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铸魂育人读后感(精选1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铸魂育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铸魂育人读后感 1
而在这个三部曲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来谋取教育之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了本部分,两点感受颇深:
1.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他产生一股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他把“精神生活”范畴补充进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积极向上的需求和兴趣,能够在其积极活动中得以形成、满足和发展,使他特有的天赋才能有机会充分显露和发挥。他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他指出,在学校里,不能只有听课、作业、考试而没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纯体力劳动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成了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
铸魂育人读后感 2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位特级教师为什么从事教育事业,如何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事业上的得失及热爱。在本书中魏老师首先说明了他本身到学校工作的原因,是为了育人及强调育人的必要性,阐述了他对教育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之间的联系,总结了一些如何发展差生智力的方法。
人们总是说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那么,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尤其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机械记忆,灌输学生做分数的奴隶,最终培养出来的大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理念率先走出了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他的这条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正是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基础上,凭借他的远见卓识来探索出来的一条教育成功之路,从他的成功不难看出,魏老师身上所具有着平常人所不具有的爱心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他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
铸魂育人读后感 3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运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有大同小异。说起来已经有三年的教学生涯,在这三年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很多情况也得到了解决,也有许多问题仍然待解决。
问题有大有小,却同样可以反应一些问题。当我读到《教书关键在育人》第四辑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一章中:学生在努力,家长需学习,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尤其是,在这一年中,与家长多次发生矛盾,沟通方面出现问题,让我觉得家长与老师之间真的需要好好的沟通。所以针对学生再努力,家长需学习这一节中,家长会观点集锦中,第五条家长要调整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信任心,尤其是信任心与理解心这两项尤为重要。
还记得之前有一次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就有家长对于这一行为不理解,不支持。在群里面开始,无礼貌的咆哮:这么冷的天,让学生穿校服,想冻感冒吗?声音充满了怒气和怒火。当时听到家长的喊话之后,心立马就凉了,为什么有些家长就可以做到让学生穿的暖一点?或者让学生把校服穿到里面去,这就是很多时候学生家长不能够做到理解和信任或者说不能够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去谩骂去找去咆哮,家长的这一行为往往会影响学生,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抱怨,去埋怨。有时候家长不仅仅是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影响老师的情绪。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在某些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理解,抱有一颗理解的心去对待学生和对待学校和学校发生的事情。
另外就是信任心,有一次发卷子的时候少了一个学生的卷子,不知道是不是学生没有解释清楚,家长就开始来质问老师为什么不发学生的卷子,是故意的吗?有时候家长认为老师,会故意针对学生或者说是看不起后进生。对于一些学习中出现的情况,他们总是抱着一种,有色的态度去看待、去解决,或者是埋怨。作为一个老师,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绝对不会去偏私或者说是故意的损害某些学生的利益。所以有时候家长在描述情况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或者沟通方式,或者语气有时候会伤害或者拉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是不利于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共同进步的`。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的问题,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智慧,财富和经验。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需要艺术化的改善,如沟通方式的改变,还有信任和理解方面的加强,希望家长能够做孩子的好榜样,多一分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平静,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平和谐的解决问题。
铸魂育人读后感 4
炎炎夏日,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这句话说得真好,七月的大自然虽然每天都是蒸煮模式,但我却能很自然地接受它,因为我的心因读书而变得安静了。
我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拜读了李先军老师所著的,《教书关键在于人》这本书,真是收获颇丰。书里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真知灼见,李老师的话中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芒,他说:教书很重要,育人更重要,教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只有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上面这些话是李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见解独到,同时也道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细细品读。以下是我读了《教书关键在育人》这本书后的两点感受:
首先,教育需要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让学生看到人的心灵美,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细想起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也渗透着爱心吗?
