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

时间:2024-06-30 08:53: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

  4月2日,带着家乡味道的曹文轩走上了央视第七期《朗读者》的舞台。在主题为“离别”的这期节目中,曹文轩以一篇《草房子》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和故乡和父亲的种种告别。

  “虚拟告别”让他理解了爱

  当主持人董卿在介绍完曹文轩后问道:“《草房子》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长桑乔这两个人物,是你和你父亲的原型吗?”曹文轩回答说:“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的男孩,也可以把那个小学校长桑乔看成是我的父亲。”

  曹文轩14岁那年生了一种“怪病”,脖子上有一块肿块,城里医院诊断为不治之症。

  “我记得回到家的时候,邻居二妈问我爸,宝宝的病没事吧?”曹文轩说,父亲本来是个非常强大的人,可是就在那一刻他崩溃了,眼泪“唰”地就流下来,哽咽着说:“二妈,我没福气!”从那个时候,曹文轩就以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此后很长时间,他一直在想象着到时和家人会怎样告别。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父亲背着他到处求医。当人们看到父亲不停地把他背出去,又不停地背回来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在我父亲心中,有比他个人荣誉更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他儿子的生命。”曹文轩说。

  最后父子两人去了上海,一个老大夫确诊这只是淋巴结核,会好起来的,“父亲再一次泪流满面”。这一次的“虚拟告别”,让曹文轩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告别,理解了爱。

  为求学与父亲第一次告别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这位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北大教授,有着作家与学者双重身份,谈起家庭对他的影响,他说:“对我一生来讲,父亲给我打了灵魂的底子,让我喜欢写作,让我能够写作的,是我父亲。”

  曹文轩认为,如果不是父亲,大概他也不能到北大读书。上了北大之后,曹文轩面临着和故乡和父亲的第一次告别。

  “那个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一个随行的箱子都没有,然后父亲用一块珍藏了很多年的木材给我做个箱子。”曹文轩在节目说,至今他也不太明白,父亲留着这块木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我当时就是觉得,父亲好像有一种预感,他的儿子有一天会求学上路,他的儿子得有一只箱子。”

  父亲后来就请一个木匠,把这块木材给做了一只非常非常漂亮的箱子。曹文轩能够去北大上学,对他的父亲来讲也是一生的荣耀。“他那个时候唯一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让他的儿子非常体面地上路去远方。”曹文轩说。箱子做成后,父亲亲自刷的油漆,刷了好几遍油漆。那箱子装了他的书本,也装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

  后来,曹文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那时候他坐在船上,看着父亲在岸上对他挥手道别,他的视线渐渐模糊……曹文轩知道,告别无处不在,也不必难过,该难过的只怕是无处告别。

  诀别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

  然而,曹文轩与父亲真正的告别,就那样突然就来了……

  1997年11月17日,曹文轩正在家里看书,他的大妹夫从家乡盐城打去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爸爸心脏病发了,爸爸要跟你说话!”

  “我父亲就在电话的那一头,声音听上去并不是很痛苦,但是比较微弱。他说自己会好起来了,劝我不要急着往家赶,继续写我的东西。”曹文轩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人家都说你家文轩是个大孝子!

  当曹文轩收拾完东西正要拉开门出发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他拿起电话,那端是一片哭声,父亲已经走了。

  曹文轩至今想不起来自己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回的家。他只记得从盐城到家乡的公路已经修得非常平坦了。“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其实,这个大自然,在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曹文轩说,作为一个作家他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第一时间,曹文轩打电话给盐城的妹妹,让他们去乡下父亲的墓前告知一声。

  在节目的最后,曹文轩为远在天堂的父亲朗读《草房子》片段。他说,小说《草房子》就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写的,而且父亲就是这部小说里的主角。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相关文章:

读者来信/读者编者作者04-27

寄朗陵兄,寄朗陵兄杨持,寄朗陵兄的意思,寄朗陵兄赏析 -诗词大全03-13

给读者的回信02-27

读者提问04-29

朗园之秋作文07-26

德育学堂第七期的心得体会09-04

告别--04-29

告别04-29

《读者》阅读心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