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时间:2024-09-05 13:39:41 维泽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1

  最一开始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是带着多深的热爱才敢向我们所有人宣称:美丽的阿勒泰,这片寂寞而绝美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是我的。通过作者李娟清新的文字,从她的口中,我终于得知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是孤独的存在,那里是最朴素的存在。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探知,那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看不到太多华丽的词句,更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思想。仿佛只是看到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穿着那经了风吹日晒褪了色的鲜艳的衣服,坐在对面。有点羞涩,更多的是坦然,娓娓道来她的生活。她的语调是那么轻柔,她的描述带着那么多的骄傲和欣喜,她真诚地拉着我的手走到那个让她无法离开、不能离开的地方去。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连那片戈壁上的狂沙风暴都有着别样的风情。

  她在叙述,她在描述,不是刻意地想要表现什么,只是单纯抑制不住自己要表达,要告诉他们她所知道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她,也不属于她。她不在乎,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知道这个不同于任何其它地方的存在。她所看到的.,她的生活,只有她知道;那里的人们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快乐失落,对那片土地的失望和热爱,只有他们知道。

  我终于了解她有那匹人家抵债还给她家的马儿,有辆她坐了一整天的摩托车,有一年她去森林采木耳,有些总在她家商店打电话回家的有趣的小人物。每每读起来却感到那么的有意思,那么温暖。她和叔叔在半路,摩托车没油了,但是却有过路人慷慨的倒油给他们。在那个天那么蓝,风那么急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可爱的人民。他们也会抱怨,也会惆怅,也会忙于生计,也会抓住时机就享受。他们那么不同,却那么真实,甚至比在我们身边的人还要真是。

  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骑马在道路上狂奔,洒脱!站在无边和无边中间,大声喊,不知有谁会听到,也许没人听得到。但谁还在乎呢!本来在这片寂寞而辽远的土地上,我就只有小小的一点而已,而我偏要大大声声地喊出来。痛快!是的,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很小。

  可是我不会的。无论我从她的口中知道了什么,我都无法像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一样,真真正正地理解那个地方,看到那个地方,懂那个地方。甚至,我苦苦寻求也找不到,因为我们的心难于和那里的纯净、真挚、诚实融在一起。他们对善诚实,也对恶诚实,他们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诚实,更对头顶的天、脚踩的地诚实我们去了,也看不到那里真真正正的样子了。

  真的有一个地方,只有他们知道。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2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凡的事件和语气,写出了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她既回忆过往,也分析当下,而且还向往未来。

  我很喜欢作者的清醒和理性。“因此,无论我干什么,都不曾‘醉’过,不曾真正地、彻底地投入过。真让人沮丧——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与人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睡觉辗转难眠;梦境乱七八糟,没条没理没根没据;走路撞电线杆,往水渠里栽;谈恋爱恍恍惚惚,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与其说李娟任何时候都是稀里糊涂的,不如说她任何时候都保持着高度清醒,不愿意全心投入各种各样的热烈和饥渴之中。我总觉得太过分的投入和热情,会换来冷静下来以后的难堪。因为激情很快就会褪去,但是一头栽在里面,做出冲动的、不计后果的的'傻事,需要偿还并且会不断地回味,不断地想起、不断地懊悔,一点点折磨你。所以我也宁可活的乱七八糟一点。与其说这样是对生活没有追求,我倒觉得这是种很高级的生活方式。因为什么都没有太在意,所以情绪不会因为一件事而剧烈的不稳定,这样活着最自由也最快乐;因为对其他人的情绪也不那么在意,所以活着只为了自己开心,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也很喜欢这整本书里的语气和讲述的事情。比如李娟的母亲想养一匹别人给他们用来抵债的马,她们母女俩的那种紧张又犹豫,但又感到新奇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真实的。包括后来她冷静下来后思考马的饲料够不够的问题,均令读者极易产生共鸣的情绪,因为李娟在这本《我的阿勒泰》里写的故事是淳朴、真实的,不带着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感情。或者比如她和妈妈去买烟和布料,因为语言不太通而产生的趣事。她妈妈的那种自信和较为大条的神经属实是很生动有趣,而李娟跟在妈妈后面,听着她把化纤笃定的说成是塑料,听着她认真的把名叫相思鸟的烟叫做小鸟烟,觉得在店员面前有些没面子,觉得有些无奈但又敌不住真的好笑。

  总的来说,《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清晰又轻松,让矫情的写作作品们感到羞愧,李娟的文字里也透露出极天真率直的气息。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3

  《我的阿勒泰》讲述了作者李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时的生活。

  伴随着李娟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我们眼中:四面茫茫荒野,天地洁白——阴天里,世界的白是纯厚自然的白;晴天,则成了泛着莹莹蓝光的白。走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么大,也这么小,就是一个世界。

