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时间:2022-08-29 12:40: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选36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选36篇)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厘米之变” “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 ,文字朴实、真挚,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是一本关于教 育的有价值值得阅读的好书。 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这本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 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种种共鸣,作者对我们教育一线中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深度解读让人敬佩,更受其感染愿做那个1厘米的改变者。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

  当我用心读完《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后,不禁心潮澎湃,作者的朴实、真挚深深的打动了我。之前也读过一些谈教育的书,大多重复的框架理论让人犯困,鲜有像作者这样结合案例,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了种种共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一、细节蕴藏卓见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细节不仅仅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中,细节也无处不在,小到和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大到指引学生的理想,作为老师,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这其中会有多少细节啊!最近和办公室知心大姐朱老师在交流这本书,起初,我对细节一词概念模糊。我问朱老师细节是什么?于是,朱老师声情并茂的为我讲述她的故事。她说:“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每次开完会后,有的老师起身后将椅子推进桌内,有的老师则不管不顾;比如,学校一楼大厅的门如何打开方便大家行走?为此,她做了很多实验,最终选择向内的门朝外开,向外的门朝里开,这样走路就不会多绕半圈。”听完她的举例后,惭愧不已,因为这些细节我从来都没有关注,我也开门,只想着门朝里开后,前院奔跑的孩子就不会撞伤,但我没有关注到绕半圈的细节,还窃喜自己的贴心。我想,朱老师此举,一定是因为有关怀之心,所以才会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细节的发现来源于内心是否有着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是如此,在教育上更是如此。

  二、观念凸显力量

  在看到《活在观念里》这一整章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在我们肉体的躯壳里,住着一个名叫“观念”的幽灵,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中,时刻扑闪着她的身影,糟糕的是,我们往往要等到把教育搞砸了,才意识到观念这个幽灵的'存在。在最近的课堂中,有一课题为“一‘mu’不一样”,周一在6班上课时,我引出课题,本意识地将“mu”的发音读成“mo”,没有一个学生指出我的错误,而我也坚信自己的正确读音,可当我走向四班时,照例读出课题,这时孩子们立刻指出错误,说读音为“mu”,因为自己的观念问题,我还加以反驳,坚信自己读得正确,在我们的再三争论下,我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回家查字典。下课后,我又将此事说给办公室大姐一朱老师,她也告诉我读“mu”,这是多音字,组词分别为:一“mu”一样、“mo”型。然后,我又查了度娘,原来在这里真的读“mu”,并且原型拼音为一声,朱老师为我讲解完拼音和字音后,这才慌然大悟。随后,又问我:“那你下节课怎么办?这件事就过去了吗?”我点点头,坚定不移的说,我选择不再过问此事,于是朱老师又开始苦口婆心。最终,我选择给全班学生道歉并承认错误。用朱老师的话说,老师向学生道歉并不丢人,反而能让学生更加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可能给好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甚至讨厌我、讨厌我的课程,最后的结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三、平等对待学生

  感触最深的还有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对学生的问候漠然处之,这让我想起有次开会,王校长在会上要求老师们积极回应学生的问候。起初,我匪夷所思,这么小的事还值得大动干戈的在全教会上提醒么?读了此文后,我才明白,王老师不是在小题大做,因为问候是双向的,是情感上的尊重,漠然处之,则是对情感的破坏,我们对学生情感习以为常的忽略行为,日积月累,会导致他们的人格上布满冷淡与冷漠的阴影。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会偏爱好学生,对差生则会恨铁不成刚,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记得四五班的何翰林,什么作业都不按时交,我的美术作业也不例外。起初,我用了恐吓、惩罚等办法都不尽人意,后来,我让他每节课都来我的讲台,跟我做同桌并告诉她我们是好朋友,这个座位是谁表现好才可以来跟我当同桌,外加每节课3分钟的循循教诲。最终,这名学生有了好转,我的作业按时交了也听话了,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唠叨让他折服还是因为习惯,但孩子的进步让我明白: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局外人”,每个学生都想让老师关注、鼓励。老师的态度和方式,将会改变学生的人生。我想,这或许就是平等的力量吧!

  四、温和对话孩子

  在这一章节中,给我启发很大,那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切记使用语言暴力,用书中所说:当我们情绪激动时,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在审视自己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对学生缺乏耐心,语言粗爆生硬,时而用强制命令式的语气:如:“完不成作业就罚三张”“随便”等,这种粗暴语言,只会使孩子不听教诲,心怀怨恨,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避免粗暴,要通过关心、爱心跟孩子沟通,多表扬学生,时刻谨记;舌头的摇动,关系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改变,往往是先从教育的细节的改变开始的。品读《教育的细节》,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作者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审视自己,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全面教育和关心学生的成长。最后,想用文章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教育,就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之中;每一个细节,都又蕴含着独特的教育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教育的细节,去细细体味教育的独特韵味吧!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

  今天,孙老师一走进教室门,就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吃饭保持良好的.礼仪》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教师克拉克教育他的学生们就餐的礼仪,并总结了一套礼仪ABC。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这些外国人很注重礼仪。他们在餐馆时餐具如果掉在地上,就会拣起来递给服务员,并要说声“对不起”,而且他们不会越过别人的餐盘去取东西,而会说:“把盐递给我好吗?”

  在我们中国,可没有外国人他们注意礼仪,不过我们也要好好努力,不要让别人说我们礼仪差哦!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4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美国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我想:这本书应该是老师读的,为什么要叫我们读呢?于是,我就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饭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5个细节。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一文。

  里面有“吃饭时不能把手肘放在桌上”、“不能用两只手吃饭”让我懂得了吃饭时的很多文明礼仪。我一定要做到这5个细节,同时,我还要到网上查阅其他的50个细节,我要成为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5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它们抓住一个方面来重点剖析的真切生动的教学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一、 爱心——教育的根本

  因为有爱,克拉克先生这样解决了学生的麻烦,“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轻轻松松,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因为爱之真切,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教学时光是快乐的,而且我现在也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教书更有意思的事了。”“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

  二、 责任心——教育的保障

  克拉克先生在教书7年后的日记中写到,“我无法入睡,明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现在是凌晨3:30,我心情紧张,难以入眠。即便睡着了,我也许还会继续做梦。我梦见我不知把我们班丢到学校的什么地方,找不着了……”

  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正好应证了中国的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啊。

  三、 耐心——教育的策略

  为了训练学生在书面回答问题是句子要写完整,克拉克先生制定了如下计划,“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并根据上述要领,在做了大量的练习之后,不久学生们就可以写出答案了,学生们学会了复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支持答案的论据、最后重复问题结尾。他甚至让一年级的孩子都通过这样的考试。

  四、 细心——教育的技巧

  从“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到“尽你所能成为最出色的人”的55个细节,细到学习的方方面面,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到行为的方方面面……

  克拉克先生用55个细节成功地教育了学生,尽管它们都是一些细节,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都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伺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如果我们教师都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细心……我们不仅仅会收获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还会收获崭新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6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大人的视角去理解和判断儿童的行为,施加我们认为那些“对”的教育。然而我们却鲜少反过来想,这些教育行为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他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脆弱的。书籍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真实的教育案例、现象,从细节之处分析大人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由此告诉我们遵循哪些正确的教育理念、行为,规避对孩子的无意伤害,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书看完后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那些不为人所察觉的细枝末节之处,例如一个温柔的轻抚、一场简短的交谈、一次例行的座位调整,竟隐藏者这么多的学问。千人千面,以下是我在看书过程中摘录的一些教学启发,从与学生沟通、班级管理、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提炼,用做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怎样与学生说话?