下雨了,走在我前面的小同学没带伞,我跑步追上去和他共用一把伞,为他撑起了一片晴空,他看看我,甜甜地笑了;监考时,我默默地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橡皮轻轻地放在考生桌子上,他微笑着向我点点头;自习课,学生安静地写作业,我纠正了他错误的捏笔姿势,他写得更认真了;考试后,我帮差生认真分析他试卷上的错题,他不再贪玩了,而是认认真真地改正……教育中有爱,才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教育中有爱,作为普通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其次,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常常忽视了育人,所以体会不到教育的幸福,感受不到教学的快乐。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教育观念:要成才必先成人,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人将无法成人,但即使学生成了人,成才还是需要时间的。我和李先军老师的感受一样——作为教师,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摆脱不了育人的教育。作为教师,真的应该像李先军老师那样,教育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膨出一颗滚烫的爱心认真地做教育。
铸魂育人读后感 5
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口气读完《优秀班主任案头必备》,我长舒了一口气,书中的各种事例不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曾为这样事情伤透了脑筋,看到了书中教师处理的方法,不仅为自己的粗心而后悔,也为自己没有耐心而自责。
教育是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有规律可循,教育更需要耐心与热情。正如所有的艺术与科学一样,它需要智慧的指引,以便让我们更接近科学,更接近我们最初所拥有的理念,让我们的教育实践逐步走向成功。《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可以算得上一本智慧书,为我们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思路,让我感到教育是具有艺术的,是需要动脑筋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灵活的与其互动。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我始终认为:多一分信任,多一些宽容,就多一个栋梁之材!“
特别是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我始终坚持三个心:
1、关心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组织建立”1+1“学习互助小组,让优秀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帮助他们,自己更是在课后精心辅导,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取得更大进步;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2、信心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长期的落后,让他们感觉样样不如人。实际上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为了给他们以自信,我还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能使后进生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这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耐心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能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细致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我一直在用心地进行着这种爱。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理解和信任,尊敬和爱戴,看到他们快乐成长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老师的成功我想归根到底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所以也许我不能够做到最好,但我坚信:我一定会做到更好,因为我有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常常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在学生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也就凸显得最为明显。而教育就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的事业,我会尽我所有去认真研究怎样做一个更好,更更好的老师。
铸魂育人读后感 6
读书是进行自己研修,提高个人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假期的一段时间仔细熟读屠书记的专著《我的半辈子教育人生》。想想书记已经走过半辈子的教育人生,而我现在就像是刚刚开始学会走路的孩子,在教育这块领域里书记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在浩瀚的海洋中的启明灯。
读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作为一位老师,在你开始教育生涯的旅途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就像书记的专著中提到:在正式成为老师的第一天都显得非常兴奋,想着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出山了,用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这孩子读书终于书包翻身了”,可想而知自己是多么的高兴。然而高兴之余可知今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书中我体会到了作为新老师要具有更多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学上要想方设法去适应学生的口味。不同阶段的孩子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比如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天真,可爱,所以对待一年级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能特别的较真。你不能时常板着脸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适时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玩在一起。孩子喜欢你了,那么他也就更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有意注意的体现。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你应该对待事情,对于处理事情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说一是一,他们记性特别好,因此答应他们的事千万别食言。六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拿一些古怪问题来难为老师,难住了显得特别开心,有成就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老师在课余之时补充更多的知识,那时学生特别的崇拜你。
读了此书,教会了我如何管理一个班级。虽然我还没有正真有机会去尝试管理一个班级。但是从书中我已经体会到管理一个班级是很辛苦的,要把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则更加的不容易。组织班队活动,开展主题队会,注重培养小干部的能力,组织开展假日小队等等事宜,都需要班主任用万分之心去打理,就像一个大家庭,需要一个人去打理。否则就会荒废。在班队管理中药尊重学生的建议,在班中可以搞“千分制竞赛”,让班中的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这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责任去维护纪律,让每位学生自觉去遵守小学生守则。
此书还教会了如何去写课题,如何写论文,让我这位刚踏上讲台的小毛驴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路标。当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碰到挫折时,可以拿起书记的这本书读读,当自己没有方向时可以拿起书记的这本书看看,相信这里将有我所要寻找到的宝藏。
铸魂育人读后感 7
今年教师节学校给我们发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每个老师都得到了一本书,书名是《智慧班主任育人锦囊》。当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大。这本书介绍了一些班主任自己亲身经历的育人故事,而这些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经常会遇到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响家长转化篇。这里面讲的都是一些关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问题应该怎么去处理。
其实,要想当好一个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要如何巧妙地去解决,才能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才能家长也成为班级的一员?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尤其是新手班主任。
今年我新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的`班,在班里也遇到一个比较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宠的妈妈。这个学生只要在班里遇到一点点的小事就打电话给妈妈,然后他的妈妈就电话打到我这个。当我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心理都很不爽也很想不明白:为何他有事情不先告诉自己的班主任,而是直接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这种时候我是很被动的,因为不了解情况。于是我就分析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害怕告诉我,也许是他觉得告诉老师没有用,也许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了原因,是他妈妈对他太溺爱了。他有一个姐姐,读书很不错。在他妈妈眼里,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应该很优秀的,因此只要涉及儿子的事她都会把这件事给放大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班主任的任务不仅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更应该和家长沟通好,有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
铸魂育人读后感 8
最近我读了《德育是什么》这本书,感受颇深。我的理解是:
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细节,一个人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他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先生当年就是因为在面试前捡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而被录用了。
德育是什么?
