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精选6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活着》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该内容哦!)
【1】读《活着》有感300字 | 【4】读《活着》有感600字 | 【7】读《活着》有感900字 |
【2】读《活着》有感400字 | 【5】读《活着》有感700字 | 【8】读《活着》有感1000字 |
【3】读《活着》有感500字 | 【6】读《活着》有感800字 | 【9】读《活着》有感1200字 |
读《活着》有感300字 1
时间真的很残忍,一次次无情的带走福贵身边的人。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年少不务正业输掉家产。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离不弃。即使福贵被抓壮丁去充军,家珍也没有选择离开福贵,而是选择担起这个家。家珍是这本书中我最心疼的一个人。
余华这本书写的太过于真实,生活对我们有剥夺却没说什么时候会给予我们一些东西,活着就是活着,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贵身边的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他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他。福贵一次次的失去亲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怜!
这本书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么容易就会流逝。我不是书中人,却仿佛感受到了福贵一次次的绝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样子。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读《活着》有感300字 2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就应该学会知足。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读《活着》有感300字 3
这本小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冰冷、凄凉。大概是因为那些动荡的年月,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他用冰冷的笔写尽了人生的.悲哀,于是太多的苍凉过后反而有种彻底的平静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时又给些光亮,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熬过去就是天堂,然后又很快的打破我们的幻想,连疗伤的机会都没有。
有的人从这本书里只看到了生命的悲苦,而有人却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几个人看,不同的反应。我看完时却在想一个作家要写这样一本书的目的。
《活着》告诉我的是,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热爱,每个生命都丰富多彩,每个普通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感动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态度,是活着本身。这是中国文学给我的一次伟大的撼动。
读《活着》有感300字 4
所谓生命,不过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短短的十几个字,是福贵一生的真实写照。
福贵年轻时挥霍无度,败光了家里的资产,从荒淫无度的富家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父亲去世,又在替母亲买药的'途中,被抓走做了壮丁,后经解放军解救,终于回到家乡。可是命运并没有停止对福贵的惩罚,他接连丧母、丧子、丧妻、丧女、丧婿、甚至那可怜的小孙子也离他而去。可在故事的最后,一位老人,一头老牛,一声声名字的呼唤,是的,正如书中说的那样"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还活着,他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没有对死亡的向往,这一本薄薄的书,却诉尽人间悲欢离合。
我们不曾经历过福贵的悲痛,我们生活在平淡琐事中,在时间的长河里踟蹰,追寻生命的光彩与能量,我们都知道,这就叫——《活着》。
读《活着》有感300字 5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揭露了一个叫福贵的人的一生。
福贵虽然历经磨难,但他是幸运的,年轻时享受过,落魄了之后,多次徘徊生死之间,朋友战友先后离去,他还能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后半生妻儿一步步先他而去,留他一人在世上孤苦,但在精神世界里,他是一个勇敢的强者,任何磨难都不足以击垮他,他没有因为重重打击而倒下,而是带着那头老牛,继续生活。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容易的,单单活着都不容易,要想活得好更是难上加难;生活从来不会以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经历过苦难后,才明白其实这才叫生活。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处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面对任何事情需要保持一颗安定的内心,有些事情只有在经历过之后才会理解,才会蜕变超然,看待善恶一视同仁,用一颗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环顾世界。
读《活着》有感300字 6
余华的《活着》,早有耳闻,却一直未有机缘阅读。直到前不久终于“抽空”读完了。
开始愤慨福贵的奢靡,厌烦不堪;后面的改观和他经历的人生大事。每个阶段都像幸福开启的日子却好景不长,悄然离去。
余华老师骨子里应该是彻彻底底体验和经历过那段建国后的`日子,才能把一个穷苦底层人民刻画的那么深刻形象,没有切身的感受无法写出那种生活和苦难!
我的心底是被触动的,难以言语的同情悲戚,无法想象第一人称视角下如果“我”就是福贵,我是不是如他一般的心境,那么那么苦的日子,只是想象和阅读都能感受满满的压抑,如果切身经历是否能扛住!
活着是什么?只是活着吗?或许很多很多人都是那样的经历过、承受过,生活不易。
知道福贵一生的苦难,让我更感恩目前的时代和眼下已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是作为人熬不住,受不了的,只要活着!
读《活着》有感400字 1
青岛的早晨阴沉沉地下着小雨,正如我的心情一样,步行在栈桥上,极目大海深处,雾蒙蒙的大海,很平静,只有海浪冲刷着海岸的声音。
包中携带着一本书,余华的《活着》。作者在自序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所活着。平凡的生活比较累累,有记载的、有涵义的生活很累,有着沉重历史感的生活更累。而本书中的主角经历了战争、等历史阶段,在沉重的打击下精神逐渐麻木,每经受一次打击,他都在诉说着一句话,“这都是命啊”。虽然有好有坏,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打击。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着数不清的苦难,有着说不尽的`痛苦。伴随着高铁的呼啸声中,再次阅读此书,结合葛优、巩俐联合出演的电影《活着》,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生活的苦,苦得很麻木,看着很平淡,风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像我这样,说起来越混越没有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嘛,就是要好好活着,成为原著主角的最主要麻木的期盼,在苦难深处反而看淡苦难,看淡生活,只有一条生命在延续着。
读《活着》有感400字 2
本书是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描述出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中混乱又特殊的时代,经历了战争和杀戮,以及动荡的生活。他本来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后来身边的人却陆续离开,残忍让他面对着这一切。在一生当中失去了很多东西,包括亲人、金钱,最后唯一留在身边的就只有差点被人宰割的老牛。
故事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福贵的`儿子,因为抽血过多而死亡,这么天真烂漫的孩子,碰上一个庸医,为了救回县长的老婆,没想到竟然迎来这样的结果,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了,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很多无法接受的现实。
这本书并不是告诉我们需要如何去活,而是告诉我们活着应有的态度,拿书中主人公的话说就是:活着,好好活着。我们无法更改生命的随意抛弃,面对各种不同的遭遇,只能默默去忍受,只能无力的感慨。既然无法改变活着的事实,但可以改变活着的态度,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无论好与坏,至少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奋斗过,始终坚持不气馁,不抱怨,坦然面对这一切。
读《活着》有感400字 3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年少阔绰、家道败落、战争离乱、贤妻早逝、儿女双亡,最后只和一头老牛相伴…这些苦难叠加于一个人的身上,的确显得有一点戏剧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不必执着于苦难本身的.形式,于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经常是一样的,或残阳如血,或黯然如尘,尽管苦难的形式会不同。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读起来平淡中有些窒息,却也不乏温情和感动。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不离不弃时,也便没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们终会明白,无论现时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亦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而对那个结果,我们终将毫发无伤。
读《活着》有感400字 4
这本书表面上叫《活着》,但实际上每个人最终都死了。当我和朋友《活着》时,我会说这句话。
《活着》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太讽刺,太戏剧,太沉默,夹杂着一些无法理解的痛苦,让我久久放不下。我跟着福贵,看着他从一个爱赌博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觉得自己活该。但看到后面,看着他身边的家珍,有庆,凤霞……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地被生活残酷无情地打击,我开始期待,期待它有一个转折点,期待福贵最终有一个安慰的结局。但越看后面越没希望,越看后面甚至想:接下来福贵也应该死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福贵平静地接受了一切,作为家里最后一个人默默地生活着。看到这个结局,我心中的郁结就像和他的歌声一样,在空旷的夜晚和风一样飘扬,感觉也没那么沉重。回过神来,是他的活着安慰了我。生活在我们的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大喊大叫或进攻,而是来自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和痛苦、无聊和平庸。中国的思想一直是这样的,沉默,温柔,沉默。
我们讨厌激进的争论和暴力的冲突。我认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活着本身就值得活着。
读《活着》有感400字 5
《活着》就这么用一个老人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越是这样,越能让我在读的过程中潸然泪下,越能引起灵魂的震撼。看完之后,觉得心情是沉重的,悲伤的,一直被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并没有呼天抢地,一蹶不振。虽然命运如此,福贵却仍能坚强乐观的活着,这是怎样一种境界。福贵虽然生活贫苦,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是他依然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并没有抱怨什么,也从来没放弃过希望。“活着”,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于喊叫,也不是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需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生活中或许会遇到苦难,遇到艰难,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想想福贵的坚强和豁达,就会觉得其实不算什么。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许是因为他们把人生复杂化了。其实,活着,是最简单化的人生,它没有功名利禄也没有喧嚣浮华。而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就像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读《活着》有感400字 6
生活就像一个三维的几何图形,它是多面的,但我们有一双平视的眼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用语言和文字把你的思维带入它的多维世界,就像篮子一样。所以读一本书就是对另一个人的认知。“余华”的《活着》似乎讲述了一个“富二代”的失败历史。主人公“福贵”并没有只看到土地的父亲,那就是他的生活。
母亲的溺爱只是父亲惩罚的挡箭牌。活着的“福贵”只是一种身体,或者他从未活过。时间是如此美妙。历史的`变化使“福贵”一无所有。然而,悲剧把他压碎,埋在真实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这是一个有枝有叶的“福贵”,真正的“活着”。这可能是“余华”创作的初衷。
面对看似简单而深刻的话题“活着”,这是一部让我们学会思考的作品。我们是想活在别人眼里还是活在自己心里?“活着”可以解释为“生存”和“生活”。当然,“福贵”可能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活得像自己一样”。然而,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自己一样”?或者有多少人想过“活得像自己一样”!
面对财富、贫穷和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活着”!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对世界认知提高的一种梳理。不要生活在别人的观点中,学会深入思考。
读《活着》有感500字 1
古语有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诚哉斯言,亦若小说《活着》一般展社会之风貌,现时代之变革,启智慧之先河,发万民之心声。
纵览全书,且思且叹,《活着》的作者余华以貌似冷漠且又犀利的笔调,短小精悍亦不失朴素粗粝的温情深沉的语言,讲述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小人物福贵在误导命运的摧残下,一次次经受阴离之苦,却依旧坚韧豁达的活着,并且使活着的意志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
是啊,“活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单纯的“活着”已是不易,更何况一重重的丧亲之痛的打击下,活着当真还是“活着”吗?显然不是!
或许正如莎士比亚的世纪之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答案不言而喻,亦若福贵“活着”,是经历了地狱般的痛苦后的`涅槃,而此时的福贵也早已成了一个定水宁清的存在的英雄。
而其那一句至真至诚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悟“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良然,人生长路漫浩浩,一切的一切不过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假象,懂得的无需解释,不懂得不必解释,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安然娴静忆一段红尘妙恋,享一世芳华美景,忘却一切虚无只为自己而活着,可好?
