外,是人们心中道德底线的浓缩,而最初的道德观念,则是为了保护每个个体不受伤害,从而维持族群。所以,人本精神写在每一个人类的基因里,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即便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也仍旧还属于未来的命题,而人类受人工智能影响却是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那么,在如此巨大的变革下,我们究竟能否保持住自己的、人类独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呢?

  这个问题不禁让人联想至每当他国有地质灾害或其他灾难发生时,网络上或是身边常出现的论调:几十人或几百人的伤亡,只是汶川地震的一个零头,算不得什么灾难。毫无疑问,事故必然有伤亡数字、生还的概率,然而这只是对于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个体而言,只有零与百分之一百的区别。我们真的尊重个体的生命权了吗?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曾在作品中写过这样的台词:和个体的生命与自由相比,国家的荣耀和存续,实在算不得什么。这句话受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影响,并不能说是正确的。然而也提醒了人们:我们真的尊重并敬畏生命的价值了吗?在智能时代,人类将一切交由计算机掌握,但不能交出的,是人类的价值和同情心。

  生死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宏大,大多数人面对的是琐碎的日常。就以争议极大的“扶不扶老人”来说,我们赞扬那些救助者,因为他们弘扬了人本精神。对于袖手旁观者的批判也从未停止。可他们真就罪不可赦了吗?我并不认同,普通的工薪阶层如何能承担高额的赔偿和赡养义务?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利,所谓人本,并不只局限与生死,也包括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这让人想起杨绛在《老王》中的思考,她眼中的老王不是一个低贱的或穷苦的可怜人,她尊重老王的人格,所以才有愧怍之感。

  保持思考,保持人性,人类与计算机的不同之处,便是一颗悲悯的心。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5

  城市的天空闪着冰冷凄婉的秋光,每个人的眼前似也只剩下一块块结实又高速运转的cpu,不断将信息接纳,转为二进制,成为上万上亿个字节,存储在小小的电子屏幕之后。人们的灵魂,好似已麻木不仁、支离破碎,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救赎?

  我明白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网上频繁传出的虐待小动物事件已见怪不怪。他们“左牵黄,右擎苍”,左手拎屠刀,右臂提敝筐,在相机前表演虐杀动物的游戏,一幕幕痛彻心扉,他们却从中获得杀人的快感,摆出“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英勇风姿。前不久甚至有人报道,某剧组为了拍摄更加逼真的军事片,要求一只训练有素的战狗背着真的炸药包飞奔于田野之上,直至炸得粉身碎骨灰飞烟灭。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随即落下泪来。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内心同六年前看到“小悦悦”事件时一样翻江倒海。女童被碾车下,二十人路过无人出手相救,漠不关心,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轻松姿态。我看见一条条生命的消亡,化作青烟生死两茫茫。田野里的麦苗停止生长,星星用云蒙蔽了眼睛,不让人们重见天亮。无论是动物,是人,我们若不报以同情心,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为了商业经济,而放下身为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同情心,社会将会变得冰冷凄凉,如同一潭死水,不富生机。就像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说的:“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所以说,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类成为了人工智能,身体是活的,思想却是死的。古时候一位学士喜食鳝。一次在烹鳝时看见它的身体上下扭曲,发现原来是母鳝,为保护腹中的幼鳝而这样,生恻隐之心,今后不再烹鳝。这是一位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同情心。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看见一个民族的麻木不仁。他看见人民的身体救治不再是最重要的功课,最主要的是唤醒人们消沉的意志。这是一个文人的悲天悯人的精神。沈从文也是如此,他在最贫穷的岁月写下《边城》,让人们看见梦幻里的湘西边城,看见美丽质朴的`翠翠,体味人世间最真诚的情感。沈从文不仅只是一个创造了世外桃源的作者,更是一名一生从事唤醒人们真善美情感的使者。这是文人在民族忧患时的悲悯大怀。

  我曾读美国诗人艾米莉的诗:“假如我能抚平一种痛苦,或者减轻一条生命的痛苦,或者帮助一只受伤的鸟,重新回到鸟巢,我就不会虚度一生。”这或许便是常怀同情,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吧。我们抛下机器的束缚,走到自然里,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和李清照一样伤春惜花,吟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千古佳唱;我们可以走到社会中,体会人情冷暖世间百态,饱览诗书,和诸葛亮一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更可以走到历史与民族的画卷中,看英雄们挥斥方遒看江山如画,体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我们远离机器,灵魂由此变得圆润饱满。渐渐地我们也会拥有“疮痍满目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痛彻感”,因而不会虚度一生,因而灵魂也能得到救赎。

  人,就应当像人一般思考,心存他人,心系社会。而决不是被现代机器同化,失去了恻隐之心,失去了价值观,不计后果的人,是残忍而富有危害性的。我们只有常常心存悲悯,关心身边、社会、民族的一切,才得以升华自己的灵魂、不虚度一生。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6

  一些人为了活着而吃饭,另一些人为了吃饭而活着。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要游泳决定多吃一点,另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能吃饭决定上街乞讨。一些人为了肉不可口弃之不顾,另一些人为了残羹剩饭而暗自窃喜。

  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将食物视为依靠,一个能让自己维持生命,享受生活的依靠。而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将食物视为一切,一个值得自己付出全部生命,不倦追求的事物。对于一个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胃或值得他们讨厌,对于一个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胃或值得他们恐惧。

  因为啊,同样是胃部传来的饥饿感,对于前者来说,不过是身体令自己感到不舒服来提醒自己吃饭,而对于后者饥饿感带不来食物,只带来的是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面对深重的苦难,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因为这些苦难离他们太遥远,等到看见,就如同看见一头老虎的化石,全然生不起恐惧来。

  当人一个早上不吃饭,人为胃酸只能消化自己的胃壁而感到不适,而当一个人一个周不吃饭,他会为他的胃酸正在消化他自己而感到恐惧。我们或会为听闻“食人”二字而一阵惊悚。但当饥饿真的来临,我们的人性会被一点点腐蚀,我们会逐渐沦为为生存本能驱使下的行尸走肉。我们用来看花的眼睛会被用于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我们写作的双手也会被用于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我们品茶的舌头也会被用于卷去盘上的油渍。在饥饿的支配下,吃着观音土的人们正为了吃饭而活着。

  无论在哪个时代,在高高竖起的大旗背后,总有一点阳光照不到,驱不散的阴影。生活在光明之处的人们,总是如同厌恶着老虎的`尸体般避开着它,但我们避不开它的,饥饿,战乱,这一切扼杀者生命的东西,最后都需要我去承受。对于身处不幸的人们的悲悯,最后将成为悲悯我们的不幸的悲悯,照至人间阴暗处的光。最终也就将成为照亮我们的光。

  不要因为身处光明就忘记黑暗,不要因为正在吃饭就忘记饥饿。不是因为活着而悲悯,而是因为悲悯而活着。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7

  窗外,雨依旧纷纷扬扬,漫而多姿。生命中的过客都会在雨中的记忆里凝一份珍。习惯在这样的雨花望着窗外发呆,尽绽放的心事,绚烂凄婉直描得细雨又绵绵,倦意被深埋在地下,我的灵魂逆着渗入地下的冲出地面,在雨的世界尽的舒展,轻轻梳理着我记忆网里的灯笼结,街来往,多么希望能从中发现你的影,路的车辆穿行不断,眼睛不停地捕捉车的每一个镜,希望偶尔会发现你……在的窗前看着细雨在玻璃窗写下无数个你的名字,穿透整个雨的世界想你,恍若隔世。

  漫无目的地任思想游,听着昨重现的曲调,缓缓伸出手抚摸着键盘,不经意间那蚀骨的思念编飞千肠百结的文字幽幽的蔓延。别后的'子,就像屋前的雨越积越深,而门外,却依旧不见你归来的脚步声,你还好吗?在遥远的那座城市,哪个角落,你还在为流吗?不认识你多好,既无痛苦,也无烦恼,认识你更好,宁可痛苦,宁可烦恼。

