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观后感 (原创多字)

时间:2021-07-18 13:00: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那些年》观后感 (原创2000多字)

声明:我看的是大陆删减版,99分钟,同时没看过小说,因此,以下所有文字只针对大陆删减版的电影,不当之处,敬请海涵。影片中值得回味和探讨的情节很多,我有选择的谈谈四个方面。

  一、简单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情节:一个调皮捣蛋的差生,在成绩拔尖的漂亮女生刺激、帮助下奋发学习,考上了大学,两人在大学近似于恋爱关系,也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甜蜜生活。但最终因为一次大吵而分手,之后两年没有联系,后来因为地震,男主角关心女主角而主动打电话,两人在电话中聊了很长时间,回忆高中生活并交流感情。最后女主角结婚,男主角应邀参加,当看到女主角和新郎挽手出现时真心祝愿她幸福。影片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却是无暇的联想和感动。其实,平心而论大部分的观众并没有这样的经历,试问上学时本吧里有几个男生是差生?有几个男生在女生的帮助下考上了大学?我敢说非常少。但是,为何此片如此火爆,关键是片中有绝大数同学共有的经历:高中时期相互暗恋,大学时期互诉衷肠,毕业之后却各奔东西,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看到此片再追忆自己的青春难免勾起往日的忧伤,唏嘘不已,引起共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些年》观后感 (原创2000多字)

  二、两人为何没走到一起?直接原因就是雨中的那次吵架,有观众说吵架之后双方碍于面子,舍不得放下架子等,结果一拖再拖,让阿和乘虚而入,结果无法挽回了。也有人说他俩都不够主动,其实柯景腾已经够主动了,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表白,但按照影片的讲述,两人绝对是郎有情、妾有意(从在孔明灯上写心愿到地震时两人的谈话等都可以毫无疑问的看出来),因此即使不表白也没关系,两人心照不宣,最终仍会走到一起。可最终为何没走到一起?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沈佳宜心中能陪自己走完一生的男人不是柯景腾。

  这里探讨一下喜欢和相爱的区别,按照影片中和咱们年轻人自己的感受,喜欢,就是两个人一起成长,成长过程中能互相关心照顾帮助,可以敞开心扉交流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和感情问题,成为最特别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在懵懂暧昧的青春时期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临时的寄托,不至于没有着落而产生落寞感。但是爱情却是需要一个永久的寄托,它比喜欢的要求更高也更现实,爱情里面还有责任和义务等,比较复杂、困难,需要两个人合二为一,共同努力来营造家庭和未来。如果两人志趣不相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志同道合,最终也不可能幸福。沈佳宜喜欢成熟的男人,柯景腾明显不符,即使两人恋爱了,只要两人志趣不发生改变(一方适应另一方)最终也肯定分手。沈佳宜是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感情有原则、能坚持,这从她与阿和(郝邵文演的那个小胖)短暂相恋又很快分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说,两人的感情只能说是青春懵懂的暧昧喜欢,却不是成熟现实的真心相爱。照此分析,也不存在有观众提出的有缘无分,因为他俩只有成为最亲近朋友的“缘”,本就没有成为夫妻的“分”,早已注定不会走到一起。再扯远一点,咱们身边肯定都有几对男女同学上学时期恋爱,工作之后结婚的,为何人家最后走到了一起,而我们没有?除了阴差阳错的原因外,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喜欢和相爱的区别,随着自己经历的增加,大家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或多或少都形成了特定的要求,理性的按照自己这些特定的要求去寻找或者重新选择另一半陪自己走完一生,于是乎分分合合就不断上演了。

  三、影片最后柯景腾吻了新郎后有没有吻沈佳宜?因为影片中没演,于是大家就展开了讨论。如果是我,我不会吻她,因为你只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让对方知悉就行了,没有必要非用实际行动表达。再说在这种场合(人家大婚)而且自己还和新娘有特殊的经历,明显不合适,如果真的祝愿她幸福快乐就要替她着想,就要尊重新娘和新郎,不能干这种傻事!反正我的心意你已明白无误的知道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权衡利弊,此时不吻更胜吻!

  四、影片中的平行空间。地震后柯景腾与沈佳宜通电话时提到平行空间,并说在平行空间中希望两人相爱并走到一起了,于是在影片最后就出现了两人吵架后柯景腾回来向哭泣中的沈佳宜道歉的场景(很多观众认为这是在平行空间发生的',真实中没有发生,我也这么认为),柯景腾为沈佳宜做出了改变,按照常理,两人肯定重归于好,最后走到了一起,当然这又扯远了。与柯景腾道歉同时出现的镜头是柯景腾与沈佳宜在深吻(按照我的理解这也是没有发生的,只能说是美好的想象和心愿),此时沈佳宜穿着婚纱,而柯景腾却仍是穿着黑西服,既然此时导演要表达平行空间,那么为何不干脆让柯景腾也穿上新郎的白色衣服,展现在平行时空里两人结婚并最终走在一起的场景?在平行空间里来个团圆美满的结局呢?不过,我坚持认为,柯景腾与沈佳宜最终没走到一起就是最好的结局,前文提到,两人志趣不相投,如果勉强走到一起,最终两人都会受到伤害而无奈分手,不仅之前高中的美好回忆荡然无存,而且还会在他俩的人生中留下惨痛的经历。

  认真地看了一遍,感觉拍的很不错,比那些脑残的大制作强多了,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越来越多。

  欢迎探讨,文明用语,切莫拍砖!