后记: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便从天而降了,而那广阔的土地却袒露结实的胸膛,召唤着未来。
读《活着》有感500字 2
一位老人最终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只剩下一头年迈的水牛伴其左右。他也曾经拥有富裕的家境,曾经拥有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聪明的儿子,但它却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父亲被气死了,因为他赌博输光了田产;母亲死了,因为没钱治病;儿子死了,因为献血过多;妻子死了,因为不治之症;女儿死了,因为难产;女婿死了,因为意外事故;年仅七岁的外孙最后也死了,因为用药不当。
一切都走了,所有和他有关的生命活体都死了,死的合情合理,但是,唯有他活着,在这触目惊心的“死”中活着,用他的韧性承受着千斤的重压,走过一茬又一茬的光阴。
活着,不时降临尘世潇洒地走一回,也不是只做生命的.过客。活着,充满力量。从某这意义上,他比死更需要勇气,死只需一时的冲动,活着却需要一世的胆识。活着是阳光与风雨的搏击,是欢乐与痛苦的交替。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只有带着希望,为希望努力创造,活着才有意义。在苦难临头之时,有人选择了活着,因为他善于寻找希望,这种人叫做强者。在阳光明媚、前途灿烂时,有的人仍不懈地为希望而努力,这种人叫智者。强者就如创造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智者则如成功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既然我们选择了活着,那么就选择为希望而创造吧,只有创造才能让生命熠熠生辉。选择活着,拥抱希望,努力创造。因为生命有限,创造无限。
读《活着》有感500字 3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当我们经历种。种磨难时,该怎样去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这样活下去。
刚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释然。文中所记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个跤、一次抽血、吃几个豆就能使它结束。以及福贵自身的遭遇,让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后来细细体味,便被福贵的顽强感动到了。不禁想到,福贵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还能顽强地活着。以前觉得,活着的意义嘛,无非就是金3钱,名利,亲情,地位,生活享受……但这些福贵都没有,可他依旧活着,就这样平凡地活着。后来,我觉得,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福贵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过完自己的一生罢了。我想,遵从自己的意愿,不虚度光阴,自由地过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过《活着》告诉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许因为我未曾经历过什么磨难,对活着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可能,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对福贵的人生态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读《活着》有感500字 4
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余华说这可能是二十多年来写作给予他的酬谢。而这也是阅读这本书给予我的酬谢。
简洁的语言道出人生无常,第一人称的叙述化幸存为生活,小说的一气呵成创造了故事和神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成功的小说,它使我产生共鸣,感到震撼。活着——多么简单又多么难的`两个字,但它也却充满了力量。余华是这么解释的:它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突然有些理解了为什么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里总会经历起伏,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现实,可以说算是非常好地在活着了。福贵的活着伴随身边的人陆续死亡,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后来他超然了。在旁人的眼中他这一生令人心酸,但他本人更多地感受到幸福。我曾以物质作为生活和幸存的判断标准,以为物质上过得精致有品质,才叫生活,贫穷仅能幸存。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余华告诉我,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形而上的名利。有太多人的活着是给他人看的,随波逐流。人生苦短,总会有幸福和痛苦,也会有平静和动荡,我们不必指指点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基于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活着。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义务,活着就已经是对生命很好的恩赐了。
读《活着》有感500字 5
读完本书的时候刚好黄昏,黑暗一点点侵蚀,我仿佛在余华笔中走完了福贵的一生,见证了他的满目苍夷,失无所失。
一个嗜赌成性的纨绔子弟从输掉家中一百亩土地开始的悲剧。他的一家老小,因为时间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开了人世,到最后,只剩下他跟与他同名的牛,相伴走完剩下的路。
真实再现了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所见所闻。也许他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当时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的一生,在福贵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了。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太多无常,苦难才是常态。本书命名为“活着”,可在福贵的一生中却要目睹亲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读完本书,内心恐惧与苍凉各占一半。恐惧的是你看着他家人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开,你不知道你翻到哪一页哪个人又因为哪件事死去了;苍凉的.是文末只剩下福贵与叫福贵的牛相依为命,光从文字都能感受到年迈的他有多孤独,又有多痛苦。
故事的开头时,他对着牛喊:“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起初看以为他只是哄牛随意取的绰号,读到后面才知道全是福贵家人的名字,不禁泪目,这么多年,福贵一直记挂着他们啊。
也许我们都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可是他们,光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请务必好好活着。
读《活着》有感500字 6
寒假,妈妈推荐我读余华的《活着》。她三天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而我却花了整个假期细嚼慢咽地品味这道大餐。这本书太精彩了,让我又哭又笑活像个傻子。我领会了余华先生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讲述了福贵苦难的一生,从地主二流子到贫农,家人一个个死去,只剩他一个孤老头的故事。我真希望苦根能一直活着,若祖孙相伴,也有个盼头,血脉可以延续。作者好残忍,掐灭福贵最后一点希望,让他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让十岁的我认识到人是孤独的,别人都会离我而去,必须学会靠自己。
《活着》的语言朴实,故事像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样。它的细节写得很有趣,让人悲喜交加,泪中有笑。好多片段让我记忆犹新,比如夏天没有蚊帐,二喜就先进屋被蚊子咬得一身包,等蚊子都喝饱了,再让媳妇凤霞进屋睡觉。小小的苦根想吃面条,就拉着爷爷福贵站在面条铺的门口,说好几遍我不吃面条。我想,作者余华一定是一位可爱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可爱的桥段。
现在这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福贵很多的悲惨遭遇是不会发生。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也要自立自强,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生不易,我们要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幸福。
读《活着》有感500字 7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悲惨得让人的心一痛再痛,你不自觉地就会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快乐?为追求?还是为什么?
年少时总为月缺花残而伤感,也不时追问:人为什么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让我习惯,也似乎让我麻木了,从此也不再思考这个问题。当读到余华的《活着》时,这个问题又现脑海,突然顿悟,人活着,只为活着,仅此而已。
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灾难,所有的亲人离他而去,他所拥有的`也只有活着了。他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面对春生,这个昔日患难与共的朋友,今日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仇人,他选择了埋葬仇恨,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和福贵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岂止用“幸福”二字来描绘,但生活有时总不能一帆风顺,也会有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想想福贵,他经历了无尽的灾难却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们无法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对福贵人生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不要再问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
读《活着》有感500字 8
《活着》主要讲了“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女校长血型相同,为救女校长,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生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学习老人坚韧的品质,不要被困难所压倒。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600字 1
读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就如同品尝一杯生命的苦酒,于是,迎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写下了这些文字。
在洒满阳光的绿油油的田野上,一位老人,生命布满了疮痍,他牵着牛,眼睛里闪着柔和的光,广阔的土地就像他袒露的胸膛,他望着牛,夕阳和炊烟,沉浸在一片落日黄昏的景象中,他年轻时曾拥有家财万贯的阔绅子弟,却在赌场上输掉了他全部的家产,结束了他富裕的生活。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被俘虏,在参军和回家面前,他选择了回家。他有一个外孙,由于疾病和种种事故将老人与他们分开。
这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滞重、人间的温情,在我们享有生命时,我们应尽努力去维护它,经营它。然而,当生命将要从我们身上剥离时,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它的含义呢?生活中的所有悲伤、喜悦、得失,都将老人的生命变得斑驳、沉静和突兀。或许,生命是激情,是力量。可对更多的人而言,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承受呢?战争、饥饿、病痛、孤独……
有时候,我们享受给予却不知如何回报;付出却一无所获;渴望诉说却不知如何表达。但是我知道,我们要用全部的生命去爱父母;用全部的执着去爱恋人;用全部的责任去爱孩子;用全部的真诚去爱朋友;用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生命。我们的生命大概就是如此,它充满着矛盾又好似相互瓦解,一同奔跑相互扶持。在它凄凉的底片上,展示着生命永恒的温度,诠释着炽热的渴望,大概这就是活着。
生活中,也许活着比死亡更痛苦,但他却选择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生命的重新获得,它无任何理由,只是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活着的价值。
读《活着》有感600字 2
合上书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的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叫福贵的老黄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贵的一生经历的苦难,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人们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也许现在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书中人物貌似离我们很远,但一个个人物又是那么的真实。因为现实远比小说残酷!那段残酷的岁月,大家只为了活着。
福贵是地主家少爷,曾是个不学无术纨绔子弟。输光了家产,他爹也被他气死了。又被征兵,亲眼所见上千人一夜冻死。士兵临死前的哀鸣犹如蚂蚁不断的啃食着福贵的'心。他命大,活了下来。辗转返家,发现大女儿得了急病成了聋哑人。生活是残酷的,贫穷的生活更是炼狱。接二连三,福贵的儿子为了献血救县长的夫人。医生把他的血给抽光了,女儿生孩子时也死了,女婿施工时被砸成的面糊,外孙吃豆子撑死了。福贵后来想,也行吧!大家都走了,我最后一个走就不用再担心你们了……
读这本《活着》犹如经历了一遍那个年代,走了一遍福贵的人生。与我而言是震撼的!福贵一生苦难无数,却从未放弃生之希望。美好生活之希望!我们是幸运的,生存在这个和平年代。但更不应虚度光阴!
活着,就要有意义。好好活!
读《活着》有感600字 3
初读余华的《活着》,感慨颇深。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一直在忍受着,忍受生命赋予他的责任,忍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苦难和逆境。最后,连唯一的亲人苦根也因意外撑死而离他而去时,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家人了。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家道衰落,失去亲人,这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发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没有气馁,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像就是在向我们证明的生命到底有多么坚韧。更为可贵的是,尽管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活着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消耗难熬的日子,还有希望、热爱和慰藉。
活着这件事向来不易,家族的衰败和亲人的离去让福贵难以释怀却也无力回击,但他在面对苦难时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命运接二连三的捉弄,他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独自适应。这让我想起那些和福贵一样经受过苦难却热爱生活的人,作家史铁生便是之一,失去了双腿后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艰难的。可他最后却拿起了一支笔,用羸弱的笔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实的样子。这群人只是看似在逆来顺受卑微地活着,实际上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反抗着,等待生命的爆发,让“活着”更有意义。
这本小说也将我拉进了对现实的思考,庚子初的.疫情让“活着”成为了每一个人平凡到极致的追求。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工作的烦闷,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琐事,无休止的“难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尝试重新接纳生活并努力去改变现状!
毕竟人只活着一次!
读《活着》有感600字 4
一个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而写作,而《活着》的作者余华就是如此,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一个老人一生中看着自己亲人在贫穷的生活之下相继离世的故事,让我对当时社会下的穷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难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看完《活着》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触,朴实而简单的文笔却能够刻画出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从他家道中落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开始,生活就一次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如果说刚开始的苦难是因为福贵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导致的,那么后来的苦难就是因为贫穷。我深刻记得福贵的爹将所有的钱都装在筐中要福贵抬去还债的情节,那不仅仅是全家所有的财产,更是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个刚刚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许悲剧的结局永远让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有庆长大上学还是凤霞出嫁,在作者余华刻画的这样一家人当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远是短暂的,而悲剧却随着一个个家人的离去而变得更加长久,我仿佛能感受到书中福贵这个老人从嚎啕大哭到最后的淡然面对,只和一只老黄牛作伴,我仿佛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话语也在这个故事当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当中所经历的苦难绝不会比这本书中的还多了,每当想到这里在面对那些小挫折的时候,都会觉得已然豁达了很多,这也许就是作者余华的另外一层含义,希望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活下去,终会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选煤厂员工,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工作岗位,我要具备那种敬业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义,保证好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读《活着》有感600字 5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活,更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所谓的物质生活而活,我们活着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为我亲眼见了亲人是如何离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尽管当时我只有十岁,但从亲人们的痛心与悲伤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时的我开始有了对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华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死亡更让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惨烈、或失望的死,无一不让人思考生的`意义。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家中破产,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儿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随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将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漫长黑暗的时代,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虽然亲人相继逝去,但他乐观又坚强的活了下来。活着不是最大的幸运吗?
