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有感

时间:2024-07-20 13:14:49 林强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古诗词有感(通用3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古诗词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古诗词有感(通用32篇)

  读古诗词有感 1

  第一章节是春风飞扬,搜索脑海中关于春天的诗歌,也有几首,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自己也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知晓意思的层面,对于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阅读后,知道了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楼一夜听春雨,第二天满眼繁花,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变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知道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描写早春的,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沥沥小雨落在身上犹如细腻绵滑牛奶般的酥润,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呀!有描写春光再盛些时的,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有描写暮春落花时的,如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知道有描写快乐春天的,有描写忧伤春天的,更有描写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处风景不是一般的`风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春天要走过,希望在来年的春天里能随着这些诗章,这些意境,一路走来,让自己的心绪有所依托承载,让精神变得丰盈饱满。

  这本书我还未读完简记几句,希冀自己能继续走进于丹老师的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

  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读古诗词有感 2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有时想想,我平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习,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习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习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习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这本书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今后我一定要用心读它,让它陪伴我长大。

  读古诗词有感 3

  渐渐习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读古诗词有感 4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读古诗词有感 5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读古诗词有感 6

  上周拜读了于丹老师的文章,重温了最美古诗词,让我找到了诗意的人生,沉醉于古诗文之美中,感触溢于言表……

  于丹老师的这本书是在给中华的古诗词作诠释,而我却觉得她在写诗,在书中写下了像古诗文般美丽的文字。从春风飞扬写到秋思浩荡,从明月千古写到斜阳晚钟,从田园林泉写到登临沉味,从剑啸长虹写到诗洒流连。

  在于丹老师优美的笔下,古诗文的一组组意象如画般浮现在我眼前,生动而又真实。于丹老师带我唤醒了心中的诗意,领略了中华文化传统古诗文的博大,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真理!

  记得小时候刚开始接触到古诗词是在庭院下与妈妈朗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时,当时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只是一股脑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动着脑袋,嘴里涌着,眼睛转悠转悠的`,像李白所写的月光一般清清亮亮。庭院里,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鸣。

  再长大些,开始学习古诗词,但都是学习老师所教的,并没有什么感悟。但是当我阅读到于丹所写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后,我深深爱上了它!

  当面对着学习忙碌烦恼时,想放松,想安静,我便会默默吟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渐渐长大,有了心事,深沉的忧伤随之而来,我便会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发现母亲的发梢长出雪白的细丝时,我便轻轻叹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歌教会我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林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诗歌教会我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诗歌使我在杜鹃的啼鸣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用冷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重温最美古诗词,是的!我爱上了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美古诗词!

  读古诗词有感 7

  今天,我读了杜甫写的《春夜喜雨》和孟浩然写的《春晓》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雨的,因为春节刚过去。但是,我读好后发现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不一样,杜甫写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写春雨下的好,滋润了万物,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正需要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知道人们的心愿一般。而孟浩然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花被春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情感。同样是一场春雨,两位诗人对它的感受截然不同。

  由此,我发现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样一杯茶,我喝起来觉得很苦,而爸爸喝了却觉得很好喝,我在看动画片觉得好看,爸爸觉得不好看,再比如轮滑吧!我觉得一点儿也不难,对爸爸来说他觉得很难!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不要害怕,如果这样的话,爸爸也可以把轮滑学会了!

  读古诗词有感 8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渊源流传,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我喜爱中国的古诗词,但特别喜欢古诗。

  在诸多的古诗中,我十分喜欢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每当我吟读这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心中总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畅。从这首诗中,我感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满怀着慈爱替儿子缝衣,那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和惦念、牵挂呀。

  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把一位母亲的`爱表现的那么完美。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我太爱我国的古文化了。

  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仁爱精神却永远扎根在我心中。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对我的爱。

  读古诗词有感 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日记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读古诗词有感 10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拿回家后,我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是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我非常的喜欢。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写的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对时事、对生活、对大好河山的'一种深刻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古诗韵律优美,词句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喜欢读古诗,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读古诗,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人文地理知识,陶冶了情操……我以后将会更加喜欢读古诗。

  读古诗词有感 11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诗句优美高雅,富有哲理;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意境深邃,无处不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束娇艳的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么美丽的诗句呀!每当我读到这句感人肺腑的诗句时,就会想起小时候读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读,背古诗的情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背诵了越来越多的古诗,我开始学会去领悟古诗的意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我联想到农民伯伯在强烈的阳光下辛勤耕耘,挥汗如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激励着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我联想到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落自九天。

  从此,我和古诗成了不分不离的好朋友,因为我爱古诗,更爱读古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诗的魅力吧!

