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时间:2021-06-02 17:32: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天赋自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1

  《让天赋自由》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什么是天赋,如何发现天赋(忘我状态)。

  二、什么因素制约了天赋,如何发挥天赋(部落、态度、导师、时间)。

  三、指出未来教育转型的方向之一是实现天赋的教育。

  什么是天赋?我们通常认为的天赋局限于智商、情商或者学术能力、记忆能力等等,而智力的多样性是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仅限于前面所列举的。其次,它是动态的,也就是在大脑的动态运用过程中会爆发真正的突破。例如很多喜欢讲课的老师会发现,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有合适的例子突然出现在头脑里,而在平时认真地思考却不一定想得起两者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真正的突破,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最后,智力是完全独特的。而智力是天赋的核心元素之一。

  创造力应该是天赋中另一个核心要素。智力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创造力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同一时间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深入我们的直觉和无意识,以及我们的心灵和感情。换一种方式表述就是阿基米德不是在书桌前发现了浮力原理,是在泡澡的时候发现的;而牛顿也不是在书桌前,而是在树下。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反而在进行其他活动时无意得出了结论。现实中对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就是,睡觉前去想一个近期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放下它,沉沉睡去,潜意识会自动工作,有可能在梦中(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可能在第二天醒来,答案会自动浮现。

  人如果处于忘我的状态,就是位于天赋的核心了。我们的整体,包括呼吸、心跳、思想完全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是一种能量的整合与集中。这时,你就身处天赋之中,你发现了你的天赋所在。每个人都有进入忘我的沉浸状态的独特方式,也有发现自己天赋的独特方法。但是这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仅有测试是不够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乏发现自己天赋的机会,或者压根就没有发现自己有哪些天赋。为什么,作者认为原因是个人的限制、社会的偏见和文化的约束。每个人面临的环境可能都不会完全相同,解决方案也不是千篇一律,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包括小时候,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给出父母自己的判断),要勇于去尝试,去试错,找到自己的天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朋友圈,坚持自己的态度,并有毅力坚持下去,才会最终迎来天赋之花的盛开。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导师出现,也可能没有。导师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识别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一些之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在人生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天赋不一定让你变得更富有,但是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丰富性和平衡感。这种丰富性和平衡感对于个人幸福,与不得不做的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同样重要。

  基于让天赋自由的理念,未来的教育显然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订制化的,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这让我想到了孔子的学生们,在几千前就享受了订制化的教育。同样的道理,孔子用符合每一个学生性格的语言来讲述,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2

  我读到一本有趣的书《让天赋自由》,本书的作者是肯·罗宾逊,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本书所描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天命,就是指“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能够相互结合的境界。本书强调的是:发掘天命,激发热情,才能创造成就。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命为何物?天命就是天生资质与个人热情结合之处。天命的两大成分是“天资”与“热情”,两个先决条件是“态度”与“机会”。换句话说,天命就是在四答这四个问题:我有、我爱、我要、在哪?第一,我有。天资,指的是你在某方面与生俱来的天分,让你靠直觉就能感受或理解某个学问的本质、其中的道理,以及它的用途。因此,天资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第二,我爱。许多人在某些方面有天生的能力,却不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天职。因此,不仅要有天资,还需要有热情。第三,我要。态度,指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与环境——观察事物的角度、你的性情,以及情绪性的观点。有个有趣的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你的态度:你认为“运气”在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热情工作的人常说自己很幸运;而自认为没有成就的人则说自己运气不好。第四,在哪?若缺乏适当的机会,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天资何在,也不知道这份天资能为你创造多高的成就。因此,天资需要有机会使用,才能展现出来。

  四个关键问题,决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资/什么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热情/哪件事让你永远充满活力?

  态度/你让际遇左右生命,还是用态度创造运气?

  机会/如何为你的热情找到实践的管道?