余华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责任,忍受现实的幸福或苦难。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他们忍受不了生命的责任,所以生活充满了负能量,他们只看到了现实的苦难,却忘记了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忘记了活着可以欣赏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真切的意识到活着就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读《活着》有感600字 6
余华用平淡的语气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人与命运的故事。读完《活着》我泪流满面,当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时,我湿了眼眶。当福贵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我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结果,真正的悲剧正在等候着他,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捧着《活着》,总是沉重、难受,冰冷的文字跃然纸上,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活着,我们为什么活着?有些人为了人生追求,有些人为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过活每一天。是呀,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以前,我以为为了高考而活着,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顾一切去追逐那个目标。高考后呢?陷入迷茫期,活着,又因为什么活着呢?人呀,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目标,固定各种目标,为了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
但《活着》中福贵的命运却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或许,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种存在,与万物一样并没有任何意义。活着仅仅是因为活着,生命或许就只是为了活着,而那些理由与目标全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生命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这或许就是余华想要告诉我们的。
读《活着》有感700字 1
《活着》是我边哭边读完的,书中主人公凄苦的命运触动我那脆弱的神经,加之当时自身的心情非常低落,整个人泣不成声,这可能就是读者和作者产生的共鸣。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悲惨的故事,但总觉得所有的故事在现实中都有原形可寻,只是作品经过了人为的加工而已。应该有好多人都曾问过自己:“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包括我自己!当然,不同心境下的答案是不同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人生在世,漫长而短暂的几十年,活着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形形色色的人选择林林种.种的生存方式,也就产生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有的人碌碌无为,甘愿平庸;有的人不懈奋斗,终获辉煌;有的人贪图享受,家道败落。记得有人对我说过:“要是能快乐的死去该多好!”说实话我也想,面且会有很多人这么想过。可是冷静下来,这又是多么不负责任的想法,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给予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己擅自决定生命的去留呢!看看《活着》吧,再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意义,也再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的路上充满挑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痛苦、挫折很容易把弱者打败,丧失活着的勇气,所以会有一部分人选择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每个选择都有存在的道理,但我要说的是这些人太自私,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任何人,把痛苦与悲伤留给了亲人和朋友!除了自身的原因,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假的东西太多,真的东西太少,人心里没有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更多的是猜疑,惶惶恐恐中越来越怀疑活着的意义。
活着还是要真实的好,最起码自己心里踏踏实实。对人待事得容人处且容人该是活着的一个境界,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很傻,换个角度,傻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呢。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真实的感受,即使被欺骗,痛彻心扉后才会更懂得珍惜。若没有了悲欢离合、苦痛挣杂,人生会少了些许色彩,有句歌词唱的好“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活着应该就是哭着、笑着吧,有泪水也有笑容!
读《活着》有感700字 2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题记
读完余华的《活着》,我得到了一个人生感悟——为活着而活着。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富少爷徐福贵,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徐福贵一家沦为佃农,并很快因为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遭受磨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或许读完这篇小说你会感慨主人公徐福贵的`悲惨人生,但是于此使我们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徐福贵在奢靡生活后的转变,在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后,依旧坚强乐观地活着。
作者余华自序中说自己创作《活着》的原因是听到了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个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但他依旧有好的对待这个世界。他深受打动,决定写下一篇改样小说。而他在写作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
我个人认为余华的《活着》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如今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人们被蒙蔽了双眼,在利益的驱使下忙碌着。或是为了金钱,为了地位,或是为了别的什么东西。但是,人不应该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吗?
我们的一生中定会经历很多磨难,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对于那些磨难,在你第一次面对它的时候或许它很困难,但当你咬紧牙关挺过去,人到暮年,再回首时,这些磨难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从某个角度看,主人公徐福贵未必不能称作英雄,他看透了世间冷暖,仍乐观地生活。我想当我们都能做到这些时,我们亦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这世间磨难虽多,你我未必不可一笑而过。
所以,为活着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700字 3
再次捧起这本书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了,心理有种欲哭无泪的压抑。那些人明明都是那样善良,却在《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活着就是最美的祝愿。夕阳西下,福贵他牵着那头牛,也只有活着了。
故事的前部分,我是真的不喜欢福贵。怎么会有一个成年男子那么没有责任感,有了心爱的妻子还在外面拈花惹草,整日整夜呆在赌场,对怀着孕的妻子拳打脚踢,对跪在身旁的妻子毫无愧疚。最后,家产全没了,曾经自认为的好友一次次显示出狠毒的一面。那一夜,徐家和这个世界都很安静。
债还完了,家也没了,父亲去世了,他们来到一间小茅屋开始新生活。有人心如刀割,有人恍然大悟,有人对活着失去了念想,也有人对活着有了新的思考。后来的后来,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昔日的光彩,可我在福贵身上看到了极大的改变。他好像重生了!人总是会越来越好的,当以为余华笔下迎来的应该是福贵的自我救赎后的平淡生活,其实不然。
有庆是第一个死去的,也是我最心疼的。我好像习惯了作者每一章或多或少都会谈及有庆给羊喂草的场景,可那一幕不是这样的,县夫人的失血过多,护士的毫不在乎,有庆的奋不顾身。“他冰冷冷地躺在那里。”
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他们明明都那么好,余华他写出了人性如何邪恶又如何善良,现实如何残酷又如何带来希望。福贵在战争中死里逃生,他见证着徐家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魄,他看过徐家上下人口的'笑容与死去的场景,或许他真的看透了生与死吧!剩下的都交给时间了。
或许此刻才明白无论面临的是大喜或是大悲,都会被时间一一淡化。我们,生活在远离那些动荡的岁月,总会给活着赋予英雄化的意义,可时间给我们带来最朴实的结果。没有谁在年老时还对高考有那几分歇斯底里,没有谁还去耿耿于怀曾经认为走不出的伤痛,真理或许真的有理,时间也真的是个良药。
一生一回,倍加珍惜,寻你所爱,做你所想。因为啊,活着是最快乐的事。
读《活着》有感700字 4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
死亡是生命逝去的方式,是终点,亦是起点。而活着,活着是生命存在的证明,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什么呢。这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
福贵是《活着》这部小说中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原先美好的事物被毁掉了。福贵原本的生活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生活不停的变故,是悲剧的来源,福贵好赌,把家产赌光,从地主的儿子变成了下地干活的农民,因此导致父亲崩溃掉入茅坑,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接下来福贵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种种苦难的福贵,感受过幸运来临,也感受到了生命离去的无奈,自己的父亲母亲儿子老婆女儿相继死去,生活仍旧继续,福贵还活着,他还活着。
你说无一亲人的福贵,这只是苟活,可你怎知他是在苦难中熬着,而不是在苦难中幸福呢。以往的种种回忆,似乎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不像其他的乡间老人,对自己以往的人生一问三不知,似乎那段人生与自己毫无相关。他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他可以徐徐道来,他的曾经,他的.人生,他最终为自己而活着。
有人说他其实算是一个恶棍,在生活富裕之时,他吃喝玩乐、好赌成性、不顾家庭、戏弄老丈人。可他何不是为自己而活着,在亲人全部离去的天昏地暗中选择死亡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可他还是选择活着。
我不知道他在当地主儿子时过着的那些一天天随风飘去的生活是否快乐,是否幸福,但是我认为他在苦难中,在有真正的活着的感受时,他是幸福的。
我们的人生也许没有那么戏剧化的苦难,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但是活着,为何而活,为谁而活,是人生始终要探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前进的一个理由,一个原因。生活总要继续,最终我们总要为了自己而活,身边的人会离开,会离去。而每一个鼓起勇气生活的人,我们都应该明白,活着不仅仅是活着,为自己而活的真正含义,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去实践,来活着。
读《活着》有感700字 5
《活着》这本书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句,可他那种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放荡不羁的阔少爷福贵,好赌成瘾,一夜间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成为了一贫如洗的穷人。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不可思议。随后他的父亲含恨离世,母亲不辞而别。他为了生活,福贵从富人成了佃户,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变成了要下地干活的穷人,从此一家人为生活忙碌奔波,经历了许多困难之后,这才让福贵明白,什么叫生活。他从此告别了以前富足的生活,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穷日子。艰难的生活让他明白,生命赋予他的责任。他伤心了几天后,突然意识到这个家只能靠自己撑起来时,于是就振作起来,想靠自己努力让一家人生活变得更好,但事与愿违,苍天不公,就在他的生活变得好一点时,自己却被抓到队伍里去当了兵,两年后当他再次回到那个贫穷破旧的.家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生活变得比两年前更加贫穷,没办法只好干着更重的农活,想让生活重回正轨。但天灾人祸,所有的不幸都接二连三地降临在了他头上,儿子因为献血死了,女儿因为难产死了,女婿也因为发生意外死了,最后就连孙子也因为发烧后吃太多豆子撑死了,只剩下了他和他买的一头牛孤独的活着。
为何命运如此不公,要将所有灾难都降临在他一个人的头上,让他面临家破人亡的不幸。虽然福贵的生活是悲催而又不幸的,甚至可以说一生都生活在苦难里,但对于他来说,只要活着,便会有希望,活着更是生命的意义!漫长人生岁月里,不去计较太多得与失,生命需要用坦荡平静的心对待。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安静的田野里,裸露风中被晒得黝黑的老人与牛的脊背,见证了那段岁月。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还有那一声长长的吆喝,游荡在僻静的乡间小路里,渐行渐远。
读《活着》有感700字 6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这一整小说给了我莫大的感触,阅读的过程也是在压抑情感中度过,作者仅凭那平白无奇的笔法却直击我的内心深处。
活着这个名取的妙哉,是的,活着其实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态度。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活着不也是如此?有些人活得坦荡荡,为自己谋福利的同时也为社会争取效益,为广大人民服务;而有些人活着却要承受着良心的谴责,为一些蝇头小利坑蒙拐骗,不惜牺牲大家的利益。如何更好的活着,关键在于自己怎么选择。
而人或许只有像福贵一样经历了生死离别,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有些人却因此有了轻生的念头,现在的多少人因为各种的压力企图想要自杀的行为在当代社会也是屡见不鲜,但是想到小说主人公福贵的经历,是否会自惭形秽,是否也会开始感恩这个社会,毕竟你的付出或许就有收到回报的那一天,你经历的痛苦和挫折也会成为的宝贵的财富。然而那个时候的'自己对生命也将感慨万千。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只剩了福贵一人,这一生命运跟他开了无数个玩笑。他却一生与命运抗衡,直至老了没了气力,与老牛相伴相守在田野,靠最后的一丝信念活着。巨大的灾难后,主人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因为没有资格抱怨命运,更没有权利抛弃命运。
读《活着》有感700字 7
书中泪点很多,刚开始看福贵回忆自己如何嫖赌,如何轻藐父母家人时,我恨不得他马上就死了,就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败家子,他的妻子为何还能容忍着和他过下去,也许这就是当时妇女的可贵与可悲吧。看到他真的败家了,自己的老爹最后用自己的死来教育他的时候,我真的好心痛,心想,肯定该成熟了,人如果经历巨变之后,不能蜕变,就只能退化了。想着他日后会从一只鸡变成一只鹅,然后变成羊变成牛等等,如何像祖宗一样,白手起家,然后光宗耀祖。事实证明,我还是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不能体会旧中国的苦。当我还抱着希望生活对这位曾经我恨不得让他死的男人温柔些时,却换来了勤劳善良的凤霞,死于难产,死于医疗技术的落后。之后送走亲人的速度之快,也是我实在无法承受的,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上天到底对这个可怜的男人做了什么啊……
书名《活着》,不禁让人追问,主人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最开始,奢华靡醉的时候,可能就是享受了,享受嫖赌的快感,然后破败了,活着是为了家人,但当他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儿子女儿,女婿外孙,身边再无一个亲人时,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余华说,活着本身就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当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我们是否也能,为了活着而活着。
21世纪的我们,生活变好了,却出现了各种心理承受力极低,心理变态的人。我们吃的好,穿的好,幸福感却低了。我们说活着为了家人,为了争口气,为了做贡献等等诸多意义,但也许活着真的只是为了活着,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吧,如何活出你的人生。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近期习得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其他的,我可以自修,还希望命运为我多安排一些良师益友,助我成长。
读《活着》有感800字 1
读毕,合上书页,那种大梦初醒的懵懂,与心中难胜的酸涩,无处排解,也无人可与共情同感。再翻开这本书,心中的波澜仍久久不能平息,苦难、压抑、沉痛、悲惨......