  读古诗词有感 1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树山郭酒旗风。我有背起了这首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在我小时候朗诵大赛还获过奖呢,所以这首诗我还记忆犹新。

  正在背的时候,突然妈妈打断了我。问:你说这首诗好,你知道她好在哪里吗?描写了什么呢?我一下被这个突然来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我急忙翻阅书籍,哈哈终于明白了,这首诗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下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读古诗词有感 13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跳跃起灵动的舞蹈。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渺,思绪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上……雨天是最适合读古诗的日子,尤其是读古诗中的雨。

  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中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此情此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说不出的怡人。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薄,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自然的雨声。

  雨是有灵性的,在“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雨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似乎为逝者悲泣,替生者哀伤。她似乎还顺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带给人们无尽的欣喜。雨同样是温柔的,不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见“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么?

  我的思绪飘过窗外的细雨,飘过时光的隧道,飘到古时的每一个牵动诗人情怀的雨天。我看见王勃曾在滕王阁上痴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卷暮西山雨”的美丽;我看见苏轼曾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活泼;我还看见李攀龙曾在广阳山道中静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观……

  欣赏雨的诗情画意,感悟雨的自古多娇,品味雨的.百年沧桑。古典的雨像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阅读的心事。

  而今,我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古诗中的雨的声音,和着自然的旋律,醉心于远离尘世的优雅从容。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多一分优雅从容。我宁愿做一个与世无争毫无心机优雅从容之人。

  噢,雨天读古诗,读古诗中的雨,读得清清爽爽,读得恍恍惚惚,读得轻轻松松,读得沉沉重重,读得欢欢欣欣,读得悲悲戚戚,读得分不清哪是现实中的雨,哪是古时的雨。

  雨天读古诗,读古诗中的雨,把自己也读成一首雨中的诗,飘逸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天街上,只听见“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读古诗词有感 14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细品《古诗三百首》一书,给我带来美妙感受。透过诗行,我们的眼光将望透千年尘埃,看尽悲欢离合;穿越诗意,我们的心灵将浸透诗情画意,融汇爱恨情愁;走进诗境,我们徜徉在千万年的诗路上,我们的心灵有着少有的宁静和惬意!

  华灯初上,雨过天晴,窗前三色堇花开正好。呷一口清茶,指尖滑过泛黄的书页,古诗的悠远诗境在心中流淌,恍若释迦拈花一笑,笑尽天地沧桑。一代名家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本人“立志读尽人间书”终成大家,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走在中国古诗的路上,可谓是揽尽人间胜景,阅遍人世沧桑;诗中的故事与情感,让我等更是回味无穷!

  阳光明媚,风中的蔷薇花扬起快乐的笑脸。品一口醇香的咖啡,目光穿过厚厚的书本,诗人们带来的漫漫红尘在心底拂过,恍若穿过浩瀚大洋,穿越飘渺时空。读曹公的《短歌行》,不禁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击节叫好;细品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更为诗中描述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田园风光所陶醉;品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结油然而生,每个游子都会为远在千里万里的故乡祈福安康:诗经中的《关雎》一诗,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把人间的爱情述说得更加明净而美好。当一首首诗歌读完,诗中的世界让我们更加向往,诗人们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精神的澄明天空!

  很难想象,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诗歌,人类将会怎样?我们将没有激情飞扬的乐观,我们将没有慷慨激昂的豁达,我们将没有缠绵悱恻的柔情……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对世界文学史也是巨大的贡献。当我们如数家珍的`把一首首诗歌吟唱,那美妙的韵律、那深厚的底蕴、那丰富的情感、那柔美的诗行为我们展示了一张最美的画卷。这幅画卷它直通蒙昧的历史长河,更感染如今瞬息万变的浮躁今天。

  如果没有诗歌的滋养,我们的眼光放到何处?心灵停留何处?漫长岁月的智慧积淀被一笔抹杀,我们将没有灵魂的归宿,世上无诗歌,奈何多寂寞!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古诗,我们精神的天空将被阴云覆盖,眼中无天地,心中亦无天地。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古诗,人类真的会流下凄凉的眼泪,然后立于茫茫宇宙,任身后时光倒流……

  徜徉诗路上,一路是芬芳!

