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1-09-06 15:50: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从文家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文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文家书》读后感

  《从文家书》读后感 篇1

  假期里闲暇的时间较多,便读起了从淘宝上买来的《从文家书》。看沈从文行云流水般的文笔,看他与夫人张兆和婚前婚后的情感交流,看他们经历乱世和动荡岁月却依旧坚如磐石的高贵人格和精神力量,我不由得感慨无比,甚而动容。我知道自己的脆弱,很容易就能被一句话,一片景色,一个心灵所打动。但,沈、张的书信打动我的不止这些。

  在我的记忆当中,沈从文与张兆和是一对琴瑟和谐的恩爱夫妻。而且正是这种恩爱幸福的夫妻关系使得沈从文即使在抗战的严酷岁月里,仍然能够写出像《边城》那样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但,真实的情形却并非如此。

  我很感意外的是,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竟然有着三、四年的艰辛历程。一方面,作为老师的沈从文在几百封求爱信里顽强地表达着对张的孜孜以求,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张兆和却是无动于衷、冷漠以对。不过,这丝毫改变不了沈的执著。他将张兆和奉若神明,喻为月亮:给他永恒的光,却从不索求什么,也不因人的赞美而有丝毫动容。

  紫色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潭水,五颜六色的石子,高出水面丈高的吊脚楼,胡须全白而身强体壮的老船工,两岸曲声、狗吠、小儿哭闹、送客的寒暄……这一切在他笔下犹如声色俱全的影片跃然眼前。那也许是他们夫妻经历的最平和的一段岁月了。

  虽然是文人,但并不能免俗,会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会有怀疑、猜忌、抱怨、责备。尽管不能免俗,但他们却又高于普通人。因为普通人做不到如他们一般,纵使身不由己,朝不保夕,却不忘忧国忧民,始终心存善良。纵使战事未停,颠沛流离,仍然会有闲情咏时伤怀,描景抒情,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书中最简洁最打动人的是这样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还有:不要让我这个话又伤害到你的心情,因为我不是在窘你做什么你所做不到的'事情,我只在告诉你,一个爱你的人,如何不能忘你的理由。我希望说到这些时,我们都能够快乐一点,如同读一本书一样,仿佛与当前的你我都没有多少关系,却同时是一本很好的书。

  《从文家书》读后感 篇2

  其实在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还感慨了一下,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书信集的书了。纸质的书信已经退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连带以前小说里惯用的书信体小说,或者书信类情节都不会再有了。

  现在人们也写e—mail,但那更多是商业信函或工作内容,偶尔能有的会表达情感的email也会由于它的电子化,使得保留下来的可能性很低。

  这是时代的变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确凿的变化。胶卷、磁带、纸质相片,甚至以后的报纸、纸质书籍都会变成一种怀旧的东西。

  书信这种文学类型,有它独特的地方,因为很多书信集是真人真事,由于他们在写这些信的当下,并不知道这最终会是出版物,它所表达出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那是一种绝对真实的力量。你会由于那些自然真诚的情感而感动。所以书信集具有一种非虚拟类的真实,但同时又有虚拟类的抒情,兼而有之的特点。

  更由于这种特点,很多小说家会在小说里用到书信这个工具,通过它来表达对白所不能传递的情感。

  而这种情节可能以后会在描写现代生活的小说里越来越少的看到。

  沈从文这个书信集要从文学性上来讲,可以说是一点都没有价值。我觉得它更有可能的意义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他的家庭,他的工作,他的身体,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但通常书信里所表达的那些情感,在沈从文的这些书信里,几乎是看不见的。他表达得非常有限。

  这也许跟他的自我性格有关系,你能看到他在信里表达他对沈虎雏(二儿子)一家的思念,对小红红(沈虎雏的女儿)无限的爱,但沈从文的这些表达都体现在信里真实的家长里短上面,比如寄200块的路费,小红红画画很有天份,嘴甜惹院子里的老奶奶欢喜,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他没有在抒情。这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所写出来的信。它过于真实,甚至过份真实,而显出无聊和无趣。