  当你离开后。我总是在静静独的时候回想往昔共同经过的一切。喜欢托腮悠闲地看你醉的微笑,深的眼光;喜欢在你面前无理取闹,恶作剧地欣赏你吹子瞪眼啼笑皆非的丰富表;喜欢以自己为主角编一个个凄苦感的故事,见你竟然信以为真而得意于自己的表演天才;喜欢听你在深的轻言细语,犹如一首歌,如痴如醉的聊天直到天亮;无尽的漫足以写就了一段缱绻缠绵的故事。回首间,所有的往事隐隐约约,所有的子糊糊,所有说过的话语穿越时空只记得,你是我的幸福。

  只记得,这悲悯情怀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8

  佛说:“善哉,善哉。”佛要“普渡众生”。佛有“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佛的悲悯情怀,庇护芸芸众生。佛教现在仍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佛教所传承的悲悯情怀,也在普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还记得那次惨绝人寰的印度洋大海啸。狂风暴雨袭转着印度洋边沿的人们,惊涛骇浪摧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哭喊声铺天盖地,求救声跨过血雨腥风传到世界人的耳朵里。应了那句古话“危难之中显真情”。那一次,世界各国几十亿人心手相连,作了受难人们身后最坚定的后盾,众志成城击退了冷酷无情的海啸。中国人也积极参与,全国动员捐款捐物,为受难人们送去最温馨的祝福,中国人的善良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既使在最后关头,我们也心存一份悲悯情怀,任何事物都无法泯灭我们善良的爱。

  因为中国人心中有佛,佛的忘我,是舍己及人,把爱传递给身边需要关爱的人;佛的大爱,是无视世俗,把最真挚的问候赐予暂时不幸的人。

  其实,当你点亮了心里的那盏灯,它不仅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对不幸的人产生一丝怜悯,此时,心中另一种思想正在萌芽:要珍惜现在的美好。

  上帝造人,他无法使人人都幸福美好,他让一个人拥有幸福,是因为拿了另一个人的快乐作为代价。

  有时上街,望着这繁华的城市,霓虹灯的闪耀,映照出一份无助的灰凉。路边总有一些乞讨的人,他们畏缩的身体,无助的`眼神透露出期待的目光。当我向他们半伸半缩的手上放下一枚硬币,没有谢意,没有倾诉,只剩无言的悲寥。有时,我会止步,注意到他们身上与着城市截然相反的装扮,破布烂褂,脏得不能再脏的泥土色烂棉袄,甚至残缺的身体,苟延残喘地在这世上受罪,命运对他们如此不公,而我,似乎是天生的宠儿,在他们面前,我的幸运是一种负罪,而世间的这种不公平,让我有了一个决定:珍惜现在的美好,不论一路上是否会遭受苦难或挫折,把他们当作考验。因为我不是最不幸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因为这个幸运,我们才有机会去体味世间百味。当我看到希望的渺茫时,我就是自己的守护天使,而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佛的悲悯情怀,给我人生的启迪。还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如此的善良固然可贵,但我也决不能让善良掉进虚伪巧设的陷阱里,我要保有这一份情怀的难能可贵。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9

  走在街头,时常都能看到一些无助者,以企求的眼光,希望路人能给一些施舍与帮助。

  当第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跪在道旁,面前写着因无钱注册而不能就读,求好心人相助时,我曾放下过一张百元大钞。后来经媒体报到,说那都是一种骗术。尽管受骗,但看到那些残疾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老者,还是会动了悲悯之心,拿出口袋中的一些零钱,表达一种很朴实的小意思。

  其实这样的朴实举动,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也有很多人,对这样的朴实行为,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的,没什么多大意义的事。甚至还有人会略带鄙夷地认为,这样的行为是琐碎与庸常的,悲悯他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记得少的时候,家里也很穷,每一次有讨饭的来到家门前,如果锅里有饭,母亲一定都会打上满满一碗给他。没有饭也会端出一碗热开水,让他也暖暖心。母亲常说:“人活着,顶要紧的是心要善,人要朴实。天下那么大怎么可能会没有落难的人,对落难的人,更不能另眼相看。就是你现在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谁能保证今后不会有三灾六难,也会变成一个沦落人呢?悲悯之心不可无啊!”

  其实,现代人真的是将本有的悲悯之心,在很多时候,都将其遗忘在了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而不愿时常将其拿出来翻晒。由于悲悯之心的退位和遗忘,使人们总是被那些显赫的东西所驱使,为所谓的荣华富贵而奔波。

  就拿这次刘翔退出了百米跨栏比赛来说吗。如果人们都以悲悯之心,来看待这件事,在网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阴谋论”“演戏论”与无法数清的骂声。如果那些管体育的'官员,教练员,花巨资为了获得更大利益的赞助商,和那些只为抢头条,而不顾其它的媒休。他们还有一点不灭的悲悯之心,刘翔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种让人看了寒心的地步?如果刘翔自己还能保留一份悲悯之心,怎么可能会走上被人操弄,被人控制,被人利用,被人唾骂的不归路。没有了悲悯之心,让我们一些人貌似坚强、坚定,实质是冷酷、懦弱地生存着。

  有些人总是将悲悯之心,与雄厚的经济条件,及强大的权势相提并论。认为只要有了钱,当动了悲悯之心时,才会有大手笔,才会起作用。只要有了权,当动了悲悯之心时,才能做成想做的事,才能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目的。我们没钱没势的人就是有悲悯之心,也无所作为。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和看到这样的事。就是一个工地上的小小包工头,他绝对不会是一个没钱的人,但他一样会狠心地克扣着比他贫寒几十倍的民工工资。那些大权在握的权贵,利用手中的职权,不但侵吞着巨额的人民财产。有人求他办事时,也绝对是给少了红包,照样是啥事也办不成。因此,怀有悲悯之心与钱权无关,它是无条件的,是人性中那种最真、最纯的情感。如果谁在悲悯之心上附加了条件,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与不择手段”的代名词。

  世界是人类共有的,绝不会为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而存在。世事是多变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时不在验证着,“人生无常”这一绝真理。每当想到这些,就会认识到,无论当下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心怀一颗悲悯之心,前行是多么的重要。有力量者,那就无条件地拿出千百万家产,为贫穷的同胞多做一些善事吗!力量小的人,给路边的小碗放下几块钱,给问路的人送上一碗水,指一个最捷径的方向吗!只要你怀有一颗无条件的悲悯之心,快乐就会笑着向人们走来!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0

  同情,有时会阻止别人前进的脚步,尽管同情者的动机是善意的。

  荆棘鸟,大家都很熟识,它的使命是寻找一根荆棘刺,让荆棘刺穿透自己的心脏,唱出最美妙的歌。如果你不忍心看那鲜血滴沥的情景而阻止了荆棘鸟的行动,那么荆棘鸟虽则保全了生命,却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荆棘鸟只有走出人类的同情,才能完善自我,让悠扬的歌声伴随鲜血染红整个天空。

  我们也和荆棘鸟一样,有自己的使命。在完成使命的路途中,有艰难,亦有险阻。

  如果我们接受同情,就会削弱意志,失去进取的勇气。

  记得小时学走路,磕磕绊绊,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望着我“蹒跚”的身影,妈妈心疼地扶我,我倔强的推开了妈妈,趔趔趄趄地往前走去,一路跟头一路泪,我终于行走自如了。是我走出了妈妈的“同情”,才有了这份独立。

  初三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要想在这个庞大的队伍中胜出谈何容易呢!苦是真苦啊!我牢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日日在“书山题海”里摸爬滚打;我带着“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天天在无穷无尽的题海中案牍劳形;我谨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中考人”的教诲,夜夜拼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今的孩子真不易啊!起得最早的是他们,睡得最晚的也是他们!唉!”是同情的声音。

