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1
我刚看到《新名字的故事》这个书名的时候,想到的是《安尼尔的鬼魂》里女主角费尽周折从她的哥哥那里买来“安尼尔”这个原本专属于男性的名字,这本书的译者陶立夏在她的随笔集《把你交给时间》里写“在女主角看来它带着男性的潇洒,读音和形状都有简洁流畅的魅力,是她挣脱女性桎梏的出口,她的第一场反抗,也是她漫长而艰难的觉醒的开端。后来她将离开故土,经历痛苦的婚姻、没有希望的爱情、受疾病摧残的友谊,并积累起足够的阅历、学识和勇气来解答最开始的问题:你是谁,来自哪里。”而在书里,新名字的获得是因为莉拉结了婚,冠了夫姓,从莉娜?赛鲁罗变成了卡拉奇太太。
作家荞麦在看完了书以后说“作者用极其扎实的故事告诉了女人们,为什么不能太早结婚以及为什么要坚持上学读书……一本真正的女性主义小说”。我想,嗯,女性主义小说,可能是讲女性友谊和命运。李静睿的小说《微小的命运》讲,命运既屈从于外力,也屈从于内心。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作为个人你只能去追求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清醒,除此之外毫无他法。” 我想,可能这本书会写这些。
以上是我在看书之前的联想。
昨天看了《新名字的故事》。然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青!春!疼!痛!文!学!
我妈喊我吃饭的时候我刚看了一半,看到莉拉向埃莱娜讲述尼诺吻了她并向她表白从数学竞赛开始就爱她,“已婚的闺蜜和我喜欢的男生在一起了”这个最狗血的情节终于开始了。吃饭的时候,我妹妹讲她的女同学有一回碰见初中同学邀请她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中途转过头来亲了她,女同学感到错愕因为那个男孩子有女友并且和她是同班同学。我感到好笑,尼诺和老师的女儿交往,吻过埃莱娜,然后又向莉拉表了白,青春期的故事总是这样相似。埃莱娜伤心估计也不只是因为发现喜欢的男孩子是个轻浮的人,更是因为这个轻浮的男孩子的表白对象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聪明又敏锐的好朋友。
莉拉在婚姻不顺的情况下怀孕,又流了产,出轨了尼诺,埃莱娜伤心之下失身给了多纳托(尼诺的父亲,一个虚伪的油嘴滑舌的中年男人),埃莱娜决定远离莉拉和尼诺的生活好好读书,这些情节全都在作者写出来之前就猜到了,埃莱娜失身给多纳托这个情节我在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就猜到了,这个我全书最讨厌的人物最终一定会得手的。为什么会都能猜到,因为太套路了……
莉拉的人设就是不折不扣的玛丽苏啊,即使没在读书也能在这方面轻易秒杀坚持读书并且成绩好的埃莱娜,干了一辈子鞋匠的父亲和哥哥设计鞋子都没她厉害,她一出手肉食店的生意噌噌地往上涨,所有客人都在和她谈话后如沐春风,她随便搞一搞就把她挂在店里的婚纱照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所有同龄女性都嫉妒她,几乎所有同龄男性都爱她(莉拉曾经离开斯特凡诺去和尼诺住在一起,后来恩佐去把她劝回来的时候向她表了白,又是“从……开始我就爱你”……),这样的设定真的不是玛丽苏光芒照大地么……
书里的情感关系都复杂成蜘蛛网了,比《小时代》还要乱两三倍吧,谈恋爱简直是排列组合式的,随便怎么连连看都对。
看到昨天晚上十点,还剩七十页(总共480页左右),等下一本出了再看了。
作者是写得很好啦,可是情节感觉就是初高中听的八卦的集合体啊,早就听过了,真的没兴趣了……
感觉女性友谊那种相互汲取力量和嫉妒并存的情感很能理解,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在身边的同学朋友身上发生过,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总觉得这样的成长小说还是和自己的成长故事有距离,即使埃莱娜那样力图通过读书来走的更远摆脱家庭的影响试图不再重复母亲的生活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至今为止觉得真的在写我们这种没有什么故事的女同学的生活的只有曾良君……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2
许多天之前,有个妹子在这里推荐我去读一本叫做《新名字的故事》的书,她说这个故事的主角和我一样,自卑而敏感。
其实我待读的书单已经很长,经常有朋友会给我推荐“一定要读读看的”好书。可是在读完上一本书之后,我直接让《新名字的故事》插队了,因为我很好奇“和我很像”的故事主角是怎样的,我也很想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看那些自卑且敏感的人的故事。