  里面也有沈从文非常绝望的时刻,在文革早期,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高血压和心脏承受不了,有一封信他黯淡地谈到希望沈虎雏有时间来看他,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是这种表达,他仍然是在非常有限的几个文字里面。

  他整个的情感被压抑在那些具体而琐碎的生活事件里了。

  沈从文应该在现实生活里也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而那个可怕的文革时代,人与人之前,甚至家庭里关系最亲密的人与人之前,都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情感了。沈从文在这些信里写了很多感谢党的废话,当然我知道其实那也是他的真心话,因为那时候的人,已经分不清哪部分是真的哪部分是假的了。这些洗你脑的标语是真正烙在他们的脑子里,在对自己的家人说话时都无法排除掉。

  在越来越接近文革结束的那些信,沈从文似乎更为放松,小红红被送到北京,大儿子刚出生的女儿也留在北京跟他和他妻子一起生活,他的信里也变得更为生活化。

  读到最后,我似乎觉得他的这些书信,更接近我和母亲之前在现在这个时期的聊天,我已经长大,而她开始衰老,我们之间操持克制的情感,在我们单独相处的时候的那种表达方式,她拿个毛衣在那里织织,或者择择菜,然后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过去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些人的现状,而我拿本书坐在那里听着,偶尔地回应着。如果有那么一个睡完午觉的冬日下午,我们就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爱你,没有拥抱,没有亲吻,只有隔着一段距离的闲聊。

  《从文家书》读后感 篇3

  最近越来越感到惭愧。

  常常以为看了一些书,就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但是书山无涯,你以为你无所不知,其实恰好暴露的是无知。我太需要,太需要沉淀了。

  比如我喜欢的沈从文,我读了他的两本书,就以为把他读尽了,就觉得是一个真正懂得他的人了。等偶然看到第三篇《从文家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傲慢让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摸到了大象的一只脚,却以为是全部。

  《从文家书》是他写给夫人张兆和的书信合集,他曾在信中言道:“爱情呢,得到一种命运,写信的命运。”然而这本书,至真至诚的,并不只是爱情,他对于文学的一些评论让我深以为然:‘’作家从上海培养,实在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努力。你不怕山险水险,将来总得来内地看看,你所看到的也许比一生所读过的书还好。”

  他住在北京和上海的时候,回老家都要走水道。从长江逆流而上,他回到长江的分支河流中,一步步回到自己的童年。他总那么想,一条河对于人太有用了。海虽俨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他赞美他故乡的河,正因为他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他说,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教给他思索人生的,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作为他的半个老乡,我曾经深深地以他为傲,我也觉得我是懂他的,如今,我回乡的路再也不用山一程,水一程,乘坐高铁,坐地日行八万里,似乎一眨眼的功夫无名就到了家门口,但我们也失去了在江上听着船夫骂着野话的场景。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搭同学父亲的顺风车回家,他选择了走一条老路,中间有一段路程,要把车开到船上,然后坐着船到对岸去。那一天的夕阳映照在斑驳的船只上,从未有过的陌生和新奇,让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独特的体验。而如今,太多的千篇一律让我们不再觉得这个世界新奇。

  我们从一条河出发,终于见到了汪洋大海,等到我们回过头来,我们应该像洄游的三文鱼一样,去寻找我们的子宫,去寻找养育我们的河流,我们回到大地上去,回到坚实、生硬、野性的乡野中去。那里,才有真正培育经典的土壤,才有人情味,甚至野味,我们匍匐在大地上,无边的旷野上,真正的诗歌升起。

【《从文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后感悟03-01

【热门】《傅雷家书》读后感01-28

【热】《傅雷家书》读后感01-14

《傅雷家书》读后感【推荐】01-02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01-28

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01-17

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01-30

中学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02-22

高中生傅雷家书读后感01-27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