  读古诗词有感 1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初秋的夜晚,繁星点点,葡萄藤下的微风如丝如缕,轻柔细微。我手中捏着一朵野花,口中含着一片薄荷叶,边感受着微微的凉意,边体味着点点的星光,如水的夜色。斜斜地倚靠着葡萄架,不觉吟诵起了杜牧的《秋夕》。我便霎时间置身于唐朝,挽着双环髻,坐在石阶上,悠闲地摇着小扇,被萤火虫的星光所包围,被夜空中的明亮所照耀。

  那便是我的童年,在田埂中观星,在葡萄架下吟诗。我身处一个美妙的.环境中,精神也被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所包围。温暖的春天,我会扬起小脸,望着湖边的杨柳,浅道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炎热的夏天,我会立于梧桐树下,倾听那颇为聒噪的蝉鸣,附和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凉爽的秋天,我会步上小山,踏一地金黄,拾起落叶直抒胸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寒冷的冬天,我会走上白雪覆盖的小径,道“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明星稀,难得的月光披于肩上。我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身旁是稀疏的竹丛,感受着微凉的月光,我淡淡吟诵起李白的《月下独酌》。仿佛来到了盛唐时期,繁华中偶有的一处寂静,或许是在深山,抑或是在湖畔,在月下长啸,在美景中孤独。

  我悄悄走进少年,在书桌前感受阅读的快乐,在学习中发现知己的美妙。我在书籍的陪伴下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在墨香中遇见一位位与我一路的旅行者。阅读时,我会同五柳先生一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会尽力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逢挚友,我会喜上眉梢,悠悠道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毕业时分,我会忽然豪情万丈,忍住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爱她,她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她无时无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而又高洁傲岸,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她时而典雅,时而大气,时而动人,时而冷清,时而悲哀,时而欢喜。她就如我心中的一棵古树,深深扎根,她古朴的枝干,古老的叶片,随着风轻轻摇荡着,在我不安时抚平我的焦躁。她散发着幽幽的香气,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慢慢靠近她,被她同化,能够慢慢独立于尘世,在汹涌的波涛中伫立,作弥漫的尘沙中的清波。

  她,便是遗世独立的,古诗文。

  读古诗词有感 16

  古诗,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感情。社会中的风气,思念家乡的哀伤,美丽景色的舒写等,都可以成为古诗的内容,简洁的语言,结合内心的思想,爆发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成为一首诗。

  陆游是我最尊敬的爱国诗人。一首《示儿》令我难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知乃翁。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因为没有收复失土,连去世也不安稳。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说的是死去后本是万事皆空的。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的是诗人悲哀有生之年没有看见祖国统一。第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各乃翁,写出了作者的遗言,希望等到失土收复的那天,后人祭祖时别忘了告诉他。整首诗反映了一个爱国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陆游另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强烈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出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的心情。

  除了陆游,我还喜欢李白。他的诗又别苟一格。他写的《古朗月行》,充满着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四句话写出作者小时候的幼稚可爱,看见了月亮,好奇心十足,把它比作天宫里的明镜。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这两句又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美好的猜想,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的吗?月中的桂树是长得圆圆的吗?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描写了作者年幼时的心情,真想问问小白兔,做完了药给谁吃呢?这首诗把李白小时候写得天真烂漫,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单纯可爱。

  陆游,我最敬佩的人,我最喜欢这种爱国诗,真没有想到,几个字就能使人感动。李白,伟大的诗人,富有激情,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古诗词只有中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高,诗——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

  读古诗词有感 17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下着蒙蒙细雨,不得出行。静坐家中,便翻阅了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深有感触。

  原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的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

  这首诗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包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飘逸,喜欢独来独往,偶尔偷闲出游。崔护考进士落地,心情烦闷,这一年的清明时节,适逢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峰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午后春风暖照,深为春的气息所感染。苦读不知春意浓的他,顿感身心清爽。一路远行,看不尽的红花绿柳,春山春水,他肆意享受这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桃花源中。适逢口渴,便叩门求饮,不一会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旧地重游时,见墙院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百万人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叙述了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此诗设置了两个美好背景,寻春艳遇,与寻春不遇。读罢此诗,如亲临其境,仿佛看到诗人,艳遇时那高兴的情景,少妇的纯真和灵秀,宛若一朵春风中的桃花,一份娇羞,把它点缀得更加动人。姑娘的美丽无不令人心动,使人心动神摇的情状,跃然纸上。可见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有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和欢乐的情愫。