在微信读书里找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有点困惑,因为我发现这不是一部独立的小说,它是一个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我从来没见过有人推荐读物会从系列中推荐缺头少尾的中间一本的。勉强开始阅读之后更是觉得有点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要看这样的一个故事,里面有莱农和莉拉两个女主角,但她们的生活背景处事习惯都和我太不一样了,我看不出来哪一个是像我的主人公。
幸运的是我没有当时就放弃,而是带着疑惑把这个故事看了下去。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心理描写的增多,莱农这个角色形象慢慢清晰丰满起来。我很意外地发现她真的很像我,虽然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庭出身和童年际遇,我们的生活轨迹毫无共同点,但我和莱农在思考方式上很惊人地相像。
这让我在看小说的后半部分的时候经常觉得寒毛竖立,我感觉莱农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不为人知的情绪,都是我在她的境遇里会做出的同样反应。我身边没有一个特定的莉拉,但事实上我的每个朋友对我来说都是莉拉。就像莱农对莉拉的感情一样,我爱她们却又想超越她们,我在意她们却又苛责她们,无论她们是过得比我好还是远远不如我,我对着她们永远有一种不为人知的.自卑感。社会和人际关系对我来说是很大很大的一个难题,因为我无法相信自己,我知道自己太过于渺小,所以对于别人,我无法去分辨他们的批评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我也无法分辨别人的赞扬是出于对我的喜爱或者是图谋。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内心有某个部分像是沼泽地一样泥泞且混乱,但阅读这本书给了我机会稍微清醒一点地去了解这些混乱的源头和表现,也给了我机会从旁观察摆脱这片沼泽的可能性。
对于真正有所感触的书,我很少能写出好的读后感,因为感触太多太深,反而无从说起。对于这本书,也是一样。我不能说这是非常值得推荐大家都去阅读的小说,但这个故事的的确确是触动了我心底最深处的一些东西。我很懒,没有去翻找究竟是哪个妹纸给我推荐的了,总之,谢谢你。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3
莱农实在是个很别扭很拧巴的人,可能因为作者是以她为第一视角的原因吧。想对她说,你也很好,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有很多莉拉身上没有的闪光点。也为莉拉的命运感到惋惜,知识真的对一个人的命运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结尾看到又恢复了赛鲁罗名字的莉拉,开始学习的莉拉,又为她感到感动又高兴。人这一生只能靠自己,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去争取,如果只是依附别人而活,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活就会给你当头一棒。想成为像莉拉一样内心强大的人。
这个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生死未定,都充满了风险,那些不接受风险的人,那些不了解命运的人,在角落里日渐衰落。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我没能拥有尼诺,而莉拉能够拥有他。我不能追随那些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使自己打破陈规旧矩,我没有莉拉那么强烈的情感,她可以不顾一切去享受那一天一夜。我总是落在后面,总是在等待,而她总是去主动获取她想要的东西,让她激情的东西,她总是竭尽所能,根本就不害怕别人的鄙视、讥笑和唾骂,也不害怕挨打。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4
埃莱娜,一个来自贫困家庭天赋不高但是关键时候总是可以做到极度自律、努力的人,在几次面临升学考试,决定命运走向的时候她能让自己从与莉拉的混沌世界中抽离出来,所以她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她始终不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好的人生,她内心深处佩服莉拉勇于斗争的个性,很多个时候她甚至觉得莉拉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是面对斯特洛凡对她的变态行为的抗争与忍受,还是放纵自己、背叛丈夫的跟尼诺在一起享受激情与爱。埃莱娜觉得莉拉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而自己只是一个为了与莉拉一样有着丰富生活经历而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和不爱的人安东尼奥谈恋爱;在海滩上把自己的初夜给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恶心的老男人;她做的太多错误的决定和行为都是源于内心与莉拉的对比。她从小就在莉拉的世界迷失自己,这是可悲的。