  本书记录了59个感人的生命故事,他们的故事并非童话,这些人都过着挑战重重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旅程并非轻松坦途,都同样经历过低潮与高潮;他们没有一个人拥有“完美”的生命,却经常在某些时刻体验到近乎完美的境界。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而且认为工作中的自己最近真实的自我。他们的时间流逝与别人不同,他们活得更扎实、更专注、更有活力。他们让我们意识到,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人生、孩子的教育,以及各种组织的运作。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识,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意想象能力。书中以宇宙天体的大小为例子,来说明想象力: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大小重要吗?是的,我们很难清楚的认识,因为行星就其它东西一样,“大小”是相对的。虽然人类与地球与太阳与银河系比较起来,人类或许又小又卑微,但是,人类依然出类拔萃,因为我们有能力知道自己渺小。这种不同,就是天资和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创造力可以将想象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若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就不可以被认为具有创造力。你必须将想象力付诸行动,才能创造新的东西,或是提出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你可以把创造力视为“应用想象力”。

  可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哪里了?本书引言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个小学老师正在给一群六岁的孩子上绘画课,从在教室后面的一个小女孩平常上课很少专心,在绘画课上倒是相反。持续二十分钟之久,小女孩定定坐着,双手圈着画纸,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创作中。老师十分惊奇,最后,开口问小女孩在画些什么。她头也没抬就说:“我画的是上帝。”老师听了讶异地说:“可是没有有知道上帝的长相呀!”小女孩说:“等一下就知道了。”这令人想起年幼时期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我们有多么奇妙的自信心,但多少人长大之后便遗失了这样的自信。书中引用了瑞吉欧教学法的创办人马拉古兹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告诉我们:孩子有一百个世界可以探索、创造和梦想,但是我们偷走了九十九种。让孩子不要去听、不要去想,只需去发现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那个被我们偷走了之后仅存的世界。我们告诉孩子,工作和玩耍、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这些事情不能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孩子说:不,一百就在眼前。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天赋自由?跟牛顿一样,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换句话说,你必须寻找让你看见的伙伴。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只能独自追求热情,那么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或将感到无上的解放。本书所说的“族群”,包含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范畴”;一个是“同好”。多数人之所以能找到天命归属,都是因为结识了怀抱相同热情,也希望实践自我的.人。相反的,如果你深深觉得与目前的族群格格不入,或许就该转头往他处去寻找了。族群并不只是让你获得认同与互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族群还能给你启发与刺激,促使你突破限制,创造更高的成就。还有一个关键点,你要找到让你人生大转弯的良师。良师常能为你提供四种功能:识别、鼓励、辅助、督促。为了寻找此生的天命,你必定会遭遇重重的障碍与限制。若没有熟知路途的向导,看出你的热情、认同你的兴趣、铲平你面前的道路,并且敦促你发挥能力的极限,那么你的人生道路显然肢困难许多。

  我们的体内其实已经存在着成长的元素,所以必须设法发现并培养自己独特的资质与心中的热情,这才是确保个人成长与成功的最佳途径。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3

  《让天赋自由》这部著作的作者是TED视频浏览量排名第一的演讲人肯·罗宾逊。

  他说写这本书,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非常成功的芭蕾舞演员吉莉安交流时才突然觉醒——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拥有天赋的,至于后来成为平庸之辈,只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体制,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才会被无情的埋没。

  吉莉安小的时候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小孩,每天上课时坐不了两分钟,她不是推开窗户东张西望,就是和其他同学吵吵嚷嚷。学校认为吉莉安有学习障碍,需要进入特殊学校,并建议她的妈妈带她去神经科检查。

  吉莉安的父母了解了这些状况之后非常着急,决定带着孩子先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当心理医生听了吉莉安母亲的叙述之后,站起身走到坐着的吉莉安面前小声的对她说:“我和你的妈妈需要到外面谈些事情,很快就会回来,你呆在房间里等一会好吗?”吉莉安点点头表示了同意。