对教师而言,德育是责任,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培养出一批学习的机器。对学生而言,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国家效力。
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关爱。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老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优等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这些就是不公正的表现。
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期待。将孩子培养成人,是份辛苦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学校基因。高年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一个孩子在跨进校门的那一刻,就遗传了学校的德育基因。
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树木之根。一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离不开深深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根越深,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
德育是什么?
德育不仅仅是分数。
我们对学生要求的仅是分数,但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并不仅仅是分数。没有分数,教师和学生今天都过不了关;只有分数,学生明天过不关的。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优秀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分数,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句话是在讲到德育的现状时说的。学校生活中确实如此。德育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遇到了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这也为我们教师创新德育的方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创新德育的惩罚方法。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先育人就去教书,书往往是教不好的。育人育得好的,书没有教不好的。所以说,教师职责是育人教书而不是教书育人,育人应放在第一。
铸魂育人读后感 9
初读《育人三部曲》是在今年的五月,也许因为时间的仓促,工作的繁忙,只是粗粗浏览了一番,并没去仔细领悟其中的精髓。暑假里,再次捧起这本书来读,一气呵成,读到最后一页,静静回眸,感觉在书籍的游离之间,心缓缓轻盈起来,灵动起来。只知道,一页一页读着大师的笔迹,已不再象初次那样一捧起书来眼皮子就直打架,而慢慢沉醉在大师用心血聚成的哲理文字中,乐不思蜀,不知归路。不敢说,自己已站在何种高度,这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给了我太多的惊奇和赞叹,给了我太多的敬仰与感动。我懊悔直到现在,直到工作了十四年后的今天,才依傍在大师的腿上,静静的赏读。但我也庆幸,十四年后的现在,我能有幸走进教育书籍的的海洋,徜徉在大师的教育精髓中,充盈自己日渐枯竭的大脑。与那些当了一辈子老师,连他的作品都没看过一眼、甚至连大师的名字都无从听说的同行来说,我又是何等的幸运与幸福。
《育人三部曲》是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书中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成为一曲曲教育乐章,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乐韵。读着他的书,情不自禁地被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灵性所打动。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那浓浓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对孩子真挚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在书中说:“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爱孩子。”大师的爱崇高伟大,大师的爱睿智温馨,大师的爱是整个心灵的付出,大师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与自己牺牲。他从18岁开始担任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他曾经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在他短短的5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确做到了——就象他的这本书里的第一部书名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和你我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他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家,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对孩子深深的爱,使他攀登上了事业的颠峰。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孩子。从书中我感悟到大师对孩子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不懈的,面向全体的。更重要的是,他爱的纯粹、爱得慷慨、爱得真诚、爱得投入,不是施舍,毫不吝啬,不虚情假义,不掺杂功利。正如大师书中所言:“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这样,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赢得孩子们的心,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问:当你一遍指责孩子愚蠢无知时,当你一次次板着脸庞呵斥孩子的无意“冒犯”时,当你一回回压着孩子死做作业时,当你对孩子的懵懂吹胡子瞪眼睛时……你是否想到过孩子那柔弱的心灵,并细心的呵护、培育它们?你是否想过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问,换来的总是一次次的内疚。是大师的一番番话荡涤了我的心灵,是我顿悟过来:尊重是一缕明亮的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巩固孩子树立的自信,有助于孩子成长。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末尾深情的说道:“……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心灵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疲倦的时候。而当他精疲力竭时,孩子啊,我就尽快到你们的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大师是执着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炽热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大师是痴情的,因为他能一辈子都如此深情地热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大师更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他能被学生一辈子如此牵挂、眷恋与信任。我立志要以大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幸福并快乐的好教师。