  重寻不遇时,则令人感慨,写得回环往复,曲折尽致,赋予传奇色彩。

  诗风精炼婉丽。语言清新,耐人寻味。读后令人神思飞跃。诗尽而意犹浓,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读古诗词有感 18

  古有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近则有宋濂求学之苦,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蕴意深刻的古文,开启学习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对前来拜访的马君则所写的赠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学历程。他自幼因家境贫寒而无书可读,但这并不是他放弃他最大的爱好——读书的理由。在严寒的冬天,笔墨都已经结冰,他为抄向别人借的书一刻也没有怠慢,并从未违约。直到成年,他对学说更加仰慕,不远百里去求师,遇师叱咄未曾灰心,坚持不懈地询问疑难。最后,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同舍生的华丽衣饰也没能动摇他对学习的热爱。作者通过这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触动的当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注定没有出息,可宋濂凭着似乎天生就具备的热爱读书的精神,和后天的勤奋与不畏艰辛,获得了应有的成就,也成为一名“先达”。他所拥有的这些可贵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缺乏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可我们有好好珍惜吗?没有磨难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们的慵懒,我们的学习劲儿是远远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学习他,还是否有些惭愧呢?学习还应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问才能多学,谦虚地向他人请教,与老师和睦相处,也是学习之路关键的一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古诗词有感 19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为修撰,但是不久因写了《檄英王鸡文》触怒了皇帝而被革职。后王勃远走蜀中,得到机会补为虢州参军,但是又在任期间犯了死罪,虽饶幸被赦免与一死,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到连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溺水受到惊吓,竟然在惊悸中死去,时年仅二十七岁。王勃才华横溢,作品题材广泛,诗风中带着豪迈之气昂扬的情感,更因在诗句中巧妙运用韵脚,开辟了唐代诗歌写作的先河,因此被称为初唐四杰。《全唐诗》里收有王勃的两卷诗作。

  这首诗写出了王勃的感受。他认为四海一家亲,真正的`好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近如邻居。这也是王勃在和朋友离别时所写的,表达了他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样在和友人离别时所写,但也表达和友人感情深厚的诗很多,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前我有很多好朋友,有了她们在我身边,我就会非常的快乐。即使她们都陆续转走了,可我总觉得她们还在我身边,陪着我。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令人羡慕的。也许这就应证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了吧!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友谊比路宽,比海深,比天高。

  读古诗词有感 20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读古诗词有感 21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国人心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读古诗词有感 22

  古诗词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偶然的机会读到余映潮老先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实例,并且还有杨雪娇老师的精彩点评,雨露般浇灌初为人师的我。

  “古诗词里充满了音乐美。有的地方激昂急速,如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有的地方低沉舒缓,如泉流幽咽低回婉转。有的地方要重读,似有雷霆万钧之力;有的地方要轻读,似蚍蜉撼树之艰。有的地方要引吭高歌;有的地方要浅酌低吟;有的地方甚至还应该有颤音,那是词人心灵的震撼。”余老最激发我心灵的唯美教学设计就是“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诗歌的朗读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必要法门。作为教师,只有先自己学会吟诵,才能教会学生吟诵。

  的确,诗歌是声音的艺术,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方式的朗读,才能深切体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诵读法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式,应该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然而,在古典诗歌的课堂上,多数语文教师并不注重朗诵指导,只是做简单指导,如划分节奏,正字音等。“教师的讲解只能让学生被动地知道一些知识,朗读才能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感受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朗读应该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秘密武器。在中国古代,诗词是可以传唱的,透过字里行间的“歌词”,穿过美妙的旋律,聆听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诗词韵律感强烈,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在优美的旋律中能够感受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体现诗歌的音乐之美。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音乐美感却被教师淡化了,没有教师吟诵诗歌的细腻指导,学生凭借自我感觉放声朗诵,很难有深刻的体验。缺乏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忽视诗歌的诵读训练,是古诗词教学的大忌。