那个老人在无限好的夕阳下淡然地讲述着一个关于活着的故事,他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生活似乎没有放过那个老人,丝毫没有给过他喘气的机会。从风光的少爷到落魄的穷人,一次次的绝望,在死亡的边缘,又拼命地活着,经历了亲人一个个的离去,仍拼命地活着。
那个老人就是福贵,一个贯穿全书可怜又可恨的人,或许是他不知珍惜的挥霍无度,透支了他这一生的幸福,以至于前半生的“甜”,要用后半生的“苦”来偿还:因赌博而败掉所有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却被抓去做壮丁,几经波折回乡时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身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生命,妻子有珍也在三个月后去了。命运并未停止曲折——福贵又亲历了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
当读到苦根去世的时候,我以为福贵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会随之消逝时,使我出乎意料的是福贵对一切的坦然。我细细思索,如果福贵也离开人世,那“活着”又作何意义呢?余华在序言中写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么一切又是情理之中。
晚年的福贵铅华褪尽,较之于青年、中年的他,多了几分闲趣,一份释然。“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也耕了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读到这里时,本来已经盈着泪水的眼眶止不住地倾盆而下,是掺杂着怜悯、感动、敬佩的泪。即使身处黑暗满身疮痍,也能在某天等到透进黑暗缝隙的微小光芒。福贵啊,可真是个鲜活的英雄,不甘屈于生活之下,奋力跃然其上。
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至少还活着,泪已流尽,绝望也已消遁,剩下的属于坦然。于是这位老人与命运达成和解,他铭记自己的一切,他不打算选择逃避,选择遗忘,选择“木讷”,他知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活着,比什么都好。
读《活着》有感800字 2
《活着》是一部小说,有十二万多字。书名叫做《活着》可它却实实在在地写着关于死亡的故事。主人公徐福贵,年轻时的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在赌场上心旌摇动体味快感——然而这一切都在一场彻底的赌注中,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了,徐福贵在一夜之间由阔少爷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也死于由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这次家庭的重大变故就成了福贵人生的一次分水岭。之前的他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心灵荒芜、对家人也是冷酷无情。而经历重重苦难后的他开始关心女儿凤霞,也开始关心妻子家珍因辛劳而倍受损坏的身体。甚至也开始自食其力挑起生活重担。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因为他从迷途走上正路而就此打住。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他至亲的生命,毫不同情。此后的日子里,他唯一的儿子在给县长女人生产时输血,因血被抽空而死;妻子家珍的了软骨病再无奈的凄然中死去;女儿凤霞生产时大出血惨死;女婿二喜被被水泥板压死;剩下唯一的亲人苦根因饿后贪食,竟被撑死;他先后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女儿,外孙。最后陪在年迈的福贵身边的,是一头同样叫做福贵的老黄牛。然而这是他的命运,我想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
这是一种极致的人生经历,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命运会对一个人如此残忍。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命运是多么的难以捉摸,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伸出无形的手将你我抛入深渊。当然现实往往是这样的当好运光顾,我们常常手舞足蹈,顾盼生辉。当厄运降临,我们用血泪控诉,我们撕心裂肺的尖叫,我们愤怒地咒骂命运。如果你还不是一个完全听命于命运的人,或者你只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你肯定追问过一个人究竟和自己的命运可以怎样的相处。比如《活着》当中福贵在一连串的厄运降临,儿子、妻子、女儿甚至外孙在他生命中相继离开他却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终,福贵真是达到了与孤单的生活相依为命的地步。
读《活着》有感800字 3
《活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主人公以前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应对自己的过去能够冷静的回忆与论述。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潜质,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取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能够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800字 4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题记
《活着》一书出自作家余华的笔下,他以简炼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极具象征性意义的荒诞又真实的故事,揭露当时黑暗统治下腐朽封建的丑恶社会。余华所说的完美并非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淡化,学会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平等的看待世界。他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翻开血红的封面,书中那一幅幅极具情态化的画面映入眼帘,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福贵生于富贵家庭,本是资本雄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二代,却因赌博而葬送了家产,断送了自己富裕大道,一跃从富二代跌落神坛,成为普通佃户。后又被强征入伍,惨遭九死一生后,狼狈落魄逃回老家。在那样封建丑恶的社会环境中,福贵亲眼见证身边亲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落得个一世孤苦的英名,唯有他因同情而从屠夫手中买下的老牛,仍在陪伴着他。这也印证了那句:眼因流经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浑厚。
《活着》极尽描述了福贵悲惨经历的一生,见证了生命中的万般无奈与压迫不公。人们常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该怎么活,活着就只是为了经受苦难吗?
有人说:“生命只是载体,生活才是本质”。不管我们一生要经受多少磨难,肩负多少重任,或是享受多少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生命的承载与呵护。“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学会生活,学会活着。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去承受生命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及意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活不易,承受不住困苦磨难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会不会是被上帝着顾的宠儿呢?
太阳升起的时候,它是红的;夕阳落下的时候,它也是红的——没错,我指我的眼眶。生命如斯,敬畏亦感激我始终相信,我们都应该为了活着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800字 5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他们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的幸福!
读《活着》有感800字 6
《活着》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本来设定了4—5天的阅读计划,但是一读根本停下来,结果一天不到就读完了,读完后对“生命的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着,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词语,作者却说活着的力量来自于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者笔下的主人翁也确是在忍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和伟大。
福贵,一个风光过一时的人,在风光的时候吃喝嫖赌一个也不落,甚至骂爹、打媳妇也不稀罕,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他在醉生梦死间就把祖辈留下的家产给败光了,从此开启了落魄的人生。
他被抓走当过壮丁,在成千上万的死人堆里死里逃生;他为了养活家人,也抛下自尊去低声下气求人。除此之外,更让人唏嘘的是,在食不果腹如此艰难困窘的境况下,他还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比如他的儿子被医院的医生抽血过度致死,比如他因为生病变成聋哑人的女儿,好不容易嫁个老实本分的人,生活才刚刚透出希望的曙光时,却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有去无回;比如在他和孤苦伶仃的女婿二喜相依为命时,二喜却因为工作中发生意外而命丧黄泉;比如活泼可爱又聪明伶俐的外孙却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发生意外;再比如贤惠勤劳又温柔善良的妻子因为生活的困苦和过度的劳累患上了在当时无药可救的软骨病。最后一大家子只留下了这位步入迟暮之年的老人和向这位老人一样的老黄牛慢慢消失在渐退的霞光中……
福贵的.故事结束了,但是我的内心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个遭遇了这么多的人,却依然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且从容淡然的状态,着实难能可贵。可能就像他所说的,很早之前他就该死了,但是他没有,能够活下来很不容易了,所以要好好活,再苦再难都要好好地活下去。又或者就像作者所说:即使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也会有很多温馨和幸福的时光。比如他和妻子之间的相濡以沫,比如他有两个孝顺又懂事的儿女,他还给女儿找到了一个老实本分、能干且对女儿呵护有加的女婿,再比如他和自己聪明伶俐且可爱懂事的外孙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和对未来的憧憬畅想。也许就是这些美好的记忆支撑着他走过了一个个艰难孤独的时光,延展了他生命的广度和宽度,进而给我们展现了强有力的生命韧性。
读《活着》有感800字 7
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普遍却富有深意的书名,《活着》。余华所作,文章主要叙述了福贵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浑浑噩噩的少爷,到一个持家的丈夫,最后亲人离去,与牛共度余生。文章所给我的震撼不只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是它背后深沉的情感。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
活着,不就是为了快乐吗。这是福贵年轻时候所想的。赌博差点毁了福贵年轻时的一切,他想着下次一定能赢,却忘了他背后的人,苦苦挽求并深爱着他的家珍,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还有年幼懂事的凤霞。对他而言,吃喝嫖赌就是快乐,而活着就是为了快乐,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他毁了家,家产被他败光了,父亲的死可以说也和他有联系,妻子被丈人带走。靠着租的田地,也算是慢慢过上了平淡的生活。快乐,或许当他过上了这种平淡朴素的生活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活着的快乐。活着是为了快乐,但不只是为了快乐。
活着最大的痛苦,莫不过看着亲人离去。从军队里跑出来后,福贵翻山越岭总算是回到了家,他以为平淡安定的生活终于可以回来了。可却不知真正折磨已悄然而至,刚回来不久,母亲便撑不住了。为了让儿子上学,下了狠心把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家。虽然后来还是接回来了,但却使凤霞再别了美妙的嗓音。儿子有庆,在抽血时被黑心医生抽走了命。这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几近让福贵放弃了活着的希望。慢慢的`,福贵一家人慢慢地适应了下来。好的是凤霞终于也是找到了归宿,就在喜得孙子时,噩耗再次传来,凤霞难产死了,没过多久妻子家珍撑不下去了。后来,福贵和孙子苦根相依为命,作为长辈,对孙子一定是疼爱有加,可正是这个疼爱,成了孙子离世的祸因。在孙子发烧的时候,福贵心疼,煮了一大锅豆子,对于孙子苦根而言这一大锅豆子是十分难得的,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苦根因此撑死了。
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吧,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亲人。对于失去了一切的福贵来说,唯一的意志就是活着吧,最后的晚年他只想和身边的老牛慢慢地走下去,活下去,没有痛苦地离去。正如文中的那句话。
读《活着》有感800字 8
生与死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之中却不乏悲观的色彩。而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一下午就读完的书,却让我领会到了“活着”,这一沉重的词语之中的另一种色彩。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老农福贵讲述他悲惨曲折而又幸运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一个纷乱特殊的年代,他经历了家庭的兴富与衰弱,经历了战争与动荡,也经历了身别亲人的接连离去。在他坎坷的一生中,他得到了良好的家境,贤惠的妻子,聪明伶俐的孩子;却也失去了许多。福贵是悲惨的,在挥霍完家产之后,他由地主变为贫农,家道衰落,父亲也因此离世;但他同时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变为贫农,他不必在解放初期作为地主而被枪毙;他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个贤惠的妻子,作为农民的他生活却也是幸福的。但是,随着亲人的接连离世,他的生活也渐渐地改变,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命运如此多舛,他仍坚强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过去的伤痛在他的口中似乎是那么平淡。这种平静或许只有快到了生命尽头,回望过去时才会有吧。
从双亲,儿子到外孙,他们的.离去无疑给福贵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想想人活一生,却要遭受如此之苦难,又是何等的悲痛!一次次的打击,使福贵选择了一种平静,一种真正的平静,一道道的伤痕只会让他更坚强,更坦然地面对生死。这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是坚强,更是一种释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活着”吧。
就像课堂上老师所说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生活也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风风雨雨,生老病死,我们也得一样一样地经历过去。面对无法选择的生活方式与命运的种种不公,我们到底是应该像福贵一样坦然面对,承受着更大的“活着”的苦楚还是像网络中无数的无力为生活承担责任而自杀的人一样,这只能靠我们自己选择。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但可以改变的是对命运的认识。我不苟求能够风风光光地走过一生,但求能在那个时刻,带着微笑平静地与这个世界道别,也同身边的人到声再见。
读《活着》有感800字 9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担,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这本书我看了一遍便把它还给同事了,它太沉重,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我不敢看它那封面,怕它刺痛了我的眼,更怕它刺痛了我的心。但即使我不再看它,书中的那些情节,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早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我认为它是真实的。《活着》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本书的主角福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在这部小说里,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一个如此宽广又如此沉重的话题,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甚至已去世的人都活在亲人的心里;活着又是如此沉重,它凝聚了太多的责任、使命以及无尽的回忆。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的面对挫折、变故,甚至死亡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