  DFTandFFT:

  首先很高兴在百度看到一个非常跟“九把刀”一样真诚的帖子。

  跟楼主一样,我非常非常高兴看到这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下面就称“那些年”好了。或许是我个人喜好的原因,很多年了,都没有能见到一部让我为之感动的华语电影。每当看到好莱坞的大片呼啸而至,人们趋之若鹜;而我们自己的电影,自诩“大制作,大场面”,换来的却是大烂片,心中都不是滋味。有人说,电影就像导演的孩子,不知道这些某导们听到观众一阵阵的“问候父母”的声音,心里是什么感觉,真诚地希望他们心里不是“一阵暗爽”,为自己又一次把观众骗进了电影院而洋洋得意,不然,就真不是些玩艺了。

  回归正题,楼主已经总结剧情,非常完整,“那些年”就是“九把刀”个人年轻时一件“劳而无功”的往事。

  关于“两人为什么最后没有走到一起”,楼主说的也很对,柯与沈之间的感情,或者准确的说,柯对沈的感情,还是“喜欢”,不是“爱”。“九把刀”本人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整个电影都是“喜欢你”。对比小说,“九把刀”在电影中夹了不少“私货”(此处完全没有贬义,呵呵),包括拳击赛其实沈并没有看,结婚仪式上也没有“同志的吻”,还有“李小华”支线的神秘失踪,但他没有改“喜欢”。沈比同龄的他“要成熟”,所以他们第一个圣诞节约会时,她能问出“你可能是喜欢你想象中的我”,这才是“爱”;柯没有考虑这些,他完全没有考虑在一起以后可能的种种问题,半开玩笑的说,考虑到“雨天分手”一场中他的表现(一言不合,拔脚就走),即使他们在一起,沈的“起床气”估计也会把柯雷得够呛。“九把刀”在访谈中也说过,自己当时太年轻,爱得很自我,所以也才编了个“平行时空中他又回去承认错误,给沈擦眼泪”的“悔过情节”,小说中,他在电话中(所以我说沈并没有到现场看他被打)跟沈吵完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打过电话。无谓的年少轻狂,跟我18岁时一样,注定了不可能让这份青涩的初恋得到善终。

  关于“同志之吻”,这应该是“九把刀”自己的“私货”(他就是这么“臭屁”的人,哈哈),当然他也是个真诚的人,所以我觉得他应该不会吻沈,只是“继续幼稚下去”,向自己的青春说声“新婚快乐”。小说中,柯并不是突然接到沈要结婚的消息,他们之前也有联系,无奈柯已经有新女友,也就只好作罢(柯很不“厚道”的“忘”了这一段,不过呢,我个人能理解,有缘无份嘛)。最后的婚礼以及闪回做的非常的好,我本人连干嚎都没有一声。。。直接泪如雨下,没有狗血的抢婚,没有装X的纠结,称赞一句,不愧是一个32岁的柯景腾。

  关于“平行时空”,可以说是我非常喜欢“那些年”的一点,没有一般青春片的“如果。。。我当时。。。”,然后男主角开始狂抽自己的脸(至少语言上),女主角开始痛苦悔恨。自抽实在没有必要,这是人成长的代价,某种意义上就跟换牙一样,大多数人的换牙都伴着痛苦,成长也一样。“那些年”中在921地震之后,柯与沈再度联系上,2年过去了,很多纠结,很多不理解都过去了,剩下的是柯的“在平行时空中他们在一起”以及沈的“好羡慕他们啊”。这一处,我第一次看“那些年”时没有太大触动,因为担心“九把刀”结尾把持不住,给我来个狗血的“把沈追回”的结局(毕竟他已经改了很多细节了,我怕他说:欠你钱啊,改个“爱心结尾”不行啊?);看第二遍时,知道这是(剧中)他们在婚礼前的最后一次对话中的最后几句话,看着他们望着星空,缓缓吐出这几个字,我泪如雨下。与其说是我对他们感情夭折的不甘心,不如说是我对自己青春中各种遗憾感到的不甘心和痛楚。命运,就是这样残酷,但我们必须学会接受。

  “那些年”,这部小制作的台湾电影,确实在2012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安慰。插曲“那些年”和“孩子气”都非常切合本片。“那些年”中的“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勇气”和“孩子气”中的“不回头转身而去 是命运的结局”,“平行时空的梦境 月光洒满回忆 我们在星空下 相遇”,每次听到都能让我回忆起剧情,眼睛泛雾。这几天我看了很多评论,每当看到柯在毕业海边游玩时说的“我想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都哽咽了,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我们或许正在改变着世界,但又同时不可避免的被世界改变着。

  非常感谢陈妍希带来的关于邻座女孩“沈佳宜”的回忆,更非常感谢“九把刀”细心的把这些青春的碎片重新收集好又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些年”,代表了一个属于我们的“热血”故事。

【《那些年》观后感 (原创多字)】相关文章:

多字成语02-09

经典多字对联01-10

多字春联01-01

多字成语(2)02-09

多字通用春联精选02-09

关于多字成语02-10

经典多字对联精编02-10

鸡年迎春多字对联精选02-10

多字春联集锦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