  “儿子,休息一下吧!实在考不上,咱就上自费。”妈妈的.“同情”传入了我的耳膜,我不敢接受。我怕自己变得脆弱,丧失斗志。竞争是靠实力的,只有吃苦,唯有拼搏,才能让自己成为强者,才能踏破荆棘,走向辉煌。

  同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时刻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遇到挫折,苦恼失意时;当你被荆棘刺破,想要退却时;当你……当你……,朋友,同情就会向你涌来,请你坚定自己的立场,走出同情,把同情化作奋斗的动力,成为你跋涉旅途的加油站吧!千万不可因“同情”而停滞你前进的脚步!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1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站在曼哈顿寒冬凛冽北风中的一个街口卖铅笔。天气太冷,许多人从他身旁匆匆走过,并没有人停下脚步。这时,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恰好路过这里。他看到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恻隐之心顿起,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美元,放在小男孩胸前摆放着铅笔的盘子里,就匆匆走开。然而,没走几步,他又返身回来,从盘子里选取了几支铅笔。“对不起,我忘记拿铅笔了。”他对男孩道过歉,才又急急离开。

  洛克菲勒富甲天下。同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当他面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男孩,他充满了同情,帮他一把的想法,油然而生。他并不需要铅笔。他的秘书早就帮他削好了一大把,放置在他的办公桌伸手就可拿到的地方。可是,慈善家洛克菲勒的施舍,并不需要感谢。他以买铅笔为由,让自己的施舍不露痕迹地变成了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恰到好处地维护了小男孩的尊严。事实上,小男孩也为洛克菲勒的善解人意所感动,后来,他成了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大王,也成了与洛克菲勒一样的大慈善家。

  确实,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悲悯之心。当某个地方遇到地质灾害,相当多的企业和明星大张旗鼓地捐款捐物,这是一种悲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用来做慈善,这是一种悲悯;同样,当我们走地路上,碰到一个人向自己行乞,慷慨地递给他一元二元,这也是一种悲悯。人类所拥有的悲悯之心,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尤其在贫富分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富人们所拥有的悲悯之心,可以让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和谐。

  可是,还有如洛克菲勒一般的另外一种悲悯,更为可贵。这种悲悯不是施舍,而是通过某种形式,让施舍变成价值交换,能够让接受的一方坦然接受,并不因为接受了别人的施舍而带来情感上的压力。这种悲悯,我们可以称之为优雅的悲悯。

  林语堂先生当年留学美国,只得到了半个奖学金。林先生家贫,正当一筹莫展时,在北大任教的胡适之先生主动对他说,如果你回国后到北大教书,我们可以补助你另一半既每月40美元。林先生答应了,不过这只是口头承诺,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林语堂先生到美国之后,果然按月收到以北大的名义汇过来的40美元。不仅如此,林先生的陪读夫人生病住院,没钱医治,他不得不向胡适先生拍电报,请求预支以后薪酬,也收到了胡适先生寄来的500美金支票。林语堂先生此后回国,如约来北大任教。向当时的.校长蒋梦麟先生说明此事时才明白。所谓的奖学金也好,预支的酬金也好,都是胡适私人掏的钱,与北大无关。

  “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的这种悲悯,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悲悯的优雅。他们两人站在同一尊严的底线上,一个以北大的名义,按时付钱,一个以回国后回北大工作的条件,坦然接受。长达数年的时间,他们仿佛都在履行一个契约。当林先生学成回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大为感动,他们也成了至死不渝的朋友。

  我们称道直接进行施舍的悲悯,我们更应该称道这种优雅的悲悯。它让双方站在道德高地的同一个位置,在不知不觉中,让悲悯抹去了痕迹,变成了双方之间愉快的合作。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2

  那天,天气很热,有38度,这样的天气谁还会出门呢?但我不得不出门——因为我已经答应弟弟要请他吃麦当劳。

  我和弟弟正吃得开心的时候,一个人走了过来,对我用手指做了一系列的动作,我看得一点儿也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弟弟说:“哥,他的意思是请问你能给我一点钱吗?我是一个聋哑人。”我听了弟弟的解释后,把身上剩下的的十元钱立马给了他,他冲我笑了笑,走了。他继续到其他顾客前面讨要,他们看他如同是在看一个恶心的垃圾一样,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他只好走开了。

  当他默默地走了之后,我愤愤不平的.想: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他可是一位聋哑人啊,不会说话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呢?面对一个残疾人的乞求,他们竟然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是那么的漠然。若是这些人连聋哑人都不愿意帮的话,那么在我们这个城市里,也许就看不见关爱与悲悯了。我觉得:若是每个人心中多一点悲悯和关爱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更加美好。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3

  这世界本来就是这么悲悯。如果没有悲悯,同情没有它存在的必要价值。上帝既然决定了让悲悯处于这个宇宙,那么同情的存在无疑就是对悲悯的最好的同情。

  从小,我一直会对街头乞讨的人感到莫名的伤感,当初不知道这种情感叫同情,更不知道原来感情也可以用文字来定义。但是无论怎样,我总会掏出身边可以掏出的钱给他们。后来,我才知道,那时是一种愚蠢的天真。你就算每次给他们施舍,就算你每次给他们同情,可是你竟然不知道,他们是否对得起你的同情你的善良。他们利用了你的同情魔抓的夺过你的善良。瞬的,长大之后,我发现,其实我干净的钱变得居然那么脏!为什么连孩子的同情,都是一种谋生的利用工具?生活,我从来驾驭不了别人,可是为什么,我的同情,最认真的感情却被你们欺骗。也许,在哪里黑暗的地方,你们开始享受…。。生存就一定意味着不择手段吗,甚至伤害人的纯真感情。

  之后,现在,就算我再次走在熟悉的大街,就算我又遇见一张张渴望的脸,就算我有很多用不完的零钱。我已不会再是当初的小羔羊,拼命往一个叫悲悯的坑里跳了。我可以做的很善良,我一样可以很你们一样充满对纯洁悲悯的向往,可是,我,已经开始思考了,可能,这里不是诠释悲悯与同情的最好的地方。

  不想再被伤害,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我的被那些人欺骗的同情才是最为值得同情与悲悯的。

  一天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场景。一个外地的中年妇女在卖糖葫芦,城管不让她卖。她死活要卖,城管欲要抢过她手中的葫芦竿。中年妇女一直碎碎念,说自己怎么也没犯着什么。城管说,你卖了就卖了。可你站在不该卖的地方卖,就是你的不对。开始,我一直在想,这个城管为什么要为难一个黝黑色皮肤枯黄头发的`外地妇女。大家都是生存。”你卖了就卖了。可你站在不该卖的地方卖,就是你的不对”这句话一击即中,同情,你就同情,可是不能为一个犯了错的同情。更何况她还对城管的教管不以为然。她的生计不好又怎样,外地妇女又怎样,黝黑色皮肤又如何。只是假象而已,他们为了生存会比我们更触犯警戒线。

  空气,倒影我纯真的脸庞。我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悲悯,我开始理解,这不只是单单一种生活的情感而已,那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同情,是对生活的态度。

  在别人的悲悯之中,我懂得了,其实不觉得自己的屋子是温暖的人,那是世上最为值得悲悯与同情的人。冰冷的建筑物属于冰冷的世界,不会带给你生活的暖流。

  因为悲悯的定义域永远是零到正无穷的开区间,同情的值域是一个定值。所以无论悲悯的定义域取在区间内的任何一个实数,它所对应的值永远是同一个。又因为悲悯的定义域取不到零,所以人的悲悯情感不可能为零或负值。所以人的悲悯情感永远存在,而且同情部分贵贱,永远等值存在。

  悲悯会不会比较懂事,同情的照片看来多讽刺。生活算不算一种窥视,反正没有人填心中位置。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4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阳光很清淡,它睁开稀疏的双眼视所有人为粉尘,我只能透过光和影的缝隙,去寻找云水往事遗落在这儿的美丽。举手投足间,哪怕只是一颗悲悯之心,也能洋溢爱的光彩。

