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1
通过《第一哲学沉思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阅读和学习,我体会到了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在实践中不断被追问而产生的,又在思维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加以完善并再次运用于实践中的。与马克思哲学原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马克思是忠实的唯物主义者,而笛卡尔则是一名“理性的”唯心主义者,其通过六个沉思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精彩之处在于其严密而具逻辑性的推论过程以及其独特的分析语言,这是值得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学习的。读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很难进入状态,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源于本书本身所造成的阅读瓶颈,比如说作者的思维、文化和自己的差异很大,其语言风格不得不要求我抛弃像阅读普通小说那样,必须得句句斟酌才能领会其道理和发现其不足之处,还有我不得不对历史进行追溯而使阅读思维受限等等。
二、由于学习了不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往往再接触另一种不同的哲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和批判意识,这使我尽量地不去考虑已经获得的任何哲学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哲学思维领域当中去,在这过程当中也花去了不少的时间加以适应。本书后面一些哲学家和学者提出来的诘难以及笛卡尔的答辩部分也是比较吸引人的,我认为这部分解决了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疑问,是必需的。
在第一个沉思中,笛卡尔认为必须摒弃已经获得的或拥有的观念和认知,采用普遍怀疑的方法,重新确认对心灵及事物的认识。“但对于我来说,我不能不假思索就接受它们,而要先假定它们都是虚假的,克服习惯和成见对我产生的影响,对其加以反复考察,找到我可以确定为真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沉思里,两点是值得学习的,一为敢于否定的观念,就是提醒我们勇于和旧思想、旧传统展开斗争,积极创新、与时俱进;二为打破先前的思维定势或者经验教条,逆向思维,让事物的可控领域更加广延,让其产生的结果放大效应。
在第二个沉思中,接着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的话题,他认为躯体只是灵魂的暂时依附体,如果自己不思维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存在可言,进一步突出“我思故我在”的论断。恰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越陷越深,最终把他的哲学性质引入唯心主义的殿堂。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他并不否认外在物体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说来,似乎有点二元论的味道。另外,他认为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原因是这里的精神指的是“自我”,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的确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可话又说回来了,事实又并非如此,正如许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导致生活和事业的失败一样。往往在现实生活当中,缺乏了那么一个“介质”通向“深入的自我”,而笛卡尔恰恰拥有并正确地运用了这个“介质”。
第三个沉思里,他认为“无中不能生有”,自己对事物的`观念来源和判断不能是由自我产生的,必定有一个更为完满性的东西创造的,“表象实体的那些观念比表象偶性的观念具有更大程度的完满性,同理,表象上帝实体的观念比表象有限实体的观念要有更多的客观实在性,因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全能的。”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性。“上帝或者神、妖等是否存在”的话题由史至今一直被讨论,虽然结果似乎已经成为定值,但是又不具定理般的让所有人诚服,因为文化的东西往往会不自觉地迷惑住人们的眼睛。由此,这在现实社会中的直接产物即为“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两大派别。不管其存在与否,太多的讨论反而没有价值。
在第四个沉思里,经过研究和思考,他得出了:凡是理性清楚明白的理解到的都是真的这一结论,从中可以看出他肯定了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接着,他开始讨论错误的来源是什么,他认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来源于自身的缺陷即我并不完满、有限的造成的。另外,经过考察,他发现“错误主要由于意志扩散到我所不能理解的东西上去,导致我混淆真假、不辨善恶。”同时,我注意到笛卡尔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不完满性,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对所有的事物的认识没有下清楚的判断所导致的。第二点尤为重要、深入。众所周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事情本身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及其所牵涉出来的现实要求。每个人有不同的回应方式,正确的和错误的,而正确的方式从笛卡尔的思想里可以找寻,那就是:清楚判断对事物的认识。
第五个沉思论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及其存在中,笛卡尔首先考察物质性东西的观念中哪些是清楚的,继而运用第四个沉思里得到的结论“凡是理性清楚明白的理解到的都是真的”推证出它们具有真实性。在此过程中,“我只能领会到一个具有存在性的上帝的论断,这个论断不是证明上帝和存在性这两者是存在的,而是证明上帝和存在性的不可分性,而两者的不可分性恰恰证明了上帝是存在的”。在笛卡尔沉思的过程中我也在沉思“为什么他极力证明上帝的存在呢?”是不是由于当时天主教控制一切,让人畏惧,使得当时的哲学家们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得以部分被世人接受或者更直接的说让教会接受,才会极力维护上帝的英明,否则将受到地狱般的惩罚。还是因为他精神深处就原本地相信上帝的存在?理由千丝万缕、难以捉摸。
在第六篇沉思里,成功地论证了物质性东西的存在。接着,我即灵魂本质是思维而肉体即物质性东西本质是广延的,很明显,“灵魂和肉体是我可以分别加以领会的且得到的都是清楚明白的知识,肉体可分精神不可分”,笛卡尔从中得出两者是有实在区别的结论。“虽然我不会接受感官告诉我的一切事物,但我也不能怀疑一切,毕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确信的”,这一句表明了笛卡尔思维的渐进和变化过程,也是其通过以上五个沉思后的思维发展过程。从“普遍怀疑”到“不能怀疑一切”不仅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或者是恰当手段,更是一种“扬弃”的体现,这值得我们去留意、思考和学习。
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2
从笛卡尔第四个沉思谈何为真理
1.概念理解
在讨论何为真理前,我先将我对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进行一下阐释。
哲学上的真理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这一定语非常关键。平时我们也许总是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也许是不被人所认知的。但哲学上的真理必须是已经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的,而且必须是正确的,这才能算是真理。与真理相对应的概念是谬误。谬误指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错误”应该指的就是此处的谬误。
2.我对与笛卡儿的真理观的理解