  1、运用好语言沟通的艺术师生之间由于理解力、人生阅历等差异,构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沟通的基础,所以,要把一个矛盾的问题引向统一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在与学生做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寻找一个沟通的切入点,把自己和学生站放在同一个战线,同一个水平,同频之后才能找到共同点,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书中举了老师处理女学生染发的案例故事,这位老师在沟通中并为批评学生染发行为做得不

  对,而是基于女学生当前这个年龄阶段爱美的特点,与学生“比美”。引导其年龄大才需要染发,年纪小染发显老、俗气,而且掩盖了该有的青春、活力和文化气息,在这样的沟通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2、带有价值判断的话,在说出口时拿捏好分寸言为心声,一些带有价值判断的话语,难免勾连出我们隐秘的思想和感情,它们对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说话时我们不可随性妄为,因为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另外由于孩子不可能在没有任何问题的真空中生活,带有价值判断的话,在说出口时要拿捏好分寸。大人的责任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实现成长,即慢慢建构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在任何时候,大人都应该充当一个正面引导的角色。引申——做一个活的范本好的范本对一个人起到的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往往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一辈子的。我们在孩子面前自然流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活的范本,即带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性。

  3、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自我奴化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有些话语,赤裸裸地表现了迷恋权力,积极向权力靠拢的官本位思想,称之为“自我奴化的语言”。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自我奴化的语言”,不仅习以为常,一点也不脸红,而且理直气壮,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思想资源,这样会给孩子传导贪恋权贵,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的观念。

  4、情绪激动时,做不到口吐莲花就选择闭口藏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随口一句消极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痛苦的刺激源,这就是

  现在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语言暴力问题。教师的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情绪爆发不过短短几秒钟,但瞬间说出来的话,其伤害程度之大,可能花几百分钟,几百小时,甚至一辈子都弥补不了。具体操作:想发火的时候先冷静3分钟,这时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二、教育观念

  1、一个根本——爱生如子教育是母性的,老师要爱生如子。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弗洛姆语),学校从来不是仅仅用来传授知识的冷冰冰的地方,教师的工作也不单是智识工作,更是情感工作,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教师“灌输”这样的观念:“你不是教物理,而是教人学物理。”做为一名教师要有爱,还要有方法,要让爱具有教育性,要爱得专业,爱得让学生如沐春风。

  2、应具备平等观念——尊重、友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对待我们的'朋友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往往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消极结果。有些教师平时在教室里叫“自己人”(比如自己的孩子,或亲戚朋友的孩子,或比较偏爱的学生),习惯性地以昵称或名字称之,且语气里渗满情感,而称呼班上的其他学生,则常常是称姓道名,情感的距离明显摆在那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小的一个称呼,极有可能变成师生关系日渐疏远的信号。还有当下教师对一些有权势的家长的孩子常常会做出区别对待:如成绩单发放时间更早、奖励向这类学生倾斜、惩罚偏颇未一视同仁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但我们的现代意识在哪儿,平等观念在哪儿!”

  3、改变固有观念——不要着急讲道理,而是从情感上打动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以过来人的经验教育孩子少走弯路,许多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可能事实上并非如此;哪怕真的是好的东西,它不被接受,其背后可能有微妙而复杂的因素,我们首先应反躬自省的是,自己传递的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要改变一个人的的观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着急着跟他讲道理,而是反过来,先从情感上打动他,让他的观念在不知不觉间松动。正如孟子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书中陈之藩父亲逼迫其背唐诗,陈经常因背不出来遭受其父拳打脚踢,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背不出来,后经祖母讲述东北人熊故事后,其父慢慢改变了固有观念。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7

  班主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意工作中的教育细节。我引读了30个教育细节,与大家分享,以期对学生的教育更真切、更有效。

  1、对所教班级学生姓名、住址、学习、家庭等基本情况要了如指掌。课余时间尽量多地与学生一起交谈、研究、活动,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

  2、每天早上、下午第一节课,老师都要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注意察看教室内外的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看看学生课桌内有无危险器物品。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上课前向学生问好,下课时要和学生说再见,这也是教育学生讲礼貌的`有效方式;找学生谈话,要请学生坐下,体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才更容易沟通和解决问题。

  4、学生上课迟到,可请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课后再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自觉补上耽误的学习内容。如果在课堂上询问,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精力都无法马上集中,影响和耽误大家的时间,实在得不偿失。

  5、上课不要讲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上课总喜欢唠叨几分钟,往往认为这是负责任、对班级有感情的表现。殊不知,如此占用上课时间讲非课内知识的做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议。

  6、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经常引导和教育学生读书,丰富精神文化,彰显儒雅风范。老师能如此,不仅能得到学生的敬仰,而且学生会更听从你的教导,把你作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8

  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培训孩子的社交技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技巧。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细节的精彩故事,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孩子犯错了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沟通等……一目了然,读起来也非常的感兴趣,故事是那么真实,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强的指导用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思考,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意义。以下是我读完本书的感受与收获。

  都说成功在于细节,细节是天使也是魔鬼。你平时的工作做的有多细,家长的满意度就有多高。交流是一种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幼儿交流要讲究技巧,不是单单自己的能说会道就可以了,要拥有一颗童心,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非常的关键,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你们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非言语交流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与孩子的交谈是开心的,不让孩子感觉到累,最基本的不能让孩子俯视着与你交谈,不给孩子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孩子多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多使用肯定的语气。平时更要以身作则,使用规范的语言,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充分利用家长见面会,搞好家长见面会,关系到家长对你的认可孩子对你的喜爱程度,这对彼此务必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要事先做好计划,对交流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让双方的'交谈进行的更加顺利更加精彩。所以要学习掌握家长见面会的技巧。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的每章结尾还有不防试试的小技巧,这都是前辈们累积的成功经验,非常的实用,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书的结尾建议我们应该创建自己的提高计划,真正的了解自己,改掉不足之处,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哪怕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不要退缩相信量的积累终会产生质的飞跃。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不断勇敢尝试新的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向每个成功者看齐,我相信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注重细节、把细节做的精彩、不断尝试新事物的人。此书不是读完便放一边了,它将成为我工作的导师,当我迷茫,失措时我会再次品读此书,更好的利用此书,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9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读完这本书使我对于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力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方面来说,良好的社交技能对于幼儿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呢?