  午后的风里,夕阳如琥珀化了,流得满世界都是。记忆黏黏地粘在那些夏天,邻居家的哥哥大我两岁,因为村里没有和我同龄的孩子,从小我就跟着他后面跑。玩累了,就会和他一起吃他奶奶买的小冰棒,白色的,像冰糖水冻成的,那样的甜。在鸣蝉噪动的日子里尤为惬意。我记得哥哥的奶奶会笑着看我们吃,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偷偷地钻过来,打在奶奶额前的皱纹上,那时的奶奶还没有那么多白发。我小心地舔着冰棒,心里念着冰棒不要很快地化掉,正如这样的.日子永远不要走掉。

  萤火虫在芒花中哗然飞起,淡绿色的,就像谁溅在夜色中的眼泪。哥哥去当兵的那天,我还在学校里上自习,电话里爸爸正在他家吃着饭,村里的人都去送他,提前过的二十岁生日也不是那么热闹。爸爸说,他蛮舍不得的,哥哥的奶奶一直在掉泪,走的时候那双手紧紧地拉住他的衣服。是啊,人老了,还有多少个三年可以等呢?我回来的时候,奶奶坐在门前的石板上,晚秋的风起了,奶奶的头发白了。

  蒲公英扑棱着翅膀随风飘远,而后又安然祥和地降落在生活中。我走过去拍拍奶奶的肩,我说:“我回来了,你孙女回来了。”奶奶抬起头,眼里尽是小时候的慈爱。我用手梳理她的头发,轻轻地告诉她:“以后我回来,你要揪一下我的耳朵,像小时候教训淘气的我一样,夏天你还要给我买冰棒,我最喜欢吃奶奶买的东西了。”奶奶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个核桃,或许我能帮哥哥做的,也就是在这三年里,给奶奶一些依靠,不让她觉得寂寞。这只是我小小的悲悯之心。

  很多时候,当我一个人费力思考些什么时,都会想起这些,那位美国留学生的悲悯之心,虽然只是一包薯条的重量,却也是一份爱,我的那份悲悯之心,却也只想告诉奶奶我对她的爱。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5

  我曾对悲悯之心感到不屑,认为弘一法师轻摇藤椅以便小虫逃出的悲悯之心是痴傻,是伪善。

  可当我听说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法师也在仓皇中奔走着,目睹着亲人们对炮火的避之不及,我又再次体悟法师的这份悲悯,似有一束带着无限慈悲的光自上而下地将我轻拢,心中流淌出一股温润之泉。

  我恍悟:真正的悲悯之心只因悲己而感同身受,感同身受而温润万物。

  怀想诗佛“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句。静谧夜晚,空堂独坐,秋雨潇潇,残烛曳曳。本应陷入人生孤暮之悲无可抑制的他,却在霖霪的雨声中,仿佛看见山中野果被秋雨摧落,从一灯残光中,仿佛听到秋虫瑟瑟的哀鸣。也如尼采抱着被鞭打的马痛苦地大哭“我受苦难地兄弟啊”般地悲悯,诗佛迟暮,犹念微笑生命地幻灭。

  犹忆香山居士笔下满面灰尘而两鬓苍苍的老翁,即使“可怜身上衣正单”,也仍“心忧炭贱愿天寒”。其时居士刚到京都任卑职,租房还在近郊,深谙黎民百姓之苦。居士题注的“苦宫市也”道出苦难百姓们血泪的深重,也道出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悲悯。就像张俞“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惊呼,由于目睹和深谙,让悲悯把善意撒播人间。

  悲悯微虫来自于悲己,悲悯黎民百姓来自于感同身受,悲悯天下,来自于内心的哀痛。纵“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大悲天下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彰显千古不朽之风。这不是无由来的幻想,而是少陵深处其中油然的悲悯天下苦难。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摇曳着残烛也摇曳着他沧海一粟的生命。所以他更清楚天下的'苦痛,而心怀悲悯,忧国忧民。

  可以说悲悯因为懂得,所以感同身受,但由于体谅,也要克制有度。毛姆曾说:“同情心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茨威格也曾说:“同情是一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柔和的悲悯之心,不会沉溺在泛滥的自我沉醉中无法自拔,而忽视了他人处在逆境之中脆弱的触觉,那将是无异于虚伪的自我满足。真正的心怀悲悯是热切却又小心的让个人感到温暖,让群体感到希望,让古往今来感到殷切着想的力量。

  我们生如逆旅,也如藤椅中栖息的小虫,突如其来的灾难便能让脆弱的生命消失不见。所以请谨记身边的苦难,常怀悲悯之心。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6

  是否在别人刹那芳华时再排山倒海地落井下石,最后再来一点混沌镇压?

  ——题记

  失落的神州,坠落的华夏,堕落的民生,这些,无疑都在坦诚一个事实――跌落的文明。

  或许是新一个文明的到来,也许是新一代世纪的开幕;又或许是新一场轮回的终结,又也许是新一面的曼珠沙华的盛开,总而言之,如今的我们,我们人类,在大自然眼中,就是桀骜不驯,自食其力。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别人遇到苦难的时候,开始了嘲笑。何时何地,我才能褪去懵懂的青涩,走进年华的`年少轻狂?如果让我执现世的一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悲悯。

  或许会感到有些可笑,毕竟我们人类,本身就是需要悲悯的一种充满灵性的生物。不则然,人类自身就在传散着一种虚假的同情。但是,我要说的是悲悯,不是可怜,不是轻视,不是蔑视,不是表面充满怜惜的虚情假意。

  把两个字分开来理解,悲,慈悲,这并不是指施舍钱财给路边一个执着破碗衣衫褴褛的乞丐的慈悲,但在小人和君子之间,这种慈悲是利是义便不晓了。这种慈悲,是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慈悲,是圣母玛利亚的品行,是上帝的慈怀,是耶稣的无私。悯,是代表着同情的,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不是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妈妈那个乞丐好可怜我们给他一点钱吧之类的话语,同情,是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或蔑视。把同汇成词,会发现同的意义不在于仅限制于同情——同甘共苦,同生共死——自然,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固然太重了一点,但同甘共苦,至少可以为那些跌落在井里的人一些安慰与宽怀,而不是落井下石。毕竟,要知道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人皆有的,被一时的风花雪月飞沙走石的乱花迷了眼,是人之常有的。所以,在别人陷入绝境中,在别人失落时,在别人遭受失败时,在别人遭受苦难时,即使不能与他同甘共苦,也要伸手拉他一把,人是有情有义的,有血有肉的,给予他人以悲悯,留给自己一个赤子之心。毕竟,别人不是陷在沼泽里的,拉他并不会让你也跌落下去!

