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9-11 13:30:06 晓丽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2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20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

  最近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读过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让我有体会很深。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读完这些文章后,真有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

  今天,我拿着枕边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突然,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发现自己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与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能帮助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该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实践,不断努力提炼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含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担忧。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触。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谦虚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办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儿园呀。”是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经常被一大家人宠着、溺着、骄着、贯着,什么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来,孩子能不倔强吗?其实,“不应骄贯孩子”这个道理家长也明白。可现在因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在事情发生是,由于经验的不足,一时间没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办法,反正为了“息事宁人”,只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同样的事情会再上演,每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变的倔强吗?所以,为了孩子们明天美好的未来,家长要学习,做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学习?因为,老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也有义务帮助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养育孩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3

  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其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能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说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空气的气息,去享受花草的缤纷,让自己的感官灵动起来,打开心灵的门,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股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让自己静一静:今天的作业改完没?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

  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惟有静才不乱,惟有静才安宁,惟有静才会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4

  近几日,又再次翻阅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教师,也会被学生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家务上了。与书籍的接触越来越少,不管是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自己的知识面,都逐渐狭隘,真是惭愧不已。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怎能不与时俱进呢?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步骤,多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综合性的各方面书籍,真的很有必要。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5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推荐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刻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刻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刻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个性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期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就应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他们个性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刻,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推荐呢?在那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用心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但是有必须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明白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个性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资料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好处。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正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能够再读一读这本书,必须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其中第一条就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7

  这两周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育学循环一级两套教学大纲部分,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9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因此,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读书吧,老师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更应该多读书,以便开拓视野,教授孩子们更多知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0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1

  最近我看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作者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翻译得很好,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他怎有如此多的思想,他怎有如此妙的建议,他怎有如此深的见地?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思想好落后,苏联在一九四几年就有那么好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我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凡事多与学生商量,多与学生沟通,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

  再次,从此书中我发现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的一些错误态度和做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我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不要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但当我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就深深感到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种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学习的问题不仅在阅读中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与借助了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

  总之,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推荐》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方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一样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刻。’应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正因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能够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必须时刻,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超多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刻。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veryok)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刻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因此,能够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能够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诙谐搞笑: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好等待‘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取,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就应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潜质、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就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必须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方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们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奋。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作为教师就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就应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就应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级的教学更就应如此,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几条建议来谈谈自己粗浅而朴实的想法。

  一、让我学到了教学的方法,例举如下:

  把2500个常用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

  原本也是觉得教一年级的孩子词汇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来又没想出什么可行的方法。我想这本书中教的这个方法确是十分可行。日积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获,而且并不是需要太多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也易激发。如同高年级一些老师采用的每课课前学古诗一样,对一年级的学生,学些词汇应也是切实可行的。

  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你的课堂上你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你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想象呢?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背教材,还要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几人能做到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同样的课、提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卷子,那怎么能做到个别对待呢?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比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档次的问题,做难易不同的题目,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在不停地进步。

  二、通过学习让我明白许多教学的道理。

  如:对于后进生的工作,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细细想来,确是如此,单纯的教师一片苦心的逼,也许会让这些孩子更加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用心,确成了恶性循环的渊源,真是事倍功半之举。在我知道了这一道理之后,书中又给我们教师说明了明确的方法,那就是得让这些孩子增加阅读量。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三、通过阅读让我改变了一些观念。

  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嚗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使我想到身边所发生的,有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只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有老师把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这样做过,不惜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把他们拉来补作业、背书、默写,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今天会默,明天就忘,要么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成为一种“死”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沦落为后进生,这其中我们做教师的其实是阻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想想真有些后怕,为了孩子赶快转变观念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5

  读完了这本书,发现它吸引我的地方太多太多。它朴实的语言,发生在我们教师身边的一些案例以及其中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些建议对于我来说都颇具吸引力。

  下面我就这本书中印象尤其深刻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抓住学生的认识与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的想,有的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的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结合点,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书中强调,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应该让学生努力把握住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的关系,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受着无可替代的思维训练。当然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这样才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给自身充电

  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郑杰老师说:“因为如果教师不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学生更加亲近你,更具有魅力。

  虽然现在我们从事的是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力。但是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不仅智力提高,而且创造性极强,经常会问一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终将被淘汰。此外,老师向来担任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如果教师养成了不断学习的好习惯,自然会给学生正面的影响。