  首先,应当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作者认为要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我们要蹲下来并正视孩子的眼睛,用各种交流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交流中,要多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幼儿开口说话。教师在交流中应该更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孩子是怎么说的。因为很多时候孩子说的并不一定代表他的真实想法。回答幼儿的问题的'时候要先搞清楚幼儿问的是什么,同时尽量用简洁的话语来解释。

  第二,应当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让幼儿能够顺利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幼儿能够遵守基本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地进行游戏和学习,能够和同伴、成人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获得真正的发展。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看到幼儿不遵守纪律就大发雷霆,失去理智。当幼儿发生违反规则情况的时候,要否定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第三,应当给予幼儿自主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同时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与同伴合作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互动。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如何与同伴分享、如何解决争端、如何获得成人帮助等社会交往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要及时退出,并能对每个幼儿的进步予以积极的回应。

  教师在面对具体的教育情境时,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在此时拿起此书加以重新翻阅,必定能够使自己受益良多。以上是我阅读了本书之后的一点点感悟,谨此与大家一起共勉。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0

  书通过讲述88个真实的小故事,从而向幼儿教师提供了88个在日常工作中与幼儿、家长相处的细节。内容从两大方面讲述:一方面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笔者从三个小层次讲述,有效的与幼儿交流、管教与惩罚是不一样的、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帮助他们掌握与别人相处的艺术;另一方面是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笔者也是从三个层次来简述,从幼儿入园时帮助家长做好幼儿上学的思想工作开始,逐步与充分利用好时间积极沟通,到有团队合作意识,帮助自己的幼儿工作有序、更好的开展。

  笔者是个有心人,平时注重观察与反思,每一个小故事都是真实的存在,这些故事情景也都会如出一辙的在我们身边出现,可能我们是看看就过去,对事情采取的方法措施也截然不同,但笔者却能在每个小故事里,细心的反思,找到合适的,有用的应对方式,从而让我们阅读的人,也能够学习到合理的应对方式。每个故事后的“小贴士”都是很好的建议。笔者都能运用小故事开头,再通过小贴士的总结,这样的记述方式,使得每一篇内容都很生动形象、真实存在、贴近工作实践,引导我认真品读,掌握各个小技巧。

  在第一章中,我了解三个有用的技巧:一是有效的与幼儿交流,我们作为老师必须首先能够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我们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的交流方式。例如身体的接触碰、目光交流或是其他肢体语语言。幼儿失落时轻轻的抚摸,哭泣时老师的抱抱,操作成功时一个肯定的微笑等等。要充分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交流中,老师多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幼儿开口说话。回答幼儿的问题的时候要先搞清楚幼儿问的是什么,同时尽量用简洁的话语来解释。我们班级中有一些内向、害羞的.幼儿,姜雪就是其中一个,她文静、内向,平时很少与我们交流,有时和她说话,她也会害羞的低头不语。在一次讲述儿歌的活动中,她小声的在说着儿歌,当她发现我在看着她,并对她露出微笑时,她的小脸上也有露出微笑,对于我的肯定,孩子还是欣然接受的。二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首先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与家长统一说话,从正面关注幼儿。有时看到孩子们吵吵闹闹,不听自己讲述是,会采用比孩子更大声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但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融入到他们一起,和他们一起嚷,让自己身处其中,获得主动权,引导他们学会说悄悄话。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掌握主动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幼儿在学习中,学会轮流,学会友好相处、学会认真对待每件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等。班级里孩子多,总有吵吵闹闹的时候,有时你和另一位老师说上几句话,回头一看,顿时就已经吵翻天啦,往往我会采用比他们更响的声音来制止,但是效果不好,也对自己的嗓子是个负担。这里我知道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嚷,在一起嚷得时候,掌握主动权,引导他们来学说悄悄话,学会安静。三是给予幼儿自主性,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评价,对每个幼儿,我们要做到都能够表示赞赏,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给幼儿不好的评价。尊重幼儿得自由空间,既要引导,也要学会及时退出。

  第二章,主要是注重家园得关系。在新生入园前,我们老师就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不仅帮助家长学会放手,也让家长对自己信任。在工作中,多注意与家长得沟通,知道他们生活特点,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有针对性。认真对待每位家长,热情的接待,耐心的接受他们的委托。对于家长的支持也要学会感谢。当然也会遇到难说话的家长,这也是比较棘手的,对于这些幼儿,要多观察留意,对家长的提问,能够从容应对。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1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的作者格温·斯奈德·可特曼是一位曾从事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30年的幼教工作者,所以书中的内容不是单纯的教条式,而是和生活、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同时作者的观点又都是以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关于儿童成长学习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的,在读过之后,让人感觉收获颇丰,并感到对我们日常的幼儿工作有实际的帮助作用。

  本书每一章都是以一小段导言开头,之后则是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的后面都附有称为 “小贴士”的建议以及请读者自问的几个问题,每一章都有小结,这样的记述方式,使文章内容条理分明而又生动有趣,引导读者用一个正确、客观的角度去读这本书,并给人启发。而书中的小故事更是贴近生活,生动地让我们掌握了幼儿教育的技巧。

  在读过这本书后,《不妨试试问问自己》这一篇章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不妨试试”章节中的内容,对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航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日常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真正地把书中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展现了本书的价值。而“问问自己”则又常常引发读者的深思,每每看过各个章节的内容后都特别喜欢看一下作者留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写照,可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至于怎样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经验,分析研究这些问题,从而改进、优化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法、家园共育等方面的知识,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崭新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自省,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2

  自从开展了“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后,感谢园领导为我们选购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这本必读书籍它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一名工作2年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上的经验,不关注细节问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上,这本书举了很多的例子,让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感想:

  一、如何减少新入学幼儿的离别之苦

  我所在的班级是中班班,孩子的年龄较小,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身边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刚开学时,我们会提醒家长下午起床后就来接幼儿回家,以后的几天,每天增加半个小时,让幼儿慢慢的适应新环境,看了这本书后验证了我的做法是对的,逐渐增加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幼儿轻松的适应幼儿园的一个途径就是制定一个时间表。循序渐进的增加幼儿接触新环境的时间,与其把孩子们强行的留在幼儿园太久使他们以后都不愿再来上学,还不如适当减少时间,让他们回家时面带微笑,盼着以后再来。

  二、鼓励幼儿开口说话

  宝宝是一个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在平时大家在一起可以大胆的唱歌说话,可是当上亲子课时,确不敢上小舞台上表现自己,我会笑着走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手鼓励他大胆的走到小舞台表现自己,当他站在小舞台上时,我会拉这他的手,给他鼓励给他安全感,表达自己对他的肯定,相信他一定会做的很棒!这样反复几次下来,宝宝已经可以大胆的到小舞台上表现自己,而且还可以自己独自去跟小朋友拉手点数,一共来了几位小朋友上亲子课,丰丰的表现越来越棒了,所以细节的关注可以改变孩子,让他变的勇敢越来越棒!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需要言语,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他们来说都没有着吩咐的'含义,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体的触碰和其他肢体语言都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不借助语言就表达自己的赞成和肯定,或者抱抱,拍拍他或者轻轻的抚摸都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三、对于教师自身的形象