  所以,不要让品行再虚伪下去,不要让每一个好的事物在乌烟瘴气中被污染,不要让现在所属的社会再黑暗下去,因为——就算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学不会悲悯,那么当今又和乱世有什么区别!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7

  又一个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春天到来了,在这样的季节里,许多热爱诗歌的中国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海子,并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朗读他那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就会明白:人,不是用来被感动的,而是用来感动别人的……

  海子殉诗后,所激起的轰动与反响可谓是空前的。有人撰文这样说道:“体验不到苦难的心灵是肤浅的,体验不到幸福的心灵是猥琐的,体验不到放松的心灵是残缺的。”亲身经历了多次的海子祭典活动,我想,广大热爱海子诗歌的朋友们不远千里来到海子故居,目的就是和大家共同分享他内心的喜悦和欢乐。至于海子生前的`另一位好友骆一禾,虽然也逝去在同一个春天,但二人的离去所激起的影响以及祭奠上的天壤之别,不是舆论的导向,而是读者自我意识上的认同与喜爱。换一句话说,25年过去了,广大热爱海子作品的读者以及海子作品中闪射出来的对幸福与博爱的体验,源于芸芸众生中个体生命最纯粹的状态。正是一些人在心灵上延续这种体验,才使得海子的作品被普遍热爱并被接受着。大家对海子举行祭奠,正是我们对海子精神内部的黑暗投去的悲悯,施之的温暖抚慰。

  去年,我在县里一家彩印厂上班,在印制一份宣传册时了解到,海子生前所在的高河镇政府,准备依托海子故居和海子墓规划建设“海子文化园”,并且摆上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此举一旦兑现,不仅我们爱好文学的朋友们高兴,海子地下有知,当欣慰了。因为现在的海子故居,是海子的父母亲用海子的稿费建盖的,“海子书屋”内所藏海子的遗物,包括藏书、生活用品、各种证章、各类纪念、宣传海子的照片、音像、字画等,在保护条件和设施上都比较落后。而海子最珍贵的档案——200多万字的诗歌手稿因无力收藏,只好施之防虫剂集中存放。

  众所周知,海子旅游经过的地方德令哈,给他修建了纪念馆和纪念碑,坐落在当地的巴音河畔。海子卧轨自杀的龙家营,2004年于秦皇岛市欢乐海洋公园对面的天健游乐园内一个湖心小岛上立起了海子纪念石,谢冕教授亲笔题写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八个大字,旨在将海子留给这个世界的美好祝福传达给每一个从那路过的人们。因为海子作品中多次提到太阳,那座小岛便取名“太阳花岛”,并在以后每年的3月26日举办诗歌节……发起这一纪念活动的人们本来只想在铁路边立一块石头,却得到了一泓湖泊和一座太阳花岛,本来只想在铁路边栽一棵树,却得到了一片树林……所以我殷殷地盼着,依托海子故居拟建的“海子文化园”能早日落成,相信在社会和广大朋友的斥资与捐助下,海子留下的物品及手稿会得到妥善地保存,这样,不仅告慰了海子,也可接待外地朋友们对海子虔诚地敬重与热爱。

  俄国田园派诗人叶赛宁去世后,他的家乡成了保护区,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诗歌节。相信未来不远的3月26日,海子诗歌节会在他的出生地成为美好的现实。每一个来到的人亲手栽下一棵树,那将是“诗歌之林”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心头有爱,我们就有理由让美丽的诗林张开手臂,迎迓每一位热爱诗歌的朋友们光临!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8

  在阴雨蒙蒙的季节里,屋顶上升起一层淡淡的烟雾,连绵不绝;如同心中的悲悯,因为光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阴霾,那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流下一行行热泪,也留下那双被悲悯浸得通红的双眼……人们心中的光,为你们祈祷;一个个都汇聚在这里,指引你们通往光明的路。那些燃烧过后的灰烬,那些不停跳跃地火焰,只有悲悯,不住地化为通往天堂路口的引路天使在那片黑暗之中,有光,不断地被点亮,成为白昼的光……那些匆匆而过的背影,化为光,照亮前程,那段未知的旅途;那些匆匆而过的生命,化为光,照亮大地,升华地上淤积的水滴;当那些匆匆的背影,不再,匆匆,我们含泪叫他们一声“英雄!”当那些生命不再匆匆而逝,我们,噙着微笑的泪水,说“坚强”当那些脆弱的支点,快要坍塌是,天师会来到你身旁,擦干你的泪水,抹去你的泪痕,说“不哭……”未来,真的,还有很多路!

  镜头,被雨水拍打,还有那些嘈杂,看见红色的血,如同明艳的笑。心,一遍遍地被抽打,留下深深浅浅的伤……那些纸巾,占满了悲悯的汁液,无尽……那些帐篷撑起的蓝色天空下,笑脸如花,清晰地刻画在视网膜上,那些希望,不住地绽放出明朗的花。

  不仅仅是哭泣,还有微笑,如光一般璀璨……是什么?挤满了胸膛。就象雨天中出现了太阳,空气潮湿却依旧温暖。

  悲悯之光,照耀着苦痛的大地,温暖着,一束束苦涩的雨注,射向心房……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19

  悲悯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学会的第一种感情,当你第一声啼哭开始,它已融入了血肉,与你不可分割,这是造物者赐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只是,在成长后,这感情渐被俗事纷扰掩埋,偶而,当困惑之际,它才又执着破冢重回,修正你早已面目全非的初衷,这时,游离的魂才又溯回,仿佛涅盤重生,同时深悟而达隽永。

  悲悯是种因缘,在布施过程中,圆满了别人,同时也种下了福种,若有一日,自己陷入世俗苦海,无法摆脱时,许是宿命安排,只需抬头仰望,纯净苍穹,必会有若干不同天梯,只需纵身一跃,就能一切释然,大概这就是福报吧。

  悲悯是种力量,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传达给需要的人,会使人温暖,随之强大,这力量无穷不竭,源源汩汩,可化腐朽为神奇,撼动天地,似乎,这力量原就是天地所赐,只是借你我躯壳,来拯救苍生,天意悲悯,原来如是。

  悲悯是种境界,先人后己,方显本色,携感怀之悟,包容万物,八荒苍莽,皆如我辈,修一颗真挚之心,渡身边可渡之事,青萝拂行,超然而至,如此,世间当无杂念,悠悠天地,清澈分明,也许这才是造物者的良苦用心。

  悲悯是种信仰,在你人生黑暗之际,它就像半空中突然飞入的萤火虫,用这星点光明,焚了你无边的混沌,最后,给你照亮通途,指引你到达理想之彼岸。或者,只有经历了,才会莫失莫忘,信仰原来是黑暗中的际遇,悲悯才是选择。

  圣人云人性本善,又云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善恶不过一念,只不过是悲悯表现与否的产物。

  我们来时,悲悯自己母亲十月怀胎之苦,用自己刚领悟的方式,替这世上第一挚爱之人宣泄,又或者,也是悲悯我们自己,只因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总之,这就是我们来时的状态。

  而我们走时,身后子女,悲悯我们一生辛苦操劳,用他们早已经领悟的`方式,替安详的我们宣泄情绪,又或者也是悲悯他们自己,因为今日的我们,即是明日的他们,总之这就是我们走时的状态。

  于是悲悯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过程,造物者悲悯的赐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又悲悯的全部还给了他。

  是的,这才是答案,勿庸置疑,人性本悲悯,就是这样。

  我们悲悯的走,正如我们悲悯的来......

  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0

  2011年4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国人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南京大屠杀的30万冤魂的索报,是日本的因果报应。可是,咱们的孟子也曾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我认为,人应当常怀有悲悯之心。

  悲,是慈悲;悯,是怜悯,体恤。悲悯即是一中高于同情的情怀。悲悯之心是人的本心,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因交不起苛捐杂税,一家人躲进山中,后来丈夫和儿子被老虎吃了。孔子同情这位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也”。鲁迅悲悯动荡时局下的下层劳动人民,于是化笔为匕首,刻画出一个个有着现实悲惨遭遇的人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涵养的悲悯之心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大抵也是可以与这对上号的`。孔子若没有悲悯之心,就没有“苛政猛于虎”的呼喊,就不可能有“仁”的主张;鲁迅若没有被悲悯之心,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就没有那些个性鲜明的极具讽刺意义的角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悲悯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就会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常怀悲悯之心,社会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平安幸福。

  失去了悲悯之心,同时也失去了廉耻之心的高官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高额的回扣,就会与开发商同流合污,强拆民宅,牺牲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失去了悲悯之心的医生,就会不顾病人的死活,双眼被金钱所蒙蔽。曾有新闻报道:一位不知名的男子在田间晕倒,被人送去医院,可医生却因病人身份不明,无人付费,拒绝医治。三天后,该男子在医院外的垃圾堆里,全身开始腐烂。正因为没有了悲悯之心,被利益熏昏头脑,某些部门才做出一系列令人不齿的事情;也正因为丧失了悲悯之心,社会才会出现许多“医死人”,“弃病人”等一系列没有人道的事情。活在这样的社会,百姓何来幸福?