余华在《活着》的日文版自序中说道:“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如果问我,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福贵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处于底层很多劳动人民的共同点,包括对苦难的逆来顺受,包括对自身的定义,包括对生活的态度。福贵的命运如此卑微与无助,但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性格与品质,一种敢于直面苦痛的勇气,一种特殊的生存智慧。
读《活着》有感900字 1
《活着》是一个让人读完后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给人留下的除了悲情,还有深深的无奈,以及在绝望之中若有若无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贵,名字很是喜庆。他原是一个富家公子,却因吃喝嫖赌输光了家产,最后成了佃农。青年时一次上街,被国军压走当杂役;中年时,女儿凤霞因病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因为抽血过度而悲惨离世,他目睹了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病死在家里;女儿凤霞在生产时因难产失血过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凤霞的儿子苦根成了他最后的希望,却因为吃豆子撑死了。多么热闹的开头,又是多么凄惨的结尾!最后,福贵牵着一头衰老的老牛,走在乡间的泥路上,当夕阳的残辉落在他们身后时,是多么的苍白啊。
福贵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应了那句老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活总喜欢制造缺憾,总像在欺骗着福贵。一个人最难过的,并不是自己已将要面临死亡,而是身边的至亲一个又一个的死去,自己却活着。活着,难道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吗?对,福贵是这么说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罗瀑布》里说过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活下去,才是最棒的选择。无数的困难与挫折,是这辈子来人间走一道的“调味剂”啊。
抬起头,我看见了窗外的那棵盛开着无数粉色花朵的夹竹桃,它曾经被调皮的孩子折断过枝桠,也曾遭受飓风、惊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无论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它都能顽强生长。即使成了两半,也会像蚯蚓一样,反而要以双倍的热情坚强生存。正应正了沙爽的一句话:“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人是高级动物,在拥有思想的同时,却也忘记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两个月我去乡下玩,我看见一个老农,皮肤因为长期被太阳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着一头老牛,他走到一个土包前坐了下来,土包里似乎是他的亲人,他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儿,伴着月色来临。看着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贵。
人的这一生,就是由无数个悲欢离合组成的,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里,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阳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带来的不应仅仅是绝望,在粗粝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像福贵一样,即使一无所有,依然能够放声高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读《活着》有感900字 2
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常常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似乎给了我一个答案。
《活着》讲述了一位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然而,真正的悲剧才从此开始逐渐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女校长血型相同,为救在医院里生孩子后大出血的女校长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喜结良缘,生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出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父归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吃豆子都很艰难,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了……福贵老了,伴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福贵的一生是曲折的,是悲惨的,是撼动人心的。他经历了连接不断的打击,至亲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失去至亲的刻骨铭心的`痛一次又一次让他承受着。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至亲了吧,更何况是眼睁睁看着至亲一个个慢慢死去,自己却无可奈何。
但,令人讶异的是,福贵并没有被这一连串的挫折击垮,而是坚强的活着,乐观豁达的活着,风烛残年之时,与老牛相伴度日。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金钱;有些人,或者是为了权利……俗话说得好,“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金钱权力都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就好好利用,没有就平平凡凡,何必为此而追逐一生呢?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亲人;有些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但反问一句,若亲人、朋友离你而去,是否人生就失去色彩?是否活着就失去意义?答案必定是否定的。当你不努力工作、不认真工作,家人、朋友苦口婆心的规劝时,你“左耳进,右耳出”,难道你学习、工作是为了他们吗?那又为何以此为借口而蹉跎一生呢?
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人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工作,人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并非为了身外之物,并非为了他人……
人生苦短,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为自己而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读《活着》有感900字 3
读《活着》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能感受满满的正能量,感悟人生。让我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无论生活如何,你都能感受幸福的存在,因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乡下田间,一个耕地的老人淡淡地叙述自己的一生。他叫福贵,原本是地主的孩子,吃喝嫖赌使他败光了家中田产,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内战时期他母亲得了重病,他在去城里请医生的路上被拉去充壮丁,归来时母亲与他已是天人两隔;他的儿子为给县长的妻子输血失血过多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大出血死去,妻子得了软骨病在地下长眠……一路走来,一生坎坷,他和一头从屠宰场买来的.老牛为伴,成了村里人口中的“两个老 不死”。
书中,他一生的淡然,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恨,他甜美的追忆快乐的过往,以旷达的心境看待无尽的孤寂。我们认为福贵是苦难的,他从拥有到失去。而在他心里面,他认为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在他的世界里,命运与牛是他最好的朋友。顺境和逆境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所经受过的一切都是幸福的,都属于生命的一部分。
诺贝尔说:“生命是自然赋予人类雕琢的宝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这样的宝石,它的不同切面会反射出不同的光。当我们一帆风顺时,宝石的光芒璀璨无比;当我们诸事不顺时,宝石的光会像一样刺痛我们。但我们要珍惜这颗“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宝石,去感受它每一个切面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是快乐还是挫折。时刻要记住,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身边人的离去、周围环境的繁华或萧索、他人的嘲笑或夸赞——都是生命盛开的养料。我发现当我以旁观的姿态感受生活时,一切都被刷上了一层电影般的平淡和幸福,就犹如带了暖色的滤镜,这其中不乏被人嘲笑的愤怒无力、无人倾诉的孤寂落寞、遇到低谷的茫然无措,但更多的是朋友伙伴的玩闹欢笑、家人师长的温暖陪伴、交织着麦田落日和高山流水的自然之伟力。我变成了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每一朵斟满阳光的小花、每一秒的欢乐和悲伤、每一天不同的落日和月亮、每一寸自手边匆匆流走的光阴……交织的是生活的美好和宁静的欢歌。
去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享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到了老的时候可以不为过往后悔。活着真好。
读《活着》有感900字 4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从始至终,作者只是以这样一种淡然来描绘一个只能在人的内心里波澜壮阔的故事,用他冰冷的手,生生地将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的幻想中剥离出来。这也许太不人道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声地恐惧着,像是听着本身微弱的心跳,在平静和缓慢中,渐渐停止。然而正是这样的冰冷残酷,才让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慢慢渗透进读者的内心,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所谓活着,不过是一种孤零零的姿态,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对于活着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有的追寻,所有的梦想,在活着的巨大背景下只是虚诞。对此我曾不解,作为一个还算乐观的乐观主义者,我还是崇尚着一种追求,崇尚着生活的激情和美好。而作者,他是不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来让我们对所有的追寻产生畏缩,并且以一种长者的姿态告诉我们奋力斗争的无力和脆弱?显然,他虽冷漠,却不是欣赏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是现实,美好和痛苦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只不过痛苦的那一部分,往往我们容易感知罢了。
从创作动机来说,他甚至是乐观的,“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笔中活着的力量,正是来源于这种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我想,忍受确实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过程,是人生最具体而频繁的活动,但这并不是一个带贬义的词汇,一个人的精神快乐与否,并不是在于忍受的多少,而是在于建立在每一次忍受上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正如整篇作品一样,作者是在平淡地叙述活着的过程,具体的忍受经历,而精神的层面—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及在以后活着的日子里将感悟到什么,选择什么,—不是命运,是完全由我们本身主宰的。
读《活着》有感900字 5
余华说:《活着》的缘起是“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没有活在余华的大时代背景下,没有活在奶奶口中的担惊受怕里。我所在的时代充满着进步与新奇。
所以,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是错愕的,短短的几个小时、十几万字被悲情、惊措、压抑的情感所包围。
通篇由主人公福贵娓娓道来,从年少时的纨绔败家子萎靡不振,弃妻儿于不顾,屏蔽父母的关切到嗜赌成性败光殷实的家产,父母离世,寄人篱下决定好好生活,却又不幸被国军抓壮丁,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回到家发现女儿因病成哑巴,幸而一家人能够在生活在一起好好过日子,好不容易读者也跟着在这里松了一口气,儿子有庆也在他的.粗暴教育下拥有正直的人格。谁都没有想到有庆在这个时候仅仅是因为血型和镇长夫人相同而给生病的夫人抽血活活抽干。到后来女儿成婚,却因难产死在了病床上,妻子因为终年悲恸承受不住接踵而至的苦难终于也离开了人世,女婿因为工地事故身亡,最后连小外甥苦根也因为过度饥饿吃豆子撑死了。
最终陪伴福贵的只有一条老牛,他再也不担心战争,不再惧怕灾害,甚至不在乎老牛是不是会离他而去。
福贵一路上接受着命运给他的惊愕,奋力勇敢的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我们活在幸福的时代,还没有到30岁的年纪,生命的见识窄如手掌,却总是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怨恨,怨恨命运的不公,怨恨周围的人没有善待自己,怨恨为何要经历一切才能获得。措不及防于芝麻大的小事,一点点挫折就想方设法的逃避,一点点的批评就如同受尽屈辱。
我们没有了父辈们的坚韧,丢掉了他们的朴实,不会脚踏实地却总是嫉妒他人的成就。总是侃侃而谈命运、幸福、善良,却有没有想过在困境面前,是否有独自面对的勇气,奋力抗衡的觉醒和越战越勇的坚韧呢?
我想我们会的,我们终究会坚韧到可以承受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可以成为父母有力的肩膀,可以被朋友信任,被小孩子依靠。
生命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种植的那一刻小树苗,而苦难和挫折是最肥硕的养分,让我们的小树苗茁壮成长,终有一天成为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参天大树。
读《活着》有感900字 6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它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书本开头主人翁福贵锦衣玉食、腰缠万贯的纨绔子弟形象便赫然纸上。仗着家里的财产在城里穿梭于赌场、青楼。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却依然会有结束的那天。不知不觉间,他便被赌场的人下老千而败光家产。但是,当他脱下上等的绸缎玉帛换上粗布麻衣,从乌烟瘴气的赌场走向厚实广阔的'土地,他以为一切的事物都从头开始、慢慢变好的时候,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父亲失足、母亲病重、妻子瘫痪、儿子医故、女儿难产、女婿工地事故、外孙吃豆噎死。福贵的一生,最痛苦的不过是见证着一个个亲人的接踵离去,而他还活着,活下来承受煎熬的孤独。孤苦伶仃,无人嘘寒问暖,独尝世态炎凉。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孤独在黄昏里散步,惆怅在夕阳下吟唱离别。或许我们体会不到为何所有亲人离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也许都会有一个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远方,心中涌起无数回忆,与亲人们在深夜彻心交谈。到了黎明,他依旧会撸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间继续埋头干活。
《活着》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时候会很脆弱。但是《活着》却又很复杂,沉浸于赌场青楼里的福贵那是活着吗?对,他有呼吸,他还能走动,但也仅仅是一具长着人模样的行尸走肉罢了。但是一个个亲人由于病痛和意外的离去无不在割剜着他的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福贵依旧选择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的时刻迟早会来。
人活着就应该热爱生活,而说到热爱生活,人也必须要热爱不幸、失败和孤独。
雁会回来,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个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来,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额头的汗珠,望着天边的晚霞,口中念着老牛的名字——福贵,眼睛变得深邃而坚定。
读《活着》有感900字 7
我从来没有如此热烈地喜爱过一本书,也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过某个作家的风格,(可有那么一本书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就是余华的《活着》!