  正确地吟咏诗歌,有节奏地朗诵诗文,走进诗人创设的语感环境,体悟诗歌之本初。诗人情感的品鉴,以声传情,通过朗诵体味诗歌的音韵、内涵美。因此,教师引领学生体味诗人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品味深刻内涵,对学生的朗诵指导、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叶嘉莹老师在《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中讲道,“吟诵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古典诗歌的诵读教学,要有教师细腻有效的朗读指导,就要有精准的“抓手”,从余老的教学实录中,我总结了四个方面指导诗歌诵读:

  第一,划节奏节拍

  诗歌朗读前首先要正音释义,这是所有教师一直做的较好的地方。古典诗歌讲究格律、押韵,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最早是可以吟唱的,因此有很强的节奏感,把握住节奏才能读出味道来。朗诵诗歌时,节拍的划分对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七言律诗,是二二三节奏还是四三节奏,并不是所有七言都是二二三划分,因此教师要区分好,给学生做出明示。例如,指导朗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应该是四三节奏,才符合作者那时那刻的情感。

  第二,析情感抑扬

  诗歌蕴含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学生初学不易把握其中的情感,不能完成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读的过渡,在实践中关于情感的`阅读指导还有待加深。例如,《行路难》中诗人李白的情感历程是一波三折的,文中的三、四句,是作者胸中郁闷,心里茫然,情感基调一定是抑;同理,五、六句是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情感基调也应该是抑;七、八句中,诗人又想到了古之贤者的姜太公和伊尹的境遇,又重拾信心,情感变得缓和;而最后两句,是诗人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意欲勇往直前,读时一定要扬,读出慷慨激昂,诗人的自信来!这样,读出了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读出了诗人的“志”。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朗读指导,结合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层层深入,学生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对“辞约而旨丰”的诗歌理解更为深刻,读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激荡,为学生深入领悟诗歌内涵奠定基础。

  第三,定语速缓急

  分析完情感,就要根据诗人的情感变化来确定朗诵的语速,全诗并非一个语速下来。一般而言,情绪欢快的诗句要稍急促一些,而情绪忧伤的诗句应稍许缓慢,有缓有急才能读出韵味来。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都护铁衣/冷——难——着”、“愁云惨淡/万——里——凝”……破折号的这几个字要读开,突出作者的奇思异想,环境奇冷。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地方也是要读开,还要急中有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望岳》朗读时,应注意押的是上声韵、小韵,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读的绵长而且饱满,尾音拖长,一定要慢下来,“齐鲁青未了~~”。再如,有的字需要读的特别快,时间短促,如“阴阳割昏晓”的“割”,“决眦入归鸟”的“决”等要读的急促,是古诗中特有的入声字,要读的比现代汉语的四声还要短,大概时间是0.3秒。

  第四,读语气轻重

  语气的轻重缓急也是情感体现的关键。《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中,文章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心潮如波涛汹涌,起伏激荡,要读得重一些,而文章最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要读的轻一些,现实不堪回首,感叹、叹息蕴含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就要读的轻一些,群童抱茅的无奈、狂风破屋的焦虑蕴含其中;而文章的最后,千古名句“安得广厦……风雨不动安如山”情绪激越轩昂,应读的重些。因此,语气的轻重是品评作者情感韵味的关键,朗读时应多注意指点。

  文学是形象的哲学,要用听来体会,要深情地朗读,读出文学的味道,朗诵中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力避笼统,务求精细,师生在“朗读对话”中千锤百炼、螺旋上升,共同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品析语言,体悟内涵。关于古诗词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我们需慢慢体味,细细研究,聆听诗词音乐之美,探寻语文教学之蕴。

  读古诗词有感 23

  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阅读一流的内容,古诗是阅读浓缩的经典。

  读诗是一种美的体验。古诗字句凝练,寥寥几十字可以描绘出万千的意境。语句虽平实朴素,但读来韵味深长。

  小时候读古诗,大多是背诵,虽然朗朗上口,但总是和他隔着一层,不知其背后有什么意义。想来父母是想要尽早培养我对阅读的兴趣,在我上学前就买了几本带插图、拼音的故事书、古诗册子等。其中有一本我印象深刻,图文并茂,制作精良,正面是古诗与配图,背面是诗意讲解,可惜忘记借给哪位同学,再也没有找回来。学生时期的.诗词学习大都是老师讲解诗意,分析作品,更多的是与考试考点相结合,诗歌的趣味也略打折扣。