  三、理解倾听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入而已。而倾听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学会倾听很重要。

  而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工作比较琐碎,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忙碌,学生跑过来对你说这说那,语言表达不清楚,说半天还没说完,而由于正忙,有时根本听不到耳朵里面去,敷衍一句:“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一会再说!”其实感觉孩子们说的只是小事,根本没听的很清楚,而真正忙完了,又将这件事给忘了,孩子期待的事情你没有交代,自然给学生心里造成了一定的阴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理解倾听的意义,并懂得学会倾听。

  四、正确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指指那些相对于一般的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不久而且不牢固的学生,并且这类孩子还经常犯错误,很让老师头疼。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语言朴素却饱含善意,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去领悟它精髓之所在,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使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6

  本书是《家庭教育时报》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9辑,主要是“教育时报”中的“教育看分”中的内容,全书主要围绕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出家长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教育子女的真知灼见,对于教师父母都是大有裨益的。我调入城区后,越来越觉得与家长沟通非常重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那就是怎样指导家长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而我自己也是一个中学生的家长。为此,我利用暑假阅读这本书,得益不少,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来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文字精练,同时书中的案例生动形象,阅读后使人感到亲切可信,让家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教育方法和专家的建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朗西斯·培根的这句话被很多人看作读书的动力。而对于我和女儿来说都切实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培养女儿爱读书的习惯,还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给家长的一百条建议》书中写道:不要给孩子增添额外的作业以求提高成绩,只要教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建议》还请我们记住:儿童学习越困难,她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多,她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她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他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就越强,而我们家长教育起来就越容易。引导孩子读点名著,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很有好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就是教育部推荐的名著。

  理解孩子的情感这一部分更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关注的。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用抽象的道理,而应以情感教育为主。教师和家长要呵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来说自信是他们得以坦然踏上人生之旅的动力,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是建立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将人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有了自信,缺乏自立能力也不行。试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控制着大多数人,作为一个女性,独立的能力都没有,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父母应该深谙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不通过培养女儿的自信自立,把这把金钥匙交到她手里,让她一辈子受益呢?关于自信,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的。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做教师要讲艺术,做家长也要讲艺术,在做家长的艺术中,一两的身教等值一吨的说教。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我们是什么要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因此,作为家长应具备五种意识,我觉得对我们教师更应该具备这五种意识,第一种是使命感,我们的使命感是使孩子学会做快乐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种责任感,没有人回替我们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是不可替代的家长拥有和孩子相处的优先权,、不应有意无意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别人。第三种紧迫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孩子今天正需要我们的教育,明天也许就晚了,时间就是珍宝,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找到。第四种是平等感,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大朋友“要学会从孩子的眼中看出他们身上发生什么事,并根据孩子的实际,给于他们帮助。第五种,幽默感,幽默感与应对挑战的能力有关,并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看待世事的视觉紧密相关。

  总之,未来的竞争将是复合型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通用人才,即要求竞争者了解多种知识,能够很快熟悉新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探索新知识的手段和技能,要富有创新意识、挑战意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7

  早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知道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惜那时候人太浮躁、太功利、太没有耐心,始终只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读了读,丝毫没有从这本伟大的教育名著中吸收到营养。终于在昨天晚上,教书近十年碰到无数挫折与困惑后重新将目光投向苏霍姆林斯基,向大师学习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也因此明白了自己近十年来在教师这个行业屡遭失败的原因。

  我集中阅读了前五十条,最大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源于他抓住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最好条件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不断地阅读。他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又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完成任何作业。是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之所以觉得学生难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欲望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这告诫我在从今往后的教师生涯中不管走到哪个学校,无论碰到什么学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阅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40%以上都可以放在阅读和引导阅读上。要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于强迫学生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他并不强调一个学生想要数学成绩好就得读与数学相关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书籍,而是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能够迁移到数学中来,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科目成绩的目的。为此他给学生编制了集合了200个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故事的书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游泳池的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活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在让学生阅读各类书籍的时候,自己更应该加强阅读,每日坚持不懈的阅读各类书籍,进行思维体操训练。要阅读教育学著作,阅读青少年心理学著作,阅读专业领域内的书籍,阅读专业领域外的书籍,总之包罗万象,片叶只花皆可伤敌于百里之外。

  2、老师要坚持写教育日记,每天笔耕不缀,在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反思、总结,积累自己宝贵的教育财富。思多远,方能行多久。

