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育》读后感范文
长久以来,一直把目光关注在国内外知名的教育理论家或是实干家的身上,涉猎的也是闻名于世教育理论书籍和刊物。不曾想到,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默默奉献,甘做孺子牛的辛勤地耕耘者。她们长久活跃在教育的第一线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以高尚的师德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毛蓓蕾老师就是她们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春风化雨,春蚕吐丝”正是毛老师一生的写照,通过了解,我有幸看到了毛老师在病床上的一段口述:
“我还有好多好多话想说,我要把小孩子透露给我的心里话都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把小朋友估计错了,估计少了,估计小了……爱孩子是老师的责任。我心里有许多的爱,所以即使现在,我很痛,痛得熬不住,我心里还有一片阳光。爱虽然不能拯救肉体生命,但爱却会使精神永存。好好地爱孩子吧,你的一生便会充满着阳光。……我喜欢笑,现在,我也要笑一笑。让我们一起来笑,笑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发达,笑我们的教育事业灿烂光辉。我活一个小时,就是赢得一个小时,我就要爱,就要笑!……”
在病痛中煎熬的她,心中还装着孩子,还不忘嘱咐我们教师要用心爱孩子“以心育人”,是呀,正如毛老师自己所说:“我是属于孩子的。”
不久前在学习毛老师《心之育》一书中,我被毛老师执着追求,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而感动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无法表达我对她的尊敬之情。真的有这种老师吗?究竟是什么在支撑她呢?
是爱,就是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永远在无限扩大爱的范围,无私奉献爱的阳光,让爱的力量拯救每个需要爱抚和关怀的孩子的心灵,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个隐晦的角落,温暖每个人的心房,扶持每棵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而此时的她却颔首而笑,默默地开始了新的耕耘。她用一颗爱心,用她一生的追求告诉我们教师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是一项使自己和别人都更加美丽的工作。
“尊重、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虽然我没有文章中的老师那么幸运,能和毛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向她学习,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也感受到了毛老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爱抚,已经受益非浅了。文章中所谈到的青年教师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有着同感。因为年轻,所以脾气有时候难免暴躁,对于孩子不够耐心;因为年轻,领导在自己身上压了许多担子,觉得有时喘不过气来;因为年轻,在与同事交往上还不会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毛老师在与老师的交谈中都涉及到,她不谈大道理,却摆出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以及处理的方法,希望能让我们从中悟出些什么,再根据各自不同的问题,帮助每位教师对症下药,逐步使青年教师走出困惑。
有一段内容给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毛老师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的身体,背着有残疾的17岁姑娘上下三楼上音乐课,每次都是汗流浃背,力不从心。可得到的却是“哼,谁要她背。”毛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责怪甚至怀恨她,她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经过调查发现,女孩由于是残疾,而受到父母的溺爱,家里有两个保姆。在她眼中,毛老师只不过是第三位保姆罢了,所以她体会不到教师的爱,更不懂得珍惜被爱,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爱别人。在知道了她缺少的是什么后,毛老师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案,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也是家中的独生子,爸妈的心肝宝贝,我们身上也有着独生子女的不好的习气,不愿受半点委屈。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有的更是娇生惯养,往往师生之间就很难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师生关系就会日益紧张。毛老师正在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更具备耐心和爱心,遇到问题时,先从自己这里检查,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孩子的责任。她让青年教师明白了,师生的人际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所形成的以认识、情感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包含着师生间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判断和评价,相互的满意和不满意,依恋和疏离,喜欢与厌恶等等心理体验。青年教师应该努力给自己和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毛老师关爱学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患病期间,她忍受癌症折磨,在病情恶化、无法握笔的情况下,通过口述,由家人抄写的方式坚持撰写凝聚一生教育心得的《心之育》一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这本凝结着毛老师一生心血的《心之育》不会被镶上精致的边框高高地搁置书架上,因为它是一本所有教师都必须阅读与学习的书,它将成为每位教师职业道德操行标准,帮助我们在三尺讲台前不愧为人师。我相信《心之育》也一定会和毛老师的名字一样,蓓蕾的芬芳永存天地间。
【《心之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心之育》有感07-15
《心之育》读书笔记01-01
教育,用爱心去“育”-读《心之育》有感07-15
谈美术的心育作用01-20
快乐教学育人育心04-30
育人先育心作文09-10
心之菩提读后感01-10
《心之萌》读后感02-12
《育儿先育心》读后感-爱与幸福的教育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