  常怀悲悯之心,也是国家必行的准则。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9.0级地震。《每日新闻》报道,大阪的门真市立砂子小学的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9万日元。校长坂田说:“小孩子们这时候感觉离中国很近。”危难时不分国籍,这既是一种国际的友爱,也是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的一种人之常情。小孩子们尚能如此,何况大人们呢?我们铭记南京那30万冤魂,可我们的悲悯之心在哪儿?面对那些无辜的生命,我们忍心吗?林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对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是一个弱国的心态。”我们应当超越这种理念,用悲悯的情怀去对待与我们有着相同遭遇的国家。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用悲天悯人之心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固此,我们应当怀有悲悯之心,来对待人们,对待社会,对待他国。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1

  历史的车轮辗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开始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群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开始关注这个世界—赶走恼人的战鼓,恢复它的一片宁静;驱散呛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明。

  从此神州大地便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一遍又一遍地教导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卷”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们。他的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大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博的.礼仪下,他却如同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洒脱,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那里没有战争和苟税,那里一片安详和安宁。

  人们自觉地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偷盗、抢劫的劣质行为,君主用自己高尚的德行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谋权的人心惶惶,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正是这个理想的乐土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生的信念。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沮丧,反而使他对理想更加渴望。他那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诉他,实现这种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于是这个掘强的老人便展开了无休止的讲学和说服。他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唤起人们善性的责任。他向世人证明“礼”不是什么外在之物,而根植于人的本性。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不管有多黑的角落;他也相信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于阳光,他认为整个世界是暂时进入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机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他从未放弃过。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进,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尽头?一切都是如此迷惘,然而老人却毫不在意,在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已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2

  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我国奉行仁政,施行民主,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孔子热”一方面显示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世界人民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乐善好施,感恩戴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瑰宝。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在我国人民历来肝胆相照,团结互助,拥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高尚的情操使中国从救亡图存发展为大国强国成为必然。一个民族,穷,死不了,它得以存在并兴盛的最大的敌人是人心淡漠,世态炎凉。

  近年来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从1998年特大洪灾到“非典”、东南亚海啸,再到禽流感的恐慌,不仅带来物质上的`短缺,也带来精神上的摧残。但世界是温暖的大家庭,灾难不幸降临到哪儿,也将随而至世人最真诚的问候与关怀,他们感同身受,无私捐助,一次次把同胞从绝望的深渊拯救出来。1998年全国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典”时期坚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悲天悯人的胸怀是永远令人振奋鼓舞的。

  从普通民众到冠名慈善家的企业人,都不乏无私扶助的感人事迹。2006年“感动中国”的林秀贞,及“青岛爱心群体——微尘”,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这是发生在平凡老百姓身边的感人事迹。林秀贞是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她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与其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多年来,先后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无独有偶,在青岛,许多市民以“微尘”之名行善施乐,无私援助公益事业,“微尘”“成为了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刮起一阵仁行义举风。网友称其“普通之中见伟大,平凡之中显真情”。这些无不感染、感动,鼓舞着国人。

  时下中国大地严重发展不均,诚愿发达地区企业家再次伸出博爱之手,进驻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帮助那里的人民尽早摆脱贫穷苦难,早日全面实现中华之全面富强。

  最后让我们唱响那首《明天更美好》,“……倾诉遥远的祝福,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大家园,“明天会更好”!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3

  绘画是一种高贵的艺术,是王公贵族的专利,所画的对象自然也少不了那披金带戴银的王公贵族的身影,少不了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少不了贵族们广阔无边的私家园林。

  这就是贵族中所谓的艺术鉴赏,对着千篇一律的园林,皇宫,以及脸上永远带着慵懒表情的王公贵族展开毫无趣味可言的长篇大论。古代画家要想被认可,唯一途径就是为王公贵族们画这样的画。这样来说,米勒无疑是一片被封建思想控制的画家中的异类。他手下的画笔所描绘的不是满脸珠光宝气的贵族,而是那些被压迫下“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草莽之夫;那些处于社会底端的人物。他被鄙视,被排挤,却从没有停止过作画,那看似简单的画中总有那么一丝悲悯的情感成为贯穿整个作品的主线。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智,毁其筋骨,伤其体肤。”米勒的一生似乎就是这一句话的体现。他一生穷愁潦倒,如同他的画上的那些农夫。因为社会顶层的有钱人无法理解画中人物所处环境的艰辛,且画的主要颜色是他们所不齿的土黄,所以在他的有生之年,从上层人士的口中听到的只有“他的画土得掉渣!”能体会出画中的悲凉的人都在社会的底层为了温饱苦苦打拼,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欣赏他的画。他的画画出的`画有时只能给孩子换回一双鞋。但这并不影响他画作中所流露出的济世情怀;并没有使他改变自己作画的对象。以米勒的才能,能耗不费力地刻画出那些大腹便便的贵族,以此来养活自己摇摇欲坠的家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作的每一幅画,似乎都是在为穷苦的劳动人民请愿。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作品《晚钟》,在这幅作品中,米勒描绘的是一对夫妻在田野中肃立,听着教堂中远远传来的晚钟声,祈祷着安详的生活。深黄的色调中,这对夫妻的身影显得那么得安详。没有无休无止的欲望,没有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没有令人厌烦的珠宝。,两个人所期望的只有安详的生活。就在这简单的画中,露出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清淡寡欲。宁静与悲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使你从无休无止的追求中脱身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冷眼旁观可笑的社会。它使你抛去浮躁,细细感悟那些简单的表相中所蕴涵的真理。

  米勒其实并不孤独,他不知道,在与他相隔一块大陆的中国,一个名叫杜甫的人,在一首名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中流露出了与他同样的济世情怀,而且更有甚之,被人们千古传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在耳边,画在眼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朝代,一人赋诗,一人作画,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这千古的绝响。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4

  雅安地震了。我知道。

  近来俗事颇多,待我知道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天了。

  网页上、空间里、微博上,处处都是“雅安”二字。学校里各社团开始大肆宣扬,同学间聊天也开始从雅安罹难多少人开始,到处都是“雅安”。我的心底无比悲凉,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罹难的人们,更为了我们自己。

  群里流传着一条信息,大意是:找寻雅安亲人,若有消息请打XXX电话。下面有人说这是一条诈骗短信。我大惊。这让我想起在去年5月份群里也流传着一条“保卫中国、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如此啼笑皆非的事情竟然还有很多人转发,荒唐至极!

  空间里不断地有人在转发“雅安”,有人在下面评论“发这么多有什么用?”一同学身在法国,她羞愧地说:“原谅我吧。当我知道雅安地震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年高考的孩子又要倒霉了。”想想刚刚结束高考不久的我们,的确如此。当日对玉树地震如临大敌,所有相关的题目全部做了无数遍,临考前还在祈求上苍千万不要碰到这类问题。

  学校里的签名活动也好、宣传活动也好,都是在为雅安献爱心。说是献爱心,然而允许我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一下,这样的活动委实没有多大的效用的。我想今日我们的签名肯定不会比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的价值更大一些。我不能否认我们在表达我们的哀悼——然而真的是哀悼吗——我们更多的是在“表达爱心”。爱心这东西,放在心里,我知道;表达出来,大家知道。也许大家都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经变味了。

  爱心可以表现,悲悯呢?那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最原始、最最珍贵、最最让人感动的悲悯呢?

  悲悯如水,平静中见激流;如柳,脆弱中见柔韧;如云,流散中见方向。悲悯,是从生命伊始之处而来的.么?悲悯,是上苍的馈赠罢——最完美的馈赠!