从小我就非常喜爱读书,可却从来没有从书中悟出到多少道理。而且我少时读的书都比较理想化,充满幻想与美好,语言华丽而优美,一味沉浸在理想王国里。当初看这本书时只是因为暑假的必读书中它看起来比较有趣,而正好妈妈也帮我买来放在书架里。起初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就只草草看了个开头,谁知,看了两页后就离不开眼了。
《活着》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现实性的书,与美好虚幻的童话完全不同,这本立意与众不同的书立刻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从下午到晚上,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一页都没有落下。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曲折心酸的人生感动到了。
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主人公的可怜悲哀,而是还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信念,一种不顾一切也要生活下去,不轻言放弃的信念。
从这个故事中,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觉得生活是多么无趣,学习多么痛苦,学习,作业,责骂都是那么心烦,可这本书,既告诉了我活下去的`美好,又证实了当时我想法的愚蠢。是啊,世上比我们辛苦、不幸的人有那么多,而我同他们比又算什么?比我活的不像样的人那么多,他们都依然努力地活着,更何况是我呢!
书中福贵的生活是杜社会最底层人士的写照,一生曲折不已,人生起起落落。起的很少,而落的往住都是是最致命的打击,一个个亲人从自己身边离开,无论多么努力也只能眼挣挣睁睁地目睹亲人死去,这需要怎样的意志支撑他才没倒下去?可他就还是活下来了,尽管他所牵挂的什么都没有了,可他却还是坚强地活着,和那头与他一样大的老牛,直到老死……
《活着》将一个人的欲望、坚持表达的淋漓尽致。作者将福贵的一生描述的生动形象,仿佛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福贵的一生。书中既表达了时间漫长和时间的短暂,又从每个事例中讲述福贵异于常人的苦难生活,但从他自己口中讲述这些经历时,我们又觉得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似乎都充满了幸福与快乐。活着就不再是一种煎熬,而是快乐而又幸福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让我们以后乐观勇敢地对待整个世界,笑着生活每一天!
读《活着》有感900字 8
我本是被书中前几页的场景描写所吸引进去的,书开头创造出的那个闲散青年让我产生好感。按照我的猜想,青年定是在生活中遭遇一系列苦难后幡然醒悟,不再闲散而开始努力实现活着的价值,却没想到中间只是平淡的叙述了老人福贵沧桑的一生。
“我”到了乡间,老人福贵牵着一头牛为“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年轻时是个地主少爷,后来赌博败了家产,父亲卖了家产后掉坑而死;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中寻医生被国民党抓住当壮丁,两年后回来时,得知母亲已病故;不幸的是遇上了几年的`饥荒,刚熬过去后,儿子有庆因医生要救人,所以过度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年幼时落下了病根成了哑巴,于是嫁给了偏头的女婿二喜,难产而死;妻子家珍在一段时间后死于软骨病;过了几年,二喜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事故而死;又是几年,外孙苦根吃豆子被噎死。老人经历沧桑,迎着夕阳离我远去。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乐观的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买了一头牛陪伴他,把它当成自己死去的亲人们。于是,在一个霞光四射的黄昏,他也会如烟般消散在空中。
我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是波澜壮阔的,我相信理想与远方,但我认为我只是团扇上用绣线绣的柯亭竹,于是我耽于看书。我喜欢看少年意气挥斥方遒,或是青年乘风于长空,直下看山河,还有白发老人淡然处世,不被俗尘羁绊脚步。看久了,我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我不出色,不是英雄,我觉得我的一生不能如他们般轰轰烈烈,于是我认为活着并没什么意思。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惊觉我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余华在《活着》中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他相信他更多感受到了幸福。正是如此,父亲为他卖了家产,母亲坚信后来的他没有再去赌博,妻子放弃优裕的生活陪他,后辈们也曾带给他欢乐。人生来不是完美的,人生总会有缺憾,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在其中会有苦难也会有爱。
我了然,我因学识浅陋,窥得到冰山一角就开始杞人忧天。我不必与他人作比较,为了活着而活着,我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发现生活中点滴真情幸福与爱意。
读《活着》有感1000字 1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点点的冷光,诉说着黑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战胜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坚持。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的美好被死亡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割着福贵的心,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着演绎为生命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在经历过生死困境,认识到生命的不易,当活着成为一种信念,而非只是想着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贬时,人们也许就会像福贵那样:独自一人却不孤寂,因为他能从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着的快乐;也许就可以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往,那生与死的别离处之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看透活着的真谛,不会因生死别离而有所动摇;也许就可以做到夕阳西下,与老牛相依的淡泊、宁静。
活着是一种本能,是生物本源中对生命的敬畏与向往,活着是纯净美好的,是本真质朴的,人就是为了活着而坚定不移地前进,不论前方是黑暗还是光明,是荆棘密布还是鲜花绽放。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活着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为理由。
回到现实中来吧,文中福贵的时代早已过去,福贵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活着。我们应该做到保持本心,认清自己的目标,用尽全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创造自己的价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贵一样,永不放弃,为了活着而活着。
放下书,已是正午,秋天金色又带些收获气息的凉爽的风,混着温暖柔和的阳光落在窗沿,吹起窗帘,一阵阵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对生命从未有过的强烈力量,对活着的强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抛下这一切轻言放弃呢?
林荫下,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一头老牛,朝着太阳,渐行渐远。
好好的,活着。
读《活着》有感1000字 2
航班牵扯着亿万人的神经,鲜活的生命随飞机如流星般在空中划过后消失无踪,让人们宁愿相信他们只是被什么掳走而非亡逝。也许是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相对于失踪者,我更关注的是他们的亲人将要如何面对这骤然降临的巨大变故和今后的生活?那种悲痛与茫然是非亲历者不能深刻体会的,可是谁又能说自己一生都不会遇到这类似的劫数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再次翻开了余华的《活着》。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们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于是,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跟随作者的笔调,目睹了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看到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角色们却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的`是“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这个饱尝艰辛痛苦的人,如野草一般地活着,没有抱怨生活,也没有感叹自己的命运,只是近乎平静与悠然。
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也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正如我们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其实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
对现时的我们来说那个结果已毫发无伤,而现下的生活也能让人觉得温和从容,岁月静好。面对生活,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平和的去面对。世间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的相比较,仅此而已。只有经受了极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极度的幸福;渴求过死亡的人,才能领悟到活在世上有多美好。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只要活着……
读《活着》有感1000字 3
余华的《活着》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就像某人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
活着,就是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读《活着》有感1000字 4
最近再一次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以至于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当时的感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依稀记得一点点感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历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老人牵着他的老水牛走在夕阳下的情景,我不为他感到悲伤,我自己很平静。这个暑假我突然又很想看看这本书,这次是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后仍然是一种静谧,一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静谧感,时光就那样就躺着,人的生命也一点点消耗着,谁也逃不了最终的结局,都会这样静静地离开……
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前几天刚看到一票文章叫做“闲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工作不应该变成我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部分,我们应该学会虚度光阴,近年来有很多人士开始认识到虚度光阴所带来的幸福感,但社会上更多的还是拼命工作和鼓吹拼命工作的人,这些人们为了工作放弃了一切,包括父母,爱人,子女,无法陪伴他们,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曾经有一篇伤情的文章叫做工作了就没法陪伴孩子,看着让很多人唏嘘不已,人类的无奈也正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生活里挣扎。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个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读《活着》有感1000字 5
合上《活着》的时候,落日酡红的脸蛋恰好沾上了地平线,那一片黄土便愈发迷蒙,让我仿佛看到了福贵与牛。福贵蹲靠在光秃秃的树干下,一杆烟袋冒着丝缕白烟,老牛许是倦了,耷拉着脑袋,不知在思索还是睡着了。阳光扫过略有雾气的黄土地,将镂刻的剪影慢慢投射过来,印在了我的心上。
福贵的爹是掉下粪缸死的,或许还要更早。在福贵败光了家产后,福贵的爹便已经没有了奔头,生的念头没有了,人也就算死了,不管他是否还是如常吃饭、睡觉、蹲粪缸,行尸走肉与死有什么分别呢?这让我想起了春生。春生的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到底他们是没有看透,有什么能比活着更美好呢?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福贵的家产,可下场呢?龙二死前说了一句: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是福是祸,当真难以定论。
福贵的娘是病死的,家珍也是病死的。要说唯一的不同,就是福贵的娘临死没能见上福贵一面吧。生老病死,谁又能左右呢?她们最欣慰的,可能也就是福贵娘死前一遍遍重复的话:福贵是不会去赌钱的。是的,经历了浮沉,钱财再多又能怎样呢?