  3、老师在新一学期的工作前,必须事前就做好计划,有提前量。其实每个学期前要有总体计划,每周前要有计划,每日前也要有计划,养成凡事有计划的好习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避免脚踩西瓜皮的情况。让自己活在清晰的计划中,每日有可追逐的目标,会让你愈加坚韧与坚毅。

  4、要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能拖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22:00左右要睡觉,早上6:00左右就应该起床工作思考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不但要让学生储备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我深以为然。他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这告诫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放手发动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可以让学生给相关部门邮件提出自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出一份报纸。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自己动手布置。可以让学生演讲、辩论、讲故事、评论、给父母留言条。可以让他们自学语文课文等等。总之要使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让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强烈感到自身知识储备的贫乏这样才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8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神怡。假期拜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对于我来说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颇丰。

  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像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赏识就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扬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因为当今的孩子都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即人的面子就是人的尊严,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小学低段的孩子,他们的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老师应多给学生搭建属于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从而增加自信,老师多用激励性语言,多赏识少批评,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缺点。实践证明生活在赞扬中的`孩子很容易自信,但长期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则易懦弱,丧失信心。老师应把赞赏这股暖流洒进学生心灵,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光,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淡淡的微笑,只有孩子切身感受到了真实的爱,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使他们快乐地融入班集体中。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太阳的热温暖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回报社会。

  与书为伴,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与书为伴,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书为伴,我深悟我们的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多读书,就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借鉴,从而工作充满了信心,不再迷茫。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9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分喜好,一种追探的愿望特别猛烈,陆连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供应了教育的对比,好像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里缓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学校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知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知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信任,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抖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抚养教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清晨,我在上班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到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珍惜。”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到,你对老师说本身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老师的教育价值到底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当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遍布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美。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到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信任小忆的话,由于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伙伴。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接受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挂念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假如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珍惜,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像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一般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自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定,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老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紧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忙人成长的学问,具有猛烈的社会性、情感性。老师是学校教育的紧要承当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0

  新任教师培训后,宋校长推荐让我们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真的受益匪浅。看过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宋校长极力推荐这本书。

  在自己不长的教学工作中,那一点点的琐碎小事消磨着我曾经的雄心壮志,自己反而在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心里真的很浮躁,好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过书了,这次迫于作业开始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心里的浮躁与迷茫真的在慢慢减少。有很多的金玉良言,让我自己开始不断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向着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而努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低年级老师,更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我想了想我们班的那群孩子,只要我说表扬时,孩子们会立刻去调整自己的坐姿,答题方式等等。我发现学生特别想把最棒的自己展现出来,让同学老师看到。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最近,我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作业的好坏,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直都在玩,一直都在动,课堂上总是被他弄出各种各样的的与上课不和谐的声音出来。我也跟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收效甚微。说实话,对我这么一个新班主任来说,真的很头痛。我不能一般的标准来要求他,他总是做不到。在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反映说孩子最近在折纸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我就对家长说,那今天就让孩子在折纸上写拼音日记。我没想那么多,晚上家长给我发短信说:今晚孩子很愉快地完成了拼音日记,而且时间比原来的少了很多。第二天来,孩子给了我一只小船,他的作业就写在那只小船上,字迹比原来干净整洁许多,而且内容很好。学生有了转变,作为他的老师,我真心感到很高兴。学生确实应该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教育。一次,这名学生拼音日记写的特别认真,但是他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我给他标注出来,还在班上把他的日记给大家读了一下。孩子特别高兴,下课就来告诉我老师我明天一定还会写的更好的。晚上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有比优和小花更厉害的,就是这种,我肯定也会有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描述:“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今天他的日记“五颜六色”被划上了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孩子有上进心,还有信心了。感谢老师!他今天很积极地写日记,还说:“我明天肯定还会有的”

  通过老师一个个很简单的表扬赏识,这个曾经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生一点一点的建立起信心,在不断的进步着,孩子虽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看到孩子通过老师的表扬在一点一点进步,作为一名新老师,心里真的会格外的高兴!我就想发现宝贝似的,我觉得今后一定要多多表扬孩子们,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会建立起来,孩子需要我们的赏识与鼓励,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我们的赏识中,越来越优秀!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建议读后感04-25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13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1-14

读《给教师的建议》04-2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9-0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3-1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3-1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