  沈从文先生说:“生命如泡沤,如露亦如电,惟其如此,转令人于生命一闪光处,发生庄严感应。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当我们听到雅安地震这一消息时,我们那一瞬间的难过是为死者,为生者,亦为我们。这是秉承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然而难过之后呢?我们在做什么?当我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当我看到更多的纪念活动,当我看到更多的宣传活动,当年我看到一些所谓的明星借着雅安地震作秀,我不禁心下悲凉。雅安地震,我们关注,我们纪念,然而这些本就是为了活着的人。生命如流星消逝于瞬间,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在这个时候,做好自己就够了罢。与生俱来的悲悯让我们悲伤,让我们难过,但它不会让我们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更不会一直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也不必每天顶着一张愁云密布的苦脸——看,我为雅安难过呢!笑话!人心极小,小到我们只能关注身边之人的悲欢离合;然而人心又是极大的,悲悯在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悲悯是一种美好的甚至是高尚的品德,但是消费这种品德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灾难,遑论从原本的自然灾难中衍生的其他经济、道德的灾难。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就成为了消费悲悯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我们却无法阻止这种悲哀。身处十丈软红,我们不得不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甚至压迫,我们眼看着它发生却无能为力。我们无法与那些打着道德旗号却行不堪之事的人作斗争,我们说不出它一个“不”字,我们无法批判、无法反对。因为在“道德”这顶巨大的帽子面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貌似强大的洪流都是无比渺小的。全国十三亿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呢。

  所以我们学会沉默,学会在沉默中活的更为长久,然而这种长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死亡,更深层次的死亡——精神的死亡。鲁迅先生在其文中不断阐释“看客”,即使冷漠如我,也曾做文批判看客。我清楚的记得,当日我在文中以“看客,看客,中国最多的就是看客。然而,他们,就是我们。”结尾。今日雅安地震,我们仍旧是看客。我们庆幸地震没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庆幸我们还活着,我们庆幸我们在意的人没有事,我们庆幸……然而我们庆幸的,正是他们所悲哀的。财产损失、亲人逝去,家园被毁,一瞬间天崩地裂的痛苦皆加诸我身。我们都在说,我们都在表现:我是这个世上最可怜的人哪!然而,谁会在意,谁会关心,这种痛谁能理解,这种苦谁能以身替?没有人的呀!

  雅安,不要流泪呀!流泪是没有用的,谁也不能替你坚强,除了你自己。雅安,惟愿死者安息,生者幸福!

  会有希望的么?会看到变化的么?当我们以或戏谑的眼光、或同情的语气、或激烈的言辞说着雅安,悼念雅安,我们可曾反思过自己,可曾避免消费这种灾难衍生出来的娱乐呢?

  莫让悲悯成为灾难啊!我这样说。

  我这样说。然而这样说的我,也不可避免地借雅安“表现”了一把。

  我这样说。然而这样说的我,也未必不会遭人攻击——无情凉薄。

  一笑!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5

  天似蓝色的牛仔裤洗得发白。这个夏日的黄昏,一改往常的浓妆素裹,终于送走了倚在天边无力的太阳。

  这是个小村子,一条三四米宽的河道横穿。这边,说是村子,也只有几十户人家;那边,竟是一片绿油油的菜田,沿着河道,有好几株芭蕉,淡淡地黄,快要成熟了,树下是几棵小木瓜,黄里透红的木瓜,极有芒果的味道。而这河道,为村民浇灌起了重要的角色。

  小优家,便在河道旁。放暑假了,小伙伴们可天天在门前河道里捕虾捉鱼,热天了,在河里游泳,快活着哩。但总是听不见小优的欢笑声。他妈妈希望他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便天天将他关在家里哪儿也不许去。唯有吃完饭,准许他散散步。

  他沿河走,他想走的老远老远,走出妈妈的束缚,但他深知自己的羽翼还未丰满,他也不能走出去。他竭力呼吸泥土的芬芳,清风夹着芭蕉,木瓜的清香徐徐吻过他的脸颊。突然,从一棵树下,隐约传来“喵喵”……

  这声音太微弱,太吃力,被风一吹,便散落一地了。他闭上眼,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向,随即跑过小石桥,跨过田垄,径直奔向那芭蕉树,近了近了,他放缓脚步,拨开没过脚踝的草丛,那是两只小猫咪,一只淡黄,一只灰褐,一只大些,一只小些。这两只猫该生下来不久呢吧。小优蹲下身,捧起那只灰褐色的,它的脚受伤了,微微颤着。它似乎吓坏了,极想挣开他的手。他便轻轻唤着:“小猫,别怕,别怕,我不会伤害你的……“那猫,便真也安静了,扭过它的头,以无助的眼神望他。那种无助,就如冰川上的泉水,汩汩流淌。又忽然闪过一丝惊喜。

  手中的小猫,该拿它怎么办呢?

  他知道,母亲是坚决不让它带小动物回家,说是玩物丧志吧。记得上一次啊,带了只流浪狗回家。母亲便赶它走,若不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又借口当时村里治安不好,母亲才勉强同意,让它留下来,但丢出一句话:下不为例。

  这事不行的了,又该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奶奶。其实奶奶是去年去世的。一个可爱的老女人,她是最疼爱小优的了。平常有啥点心,都留着给小优吃。她也是个极善良的人,收留了三只流浪狗,最老的`,已有十二年了。还有一只黄毛的猫,一只跛脚的鹅。只是她走之后,鹅被宰了,狗又流浪了,猫也吓跑了。

  他用手拖起两只猫的胸脯,呼吸一起一落,把他们揣在怀里,跨过田垄,跑过小石桥,径直冲向奶奶家。天已有黯淡了,他“吱——”一声推开虚掩着的门,来到小院里。将两只小猫轻轻地放在地上,从墙角隐蔽的草垛下找出一个鸡笼,放些稻草进去,然后将小猫放进去,又急忙跑到邻居婆婆家要了一点点米饭。这两只猫竟也吃得津津有味,末了,还舔舔他的指头。小优用些稻草将鸡笼放在墙角,并盖上,便飞也似地回家了。

  微弱的灯光下,在小优的白色汗衫上有些泥印。

  “怎么玩了这么久,小优啊,只有你好好读书才有希望走出这山村啊,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啊……”随着厨房的灯暗了,摸索着走出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6

  佛学中认为,芥子虽小,却能容纳须弥。而渺小个人也当包纳世界,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为人,当有悲悯之心而兼济天下。

  人的悲悯情怀就是一颗悲天悯人的向善之心。《沉思》的作者约翰·唐尼说过:“请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这便是悲悯之心,任何人的死亡都与我有关,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在这世界的羁绊中人性得以发展。

  悲悯情怀也是一颗敞然豁达之心。为何佛能治心?在佛教的每日背诵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以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人的日数已过,命也随之减少,唯一能做的便是勤奋当下,救济世人。如此通达之心孕育了悲悯之心。

  生为人,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才会激发悲悯之心,从而突破狭隘局限的生命意义。作家刘亮程扎根于新疆木垒菜籽沟,延续那里的文明灯火,他创立的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折射出中国乡村文化的希望。刘亮程身为一名乡村题材作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不局限于著作等身,更在于对中国乡村文明保护与传承的使命。独善其身的同时兼济天下,他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也由此突破。

  然而,即便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样的悲悯观点已被多数人接受,但真正要做到言行一致时却不尽人意。社区养老院的“邻避”现象,手足相残,乌合起哄等无一不是割断了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以底层百姓为借口,将“独善其身”往变态方向发展,冷漠的局外人思维徒增社会的齿冷,最终,人为建起的孤岛一座座浮现。

  人性需要悲悯的滋养,世界需要人性的哺育。刘亮程曾言:“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不知土深处的事,人埋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得暗无天日。”人不妨抬起头来看看,见见除自己以外的他物,思考与他们的联系。少些功利心,就会做到见与思,才会知晓自己并非独成一体,根系而是伸向了无穷的远方,或许那时就会明白为何有人会触景伤情而兼济天下了,这些无一不是自我与万物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悲悯情怀。

