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风》有感

时间:2021-07-10 14:55: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家风》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家风》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开《家风》一书,便被扉页上那一位雄姿英发,身骑战马的战士所吸引。开始,怀着好奇的心情仔细品读,后来,越看越有味道,越读越肃然起敬。

  《家风》以纪实的形式详实记录了土默川上丁、赵两家几代人的事,着重讲述了丁树林、丁新民父子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们对待事业、金钱、家庭和子女的态度和他们的治家之道,使读者真实地了解到他们知书达理、诚实守信、谦和忍让、孝老爱亲、乐善好施、济困怜贫的良好家风。

  丁树林,丁新民的父亲,一名在抗战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为革命事业舍弃了自己甚至是家庭妻儿的安危,几十年如一日的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家里,老人家虽言语不多,对待孩子们也很严厉,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处事。例如,偶然遇到身处困境的昔日战友,他不惜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接济战友;或是一辈子心硬的他,站在牺牲战友墓前的泣不成声;亦或是打发孩子们去给单身老职工打扫房间、拆洗衣服,将老友们接来自己家过年,陪他们喝酒等等。就这样,孩子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关心、帮助他人,养成了孝老爱亲、乐善好施的好品质。

  本书的女主人公赵淑珍,也就是丁新民的母亲,这位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在我看来,却是丁家这一大家子的灵魂。出生正道人家的她,从小就是一个勤快善良的好孩子,在嫁给丁树林后,她勤劳本分,不受流言蜚语的侵扰,毫无怨言地在丈夫身后默默支持着他的革命事业,自己吃尽苦、受尽累将孩子们拉扯大。

  “在交通大院里,别人家的娃娃是盼望吃好的,丁家的子弟们是害怕吃好的。一听见要吃稀罕饭他们就愁上了,他们不是不爱吃,他们是怕给院里的邻居们一家一家的送。在巧儿齐召就是这样,搬到交通大院以后更是这样。家里一吃个饺子啊、炸糕啊,赵淑珍总要打发几个娃娃给院子里的领居们送,送完回来自个儿才吃,吃糕一家送五片子,饺子一家送七个”,在那个穷苦的年代,东西不算多,但母亲却有自己这么做的道理“一来这是些稀罕东西,平时吃不上,送过去至少给娃娃们解个馋;二来呢,领居们住在一起,就是个你来我往,互通有无,这样才显得亲热,有了好吃的,关住门自己吃,那叫吃‘独食’,跟偷吃有什么两样?”妈妈一生的处事原则,也在无形之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丁新民,可以说是丁家家风的最好继承和发扬者。丁总多次跟大家讲过,我们的办企宗旨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现在是,将来也是。他坚决反对“吃独食”。就是挣到钱了要大家一起分,和员工一起分、和民工一起分。他要让跟着他一起奋斗打拼的员工和民工们都富裕起来,要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这么些年来,丁总确确实实也做到了!修路、架桥、依法纳税、带动员工、民工走上了富裕之路,民工中,像张金保这样最初跟随丁总的民工头现在都成了公司老板。丁总总是会在时逢八节给工区的老战友或者困难户送去吃喝和慰问金。他将创企之初树立的宗旨和愿景,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他的企业成了当地的龙头;他的员工,成了人人羡慕的高收入人群;而他的民工兄弟们,也成了城市中最有尊严的建设者!我想,丁总今天的成功,和丁家家风的熏陶影响是分不开的。

  有一期封面为丁老总夫妻二人和丁鼎总裁合影的东方画报还记忆犹新。这是一本“东方母亲节”专刊,在这个属于全体东方人母亲最骄傲、最温暖的的节日上,我们看到并真切地体会到母亲们脸上洋溢着的无比幸福和满足,而这也是对东方、对丁家的忠孝传统最大的肯定!正是丁家人所继承并发扬了这些纯朴高尚的家风,使得一个又一个员工和民工的家庭过上了好生活、好日子。这样良好的“家风”也必将成为丁家人传承和恪守的传统习惯,世世相袭,代代相传,让后辈子孙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读《家风》有感】相关文章:

读《中国家风》有感06-02

读 有感07-27

读有感04-22

读 有感08-03

读 有感08-06

读 有感08-07

读有感08-13

读 有感08-09

读 有感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