笛卡尔对于真理的探讨完全是基于上帝的存在而提出、讨论的,他从上帝的全能性出发研究人对于真理的理解,并在探讨作为全能者的创造物——人为何会犯错。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的真理观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凡是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明白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上帝,而这位上帝是全善的、全能的、无限的。正是上帝的存在和人们心中对于上帝的信仰保障了每个人所接受的东西是清楚明白的,是真实的。而上帝不会欺骗人,他完全有能力让每个人都体悟到清晰确定的东西,同时也能保证它的真实可靠性。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意义的上帝,而是一个对每个人知识可靠性的保证的存在。而处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恰恰就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自然是永远不会犯错误的,而上帝的创造物———我,却会犯错误。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既然上帝是完美的,那么它的创造物也应该是完美的,莫非上帝造物时犯了低级错误?这当然不是,作为完美的.上帝是绝对不会犯错误的,哪怕是在创造我们时。笛卡尔认为“个体以某种方式分享了无或非存在体”,即上帝在创造我们时我们只分得了上帝完满性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个体都是有限的,每一个人的一部分完满性组成了世界。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完美而无缺陷的,但个体却必然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每个人犯错误便难以避免。
“凡是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明白的东西都是真实的”。那究竟什么叫清楚明白?毕竟“清楚明白”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形容词。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可能此时还是清楚的,彼时就可能不是明白的;另外一些事物在某些人看来是清晰的,在另一些人看来就可能不是确定的。到底是什么保证你所接受的清楚明白的东西是真的?这里我认为,笛卡尔所谓的“清楚明白”是与其使用的直观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直观强调的是迅速地把握事物最简单、清楚明白、不可怀疑的部分,是一种最直接的认知方式,直观是获取简单明白的真理迅速而可靠的办法。
3.我对于何为真理的理解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是个无神论者,我并不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上帝。我明白在哲学层面上笛卡尔想从上帝出发对于真理做一些思辨性的分析。不过如果完全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阐述笛卡儿的理论对于一个不相信上帝的人来说无异于在空中楼阁中行走。如果上帝是不存在的那如何将笛卡尔的这些沉思应用到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呢?
我想对于一个无神论者来说可以这样来理解笛卡儿第四个沉思对于真理的讨论,或者说是由笛卡儿的沉思启发对真理的另一种理解。就像我在第二部分所说的,上帝作为一个绝对正确的存在在我们的世界中可以认为是通过直观取得的公理。这些公理是所有人公认的,是无法被怀疑的,是绝对正确的。而这些公理的“创造物”,也就是人由这些公理推理演绎而得来的结论可能有错有对。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如每个人对于世界认识程度的深浅,人在判断时的理性程度等等。
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3
在本学期的选修课程中,西方哲学经典赏析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我认真研读了这本书,通过《第一哲学沉思集》的阅读和学习,我体会到了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在实践中不断被追问而产生的,又在思维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加以完善并再次运用于实践中的。笛卡尔是一名“理性的”唯心主义者,他在本书中通过六个沉思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在第一个沉思叫做“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笛卡尔认为有许多见解都是很可疑的。要寻求真理,就必须抛弃掉已经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重新确认对心灵及事物的认识。“我不能不假思索就接受它们,而要先假定它们都是虚假的,克服习惯和成见对自己的影响,对其加以反复考察,找到我可以确定为真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沉思里,两点是值得学习的:一为敢于否定的观念,就是提醒我们要敢于向老旧的思想和传统提出挑战;二为打破前人所指定的思维定势或教条,产生新的,也许是更好的思想。
在第二个沉思中,笛卡尔论证了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的问题,在他看来,躯体只是被灵魂依附的一个物体,如果自己没有任何思维的话,那么个体就没有存在性,进一步突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留传千年的经典论断。恰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他把自己的哲学性质引入唯心主义的殿堂。但他又并不否认外在物体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他认为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里的'精神指的是“自我”,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的确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但现实生活又并非如此,比如许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导致毕业即失业,就算找到工作也很快便觉得不适合自己而辞职。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都没能做到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走向失败。
第三个沉思里,笛卡尔用尽各种办法论证上帝的存在,而且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论证,通过各种反方向的逆推导给出了上帝存在的理由。“上帝或者神、妖等是否存在”的话题由古到今一直被世人所讨论,虽然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存在上帝这个人,但是笛卡尔认为上帝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个无限实体,一个经过不断的思考而一步步进阶,从而达到一个超越一切存在的最高阶的存在。
在第四个沉思里,笛卡尔论证了“凡是理性清楚明白的理解到的都是真的”这一结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认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的肯定。接着,他开始讨论错误的来源是什么,他认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来源于自身的缺陷。另外,他觉得“错误主要由于意志扩散到我所不能理解的东西上去,导致我混淆真假、不辨善恶。”笛卡尔还把错误的原因归结对所有的事物的认识没有下清楚的判断。众所周知,每人都会有错,错误对于事情本身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每个人有不同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回应方式,而笛卡尔觉得正确的方式就是:清楚判断对事物的认识。
【第一哲学沉思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对理解与笑的哲学沉思04-27
西方现代精神的哲学沉思04-28
民主政治的哲学沉思04-28
经济全球化的哲学沉思04-29
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沉思04-28
《法哲学沉思录》的读后感04-25
沉思04-30
笛卡儿与贝克莱的智慧-《第一哲学沉思》和《西拉和菲伦诺对话录》的比较04-29
雨夜的沉思04-28
沉思的花絮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