  先者有弘一法师的“以儒济世”,后者也当有我们的悲悯须弥,即使我们小如芥子。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7

  梭罗在他的《悲悯情怀》中谈到,世间最人性的光辉,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结。

  悲悯情怀,既是一种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怜惜,又是时代和社会永不过时的呼唤。

  悲悯情怀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两千多年前,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屈原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关心;曹文轩说:“悲悯情怀,无疑是优良人性之一。倘若世界上各民族的大多数人能有如此情怀,今日之世界不至于动辄血流成河,不至于被恐怖主义的阴云笼罩,不至于让邪恶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出现并施展它的淫威。”表明了悲悯情怀的`力量。他们用人性之光,用对百姓的虔诚、慈悲和博爱,温暖着芸芸众生。

  悲悯来源于宽广的胸怀,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非易事。当《悲惨世界》中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且被警察抓住,主教说银烛台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礼物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小男孩在岸边把一条条小鱼放回大海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要做到常有悲悯情怀,不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行。

  但生活中有一种人,凡事以自己为先,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便什么都可以抛弃。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身为教师的范美忠不顾自己学生的安危,自己先跑出教室逃生。在成功获救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了网上,大概内容是:他做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那种情况下,只有他的女儿他会救,他的母亲他也不会救。这种自私的人不可能有悲悯情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和平事业;致力于种族平等事业的马丁·路德·金,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他们的悲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一个时代;他们用一言一行提醒当今的我们:在这个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世界,千万不要忘记还有贫困山区儿童在遭遇失学的痛苦,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疾病令许多人痛不欲生,贪腐现象横行让公平正义被严重损害……

  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应以一己之力,化悲悯为行动,给这个世界以光和热,给自然以生机和活力,给身边人以温情和希望。遇见生活贫苦者,不做看客,不冷漠相向,而是义不容辞地相助,哪怕仅仅是尽了点绵薄之力,心头也会留有余热。热衷公益,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爱,哪怕仅仅是一件衣服、一本书,也会温暖人心。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8

  昨天你因为长“针眼”(毛囊炎)开刀,而没去上学。

  今天早上,听说你在头上绑了一块红头巾,打算扮成海盗的样子。我清楚地听见你与母亲争执:“既然左眼被医生蒙了这么难看的一块东西,好像独眼的样子,何不干脆扮成海盗,否则坐在地铁上,走在学校里,会多么地奇怪!”那么我要问你,当你绑上大红头巾,岂不是更怪吗?人家要以什么眼光看你?你是参加化装舞会?眼睛真正受伤?抑或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的市井小太保笨昨天你缺考的那门课的老师,又会怎么想呢?我知道你不好意思出门。因为那个医生给你蒙上肉色纱布,又黏贴上层层的黄色胶带,确实看来奇怪,但是难道你能为这么一个针服,几乎完全无碍于你行动和学习的校韩病,就几天不出门吗?

  我当然能了解你的感觉,因为当我初中时,曾在朝会里直挺挺地晕倒。由于站在第一排,前面没人挡住,所以当我醒转时,发现自己上下排的门牙全摇动了,嘴唇肿得几乎遮住鼻孔,鼻子和额头也皮开肉绽。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转两班公共汽车回家时,人们奇异的目光,和你祖母惊讶心疼的.表情。但是,我能因此而不去上学吗?过去总被人赞赏为美少年的我,瑟缩在公车的一角,我尽量转脸向着窗外,转得脖子都酸了。我试着不去看人,因为对上的总是惊异的目光。

  受伤之后没有几天,一个不认识的同学主动与我接近,问我出了什么事,他跟我搭同一班车,上车时,我才发现他居然有一条腿出奇地细,鞋子也特别,当时是夏天,大家穿短裤,每次坐着,他总是把书包尽量向前推,挡住那看来像根枯骨的膝头。

  于是我们成了相怜的朋友。但是,我脸上的血痴,一块块脱落了!嘴唇消了肿,牙齿也奇迹式地重新变得坚固。每天当我们下课时相遇,他都注意地盯着我看,又闪过眼神去,仿佛没见到一样,我的脸渐渐又扬了起来,他膝头上的书包,却推得更前面了!我们的距离日远,渐渐发现他居然有些避着我。我开始了解残障人内心的痛苦。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一个彼此同情的世界,一个难为外人体会的世界。而今想起来,我甚至庆幸自己曾有那样的遭遇,使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有那么一大群,应该让我们去了解、去帮助的人。我也反省到,一个在公共场合不易见到残障人士的社会,绝不表示残障人的比率低,反而显示了我们道德的层次低。因为大家以特异的眼光看残障者,甚至指点点地,加上缺少残障者考虑,是社会之耻、正常健康人之耻。

  说到这儿,你想想自己的伤,是否远不如我少年时?再说几天就可以把眼上的纱布拿掉,跟那些真正残障的人相比,岂不是一种幸运?你只是几天,就难以忍受,而他们是几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啊!我们常在失去时,才知道“有”的美好,希望在你失而复得时,一方面感觉“得”的可贵,一方面纪念失的痛苦。更因此了解失者的心境,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 篇29

  悲悯的泪无法唤醒利益中的人!

  ——题记

  今天是周日,一整天都在不停的下着小雨,这雨滴如同上天的悲悯之泪流下,雨是上天的泪,悲叹利益熏心的人却无法醒悟。

  如今的地球母亲千疮百孔,人类曾大肆破坏植被,过度采用地下水,挖掘煤矿矿产,排放尾气………,这一切无一不在破坏环境,透支资源。或许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获得短暂的享受,但那终究不是长久的生计,人类的大肆破坏和无法满足的贪欲,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的日益短缺,人类终将为自己的愚蠢和短见尝到恶果,不是吗?

  或许,因为现在地球的暴怒,人类慢慢开始觉悟,逐渐有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和生存环境的意识,但却总是做得太少,比起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那些保护或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于是,我总是在想,现在各种恶劣天气的.不断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降临,是不是上天对人类的另一种惩罚和告戒呢。这一整天,阴霾的天气,如丝的细雨,如哭如诉般击打着我的内心。

  雨,还在下,我内心的悲悯却一点一滴的在凝聚,看着我身边不断发生的恶劣的气候变化,看着物价的一天天的飞升,看着小区里汽车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生活看起来一天天的也在提高,然而,我在想,我们现在吃的东西还达标卫生吗,我们生存的空间还安全绿色吗,等等等等,窗外的雨,仿佛上天的泪,击打着我的心灵,多么希望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清醒过来,从我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这如丝的悲悯的泪啊,滴滴都鞭打着我的心,若干年后,我们还能看到绿色的田野,山花烂漫的春天吗,我们再不保护我们的地球,人类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天空呢。

  人类总是不断的向自然索取,为了利益不惜一切,真的到了惩罚的恶果摆在面前时,才会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人类总是聪明得太早,却醒悟得太迟。今天,我们还能享受着地球母亲博大无私的给予,明天呢,以后呢。

  站在窗前,伫立良久,心里很难受,脸上湿湿的,一摸,原来是流了泪,我想,我在悲悯,与上天一起,叹息我们的命运,却无法改变人们的思想,听着雨着击打着路面,仿佛也在击打着我的心,不觉悲从中来,悲悯自己,也着悲悯万物生灵,感叹天没有原来的蓝了,水没有以前的清了,人也没有过去的亲切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

  此刻,我心在流泪,因一场雨而悲从心来,思绪天马行空般飘忽,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类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不敢去想,也想象不到,注定的终久会发生,可以改变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改变吧。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晴朗更清澈更质朴更翠绿,不是更好吗?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悲悯情怀的作文素材12-08

以乐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01-24

怀念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01-25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以比为话题的作文09-26

以翅膀为话题的作文09-17

以国庆为话题的作文02-26

以窗为话题作文03-31

以爱为话题作文03-22

以温暖为话题作文03-06

以财富为话题的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