  今天分享《课本里的古诗词》,作者谢琰是《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命题专家,把适合小学生读的100首古诗词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1-2年级)、成长阶(3-4年级)、提高阶(5-6年级)。作者以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古诗的创作背景、古诗诗意、抒发的感情或是蕴含的道理娓娓道来,还能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虽是针对小学生的出版物,但成人读来也是趣味十足。

  《望庐山瀑布》一诗的解析中,作者认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紫”不能理解成紫色,而是一种氛围,一种神仙的气氛,给人一种飘逸、神圣的感觉。李白是一个道教徒,道教徒都希望自己变成神仙。而在许多神仙故事里,神仙降临人间的时候,周围环绕的就是各色的烟雾。这句话是告诉读者,我李白来到了人间仙境啊!通过作者的解析,再读这首诗,不止感受到李白的夸张与浪漫,更是仙气飘飘的谪仙人。

  读《江南》这首诗的时候,“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都重复了一遍,读上去怎么这么像现在的口水歌啊!看完作者的解析,原来就是唱歌的形式啊。

  读古诗词有感 24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其三十四岁的孙吴军事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诗的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读古诗词有感 25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读古诗词有感 26

  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华最美古诗词》。这本书精选了上至先秦两汉下至宋元明清,这跨越两千年的优美的诗词。通过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本书里面,尤其是唐诗更是让我情有独钟。读罢,让人手不释卷,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面关于唐诗里,有许多名家名篇,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我比较喜欢李白、杜甫以及初唐四杰、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下面逐一列举。先说李白。李白的名句很多,李白在其《行路难(其一)》里面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他在《将进酒》里豪迈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这些千古名句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传递了很多正能量。李白不愧为诗仙,不愧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说了李白,就不能不提杜甫同志。杜甫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是和李白并驾齐驱的诗圣。他的名句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凄惨、忧郁的色彩,这和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杜甫经历了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这段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使得杜甫同志的生活很窘迫,他在名篇《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表达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奈。此外,他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惆怅在《蜀相》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名义上是写他的偶像诸葛亮的,实际是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惆怅。总之,杜甫的名句也很多,但都是反映了当时底层人们的生活窘迫,生计的艰难。因此,也多以忧郁、纠结类型的为主。

  说完诗仙、诗圣,再说一下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青年才俊。这里,我尤其喜欢王勃,王勃的名句很言简意赅。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可是传颂千古的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可惜,王勃只活了二十几岁,真是天妒英才啊!

  再说一下中唐时期的“领头羊”————白居易。白居易可是中唐时期的一个“大咖”。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人们广为传唱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让人难忘。

  限于篇幅,下面晚唐时期的小李杜的作品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诗句,让我在唐诗中尽情遨游。回味千年前古人的诗句,让我感叹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为唐诗自豪,她的优美能媲美任何国度的文化。她是我国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这本《中华最美古诗词》很精彩,它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更让我对祖国诗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读古诗词有感 27

  小时候,看着一本本配有精美插图的故事书,品味着古人之间妙趣横生的典故,总使我不断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春秋”这个词来替代历史,而不用“冬夏”呢?带着这个小小的疑问,我跑去问妈妈。可怜的妈妈,一下子被我问倒了,但她还是告诉我:“书本里的问题要从书本里找。”

  于是,我开始从阅读中不断找寻答案。可是,这答案却与我玩起了捉迷藏。字里行间,怎么也寻不着,而我却已经迷失在里面了,迷失在了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中,逐渐忘掉了最初的问题。但关于季节的古诗文章却逐渐积累起来。我品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朱自清的春,史铁生的秋,老舍的冬等等。逐渐的.,我似乎悟到些四季的奥秘:春季是新生,夏季是生长,秋季是衰败,冬季是终结。万物生长就这样归于统一,周而复始。

  时光在飞越,书本在翻阅。终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那是于丹老师所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当我翻开书,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无数繁杂在我脑海中爆炸、盘旋、飞升、又拢聚起来,汇成一道道思想,既喜悦激动又久久无法释怀,多年来阅读的积累终于汇成答案。“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激荡我们的内心”。用于丹老师的话说,“春秋”更适合中国人的诗情,更蕴含了时光流转的美。

