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

时间:2021-09-06 08:25: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1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写了许多回忆童年的文章,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其中的一篇。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她的名字叫什么鲁迅其实是不知道的,平日里叫她“阿妈”,只有在生气时才会叫她“阿长“。阿长又矮又胖,平时常喜欢“切切察察”,总是盯着他不让他拔草翻石头,而且规矩特别多,小鲁迅并不喜欢她,阿长经常会给他讲很多民间的旧习俗:“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这些繁琐的礼节和规矩让小鲁迅觉得厌烦,由于她“谋死”了隐鼠,又从太厌烦变成怨恨了。通过阿长这些絮絮叨叨的话言,我看到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妇女的缩影,她不识字,更没有文化,听到和学到的,只是这些迷信和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她不明白社会的变化,只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这不免让我为旧社会的妇女感到悲哀。

  而作者对阿长态度的转变,是从她买了“三哼经”开始的。儿时的鲁迅对书已经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即使看不懂,也喜欢看上面的绘图,那时他最喜欢的就是《山海经》了,“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甚至喜欢到无时无刻都在念着这本书,而阿长虽然不识字,也不明白小鲁迅到底想要什么,但依然来问了关于《山海经》的事,并默默记在了心里,在她回家的时候特意买了来,这让小鲁迅十分的惊讶和惊喜,“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对阿长从怨恨到敬佩,甚至亲切的称她为“长妈妈”,而在当时,这些书对小鲁迅来说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了。读到这里,阿长的形象里又多一份朴实和慈祥,鲁迅先生通过对阿长的描写,也写出了中国旧社会妇女的善良与纯厚。

  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先生对她的保姆长妈妈的思念,他把儿时记忆里的阿长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这也是他最深刻的回忆与缅怀。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2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和阿长在一起的故事,它真实的表现出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也无不充满着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她不仅迷信,而且还有麻烦的礼节。她有许许多多鲁迅并不喜欢的习惯,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再加上当鲁迅知道是她“谋杀”了那只隐鼠,使鲁迅对她不仅仅是烦厌,还有憎恶!直至后来,长妈妈帮鲁迅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对长妈妈产生了敬意。

  关于《山海经》,鲁迅只是随口的说说罢了。但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长妈妈竟用自己的钱买了《山海经》。正如鲁迅说的有些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长妈妈,这个劳动妇女,朴实善良的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小鲁迅感到最意外与惊喜的时候,莫过于那本小鲁迅最想要的《山海经》了,当长妈妈告假以后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并且帮小鲁迅买了那本《山海经》。据鲁迅本人所说,这山海经是他最初得到的书,也是他最宝贵的书。

  长妈妈并不是是很好看,但这并不能掩饰她的淳朴善良和待人真诚。

  长妈妈的离去令人怀念,但鲁迅连她的姓名都不知道,使他感到惭愧。

  为一个下人,一个女佣,她能这么关心孩子,尽力去为一个孩子做事,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激!所以,当作者意外地从阿长那里得到绘图的《山海经》时,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能够想象,他当时的那种狂喜的情绪!从此,对阿长心生敬意也是不奇怪的。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我们的身边默默的陪伴,或许他们的一些行为使你感到厌恶,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却是那么的浓,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幸福。就你的老师一样,他会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错误;就像你的家长一样,整天的对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样,逼你做一些对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欢的事。

  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他人对你的爱就是珍惜你自己。当他们对你提出意见时,不要忘了说一句“谢谢”。牢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牢记他们对你的爱,对你的好。这样才不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3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罢。”鲁迅怀念他的保姆。在三十年前,对鲁迅印象最深的便是长妈妈以及她对鲁迅所做的许多感恩的事罢。谨此,对于我及天下所有子孙,请珍惜自己的爷爷或奶奶吧。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阿长在世时,对鲁迅做了“睡觉时摆大字”,“元旦塞橘”,“讲长毛故事”等一系列可笑却又可悲的事,这不仅是他的自我惭愧,也是告诫天下人——珍爱自己的亲人。

  亲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也许,许多人都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也有许多人,离开了他们,甚至永远。对于我,此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失了自己的奶奶罢。幼时,奶奶便如同一棵老榕树,伸出一帐如伞的保护叶,遮在我的身旁,不论如何都不会让我轻易受到伤害。渐大,对她的言辞便有些不善开来,像皇帝对于臣民一般地命令她,但,她却无怨,似惨状的地球经人们的摧残,仍不做出何许反抗。

  但是,在那一瞬,心中仿佛充斥着满盈的失落与孤独,在那一瞬,心中的歉意与惭愧才姗姗来迟。那是个阴雨连绵的夜,作业终在百般时间的消磨后,碾成了碎渣。灯还未闭,奶奶便拖着嶙峋的身子敲开了房门。我先是一惊,既而才惊恐的看着她,盘虬卧龙般的头发疏疏地耷拉着,张牙舞爪地伸着,身上的破布袄也散发着一阵难闻的怪味,也像阿长一般,切切察地嘀咕着。我像害怕着一位流感病人,整个屋子寻找着可躲避的地方,见无地可循,便大叫道:“你来干什么?”她只是发颤,道:“我来看看你。”“有什么看的,快走,我要睡觉了!”她便扭着圆球般的身子出去了。第二日,便不见了踪迹。后来才知道,她与爷爷搬出去了罢。此后,便很少与她来往。那一瞬,仿佛同鲁迅一般,全体都震悚开来,既而,才缓缓安静下来,第一次产生了悔意。