  这里有热情的哈萨克人,有热闹的乡村舞会,也有神秘的木耳……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李娟的.外婆,严肃带着调皮、可爱。

  外婆吐舌头的时候,说明她老人家做错事了,不过她总喜欢先藏着,等到你问她的时候,她才会不好意思地用吐舌头来掩饰她的错误。李娟每次发现外婆犯错后,显得有些无奈。外婆的竹林在乡下,幽静又古老。外婆的旧居和她的一生一样,孤独,意志坚定。外婆走的时候安静极了。也许,孤独和安静也能让人踏实。犯了错,大不了吐个舌头……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4

  最近有一部由马伊琍出演的短剧《我的阿勒泰》挺火的,我来蹭蹭流量,我没有看剧,我担心剧情会破坏我的观感,而我半个多月前就看完这本书,但还没有写出读后感,到今天觉得可以写点什么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不深,不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样有更多对生命,生存层面的启发和激励。

  对我有感而发的是它呈现在眼前的是我不熟悉的广阔的阿勒泰地区广袤的地势和地貌的场景,伴随着景色的描写,更有那些个场景之下与之紧密联系的人文景观,即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牧民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感受。

  同时我get到,尽管那里的生活在我们眼里并不舒适,环境的荒蛮,天气的恶劣,生存的'不易…凡此种种的影响,却在作者笔下的大篇幅文字里并没有给我带来“不方便”,“苦难”,“逃离”的感受,传给出的是哈萨克牧民的快乐,自由,奔放的民族特色,以及作者李娟身处其中那种深深的,浓浓的生命体验感,而非沉重感。

  我最喜欢这篇《在荒野中睡觉》,反复看了好几遍,李娟对荒野里经历的风,雨,星空等描写太太太精彩了,用词准确细腻贴切,呈现真实境遇,触摸真实感受,让我叹为观止。

  观世界—观景—观己

  看到上面的这一行文字,让我想到“向往”这个词。都市里的人向往外面的世界,走出去看到越多美景,见过越多世面,可能在内心铸就越多的“标准”,于是“追随”便成为一种动力(追随可以开阔眼界,享受美好,但可能限制人的灵性),而作者李娟在她的阿勒泰的世界里,无论徜徉浸润于大自然中,还是来往于人情世故中,她的现场“捕捉”感觉贯穿其中,捕捉景致,捕捉感受于当下,这是她的创作灵性所在。

  最后我有些疑惑和感慨,作者李娟高中没毕业,家庭缺失,于母亲生活在阿勒泰山区里,跟着牧民随季节冬夏牧场颠沛流离地转场,做点小生意…我就疑惑是什么滋养了她,浸润了她,是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生活环境?还是…?让她如此自由灵动,开阔奔放,文思泉涌,成就了今天的作家李娟呢?可能答案就藏在书里,也可能不需要答案了!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5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经过一间小小的书店,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总是被学生们挤得满当当地,拿一本书我是被挤进去,又被弹出来,今天的书店可没有当年的它那么豪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书店里只卖言情小说和武打小说,这可是老师和家长的头号大敌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这个书店里我认识了亦舒,她告诉我“女人不能美则美矣,然却毫无灵魂”,认识了岑凯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穿衣搭配的美学知识,认识了金庸的江湖,了解了什么是谈谈情说说爱!在大学时书店被网吧代替了,有了电脑谁还会去借书看呢?有时我会想,那些和我一起挤书店的孩子们现在在哪儿?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它。

  儿时最好的女同学,现在已经失了联系,但当时感情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时常会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后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红色的房子里,是很多家串着一个走廊的那种,父母早早离异,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经济支持,什么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这在当时我们小屁孩的眼里可牛了,再加上她长得漂亮,乎闪闪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欢她。我和她时常腻在一起,在她们家流连。夏天时,她们家的外墙上会爬满爬墙虎,冬天屋檐下会挂一串串的冰柱。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门口挂着条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选房”武汉誓要旧貌换新颜的节奏,似乎一切旧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来,这幢房子将不复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角落是回忆最好的安置!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6

  读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算是对这两本书的一个感悟吧。

  其实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挺担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后她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我太可怜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存经验和谋生法则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锁套牢,身不由己、无法挣脱的世界里。

  阿勒泰没啥,李娟罗罗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着看着就乐,把乐都乐没了,心理有哭不出来的酸痛。在哪个很容易让人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她的笔绕开大苦大悲式的苦难控诉文学,直追戈壁滩上的欢声、夏牧场上的笑语。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大众速腾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7

  最近在看《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我想看很久了,买了很久了,最近终于有时间拿出来读一读。