  孩童时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用了十年时间慢慢寻找,又在一瞬间完成了领悟。阅读,伴随我度过一次次春秋冬夏。

  读古诗词有感 28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当自己为人师母并渐渐老去,那些年曾烂熟于心的古诗词也觉得无比生硬。退去了当年的无知,经历了人生百态,再次品味诗词,体会诗人的心境,不觉会有另一种相知与相识,多了一份当年所没有的感动。

  在当今形形色色,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内心的确是缺少了一种宁静,一种去真正品味生活的静。我们总是在喧嚣中渴望功名利禄,不断攀升并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奋斗一生,却鲜有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或是观察下旁边的景物,来抚慰我们心灵的深处。利用休息时间,真正平下心来去看那一首首诗词,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穿越千年的物,感受同样的情,也才真正打心底有一种对诗歌美的新认知,并感谢诗歌,或者说是千年前的诗人所带给自己的感动。

  通过一首首用心灵刻画的诗歌,有拼死沙场的雄壮;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有单身游子的孤独;也有壮志难酬的悲壮。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无疑是那汪如流水的岁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看着儿子一步步长大,感到欣慰快乐的同时,不免会有丝丝感叹。是的,当自己的那种感受无法用最合适的.词来表达,这时你读到一首正合你心境的诗词,自己内心是多么开阔豁达呀。闲时总是抱怨没有心灵倾诉的对象,这时发现原来千年之前,有人和自己一样同感的诗人,何不快哉?三毛一句诗说得好:“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是啊,其实生活无论是快乐亦或是痛苦的,都是限量版,我们都该好好珍惜,这有限的时光,在旅行中,不忘观赏沿途的别味风景!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9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读古诗词有感 29

  第一章节是春风飞扬,搜索脑海中关于春天的诗歌,也有几首,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自己也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知晓意思的层面,对于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阅读后,知道了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楼一夜听春雨,第二天满眼繁花,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变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知道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描写早春的,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沥沥小雨落在身上犹如细腻绵滑牛奶般的酥润,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呀!有描写春光再盛些时的,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有描写暮春落花时的,如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知道有描写快乐春天的,有描写忧伤春天的,更有描写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处风景不是一般的风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春天要走过,希望在来年的春天里能随着这些诗章,这些意境,一路走来,让自己的心绪有所依托承载,让精神变得丰盈饱满。

  这本书我还未读完简记几句,希冀自己能继续走进于丹老师的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

  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读古诗词有感 30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简短而深情,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着我穿越千年的时光,与诗人共话那份淡淡的乡愁与无尽的思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两句,诗人以月光为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清冷而又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轻轻洒落在床前,那柔和而又略带寒意的光辉,让人恍惚间以为是地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秋霜。这样的景致,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真实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随着视线的抬起与落下,诗人的情感也随之起伏。抬头望向那轮明亮的圆月,它似乎成了连接故乡与异乡的桥梁,让诗人心中涌起了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而低头之间,那份思念便化作了深深的沉思,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读罢此诗,我深刻感受到了李白那份跨越时空的思乡之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家乡的眷恋与思念,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细腻的情感,成为了表达这种情感的最佳载体。

  读古诗词有感 3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壮志的诗篇,每次品读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两句,诗人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日落西山、黄河奔流的壮丽画卷。这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胸怀宽广、志向高远的象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诗人借登高远望之意,表达了自己追求更高更远目标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读完此诗,我深受鼓舞。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座高峰,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同时,这首诗也激励我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古诗词有感 32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喜悦的诗篇,它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开篇两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以生命和灵性。它仿佛懂得人们的心意,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悄然降临,为大地带来了一场甘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它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让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是春雨的可贵之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野外的黑暗与江船上的灯火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最后两句诗则以想象之笔描绘了雨后春城的景象: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那些被雨水滋润过的花朵将更加鲜艳夺目、繁花似锦。这种景象不仅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读完此诗,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春雨绵绵的夜晚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活力。同时,这首诗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更加热爱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

【读古诗词有感】相关文章:

读古诗词心得体会03-10

经典古诗词名句02-06

古诗词大全10-22

经典爱情古诗词04-25

古诗词鉴赏04-26

雨水节气的古诗词03-08

描写湖水的古诗词08-10

秋天景色古诗词11-21

杜甫的古诗词大全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