家珍应该说是福贵的福星了。婚礼上他们常说: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都毫无保留的爱他,对他忠诚?家珍从来没有接到这样的提问,却成为了“我愿意”这三个字忠实的践行者。家珍的心栓在整个家上,拴住有庆和凤霞的身上,直到有庆和凤霞全都走了,她也便跟着去了。
有庆死于抽血过多,凤霞死于生孩子。有庆这个善良的孩子,却死于他的善良,让人唏嘘不已;凤霞为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人愈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两个人都死于医院,这让福贵对医院产生了深深的恐惧。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暗暗锻磨了福贵的生存意志。
二喜放不下的或许只剩苦根了。凤霞死后,他所有的生存意念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可造化弄人,他还是死了。临死前那把胸膛都喊破的苦根,像极了另一个版本的《呐喊》,只不过这个呐喊的主题是活着。
苦根也死了,整个家庭唯一的香火死于穷苦。因为穷苦,他连豆子都很少吃,结果一次性吃了很多豆子,撑死了。所有的亲人都死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福贵。
不,还有一头同样年迈的老牛。
夕阳渐渐沉下了地平线,福贵起身,牵着老黄牛渐渐走远。我不敢猛然合上书本,怕把最后一抹生命夹死。扉页的“活着”二字愈来愈显眼,我却突然想起了《红楼梦》,想起了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活着》有感1000字 6
不再赘述故事内容了,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沉重的悲剧故事,其令人绝望的不单单在于故事的悲壮和人物的凄苦,而是每当一切都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更大的绝望等在前面,那么突然且轻易地就将现在的看似美好化为乌有。整个故事没有俗套的因果报应和理所应当的苦尽甘来,每一处转折都让读者猝不及防,每一次都盼着这只是作者的写作技巧、之后一定会有转机,然而每一次都会失望甚至绝望。
这本书适合一口气看完,如果断断续续地看,你就会一直被冰冷的绝望感笼罩,这个故事没有为什么凭什么,但一切看着又那么真实,借用放牛老人之口,慢慢叙说自己的故事,语言平淡朴实,一幕幕就在眼前发生,而这种淡定叙说自己家破人亡的感觉,就好像躺在手术台上,清醒看着别人剖开自己心腹一样,放牛老人福贵对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似乎已经将自己和过往剥离,实际上他每天都在折磨自己,有庆、二喜、家珍、凤霞、苦根,每一次放牛的时候会把家人的名字说上一遍,再一次撕裂伤口,虽然疼,好歹减轻了寂寞感。
败家子福贵的前半生是何等荒唐,他的后半生又是何等悲凉,然而作者不按常理出牌,最有理由死去的'人一直活着,就跟他买的老牛一样,是村里人口中的两个不老也不死的,他身边那些不计前嫌、勤劳向上的却通通都不得善终,每一次变故的发生,都让人会以为福贵会接受不了而选择自我了结,可偏偏最扛得住的就是他。
书名叫活着,这其实是个残忍的玩笑,福贵当然希望自己活着,不然他不会在每一次打击中都坚强撑下来,但是他绝对不会愿意独自一人活下来,所以苦根去世后的第二年,他还是买了牛,还特意挑了头待宰的老牛,一方面是不忍心,另一方面想必是不敢再看到身边年轻的生命相继离开的场面,或许他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和老牛为伴凑合到终老也不孤单。
文中多次提到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又变成牛,这是一句充满希望的话,然而到最后,福贵有了牛,却看不到未来,看似积极的话增加了全书的悲剧色彩。
福贵一直活着,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他还能有什么盼头,他不知道,但是他没有选择懦弱地终结生命,大概生命对他还是神圣的,他是把妻儿老小的离开当做老天爷的惩罚,他一直活着也是老天爷的惩罚,既然是惩罚,那就不是自己决定结束时间的。
活着也许不是因为勇气,活着也许不是为了梦想,活着也许不是肩负重任,也许仅仅是怕死,仅仅是习惯,但是不管再难都一直活着的人,应该是已然看透生死了。
读《活着》有感1000字 7
第一次看余华的《活着》,是在初三。当时看完后,只是愤慨福贵年轻时的种种不端行为,也为他晚年时经历亲人逝去,举目无亲的悲凉生活而心生同情。如今,再次读它,却有了新一番的感悟。
当一个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活着时,那么他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因此而改变。福贵,从一个富少爷沦落为一个一无所有的败家子,历经父亲死亡,妻儿离去,终有所醒悟,认真地耕作,养活一家子,真实地活了起来,福贵为了养活一家子学会了耕作,看到蹒跚的老母学会了心痛,想到伶俐的女儿学会了自责。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他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关爱家人。这在我看来,亲情,是人心中无法逾越的底线。当看到亲人因自己受苦受累时,自身的自责和悔恨也会达到最高峰。福贵,想必也是如此,因此他认真努力地活着。
当一个人认真地活着时,所有不真实的也有可能变成是真实的。福贵的妻子带着有庆回来的那一幕就是最好的例证。昔日被福贵痛打痛骂,冷眼相待的妻子,带着孩子,微笑地站在门前时,着实给了福贵一个大大的惊喜。此刻的福贵,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和浅薄。在拥有的时候,他对她视而不见;在失去的时候,才想起她的好。他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她,而是开始关心疼爱妻子。一家人认真地活着。
然而上天并没有因他的坚强和认真而眷顾他。母亲病故,自己又被抓去当壮丁,福贵的内心充满了失望。此时的他,想着家中的一切甚是感伤,也激起他对生的期盼。这种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气。幸运的是,他最终得以回家。劫后余生的他,看着家中的一切和一双儿女,让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地重要,多么地幸福。人,总是在经历了生死时刻后,才会明白活着有多重要。
命运似乎不满福贵的坚强和勇敢,给他制造了更为无情的考验。身边亲人一个个离去,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有了痛彻的感悟,或许是对活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些都没有使他倒下。相反,他以淡然平静的态度活着。晚年的他,与老牛相伴,在夕阳西下时,坦然从容地向别人讲述他不平坦的一生,让我肃然起敬。
《活着》一书传递给我的正能量是:只要坚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才会有希望!
其实,人活着,就会有很多的坎坷,或大或小。但,只要我们坚持活着,认真活着,,终有一天,我们会跨过所有的坎,会有阳光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相对于死亡,活着,是一种勇气。死了就一了百了,活着,还需面对,但也就是活着,才会有希望!所以说,活着真好。我们都要好好活着,不被现实所困,活在当下!
读《活着》有感1000字 8
余华在《活着》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是啊,福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正如王安忆认为的: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便是这样一位世人。福贵在感叹着祖上的两百多亩地到他手上竟折腾光了;感叹着战火纷飞、子弹无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叹着原本不该死去的亲人终究都死去了;感叹着他最后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来……这一切的厄运一个个地将他逐进了伤心绝望的深渊,但是接连的灾难并没有把福贵打倒,他活着,与一头名叫福贵的牛好好地活着。
是啊,活着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余华用一种平淡而又自然的笔触将福贵的一生经历娓娓道来,这样的平淡与自然更能凸显出生活于福贵而言是残酷与无可奈何,但同时也是一种活着的态度,真正体现生命的张力与无限可能。也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的:“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贵有很多个离开这个人世的理由,但他却仍然从容淡定地活着。
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福贵在活着,其实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但让人感到难受而不禁泪下。在我的认知中眼泪是痛苦或喜悦的'宣泄,而《活着》却是寓于这种宣泄后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识的高度。从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难与幸福之前与之后,永远都是饱含着对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贵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对苦难所展现的坚忍和抗争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为他的不幸与坚忍而感动。纵使泪水照耀不了前进的道路,但我们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也是一种哭过后的坚强和泪水洗涤过的幸福。作家余华正是以犀利的笔调将人类的苦难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不得不有所“畏惧”,同时也真正地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着,便是以最简单、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顽强、最动人的精神力量。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活着就要忍耐,面对所有逆境苦难,包括最残酷的,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克服它、度过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所以让我们忍受此时的苦难,享受此时的幸福,因为我们正活着!活着已经是一种难求的幸福,而能快乐地活着,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赋予了我们怎样的一种责任,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力、尽量、尽心、尽意地完成它。走进余华,读完《活着》,我收获了对人生的另一种深层感悟。
读《活着》有感1200字 1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女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为了救县长的女人,有庆可以说是被害死了。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尽管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却始终感到沉重。因为当时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庆送掉了年轻的生命。我一直无法释怀,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瘦小的男孩举着鞋,朝我跑来.他分明是笑着,我却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简单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两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可是家珍的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经历过分离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团聚的真实可贵吧。
我总是因为无法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从儿时眼馋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现在羡慕女友的美丽出众,我一直扮演那个自卑的角色。母亲说我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远方,而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为找不到所谓的幸福,才那么努力地追求吗?
直到看到家珍的话,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经执着着的梦想也开始变得模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我开始回忆过去的点滴:每天早晨母亲比闹钟还准时的morning call,在自修课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热气给父亲的眼镜片蒙上一层白雾??我发现自己拥有的太多,也正因为自己拥有,才觉得它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前些天,一个好友打电话来说她父亲车祸被送进了医院,好在并不是很严重,只要留院观察几天。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想,此刻父亲可能也正开着车穿梭在这拥挤城市的某个角落吧,不禁有些担心。突然发觉,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亲的拿手好菜,听到母亲越来越亲切的唠叨……
几天后,好友一脸喜悦地告诉我,她父亲出院了。看着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坚定了:原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读《活着》有感1200字 2
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活着》,以前耳边一直有人对我说这本小说的很好。可是,一来我深知自己可能就不喜欢在年少的时候读所谓的经典,总感觉自己阅历不足无法理解,就好比《红楼梦》尝试着读了好几次,都是读了几章之后就放在一边了。二来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更让人们无法沉下心来去感受爷爷辈时代的故事。所以《活着》这本书对我来说也就是个如雷贯耳,仅此而已。得益与加入了公司组织的智悦学习社,点燃我阅读的渴望,这一次当我翻开透着油墨香的《活着》的时候,我想这次怎么滴也能静下心来把它读完吧。
之前有人评价《活着》这本书是一部不见生死读不懂得书。其实小说讲的也很简单,一个叫福贵的男人年少轻狂,本是一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败光家财,没落之后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上了战场,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到家中,却发现女儿因为一场高烧后变得不会说话了,妻子也得了软骨病。为了省钱让自己的儿子读书,福贵不得不忍心把自己即将成年的哑巴女儿送给别人家。后来,他的独子因被抽干血而死,好不容易嫁出去的哑巴女儿,也因为产后大出血而死。没过多久,他的妻子也随女儿而去。只剩下福贵和他的偏头女婿一起养孩子,可是女婿又在工作中被水泥板砸扁。福贵一个人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扯到懂事听话,却因为饥饿,他的孙子一次吃了好多豆子,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
这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故事主人公苦楚的一生。作者余华在序言的时候就说他要写一个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欢乐态度。福贵不算君子,也不算小人,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垃圾,年老的时候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家人,虽然结局悲伤,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他看到赢走他全部家当的“龙二”被毙的时候感叹,还好输光家当,不然今天顶着“地主”的`帽子吃枪子儿的也许就是自己了。
对比一下我父亲跟我讲他曾经上山下乡时的故事,我能感受到父亲在他风华正茂的年纪远走他乡,在最想读书上进的时候每天安排他做的也就是锄地,捡牛粪,不知道这种日子有何意义,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的无奈。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回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不经意喝到一只掉进粥锅里的蚂蚱,感觉跟开了洋荤一样的喜悦,我想我的父亲如果看过这本书,理解会比我深的多吧。
而我更多的是从书中感受了责任,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妻的责任。抬头看着围着自己蹦蹦跳跳,转来转去的女儿,再想想小说主人公福贵虽然不舍,但也不得不亲自搀着女儿的手往别人家送。真的,我们眼前的所谓平淡生活,如果放到当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喜喜悲悲,坎坎坷坷,曲折前行。我们不要总是埋怨命运的不公,也许当我们跨过这个坎,或许还会感激它的存在。也不要过多的寻找生命的意义,其实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意义。正如余华所说--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读《活着》有感1200字 3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轻时吃喝嫖赌,将家业败光后,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租了几亩田,却在几日后被国民党抓壮丁了。解放战争胜利后,他跋山涉水,返回家乡后却被告知母亲去世,女儿变为了聋哑人。就这样生活了几年,儿子被抽血去世。再后来,女儿生产时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击,也去世了。再过了几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与他的外孙。后来,他的外孙在吃多了豆子后撑死了。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活着》便是以一位青年人询问一位在田间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将那名老人的过去娓娓道来。
人类为什么要活着?我想大概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类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书中那名老人一样,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世。但他仍然不放弃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艰难生存着,决不放弃一丝光亮。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在时代被黑暗笼罩,看不见一丝光亮,希望被扼杀时,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样,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灭。这时的他,茫然而又无措,这世间众人皆睡,唯他一人独醒。于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唤醒众人,以死亡明其志。这个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们唤醒、温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生与死的抉择,众人因出生不同、经历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书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对未来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对生活仍有希望,所以他选择继续活在世上。他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而文天祥,故国已灭,满怀的`理想业已破碎。此时的他,只有一腔对故国的赤忠之心,于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种选择死亡的人,不是为了死亡而死。他们是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唤起他人内心对真理的渴求,而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书中那名老人的儿子,他自愿为他人献血,即使面临可能会休克死亡的风险,风险是那时人们安全意识浅薄,医疗技术不先进所致,但他仍旧没有退缩。他内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会被轮到最后一个,到那时可能就献不了血了。”
于生,我们自是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书中那名老人一样用尽全力,怀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满希望的朝阳,雨落后特有的草木清香,还未品尝的美食。好好拥抱这个世界,去用心热爱它。将短暂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于死,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其实对它来说,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于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对。即使如此,你还是会死亡,这是一个令人悲哀却又无奈的既定事实。但是,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够降临于世,这便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已经在这世上看过了万家灯火,赏过了百花齐放。感受过春雨,倾听过夏蝉,拥抱过秋风,亲吻过冬雪。享受过人世间的温情,这不就是活着的真谛吗?至此,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惧怕的呢?