  幼儿教师工作室穿的衣服和鞋不仅要让自己能很轻松自如地坐在地上,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我们不是在银行或公司上班,那里的员工制服都是深颜色或是灰色,我们的“顾客”是小朋友,因此我们的着装就应该让这些小朋友感到赏心悦目,光鲜亮丽的色彩就是我们应该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形象的组成部分。我是一个在于穿着时比较喜欢暗色,例如:黑色,大部分时间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可能自己的穿着也会影响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和搭配,所以以后我会尝试更多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呈现给孩子们一种光鲜亮丽的样子。

  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我会根据书中的实例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加油!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3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从目录就看到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从每一章节的标题就能找到对我有帮助的内容。在序言里,它有这么一段话“在重读的过程中,请花点时间思考:书中分两大辑:一是与幼儿相处;一是与家长相处。这也是老师最频繁接触的两大对象。在读第一辑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反思,是否能有效地与幼儿交流;是否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否能让幼儿之间积极健康的成长?其中,我可喜的看到自己与幼儿之间基本没有交流障碍,我能尊重幼儿,关注每个不同的孩子;但我也发现自己在采取某些方法的时候还不够成熟,要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幼儿的成长为前提,今后可以借鉴小贴士中的提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次阅读中,我将重点放在了第二辑,关于家园工作。虽然,参与工作到现在与家长相处的也非常融洽,合作的非常愉快,做了班主任,家长如果有问题肯定会首先找到自己,这有点让我紧张。看到书中也有介绍相关的内容,就仔仔细细的阅读起来,特别是第五第六章节,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如何让自己成为家长信任的老师。

  通过阅读,我还是抓住了核心,注重细节是关键。要加强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得看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对细节的把握。当你真的有关注每个孩子,那当家长来询问时就能很好的有的放矢。家长关注的往往也无外乎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包括有用餐、午睡、幼儿之间的相处等)还有就是学习情况(学了什么,会什么),既然知道家长想知道一些什么,那我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如书中介绍的一些细节工作,可以通过记录(案头、照片、摄影等)将幼儿的一些生活状态、幼儿作品等用相关形式展现给家长。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好和家长互动和沟通的渠道,如一些家园之窗、宝宝成长册等,通过一些温馨的小细节,如贴课表、写有意义的校园通讯等,让家长更清晰的知道幼儿在园的状态;而家长会则是更为直接的互动,虽然自己还不是一位家长,但几年来的.专业学习和切身的与孩子相处,也渐渐的知道孩子的心声,理解家长的心意,在与家长沟通时也能比较淡定,有信心,相信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后,会对接下来的家长工作有更大的把握。

  威廉.詹姆士说:“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相信用心读过此书的教师一定能在保教实践中提升自己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4

  第一次借到这本书,只是轻慢的浏览了一下,没什么感觉。当这本书再次传到我手中的时候,这么一本书不看那不是浪费吗?当我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书中讲述的全是教育细节,细节中见精神。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心灵,唤醒内心深处的善良,唤醒青春的激情,唤醒年少的斗志,唤醒深埋心中的正义……心醒了,就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心醒了,就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心醒了,就会扬长避短……教育就是要唤醒,就是要唤醒心灵。

  第一辑:唤醒心灵需要智慧

  有了智慧,教育能柳暗花明;有了智慧,教育能曲径通幽;有智慧,教育能润物无声。

  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在经年累月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丰富的教育理论作经,以健全的人格、深广的爱心、广博的知识为纬,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为学生"幸福度日,合理做人"(鲁迅语)奠基,酿造出一杯杯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

  第二辑:唤醒心灵需要爱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生命。这份真爱来自于人性,更来自心灵。这份教育来自责任,更来自天职。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师的爱,无处不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手执爱的钥匙,走进学生心灵的秘密花园,迎接我们的将是鸟语花香。

  ……

  第三辑:唤醒心灵需要生活充实

  学生每天都有事情可做,每天都有事情能做,学生还会惹是生非吗?还会打架斗殴吗?我觉得不会,学生生活的很充实,生活很丰富,谁愿意落个不良学生的罪名?所以,作为班主任,作为任课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能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他能,让他多做题;她行,让她学会当堂内容;他弱,让他钻研简单问题。他热情,就发挥他的热情,就鼓励多为他人伸出援手做贡献;她活泼大方,演讲时就重用她;他威信不小,就让他为班级负责;即使他什么也不会,你也能从班级中为他找到一个管校服、抄送宿舍分数的活儿……

  "人尽其才,物尽其力",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在负责任,这样他们惹是生非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甚至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理性对待生活。这样的学生相对好管,这样的班级相对好带。

  通过引导,让学生感觉学习不难,生活也很有趣,虽然快乐和痛苦同行,成功与失败并存,但他们仍会感觉自己的生活的充实的,也是快乐的。

  与学习同行,让孩子的生命因读书而涌现快乐之美,因思考而展现知性之美,因交流而呈现绚烂之美!与生活同行,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当我们把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当做一种神圣的职责,一种精神提升的境界,一种终身追求的`目标时,我们定会收获丰富的人生!

  第四辑:唤醒心灵需要严格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学生还都是个孩子,他们正处于青春时期,斗志昂扬,激情满怀,所以情感常输给理智,自制常败给惰性。所以不仅要制定详细、科学、客观的班级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管理虽然严字当头,心却是柔软的,管理的人性的、民主的。要我们把严格要求和爱心水乳交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育一定变得美好而神奇。

  严在左,爱在右,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老子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五辑:唤醒心灵需要细心、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工,需要等待,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老师、家长总是习惯想,甚至习惯说:一年365天,你也一天也没少过;一天三顿饭,你一顿没少吃;你也不缺胳膊,也不少腿,脑袋瓜也不笨,怎么就学不会,怎么就老犯错呢?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总喜欢比较,那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比,那表现好的和捣蛋的比,这一比较就不如意,这一比就发现差距,这一比心情就不能平静,于是乎常常急躁,常常感慨……殊不知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发杂,需要细心发现,需要耐心引导,需要静静等待。

  你总不能要求一身毛病的孩子,明天立马就和所有的坏习惯再见吧?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慢慢欣赏他们的变化,只要有变化,就有进步;有进步,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成功。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能参天的,为他们扫清障碍;能成豆荚的,就让它接触果实;是小草的,就让它开一朵小花。各尽其能,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绝离不开我们的细心观察,耐心引导。

  细节,是优秀教师的"葵花宝典";耐心,是优秀教师的"灵丹妙药".是教育大花园里绽放的两朵奇葩。这奇葩需要教师用信仰来培育,用言行来示范,用智慧来催化,用心灵来感染。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需要雕塑大师罗丹般的精心与细致。因为,成功源于细节,成才源于耐心。

  第六辑:唤醒心灵培育思想

  唤醒心灵真的需要培育思想。我们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爱,更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爱;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宽容,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宽容;不仅让学生热爱学习,更应该让他们清楚为什么学习;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做人,更应该率先垂范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公平公正,更应该让学生清楚通过制度、监督等能够实现公平公正……

