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影片观后感
当新一代石油工人刘思成带着两个在沙漠里迷路的同伴,奋力爬出沙丘,终于得救时,他的灵魂也终于得到了解救。他终于明白了老一辈石油工人奋战乃至拼命的涵义所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一种“铁人”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1960年3月,当江南已是草长莺飞之时,北国还是冰天雪地。寻找石油的大会战就在这寒冷中拉开了战幕。王进喜带着自己的石油兄弟们从玉门赶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开始了为祖国寻找石油,为国家不再“贫血”的苦战。
那是怎样的一种现状:到处冰天雪地,朔风呼啸,滴水成冰。没有公路,只有脚下荒原一片。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设备缺乏,仅有的设备在火车上还卸不下来。机器落后,水平有限,加之饥饿。以我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无法想象他们当时的工作环境恶劣到什么程度。
但那时候,石油工人的状态却是:胸怀祖国,精神昂扬,士气高涨。不计较名誉地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吃苦受累,忍耐寒冷和饥饿。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呢?
石油,这是一个国家运转的血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石油贫乏的国家,就犹如一个贫血的人,始终是挺不起脊梁的。王进喜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也知道他要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但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需求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喊出了至今我们都无法忘怀的口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王进喜带领自己的队伍,开始了苦战。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把重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搬运到井场,再安装;没有水罐车,他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硬是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在发生井喷的危机关头,急需的水泥因没有搅拌机而无法搅拌。没有犹豫,没有迟疑,王进喜不顾自己的腿伤跳进了搅拌池,以自己的身体充当搅拌机来搅拌泥浆压井喷。
那一刻,铁人奋挥双臂的姿态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心神激荡,感到体内的热血在澎湃,而眼睛却湿润了。这种感觉有多久没有了?那一刻,我也终于找到了铁人的精神。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执着,奋进,艰苦创业,无悔奉献,鞠躬尽瘁,这样的精神财富从父辈们开始就具有了,一直延续之今。王进喜是一个时代的'标识,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工人的杰出代表。那时候的老一辈工人,是完全不计较回报的,他们就是希望新中国的明天能够更好。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他们只懂得付出,而不会去索取,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大庆油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才能从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
“铁人”精神,祖国需要,企业需要,个人更需要。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为有艰难的昨天。而我们的先辈战胜了昨天的困难,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正是“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滋润着这片沃土,先辈们的厚德品行应该流注于我们后人的血脉之中。
尽管时代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但“铁人”精神在每个石油工人的心中筑起了丰碑。刘思成努力工作,一直追随着“铁人”精神。他用自己的行为洗刷了父亲当年逃离大庆油田所留下的耻辱和终身遗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时代同样需要“铁人“精神。这种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创造我们企业的辉煌,成就我们梦想的永远的动力。
回首昨天,铁人亦远去;展望明天,“铁人“精神依然存在并将薪火相递,代代传承。而在今天,在我们的企业遇到困境,同样需要“补血”的时候,我们所要思考的应是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铁人”精神。这应该是电影《铁人》最终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吧。
【铁人影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铁人影片观看心得感想范文07-30
《铁人》观后感08-08
《铁人》的观后感12-31
电影《铁人》观后感05-08
《铁人》的观后感作文04-10
影片观后感03-12
铁人精神观后感04-02
《铁人》观后感400字07-25
《铁人》观后感800字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