生与死,听来高深,但事实上,我们每日都在经历生离与死别。窗边那只常来的鸟儿为何不驻足窗上了,令人早已习惯的叫声为何忽然寂灭了?手心上那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为何突然停止扇动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倒不如早早接纳。更能让人们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们更加珍爱生命。
《活着》一书中,主人公尽管受尽挫折,但仍用尽全力在这世上活着,这于我们青少年,于所有人都是一种鼓励,一种启发。一位未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尽全力而活,那我们不是更应该用心在这世界生活吗?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们轻易地享受着他人所奢望之事。这已然是幸运无比的事了。
窗外白杨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间,桌上树影斑驳摇晃,岁月静好。抛开生死,就为了活着而活。
读《活着》有感1200字 4
生和死,是个永恒的话题。《活着》中写道:“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不知不觉,来了,又离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难以掌控。却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么清晰,我们生着,亦然亡了;我们亡了,亦然生着。蓦然想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几字,囊括了多少万物的规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绚烂”,活在一个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岁月,挥霍无度,贪婪地享受着生而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缠绕着舌尖,刺激着每一个味蕾,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开始狂欢,忘了妻子,忘了父亲,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万次呼唤,也未曾把他换起——个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谁又能让他醒来呢?他活着,也死了。
一声霹雳,他猛然惊醒。仰望天空,呵!要变天了。乌云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尽头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阴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与那在后匆忙追赶的人群。他败光了所有家产!我想,他的心情是极富杂的,对那声霹雳心存感激,又憎恨无比,又或许想继续品尝美酒,把自己灌醉。无论如何,他不得不活过来。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这暗淡的世界挣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原来,现实生活竟是那么不堪一击,他却无能为力。此时的他,是一只蝼蚁,搬着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难,战战兢兢地爬着。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还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渐渐虚化。
可谁又知道,命运无常,造化弄人。这,才刚刚开始。父亲的亡,孙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现实却把希望的.密网一点点扭曲,撕碎。他拼尽全力去重织,已然于事无补。他默默地,安静地承受着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和痛楚,不亚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他虽活着,却经历着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贵一定是有过轻生的念头,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抉择,最终选择了活着。因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走过浮华和喧闹,看过生离死别,转头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永存。
时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许,福贵淡然了,会默默一笑吧。谁不曾绝望过呢,每个人生来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于是的,他和一只也叫福贵的牛,相濡以沫。这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他用生命的情绪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关怀生命。我觉得,他没有对抗了,但又与麻木不同,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更高尚的人文情怀——逆来顺受,放弃内心的挣扎和疑问,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着,无论是先前的美酒,还是后来的霹雳,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来感受的吗?他或许在想,生与死如同东方徐徐升起的朝阳和西方断肠的夕阳,日复一日的交替着。朝阳无论阴晴,兀自地悬挂于天空,夕阳无论有多么不舍,也将默默地下坠。看似先有朝阳,再有夕阳。然而我们总会被自己所处角度,双眼蒙骗。哪有什么朝和夕啊?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增不减地默默旋转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朝和夕,本就是一体,只是形式不同罢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阳光照射着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许长,道不尽这是朝阳的亲吻,还是夕阳的呼唤……
读《活着》有感1200字 5
《活着》这部小说是一首对于一个无限匮乏的年代的赞歌。作者以强烈的笔触饱含感情有理智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生活和意志的一处悲剧式的寓言,告诉我们斗争与生存的意义。
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翁福贵生在富贵人家里却因嫖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不得不把家产全部都用来抵债,空空如也,父亲也被气的走上了天堂,一个家族的落败,妻子的失而复得,更加让福贵看清了这被胭脂粉涂满的自己和世界,他学会了珍惜,学会去劳动,靠双手去获得幸福,就在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一道闪电,一道汇聚的闪电,一道带着火花带着血的闪电,再次劈在了福贵的身上。母亲的历史,女儿,儿子,孙子,女婿的相继离开,竟是在同一家医院,原本是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家庭,因为嫖赌,让他们的未来发生了转折,这一转是带着心酸,泪水与惭愧的味道的,最后福贵带着一头牛过着生活,等着归宿。
福贵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流泪,同时也让我们不约而同想到活着,活着一词看似熟悉其实也十分陌生,看着简单其实也带着挫折。我们每个人都活着,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内心都渴望着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愿意随波逐流,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是单单像一个路人一样从这个世界经过吗?还是带着一颗好奇心,一份“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志愿,仅仅只是去看看,浏览吗?这些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级,所含的原动力来自于斗争与生存,是否具有那份斗志,那份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年少轻狂的梦想或许会成为你现在的'羁绊,因为这个是否也彷徨与失落过,那种失败后再东山再起的喜悦,也是你的宝贵回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斗争与生存,离不开汗水与心血,因为只有去斗争你才能生存,为了斗争,你必须去用汗水与心血去灌溉,这不是套话是许多人用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相信自己,用所谓的大数据去实现那个可笑而又令人沸腾的梦想,向前走,命运无法让我们倒下,继续跑,如此苟延残喘还不如纵情燃烧让自己发芽。即使生存的起点再高,心血撒满怀抱,也要拼一拼,未来谁知道呢?
从福贵的经历我想到老舍笔下的人物——祥子,祥子是一名人力车夫,一生的梦想是想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历经三起三落,最终还是沦落到末路——-嫖赌。他跟福贵的相同点是都是因为嫖赌结果的,但他比祥子更幸运,生在富贵人家,心态也好,在同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时候,福贵选择去以牛消愁,从容地过完一生,而祥子一步步被剥削,压迫,最后一了百了,贪图钱财,自甘堕落,虚度了结局。他们都是20世纪农民阶级的悲剧,他们的经历都是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折射出的辞藻是一个个残酷的事实,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拼接。
人活着是为人自己本身而活着,不是为别的。活着,因为这个世界充满战争,我们需要生存。活着,因为这个世界有规则,我们需要精彩。活着,因为这个世界是进步的,我们需要体会与自己作斗争,只为那个生存的渺小。
读《活着》有感1200字 6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去找来阅读,寒假回家的儿子,把这本书下载到了iPad上。热闹的春节过后,我终于有时间和机会了,躺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它。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为谁沉重?福贵?生活?还是此书引发了自己对生活抑或是对“活着”这个命题的感慨?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开始很憎恶他,看到他那么无情地对待家珍,那么愚昧地赌完了家产,那么残酷地在一夜之间让这个曾经殷实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层,尤其当他的父亲死在粪缸边上时,我觉得自己在那一时恨不得对他挥刀而向。
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磨难,福贵开始对家人珍惜和爱怜了。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悄然地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憎恶,开始同情甚而喜欢他了。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是否会真的像福贵那样跌宕,那样凄惨?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无知、无虑、无忧、无情;一夜间的沦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灵,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沦,开始了担当,我也开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对家珍的关怀和儿女的怜爱,让我不由得祈愿他们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么的无情和冷漠。他那可爱的儿子有庆,在那个盲目崇拜的年代,为了给县长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献血,被医生抽血过量,死在了医院;虽然哑,但却冰雪聪明的女儿凤霞,找到了真心疼爱她的二喜,却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经的富家千金、嫁给福贵后就没过几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风霞死后三个月,也撇下了福贵;偏头的二喜,虽小有残疾,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以真诚的爱心,爱着妻子和她的家人,凤霞走后,他坚强地拉扯着苦根,却因一场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夹死了,临死前最后叫了一声“苦根”,那一声,仿佛穿越了时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泪水奔涌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万千不舍与牵挂;聪明而懂事的苦根,七岁那年,一场发烧,困卧在床,艰难的生活,没有吃的,却因福贵的大意,食了过量的黄豆,活活撑死了……
亲人们就这么相继地离开了福贵。孤独的福贵,年近古稀时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为伴,他管它叫“福贵”。耕田时,他会对它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对福贵而言,他不孤独,也不寂寞。因为在他每一天的.生活里,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皱纹里镶进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皱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因为,活着的人本身就是伟大的,他战胜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发生和没有发生的意外。更因为: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1200字 7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当时就觉得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很颓废,缺乏理想,但是却也很有道理。在经历过一些事之后,又回想起了余华所写的那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活着》,就更加觉得这话说的十分有道理,而且与生活很相符。
《活着》描写了一个在乡下采集民歌的编辑偶遇一个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那悲剧的一生,以及他在经历了痛苦一生之后,在年老时面对生活时的那种从容,平淡的态度。表达了生的艰难和生命的坚韧,通过一次次的死亡经历所带来的痛苦,而体现出了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中的'主人公徐富贵,绝对算不上是一个伟人,也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甚至都不算是一个好人。他在年轻时是地主家的少爷,行为放浪,最后还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才在生活的压力下被迫亲自劳动,但是他却是个连种田也不会的人。然后就这样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种种不幸与痛苦。但是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是你是我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的身上有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影子。总是在生活顺畅的时候及时地享受,不想过去也不想将来。但是这样总会导致未来的悲剧,当悲剧来临,我们总是感到无可奈何,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不幸。这也许就决定了徐富贵在艺术上是一个不朽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生命的意义或者生活的意义。说什么为人类解放,为民族国家的富强,或者小一点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不敢说这有什么不对,更不能否认这一种价值观,相反,也许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价值观,也正在追求着这样的价值观。但是就如罗马哲学家所说的“人只是一堆原子的聚合,死亡则是原子的解散。”人不过是大自然在无意识中因为偶然的因素才进化产生的一种对大自然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物而已。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也正与人类对于整个大自然。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很可能在生活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控制。死亡也许是对抗苦难的没有希望没有意义的生活的好方法。但是死亡却也是比没有希望的生活更加地没有意义,而仅仅会加重生者的苦难。所以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我们被苦难所劫持,除了忍受生活所加在我们身上的苦难,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所能选择的是如何对待苦难。落花生在《空山灵雨》中有一句话很有道理:“河蚌何曾想要创造珍珠,只不过是因为沙子无意间进入了身体,为了保护自己,就不得不花费些力气分泌些液体来将它包裹。”我想,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也算是无意间掉进我们的身体的沙子吧!
在徐富贵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人所能承受的苦难是没有极限的。先是被人设下赌局骗光了家产,然后被抓之后亲人又一个一个地先后失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这在我们看来是无法承受的痛苦,但是徐富贵却一一承受了下来,而且还在这一次次的悲剧、苦难中变得平淡,坦然地面对生活了。所谓的无法承受的生活的痛苦,也许仅仅是因为那种痛苦没有降临在我们身上而已。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3-30
【热】读《活着》有感09-15
读《活着》有感15篇04-01
读余华《活着》有感04-12
读活着有感(15篇)04-19
读《活着》有感14篇06-16
读活着有感精选15篇06-20
读活着有感13篇06-21
读活着有感(精选45篇)04-25
读《活着》有感(精选15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