  这是第一本还没开始看正文,光看序言都很喜欢的书。今天不聊正文,来聊聊序。

  “于是我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家的牵绊,我的文字也始终纠缠在那样的生活之中,怎么写都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的。”

  “按时间顺序,我将这些文字安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近两年零碎记录的生活片断,大都作为博客贴在网上。但经验是,信笔为之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地写出的更真诚,并且更可靠。便收录进来。

  第二部分与我的另一部书稿《阿勒泰的角落》应该是一体的。它们同一时期写成,贯穿着同样的背景与情感。文字里的那个“我”还是十八九岁的光景,贫穷、虚荣、敏感又热情。滋味无穷。

  第三部分是我多年前的一本旧书《九篇雪》里的部分内容。有出版社要再版《九篇雪》,我左思右想,实在不敢。那些小时候的文字,自以为是,轻率矫情。但老实说,其中也不乏天真可亲的片断,令现在的自己都羡慕不已。于是摘录了一部分放在这里。

  ——便合成了这样一个集子。说起来有些七零八落,却完整地展示了这些年来自己的写作成长历程。对于个人,这是一场整理和盘点;对于阅读者,愿你能通过我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愿能为你带来快乐。”

  “每次再版,重读这些文字都有新的发现。这一次发现了年轻的自己暗搓搓掩饰的东西。还在四五年前,我都不觉得我掩饰过什么。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我曾经多么渴望自己真的就是那样一个姑娘啊。任性,光明,从容,欢乐。

  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

  “二十年过去了,我性格方面没什么变化,只是早就不再为“不合群”什么的所困扰。说不上是成长还是倒退。但是重读这些文字,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站在那里迎接一切的样子:眼前人生太开阔,太令人迷醉,未来太耀眼,对爱情对生活的本能的热情太激烈……那样的我怎能接受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于是强作自信,于是勉力抗衡,苦苦扯拽站在这些文字反面的自己……算了,她是对的。我看穿了她,又深感此刻的尴尬与警惕。可又想到,下一个二十年,说不定此刻的自己也会被否定、被体谅。于是又渴望着未来。”

  好准确的概括,有没有人读下来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啊!作者朴实纯净的话语,让我仿佛在读自己的日记一样亲切细腻、有代入感。有时候觉得正是这几年的各种记录让我成为此刻的自己的。感谢这些年自己写过的东西做过的记录,很多模糊的、淡忘的往事都能慢慢回想起来,像重启了自己的青春。偶尔我也会翻回以前写下的、摘抄的文字,稚气未脱的语言,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想写下来,任性的、温暖的、从容的、真实的、那是构成过往及当下的成长呀。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8

  《我的阿勒泰》是先看了电视剧,才打算看书的。

  作者李娟是有多么的热爱这片土地:才能执着它的美丽?这片悠寂而美到窒息的土地,是我的阿勒泰;它,就是我的心中净土,眉间方寸。

  李文秀说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啥叫有用?妈妈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这个草原上的树,有人用有牲口吃,叫有用,没有用,没有吃,就这样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啊!

  被震撼到了,我们从小接受到教育是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贡献、积极等等几乎涵盖了生活中所知的一切。但是每个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有用才存在的,而是他本身就应该存在。正如余华老师在《活着》所描述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她在奔跑,她在骑马微笑,因为他相信,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不是作者想要要刻意地表现什么,而只不过是他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手中有扬起的马鞭儿,还有那桀骜的小马驹驮着他奔向心中的诗和远方.....

  从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也去受伤,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因为它有治愈一切的可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9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10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我的阿勒泰》的书,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朴实而不失幽默,有时看着看着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现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远门,要是也出了点事油不够了怎么办?最后,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一系列枯燥的名书阅读中,这本书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然,仅仅是文字的功底还不足以使我如此喜爱。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总仿佛蕴含着点什么,一些平常我们不甚注意,却在这里被提及的细节。如《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了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虽然只是对一些话语,一些场景的回忆,却透露出了家人对她的思念与深切的亲情,有时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回来。

  有时候,《我的阿勒泰》中还透露着些许悲伤。她会怀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会想起从未见过的老家、会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伤。而此时,我也会沉浸入作者的思绪中去,感受着那新鲜的、从未遇见过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汉族和哈萨克族的孩子、乡村舞会和弹唱会;我仿佛听到了滴水泉的传奇故事、人们生活的嬉笑怒骂声、荒野上呼呼的风声;我仿佛闻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浓厚的生命气息……这是一片广袤辽阔的土地,日常的、当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5-01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5-01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05-04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2-13

阿勒泰蝴蝶沟04-29

阿勒泰地区04-23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通用13篇)08-22

《阿勒泰的角落》的读书笔记04-27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04-30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