  心理医生在出去之前,打开了办公桌上的收音机,收音机响起了音乐。门还没有刚刚关上,吉莉安就站了起来,在房间里随着音乐跳来跳去。

  这一切,都被门外的医生和妈妈看进了眼中。其实,心理医生就是想看一下孩子独处时的表现,现在,他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医生转脸对吉莉安的母亲说道:“回去吧,你的女儿一点毛病都没有,她是一个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妈妈非常相信心理医生的判断,真的把吉莉安送进了一所舞蹈学校,在那里,小吉莉安得到了真正的释放,那个地方全是跟她一模一样好动的人,在那里,她再也不需要痛苦的静坐思考了。

  后来吉莉安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团,成了一个独舞表演家,并在全世界巡演。当芭蕾舞演员的生涯结束后,吉莉安又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剧团,并在伦敦和纽约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剧目。最终,她见到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并和他一起创作了一些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包括《猫》和《歌剧魅影》。

  是谁规定只有学习好数学语文,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才叫成功呢?

  罗宾逊在书中告诉我们:在儿时在玩乐中如果有所发现,绝不要低估它们的重要性,因为这极有可能将平庸者变成真正的勇士。

  如今的教育在慢慢向着一个方向靠拢,那就是应试。

  为了应试考一个好成绩,父母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到升学率高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他们会给孩子报无数个辅导班,不管小孩喜不喜欢;他们会给孩子制定一系列目标,不管小孩底子如何。

  为了应试考一个好成绩,老师们会拼了命的把所有学生往这个方向拧,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性格、什么条件、什么水平、什么家庭。不管你是谁,成绩好就是英雄,就值得所有赞誉;成绩差就是无能,就会被众人鄙视。

  乍看起来,这一切真的再正常不过,学习嘛,总需要一个方向,总要用某个数据标准去衡量。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是多么的专横无理智啊!

  我们知道烹饪需要技巧,比如绿豆芽是适合快炒的,黄豆芽是适合慢炖的,如果都用一种标准去炖或者去炒,那做出来的菜还有那么香吗?

  我们知道,花卉之中的习性是不同的,比如月季喜光,文竹怕阳。如果把他们都放在太阳下或者都放在房间内,那花儿还能开的那么艳吗?

  我们知道,家中的小动物是有不同用处的,比如狗不会打鸣,但能护院;鸡不能护院,但会打鸣。如果硬要它们都去打鸣或者都去护院,这是不是过于无情、过于暴力了呢?

  人呢?难道一锅炖?难道都放到太阳之下?难道都必须都有好嗓子?

  应试教育,就是在做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呀!这是多么的不明啊!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人类,每一个体的存在,都有着他独特的属性和价值。如果非要拿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是不是非常的不公平呢?

  或许有人会说:学校里除了数学语文,也有其他音乐、美术、体育。只是孩子没能做到突出罢了,如果突出了,自然学校会将他往他突出的那方面培养,而不再用去走传统的应试教育了。

  可现实是,孩子们早就失去了展现天赋的机会,为了应试教育,老师们几乎挤占掉所有的音体美课,他们又指望谁去发现天赋呢?

  究竟为什么学校不重视艺术呢?

  作者在书里面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主要是文化和历史原因。多数的大众教育系统都是在最近,也就是在18世纪、19世纪,才变成这样的。

  这些教育体制是为了迎合由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主宰的时代的经济利益。数学、科学和语言技能是工业时代的工作基础。文化和历史对教育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在于大学的学术氛围,它已经抛弃了任何与心灵、身体、感觉和大脑相关的活动。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校系统灌输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智力和能力观念,也高估了某些种类的天赋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不顾它们之间及维持人们与社区活力的关系。这种分层,这种“普适”的教育方法其实边缘化了那些天生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孩子。

  看来,到了今天,依然沿用着旧的教育体制,确实是不合时宜了呀!

  《让天赋自由》这本书,把我们从浑沌中拉了出来,让我们用另一种思维去看待天赋的存在,真的非常值得好好细读。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赋的使命读后感01-10

《天赋的使命》读后感02-17

天赋05-21

天赋的近义词_天赋词语解释及造句01-15

天赋的近义词01-15

天赋散文12-17

天赋的近义词11-16

把天赋还给孩子06-28

测试你的天赋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