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观后感
看多了好莱坞的光影斑驳繁华,香港的光影漂泊疏离,这部《小鞋子》以其简单而温情镜头,勾起了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那份温馨。电影单纯而干净,以明快色彩基调为主,自始至终都流淌着西亚明亮的阳光,照在孩子身上,于是,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见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穷苦人之间没有互相敌视,而是相互的帮助,相互的同情,于是,贫穷也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它教会了兄妹俩善良与同情。画面中长镜头,慢镜头跟电影着情节似有所指,仿佛在说着一些心事,那些光影里的温暖和乐观一路穿过面前的映画,深入人心。
有光就有影,有光影就有画面,光使影像清晰可辨。通过光影效果塑造被摄物体的立体感以及表现被摄物体的表面质感。电影以一双已经破的不堪入目的粉红色的小鞋子,在一双粗糙的手中,一针一线的缝补着开头。镜头的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却给人以压迫的冗长。当鞋匠把缝好的鞋子递给那个叫阿里的小男孩后,我们恍然大悟:他替妹妹来补那双破旧的已经补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产生纵深感。即在二维平面的银幕上,创造出使观众深信不疑的三维的空间感。电影镜头画面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准确地引导到影片创作者希望观众注意的地方。导演马基迪将这一点成功的运用在了电影的开局,并且为电影叙述的风格定下了基调。
随着情节的发展,导演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安排了许多巧妙的特写镜头,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的细部的画面。镜头细腻地刻画出了人物性格,表现出了其情绪,或者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而导演运用的镜头语言就好像一个孩子在观察外部世界那般细致新奇,让那种独特的视角真实可爱的令人感动。妹妹在考试是时候,已经下课了,她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上的手表,这时的镜头只给出老师的手表,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观众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的心情:哥哥在等着她。
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的奔跑,导演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以平角度镜头,突出人物形象,强化环境的空间感,平衡画面构图。是结构影片镜头画面,塑造鲜明的银幕形象,创造独特的环境气氛的有力的视觉造型手段。使观众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妹妹如“疾走罗拉”般在巷子里奔跑。哥哥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路的这头不停的徘徊,张望。每一个看电影的人的心都随着孩子的脚步在起伏。
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表达了一个视点。就影片整体而言,视点常被称为叙事姿态,它表达了叙事者对于事件的判断,即它决定了观者要认同谁。站在队伍中,妹妹低头扫视着周围人的鞋子。导演慢慢移动的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或者玲珑或者华贵的漂亮的鞋子,最后,镜头回到了自己的脚下,那双又大又旧的破球鞋。不用在回到妹妹的表情,我们已经可以尝到她内心的羡慕和无奈了。导演很好的运用了全知视点的拍摄手法,即对被表现事物的态度是通过如何表现它而体现出来的。在这里导演敏感的捕捉到了,孩子的那份小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其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表达感情。使得电影在表现出它是什么的同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他持怎样的态度,以及作者希望观众对它所表现的事物有怎样的感受、感觉和感情。
每个镜头都有它主观性的程度,更精确地说,都提供了我们认同的程度。基于这个理由,过肩镜头和双人镜头就可以根据演员的视线和叙事脉络,来强调场景中某一个人的视点和心情。电影中有很多让人温暖的镜头。他们在刷鞋子时还不忘吹起一个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哥哥在难得的闲暇时忘情的陪着雇主的小孩玩耍,在秋千上悠悠的晃荡,花园里在爸爸的浇灌下分外红艳的花朵,把骄阳烈日也变的柔和而温馨。虽然出身贫苦,但阿里和妹妹却依然会爽朗的开怀的大笑,这是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能夺走的天真与乐观。在大多人心中,天堂是一切不可摧毁的美好。能够如此从容乐观的面对生活,因为他们心里有天堂。天堂不在虚幻之中,也不在富裕繁华之中,城里的孩子身局在深宅高墙之内,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那个拉着阿里缠着他要跟他一起玩的城里小女孩,她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她显然是不快乐的,高墙的四角天空锁着童年的幻想。不管大人的世界规则是如何的,可是,天堂就在孩子的心里面。
最后,阿里为了实现对妹妹的承诺,拼命奔跑,银幕上除了阿里沉重的喘息声,没有了任何的背景声音。镜头跟随着阿里,他瘦弱的身躯他满头的汗滴他艰难的喘息,这个漫长的镜头,每次落后时,镜头开始闪回,阿里脑海里浮现的是妹妹期望的眼神。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认同摄影机的观点。摄影机运动造成电影镜头画面的运动,使得观众也经历了运动的感觉,并且会觉得银幕上的影像比电影院里的空间更真实。
由于视线看中的关系,使画面上产生剧中人主观视点的镜头效果,极具交流感和参与感。象在阿里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时,他的父亲、老师、记者,当所有的人都把他捧着欢呼雀跃的时候,阿里却气喘吁吁的问道:“是第三名吗?”站在领奖台上,举着冠军的奖杯,人人都在为胜利的激动,视觉上具有一种嘈杂感。阿里却在表情黯淡的哭泣,那双清澈而又丰富的大眼睛,细腻而湿润。它在影片中真正的透露了对妹妹失约的失望与感伤。
一般来说,镜头归为正常角度和非正常角度两大类,大多数影片以正常角度的镜头为主,平和亲近的记述着生活的常态,偶尔出现的俯仰等非正常角度镜头,则是有意要提醒观众注意点什么。还为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的阿里脱下那双被他磨破的球鞋,把被磨烂的脚伸到了池塘里泡着。这是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镜头再次变成了特写,而这次是在柔和的晕蓝的池水里一双小脚,柔和的音乐中,一抹亮色突然映入眼帘。一群金黄的金鱼游到了周围,在徘徊,在嬉戏,在灵动的摇摆着精致的身躯。
最动人的还是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在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热爱,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
他们用最自然最真实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使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惊人的力量,还好,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我相信当父亲从商店里出来拿着两双鞋子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感到心里前所未有的满足。
【《小鞋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小鞋子的观后感11-14
小鞋子观后感12-22
《小鞋子》的观后感[经典]09-30
小鞋子观后感06-14
《小鞋子》的观后感11-09
《小鞋子》观后感12-28
《小鞋子》观后感06-13
小鞋子观后感高中10-19
【推荐】《小鞋子》观后感11-08
《小鞋子》观后感【热】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