  利用文章,利用生活,在学生幼小的心里种上一颗颗种子,用真善美去浇灌,春风一吹,它们便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花朵。点一盏心灯,便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

  第七辑:唤醒心灵需要总结反思

  当我们与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时,当遭遇满腔热情付之东流的遗憾时,当班级管理陷入困境时,当我们的真情遭遇家长的误解时……请在夜深人静时分,为自己泡一杯热茶。伴随着袅袅茶香,我们啜饮温暖。当心绪宁静之时,便是思考开始之时。

  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只要头脑中装满智慧,思考之门便会随时为我们敞开。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思索,我们总结,我们沉淀,我们升华。

  第八辑:唤醒心灵需要诚信

  要求学生诚信,我们首先要诚信。答应学生的事情,哪怕有困难,也要做到,否则你就无法要求学生诚实守信。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只要拥有诚信,就一定能让孩子的心灵绽放成圣洁的鲜花!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5

  阅读《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纯属“无心插柳”。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为学生购书时顺便买的,没想到随手一翻,却如同遇到知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阅读那些理论性很强的书籍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而这一本书,与诸多学术著作不同,没有长篇的教育理论,书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浅显易懂却引人深思的教育细节故事。书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99个真实教育细节故事,对故事中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深刻挖掘,远比关于它的各种理性论述包含更多的真理。

  书中收录的都是优秀一线班主任的经典教育故事,我一边细细品味其中生动的事例,一边回忆我与学生相处的细节,一边学习书中的教育方法,真是受益匪浅。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里开设了图书角。图书角有专人管理,但是因为取阅的人太多,有段时间图书角状况百出——图书横七竖八没人整理,刚买的书没过多久就成了饱经风霜的样子,有些图书甚至不翼而飞。我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爱书的大道理,却收效甚微。读过朱国红老师写的《听老师讲那阅读的故事》之后,我也动情地给学生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读课外书的故事。听了故事后,孩子们虽沉默不语,却用后来的行动告诉我,他们也是爱书之人。没有大动肝火,没有讲大道理,一个深情的故事,充分发挥故事情理交融的优势,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鲜活的故事面前,自主反思,自我教育。

  书中精彩的细节故事和教育小语不仅让我创生更多的教育智慧,还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 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里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本书12个爱的教育细节,向读者展现了爱的内涵,爱的表达,爱的智慧,爱的回报等内容,以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师爱,无处不在。《一次情不自禁的拥抱》中,教师用一个拥抱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退一步,海阔天空》提醒我,在必要的时候,放下老师的权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宽容的心态会给予彼此沟通的机会;《爱的“谎言”》使我明白,只要有爱,善意的“谎言”也会美丽,它能唤醒心灵、开启心智,让孩子绽放自信的笑颜,让生命充满活力……一个个爱的故事,使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学生,就是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在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手执爱的钥匙,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开启孩子心灵的秘密花园,迎接教育的春天。

  二、 用心灵滋养学生的心灵

  学生成长是需要精神养料的,心灵也需要鸡汤——了解过父母的不易,才懂得人生艰难;感受过醇美的真情,才会有孝道感恩;欣赏过高尚人格,才会有向上向善的榜样。《相信你自己》中,教师用信赖让学生在行动中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唤起了学生的自信;《假如你是老师》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假想的体验获得真切的感知,对学生进行了尊重老师的教育;《榜样的力量》中,教师借考验的名义在开学之初寻找班级正能量,树立了学生的榜样,激发了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愿望,建立了一个班风纯正的集体……我从中得到的感悟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工具、手段给学生积极美好的东西,让积极美好占据学生的心,让他们向上、向善、向真,在悄无声息中熏陶学生,那么,完成心灵塑造指日可待。

  三、 用细节铸就成功的管理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见细节的重要性。教育,应该注重细节,细节是传递师爱的最佳手段,感动心灵的教育往往从细节开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本书中,《叫出每一个》里,初次见面,教师亲切地喊出孩子们的名字,快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是疏导不是堵塞》里,教师注意到班级中性格特殊学生的周记内容,进行了耐心地疏导,帮助学生完成了心愿;《善待学生的挑衅》中,教师用敏锐的双眼观察到学生的挑衅是一种试探,也是一场特殊的考试,用真心善待学生的挑衅,用细心感受孩子复杂的内心,用细腻的感情滋润了一颗颗年轻的心灵……诸如这些,无一不是细心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师把教育做到了每一个细微处,随时挖掘教育的契机,因此收获了教育的芬芳。留心每一处细节,会让我们的教育更精致,因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上海市特级校长余慧斌评价这本书——本书看似平常的一个个教育细节故事里,展示了教师“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呵护每一个心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和智慧。看过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不是训斥、不是说教,它是一种用爱心、细心与耐心去精雕细琢的一种艺术。今后的教育中,我当结合书中所学,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细节,用爱心、细心、耐心、智慧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6

  本学期,我有幸读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他在书中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种种问题,切中要害,思想深邃。书中没有对宏大叙事的理论阐释,只有面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理性思考,既启迪智慧,又滋养心灵,是追根溯源、探寻教育本质不可或缺的“活的范本”。

  教育无大事,细节见功夫。细节的力量在于捍卫常识。书中对很多教育细节的思考,唤醒了我们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阅读品味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和朱永通老师一同进行深层次的拷问,继而反观自身,或颔首称赞,或汗颜不已。如《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他从女儿受伤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如果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在惯性思考中多是消极惩罚的答案,而福建清林小学却把这样特殊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在郑也夫先生《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做法和“喜新厌旧”背后的理性分析:“追新”构成的适度刺激,变成了激励学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发了潜在的正能量,体现了润泽人性的价值和意义。

  再如:公开课借班上课时,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进行称呼?朱永通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台湾教师的做法:在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往往是一面已经使用过的),让学生对折起来,做成姓名牌,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课桌的前面。多么巧妙的举措啊!可是,日常我们有过这样的思考吗?有过类似别具一格的举措吗?更如《头发上的教育学》,书中针对山东某学生因受不了学校要求其剪发而跳楼身亡的事件提醒我们不可忽略的两个基本常识——一是面对“个案”事件,不要动辄就把矛头扩展到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的抽象目标上。只有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常识,才会于事有补,于人有益;二是对于学校“统一要求”的规范,我们要回到“人们认可的规范和他们合理的基本礼仪是有关系的”这一基本常识上来思辨。这种对常识的捍卫,无疑能避免全民陷入唯恐天下不乱的“新闻化”狂欢。