  如今,心中已满是怅然,无尽的愧疚在心中低啭,又回鸣,再又一次爆炸开来,一念念怀思在心中,似虎啸龙吟般凄神寒骨,永远地不能停止。天下的儿女们啊,愿你们,能珍惜身边的亲人,不要像鲁迅一般,落泪吟出,“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叹息。

  谨此,念想那些永逝的亲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4

  合上泛黄的书页,指尖仿佛还有一丝书墨气息。我凝望着那薄如竹片却又厚重无比的书脊,闭了眼,陷入无尽的沉思中……

  “朝花夕拾”,多么动听的名字,十篇带着流水般纯朴气息的散文,里面又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对师长的敬重,对童年的向往……少了些批判,多了些追忆,少了些凌厉,多了份真情。是的,恐怕这是鲁迅的一个梦吧。远离尘世的纷争,人们的排斥,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以一个孩子、一个青年的纯朴而年轻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人。有一个古老的绍兴城,承载着如烟的往事,悄然入梦……我看见了这个梦,也宁愿相信这是个梦。

  这个梦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质朴、最纯真的。这个梦里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个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个天真聪慧的小童,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在灯光下听长妈妈讲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纸上描绣像。他是纯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思想的束缚,他反对迷信和怪力乱神的说法……正是他先进的思想,让他具备了成为一个大文豪,一个批判家的条件,不是吗?

  慢慢地,慢慢地,鲁迅的童年随风而逝,渐行渐远。他的求学之路逐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琐记》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它讲述了鲁迅长大后,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求学,继而出国留学的故事。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鲁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的种种弊端。衍太太虚假的善心和丑恶的嘴脸使我憎恶,“维新派”腐败的作风令我气愤。我知道了鲁迅为何要出国留学,直至弃医从文。我看见了一个蜕变的鲁迅,更看见了一个即将被唤醒的中华!

  我们不是书中的鲁迅,却在感悟着书中的鲁迅。往事如烟入梦来,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映成婆娑倩影,迎赛神会也随鲁迅的成长渐渐远去。我们在读《朝花夕拾》中成长,在读《朝花夕拾》中感怀。我们只有感悟着,并成长着,将它化作一纸清梦,永远珍藏……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5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长妈妈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劳动妇女。虽然粗俗、没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奇迹般的给小鲁迅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文中鲁迅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至极,以至于一坐下就想起,长妈妈来问了,“我”也只是随便对她说说,阿长她不是学者啊。可是没想到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竟然在一年中仅有的几天告假时间里给小鲁迅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于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那四本小小的书本,“我”渴慕已久的书,里面画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长妈妈故去了这么久,她却依然让鲁迅又爱又恨,又敬又畏。在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妈妈整天这样的爱护我、疼着我难道我不应该报答吗?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6

  记忆深处,仍记得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屡次提到的他的保姆—阿长,那个让鲁迅先生又爱又恨的,没什么文化却又善良、朴实、可爱的劳动妇女。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时也是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无不深切地关注着被封建礼教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更有描写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三部曲《明天》、《祝福》、《离婚》,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劳动妇女形象—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便是阿长。

  阿长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在封建旧时期的长工,然而却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个总是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儿的阿长;那个满是麻烦礼节,且又迷信得阿长;那个心胸开阔,花掉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历经困难,只为让小主人得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长妈妈。

  然而这样一个阿长,长妈妈,却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更没有平等的,受封建礼教所残害的可怜人儿。最终和那些同样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一样,都成为封建礼教,以及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从原始社会,到母系氏族社会,再到父系氏族社会,及至封建的父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女性至上,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的变化。在封建制度之下,她们毫无独立地位可言,没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她们的存在是从属与丈夫,一生不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坎坷太多,背负着封建礼教和历史传统的沉重包袱太久,中国妇女在面对各种不顺,各种悲惨命运时,更加的冷静,坚强,她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忍耐和毅力,不屈和奋斗,往往是同情况下的男性无法比拟的。他们是东方以及世界女性中最伟大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尊重和赞美的。

  我们应尊重和赞美身边的女性,不管她们年轻与否,美丽与否,不管她们是贫困还是富有,不管她们身上是否有像阿长那样的缺点,我们都应去尊重她们,寄以她们最诚挚的祝福。

【《阿长与山海经》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13篇01-04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1-13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读书笔记08-26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800字01-06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读书笔记07-29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5篇02-07

教案: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07-27

教案: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07-27

教案: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707-27

教案: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