铸魂育人读后感 10
暑假期间,我细细地拜读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这本书,深有感触。邱学华用“尝试”二字精辟的概括出了他的工作态度、教育理念、和人生信条,他用毕生精力提出、验证、总结出来的“尝试教学法”震惊了教育界,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给从事教育的人们开辟了一条既快乐又实用的教育之路,使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也不例外。邱老师总结的教学活动的“四前四后”: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还有他在书中写到一则儿歌,生动描写了那些被家长溺爱的孩子的形象:“吃饭妈妈喂,走路爸爸背,长到十八岁,干啥都不会”。还有他总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一般可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多向交往、多层次多向交往。还有一堂课的安排,以练习为主线,教师的讲解穿插在练习之中,可以用这样四句话概括:先练后讲,练在课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等等这些话语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基于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对教育的无限热诚,稚嫩的邱学华16岁那年尝试着去给和他同龄的孩子们上课,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特有的风格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也坚定了他从事教育的信心,为了提高知识内涵,他又进入东北师大教育系深造,为他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起步打下了基础,从此,他又尝试当中学教师,当大学教师,尝试当科研工作者,每一次尝试,他都倾全力付出,他的尝试都必须是成功的尝试。他奉行“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不管走到哪,不管身兼几职,他都避轻就重,可以弃官不做,可以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但一定坚持深入教学实际,而且还自己亲自参加教学实验,在教学第一线获得了尝试教学法的许多第一手的宝贵材料。在从事尝试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他从未停止过对其进行理论探究,几经波折,从不言弃,经过实践,提取,经过理论上的升华,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结出的硕果便是广为各家各方所称赞的.尝试教学。于是他深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也能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只要敢于尝试,学生就能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并最终获得新知。按照这一认识论,邱学华数十年潜心研究,以其不倦的亲身实践,乐此不疲地进行尝试教育的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使尝试教学法成为所有教育界人士欢迎和认可的宝贵的教学方法。这种执着地工作,持久的热爱,不断的科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邱学华的常识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孟子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和当代的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无不重视尝试,亲身尝试,而邱学华吸取了不断发展的中化教育思想的营养,继承和发展了中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尝试教学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尝试教育理念是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以中华教育思想为理论核心,把“先导后试”和“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成“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的新操作模式,让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问题与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法紧紧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的要义,以尝试的形式,解放学生的心智,促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学习方式与获得学业成绩提高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成功之处。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所倡导的“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立足于“三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重视“七个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意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邱学华教育思想的六个方面:第一,培养“一个兴趣”(即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学);第二,狠抓“两个基本”;第三,体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第四,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第五,应用“五步教学法”(即尝试教学法)第六,“六段式课堂结构”(即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课堂作业,课堂小结)这些都非常符合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实质,也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许多地方有着契合。邱学华说,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更加适合于当代教育培养新人才的需要。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一书客观地全程记录了邱学华与尝试教育的风雨路程,也无声地记载了他的尝试教育人生。工作中,他的勤奋敬业的教育与教学实践,满腔热情指着与教育教学改革,全面系统的教学法实验,富有创意的教育理论升华,无一不令我钦佩不已。品味良久,默默反思,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欠缺许多,十几年的学习和总结生涯又些许的淡漠,我们应该以邱学华的不断尝试的精神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用他的尝试教学法充实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争做新时代的师德的典范,教育的模范,教育先锋。