  细微之处多常识,细微之处藏卓见。捍卫常识,大而言之就是捍卫未来;小而言之,就是对规律和人性的尊重。细节的力量在于理性的批判和建设。纵观全书,朱永通老师以敏锐的视角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了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审视之中难免忧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于一时情绪上的发泄和愤慨,更多的是客观省察后的理性思辨。让我们在“自我发现”的同时,还能增强“自我变革”的行动力。在《你有传播意识吗》中,朱永通老师又语重心长地提醒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三种传播方式:一是镜像传播(包括图片、文字说明、视频等)——切记要有原创意识和消毒意识。剔除有违教育原理或现代文明的元素;二是现象传播(有些事情或事故在学校里发生的概率难以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定要坚守住一以贯之的原则和底线,避免死缠烂打后的麻烦;三是故事传播——对学校里面发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应及时捕捉,提炼故事,助其成为美谈,为学校加分。尤其是传播工具的管理,如微信、QQ群等要规范化和艺术化管理,让学校多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少些负面的事故。类似的思考和提醒比比皆是。在逼仄的教育现实面前,人性难免会在种种权衡中被迫萎缩。但是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的.问题,直面人性的善恶,不逃避,不伪装。一味的批判会赢得群情的回应,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正如朱永通老师倡导的“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大的改变。”的确如此,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建设之路如何根植素朴的大地,哪怕有暂时的弯路,但拐角处总有会有惊喜,有亮光,哪怕很微弱。微,也是一粒种子,一份力量,一种希望……

  朱永通老师在《教育的细节》一书后记中说:一本书物理意义上的重量轻如鸿毛,但“化学反应”意义上的重量却有无穷的意味。岂止如此呢?于他,或许只是个体的“精神侧影”,但于读者而言,这种潜藏的富足却是一种莫大的“正向力量”,它如精神暗夜里“自明的火种”,将鼓舞千千万万个你我不断匍匐前行。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7

  我读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感受到朱老师伟岸的身躯内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教育的细节》中有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所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前段时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在地震过后他不仅没有向家人报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他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解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有效?

  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所以我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知微见著,守正待时。本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来看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8

  自古至今,教育就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正是因为它的高高在上,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有时候难免被人在心理上束之高阁。外人只看到它的灯火辉煌,把它臆想成遥不可及的神话,却往往忽视了它的“泥土气”。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进而不断枝繁叶茂的复杂过程,在这个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教育始终与生活难舍难分。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教育的琐碎性,只有把这些琐碎一一咀嚼之后,我们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只有当我们不再拒绝泥土的芳香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找到教育的质感。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样的,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不该止步于眼前的苟且,更应该追求诗和远方。为了诗和远方,我们不得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在教育场上尽情绽放。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喊着“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然而,真正能做到精细教育的,却少之又少。教育与细节,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深陷琐事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断丧失教育的本心;二是,教育脱离生活的琐细,成为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如当头棒喝般敲打众人,让我们醍醐灌顶,在教育这块“硬骨头”上不敢半点松懈。

  教育处处在,处处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把小事做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这让我想到朱教授曾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教学故事,它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某次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告诉他的学生们,知识只有留在心中的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1 / 3

  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见识了这位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教育的高明之处是,于无声处让“危险”无处遁形。

  学校是讲爱的地方,因此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安全感和爱的示范,教师要学会在严厉与关爱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于迟到这种在学校司空见惯的行为,一般的老师会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在班级内当义工,为班级做贡献,以此“将功补过”;而河南的艾瑞德学校,迟到的学生会悄悄进入班级,一声不响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而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其他学生也只是报以微笑,给迟到的学生留有充分的爱和尊严。这样的效果远远要好于个别极端教师的处理方式:那位因学生军训迟到而不得不体罚学生的、被开除的老师,我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难免感叹当下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所瑕疵,但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这名老师能从爱出发,以爱化解学生迟到后的不安,效果会不会更好?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这名学生改掉迟到的习惯,而且还提前结束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如果此前的学校对这名学生的教育有所成效的话,学生的迟到问题压根不会出现,正是之前教育的纰漏,使这位教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罚,显得爱不够,难免遭人重议;不罚,则责任心不足,同样会被诟病。这名教师的“不幸”就在于,在严和爱之间错失了分寸。无论我们的教育方式如何转变,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心——爱。

  这就是教育的细节,这就是细节里的教育。

  也许我们一个关爱的眼神,就能唤醒孩子求知的本能和欲望;也许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抚慰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灵;也许我们一个真心的示意,就能让孩子们彼此“一笑泯恩仇”;也许作业本上的一个笑脸,就能让孩子爱上我们的课堂;也许我们偶尔的“视而不见”,就能让孩子喜欢上我们的学校;也许我们那些“爱的纵容”,就能挽救一颗无处安放的心;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如潮水”,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人,爱上我们的科目,进而爱上我们的教育。

  只有爱和尊重,才是教育得以生根萌芽的肥沃土壤;只有爱和尊2 / 3重,才是教育最纯的底色;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保证教育朝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爱和尊重,才能触摸、感受到教育的真谛;也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

  只有怀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的质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9

  我读了朱永通写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下面就说说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和体会。

  书中我读到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和作者对这些故事的解读。比如,可以读到“一厘米”的故事,读到贾春英老师改变一个同学着装的故事;读到原泉州第二实验小学林校长对非教育行为说“不”的故事以及他的认识:“学校不是为荣誉而生存的,学校是为孩子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从这些故事中,让人内心感触很深。

  阅读本书,使我意识到细节的力量。研究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关注细节,从习以为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从细节入手的改变可以使教育观念和教育的原理、原则落地生根;提供细节变革的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找到变革的.抓手,使变革变得更加真实可靠。阅读的本质是阅读自我,阅读带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阅读中,我不时审视自己是否关注了这些教育细节,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自己是否合格。审视的结果不时使自己坐立不安,恨不得重新来过。希望自己重新来过,我把这看成自己读《教育的细节》的最大收获。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这件好事是小事而不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火种。空洞的教育不如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爱祖国,那么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严肃,庄重,不交头接耳;要求孩子保护环境,教师自己看到校园中的纸屑时,应该第一时间弯腰拾起,而不是漠然走过;教育学生要爱劳动,教师就应该热爱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就如同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品德教育紧靠讲道理,提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好,做到位。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0

  阅读朱老师的这部专著,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一直是个乖巧的学生,好好读了,再写点,算是作业。

  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如何对治我们石化的观念。文本叙述会有个视角或者叫切入点也可,此书定位在学校教育语境里。

  观念石化绝对是一件坏事,会害自己。同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某个位置上,你的石化又会因为你所站立的位置辐射出去而造成相应的危害。朱老师在教育言教育而已。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只有娓娓道来的温和的理性。

  教会一个老师做老师的是学生,教会一个母亲做母亲的是孩子。大凡我们能以开放的心面对学生或者孩子这一面镜子,从全面到具体,你会有不同层次的看见,而且看见会越来越多。譬如定睛凝视镜子你会看见额头被刚才圆珠笔不慎滑过留下的一条线,擦拭。有看见就会有行动。这是自然的事。唯一怕的是我们不肯看不肯直面。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阐述禅修概念的时候说: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灵修类书籍以及尝试着在生活中贯彻,逐渐明白的所谓禅修不关宗教信仰,不是教会顽石,恰恰说的是我们如何活的问题。如何活?保持觉察的心,面对当下,直视自己心智的活动,观念即在心智里。

  禅修既是一个决定,一个开始,也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从不再逃避,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禅修开始。然后看见心智里无数的念头如风起,如云涌。有些来来去去,有些盘桓得久些,但总归会消散会离开。但不止这些,远远不止,禅修就是面镜子,仅仅是面镜子,越看眼睛的透视力越好,越看见问题,不回避去面对,解决一次就多增加了一点觉察力。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禅修不是修仙成佛之路,只是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许诺,别信张德芬的那套。没有完满,完满在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还是回到朱老师的`这本书上。说教师和教育的事。很简单,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将自己放在这个职业所有的关系网中。

  首先整理,以求认识。师生关系,也即教和学的关系,是核心关系,至于其他关系不过是这组关系的派生。然后是一个恰好做了老师的人如何在这些关系中面对现实,修炼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论关系》一书中曾强调了关系之于修炼的意义。我所认识的那些证悟了的人,没有一个是避世的,反而活在最红尘之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最初接触但很快就抛掉的德芬,还是后来的江本胜、胡因梦、源淼、肯·威尔伯夫妇、荣格、希阿荣博堪布、沙吉难陀、索甲仁波切……叫得出或者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教育这一块,不止学校教育。也就是创巴所说的造福众生的大乘佛法的精神。而克里希那穆提更是连宗教佛法信仰都不提了的,他有个观点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工作者尤其不能是心灵禁锢之人。

  朱老师叙述的就是心灵解放之途——保持对细节的觉察能力,同时迎来“非常开阔、非常美丽且大有可为”的教育境况。

  上述这些,就是我解读的《教育的细节》的内容,抛砖,期待玉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1

  简洁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画,枯树下,落叶飘零,一只鸟蹲在鸟笼上沉思。它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思考沉重的教育问题?

  其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为天使?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有六辑,分别是“四个序”“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里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一本书有四个人给他写的序:有周国平的《从观念到细节》、张文质的《自明的火种》、陈心想的《细节里藏卓见》和陈大伟的《先睹为快》。真的忍不住,赶紧找个没有课的下午,美美的沉浸在书中。

  一口气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边是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一边是生动灵活的案例;一边是熟视无睹的经验之谈,一边是细微之处的惊艳和惊喜;一边是批判束缚的各种冗繁的事务,一边是尽显教师的人性情怀;一边是敢于发声的拒绝之美,一边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爱。

  “活在观念里”的《平等观念在哪儿》,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陈旧和腐朽。记得学生每次都扬起笑脸和我欢喜地打招呼,我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那天在厕所,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说,我再也不和某某老师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回答。那一刻,我读懂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我想这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交往和成长呢?自此以后,学生只要和我打招呼,我必笑脸相迎,甚至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一群孩子中的其中一人喊“老师好”,我的回答不是“你好”,而是“你们好”。我要让和我打招呼的学生们,都收获问候的喜悦,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得到回答。

  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

  在“守住教育的重心”这部分的《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里,我也读出了感同身受。我们学校经常检查学生的奇装异服、奇异发型、染发烫发、穿戴首饰等现象,我们也遇到过男生不愿意剪短发的。那时候都是我们一个班主任带着一群学生直奔理发店,和老板说明要求后,就让老板直接给学生理。尽管学生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多还是默默地忍受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班主任联合起来把校外的一个理发老头请到教室,让发型不过关的学生一一排队理发,学生们虽然不敢吱声,但那天的晚饭好像都没有吃。

  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中,贾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采用教学智慧来矫正学生的心理,美化学生的心灵。贾老师先是开“做一个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特别强调“三不许”,可是学生照样我行我素。如果是我,这时候早就着急了,肯定强迫学生立马照办,但是贾老师并不着急,而是逮住这位学生来办公室的机会和她比美。

  贾老师的这个“比美”的中介,过程自然,语气亲切,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引导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让我由衷的佩服。

  当然,风格即性格,贾老师的方法不能简单复制,但我却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沟通的艺术。

  教育的细节绽放在发丝里。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我也被学生的座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有个学生已经换了三次座位了,可是她好像还是不满意。而文中的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

  文中的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借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谐美交往的能力。

  所以教育的细节躲藏在座位里。

  细节决定成败,而教育的细节更是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自尊,慎言慎行,巧言巧行,《教育的细节》在细节中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2

  拜读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这部书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一脸漠然或最多居高临下地点点头,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响学校在区里、市里的排名,却可能给问好的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为这是让学生忘不掉的细节;某数学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很不幸,刚好是个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却让其他学生都讨厌她的课,班里数学成绩年级最差——这位老师可能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到是这么个原因。

  《润泽的座位》一文中,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永通问过许多校长,竟问不出答案——校长哪有心思考虑这么小的事……作者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他在那冷冷地说着,尤其是那篇《三个词汇里的学校文化》,那个转自崔永元的关于贫困地区孩子没见过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让我笑出了眼泪,笑过之后,眼泪却还止不住地往下流——在当下充满“荒诞”的中国教育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

  这样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听到,许多来咨询的家长向我诉苦时,我发现他们说的也都是小事,而对这些小事我却无能为力。例如,孩子班里新来了一位老师,来了十天还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教师节那天,不谙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说,要去送礼物给新老师,班主任听了脸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礼物。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诉妈妈,妈妈一夜未眠,倒不是为礼物没送出去,只为孩子以后如何在这位老师“手下”学习、生活而担忧。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现在读读朱老师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学生内心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3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 “守住教育 的重心” “一厘米之变” “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 ,文字朴实、真挚,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是一本关于教 育的有价值值得阅读的好书。 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这本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 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种种共鸣,作者对我们教育一线中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深度解读让人敬佩,更受其感染愿做那个1厘米的改变者。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4

  今天,孙老师说要让我们读一本叫《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我们都很奇怪。

  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看了这本书中的5篇文章:《吃饭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主动帮他人捡起他人掉落的.东西》、《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收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他人相碰要着动说对不起》。我觉得文章讲得很有道理。

  我最喜欢《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一文。因为平时我们在学校食堂用餐时总会偷偷讲话,有时将唾沫星子溅到别人的碗里,很不卫生。吃完饭我们的餐桌还要别人帮忙清理,也很不应该。

  我们应该要养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和必要的卫生习惯。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5

  今天,孙老师一走进教室门,就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吃饭保持良好的礼仪》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教师克拉克教育他的.学生们就餐的礼仪,并总结了一套礼仪ABC。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这些外国人很注重礼仪。他们在餐馆时餐具如果掉在地上,就会拣起来递给服务员,并要说声“对不起”,而且他们不会越过别人的餐盘去取东西,而会说:“把盐递给我好吗?”

  在我们中国,可没有外国人他们注意礼仪,不过我们也要好好努力,不要让别人说我们礼仪差哦!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6

  今天,孙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老师刚刚说完,班级里就乱轰轰地讨论起来:“咦,孙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读这本书呢?这本书应该是老师们看的,而不是学生看的嘛!”于是孙老师急忙解释道:“今天要读的5篇文章可是我从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哦!”我们仔细一看,原来老师选的'那5篇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还真和我们小学生有密切的关系呢!