铸魂育人读后感 11
暑假里我拜读了李先军老师《教书关键在育人》这本书,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诗意的语言,一篇篇质朴的,彰显出一位勤勉、理性而温暖的中学老师。
一、坚持的力量
让我最感动的是《我只是坚持做了一些事》,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了十五个坚持:坚持批改学生周记并记录;坚持让学生跑步;坚持学生生日时送上祝福和小礼物;坚持与学生同步到教室;坚持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教书的关键在育人,怎样育人?不正是体现在这一个个坚持中吗?口号喊的再响亮,没有实干,只能是空谈。暑假马上就要过完了,回首这两个月,我收获满满,坚持早起锻炼身体半小时,坚持每周一本书并做笔记写心得,坚持每天练字两张纸。新学期开始,我更要像李老师那样,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在学生面前坚持做下去,带动学生能坚持做正确而平凡的小事。我们绝大多人都生而平凡,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平凡,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一个人坚持做正确的事,只要方向是对的,时间终会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从分析学生入手
在《没有上不好的》这一辑我也受益良多,教学必须从分析学生入手,我对此深有感触。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我又不知如何与学生相处,每天讲口干舌燥,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小报告,忙得我焦头烂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没有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没有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时至今日,虽说我认识到"以人为本"、"学为主题"的重要性,在看李老师书中的教育案例时,我会想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处理吗?我发现我还是常常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以人为本"、"学为主题"的思想不仅要认识到,更要渗透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三、堂教学的艺术
教育是科学,教学是艺术。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充分展示艺术的阵地。堂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尤其是语言的艺术性,李老师常用的巧打比方、巧说闲言碎语、巧用新闻时事、教学问题巧妙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几种方法既创设了融洽的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的堂是高效的、艺术的、有趣的、智慧的魅力堂。新改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做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但开放的堂更需要老师高超的引导技巧,李老师的堂教学艺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摆脱不了育人的本质,教育的关键在育人,如何育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先军老师的《教书关键在育人》给我们集中展现了他的育人思想和具体做法,值得我们老师学习和借鉴。
铸魂育人读后感 12
《乐在民主育人中》是教育名师魏书生所写,之前一直在学习关于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这次读他的文章,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第一,这是位善于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践中的教师。班级不同,教育问题也不相同。魏老师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发现了不理想的地方继续思考,然后再加以实践。这样,教育问题每届学生仍然可能出现,却因为实践,教师快乐,学生快乐。作为老师,不去解决问题,会发现矛盾重重;善于解决问题,则会感受到快乐种种。做与不做,真的不同。
第二,魏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方法的指引,更有效率的掌握自学能力。读到“三闲”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也琢磨出:让自己忙碌起来,会充实快乐。在工作上可以尽快完成任务,在学习中有了自学的时间。读到这里,真的感受到读书可以少走弯路的`快乐!
第三,让孩子自学,还需要教师的具体的指导建议。老师应该有方向的把握能力,仅仅要求“你们要自学”,哪里会有什么效果呢!因为学生不知从何做起。有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不如这本书这么有益。我们虽然所教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人,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他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因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总结,所以,读来收获颇多。
第四,教师要投入真实情感去教学。我首次担任班主任,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走入学生的内心、如何走入学生的世界,我还需要继续探究。这次读了魏书生的书,激发了我作为班主任老师,民主的教育指导学生的愿望。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好处,能够指挥一下行动。
从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走进了学生心灵的人.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既传递知识能力又传递情感的宽阔的桥,因而能体察学生心灵深处的奥秘,能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做到育人先知人,并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掀起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去不断地战胜阴暗和丑恶。
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向魏书生学习.因为他所推行的教育.乃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他是素质教育的楷模!
【铸魂育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铸魂心得体会范文10-19
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论文03-24
立德铸魂的心得体会11-22
培根铸魂育新人作文范文12-18
培根铸魂育新人事迹范文05-31
立师德铸师魂心得体会05-11
铸师魂修师德心得体会05-23
铸魂赋能的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11-30
铸师魂守师德工作总结(通用1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