  这几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因为里面介绍了26种吃饭的礼仪,对我们很有帮助。比如说吃喝的时候别出声,别把食物拿在手中完,不要舔手指头,给你餐巾的目的就是让你擦手指头用的等等。

  我回到家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另外的50个细节。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7

  有礼貌是一个人一生保持良好品德的基础。今天,孙老师推荐大家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我的好奇心一下子涌入心田。我看了5个片段,它们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

  其中我最喜欢《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文中主要讲罗恩。克拉克先生是怎样教育他的学生养成道谢的好习惯的'。克拉克先生还拿出了实际行动。“我”递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你在接东西的三秒钟内不说谢字,我就把东西拿回来。一个十二年级的男孩回忆说: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根棒棒糖作为奖励,正当他满怀欣喜地刚要把糖放进嘴里时,克拉克先生把它抢走了。因为他当时没说“谢谢”。然后克拉克先生就把棒棒糖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一篇文章吗?因为每次老师递给我东西和发给我东西时,我从没吐出过“谢谢”这两个字,现在想来真是羞愧难当啊。以后我要养成感谢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人。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8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美国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我想:这本书应该是老师读的,为什么要叫我们读呢?于是,我就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饭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5个细节。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一文。里面有“吃饭时不能把手肘放在桌上”、“不能用两只手吃饭”……让我懂得了吃饭时的很多文明礼仪。我一定要做到这5个细节,同时,我还要到网上查阅其他的50个细节,我要成为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9

  今天,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美国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我想:这不是老师读的'书籍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呢?我怀着好奇心读了《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饭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三篇文章。

  其中我最喜欢《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一文。它主要讲了克拉克记不清多少次了,他把东西给同学,他们都不说谢谢,于是他就把东西拿走。一次,几个学生考了高分,奖品是书,可一个女孩高兴极了,忘了说谢谢。他就只好把书收回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很深。我在接过别人递给的东西时,一直不说谢谢,直到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要改正这个坏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好习惯。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0

  今天孙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书,名叫《教育的五十五个细节》。这是由一位美国教师克拉克写的。听孙老师说,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很好奇。

  孙老师选择了五个内容给我们看:《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餐后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男孩帮作者捡起掉落的东西;第二件事是写作者教育他的学生要及时捡起别人掉下的东西,第三件事是写他的`学生为一位女士捡起了丢弃的烟盒,便捡起它后还给了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羞愧的走了。看,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却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冯灏的作文纸被风吹到了地上了,那些经过的同学却视若无睹,只有我捡起它交给了冯灏。真想向伙伴们大声呼吁: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世界才会更美好。

  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些小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1

  今天,老师一进门,就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读《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有同学问:“为什么老师要给我们看这个,这不是老师看的吗?”老师回答:“因为让你们看这书有帮助!”于是我们带着好奇的心理看了《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五个片段。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克拉克的银行卡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一个小男孩连忙他捡起并还给了他。还有一事,一个学生的铅笔从桌上滚了下来,而没有人帮他捡,这件事使他非常生气。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扔了餐巾纸,路过的同学却不理不睬。还有,我曾经看见同桌的本子被挤到了地上,别人都不帮他捡起来,我就帮他捡起来了。这些都只是举手之劳啊!为什么我们的同学都不愿意去做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文明习惯,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2

  今天,孙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读《教育的55个细节》!它的作者是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孙老师说着,说着,我就陷入了沉思:咦!今天怎么要读书?我回过神来,带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当中的一篇《吃饭时保持礼仪》。之后,我又阅读了《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主动帮别人拣起掉下的东西》和《接到别人递的东西应主动说:“谢谢”》。它们写的`都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明礼仪的养成。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了!我认为说“对不起”这三个字非常简单,为什么有好多同学不会说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课时,两位同学相撞了,可他们不会说对不起,而互相打斗起来。我想,如果他们各自说声“对不起!”那不就大事变小,小事变没了了吗?看来“对不起”这三个字还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教养。伙伴们,我们不小心碰撞了别人真应及时说“对不起”哦,那才能养成礼貌、懂规矩的好习惯,才能成为一名礼仪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3

  今天播音员班上,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这本书是由一个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编写的他曾经在美国很多问题学校任教,现为纽约哈莱姆学校教师。我们疑惑不解,心想:《教育的55个细节》?应该是给老师看的吧,孙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看呀?虽然心里这么想,但还是很好奇。

  孙老师给我们看了其中的'5篇,分别是:《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看完后,我明白了孙老师给我们看这本书的用意,原来其中的行为规范与我们息息相关。

  五篇文章中,我最喜欢《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它讲了一个故事:如果我把东西递给学生,而他没说“谢谢”,我会马上把东西拿回来。虽然让这条规矩成为习惯阻力很大,但我必须强制执行。

  这篇文章幽默风趣,但是也让我觉得惭愧不已。一次,一个同学把我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给了我,我觉得同学之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便把东西拿了回来,连句简单的“谢谢”也没有说。现在想想,真是无地自容啊!

  今后,我接到了别人递给我的东西,一定会及时说“谢谢”。另外,我还要去网上搜寻其他50个细节,纠正自己的行为规范,做一个讲究礼仪的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4

  今天孙老师给我们读了美国一位教师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起初我想:孙老师怎么会叫我们读这本书呢?这应该是老师看的呀!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个片段:《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到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与人相碰因主动说对不起》,感受颇深。

  我最喜欢的是《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一文。主要讲了我们用餐完毕后,要把自己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可想想平时,我们用餐完毕后,都是让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收拾桌面的。现在想想,我感到很惭愧。我想,今后用餐完毕后,我一定要自己收拾桌上的垃圾,并且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同学们,我建议你们也去看看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它会让你成为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5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可我想《教育的55个细节》不是一本老师看的

  书吗?那为什么孙老师要让我们读呢?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个片段:《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则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说“对不起”》。读了这5个片段,我对《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

  谢”》一文印象犹为深刻。它教育了我们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要及时说“谢谢”。是啊!在生活中,许多人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都不说“谢谢”。我想,我们应该要做一个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用一句简单的“谢谢”反映自己的文明素质。“谢谢”,让我们每天都做好朋友!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6

  今天,我在上播音员班时,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吃饭时要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等文章。宅主要讲了作者的银行卡和驾驶证掉了,还没等他弯下要去捡时,一个小男孩已经跑过来帮我捡了起来。而正是那小男孩的妈妈教育了孩子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于是作者也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当一个女士把一个空香烟盒扔在地上时,一个叫乔斯林的女孩把它捡起来并还给了她,那为女士起初像疯子一样看了她一眼,后来,她把空香烟盒放进了口袋,离开了。读到着儿,我突然想起了有一次我看见有一个同学的尺掉了,不但没帮他捡起来,还没有告诉她,顿时,感到很羞愧。“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都应该养成。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细节心得05-06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09-2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04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3-04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7篇03-25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范文(通用25篇)02-2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9篇03-04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7篇03-13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8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