一方面她为自己考上大学,离开那不勒斯那个封闭的城区走进比萨而感到新生,另一方面她在熟悉了大学生活后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又回想起了莉拉,觉得那个城区里莉拉身上发生的一切才是一个人该真正体验的人生。
她成长的过程在别人的影子里被反复推敲、揉碎又重新拼凑。这一切都源于她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做自己。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5
这是美丽的文学作品特别动人的原因所在,当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总能间或地、偶然地看到自己正站在那里演绎着那一段故事或倾诉着情感;又或者眼睁睁地看着你不熟悉的人物盯着赤裸裸的自己,被窥视着、被研究着,你觉得羞耻却无处躲藏……我们像极了莉拉——脑子里聪慧和灵敏,骨子里的倔强与高傲,内心的饱满和丰盈。我们总习惯于用加速转动的头脑去目空一切,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便是被周围的人非议和中伤也在所不惜,为的就是完成内心的圆满,于是我们伤痕累累却满怀笑意、热情与希望。我们又那么像莱拉,对万千事物惧怕且难觅方向,于是变得顺从和自然,仿佛对待世界像是对着乌云祈祷晴天,对失去的一切泰然自若,还怀着自嘲满面春风地谈论甚至是夸耀自己,有时候明明知之甚少却还能高谈阔论,展现着自己,又偷偷渴望着被人察觉,被人教育,似乎这样的抽丝剥茧才能在无趣的生活中挖掘惊喜……这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两个人,又那么像我们:自由着、奔放着,却又同样的被束缚着、煎熬着……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6
看完这本书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惊讶于这本没有过多写作技巧、语言平实的小说,给人带来无以言表的震撼和力量。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这位神秘作者的真实经历,只有真实的生活本身才会超越虚构文学本身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作者将内心世界一层一层剥离出来,那些丑陋的嫉妒、羞怯、困惑、挣扎,极度尖锐深刻地被赤裸展现,裹挟着成长路上各种啼笑皆非、错乱荒唐,被触动,被刺痛。延续上一本结尾,莉拉面对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一路下滑到达极乐天堂又下至地狱,如此本性聪慧,也无疑遭受了感情的欺骗和磨难,也曾怒其不争,却一次次被她的勇气和坚定而感染,她依旧是那不勒斯那个特殊的存在,牵动着整个城区的神经。莱农内心复杂甚至暗流涌动,凭借“笨拙的努力”,逐渐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也赋予了她惊喜的成功。所以会明白教育与读书给一个人巨大的改变,暗中操纵着命运,不至于在生活的巨浪中迷失航线。每年都会偶遇一本很棒的女性小说,不是一味高举女权喊着口号独立自主,而有一种隐秘的热流感染着自己。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7
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和《新名字的故事》前半部分,很多人在莉拉和莱农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跟同伴相互较劲相互鼓励相互陪伴的心理。我因为从小性格有些孤僻,跟朋友的交流少,看书的时候更多的关注莉拉和莱农作为一个个体的成长经历。
书里莱农一直担心自己会变成母亲,也特别恐惧变成母亲的心理描述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我不知道有多少女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以自己的母亲作为参照,对母亲这一身份,我自己经历了从幼年的依赖到成年后的审视转变,我爱我的妈妈,但跟莱农一样,我害怕变得跟我妈妈一样。这种一样不是性格上的相似,更多的是像莉拉妈妈一样,把家务、生育、照顾丈夫和孩子当成我自己的责任,鲜有的出去游玩,也自觉地承担打扫、做饭、收拾家务这些琐碎的事项。在外的身份是某某太太,某某孩子的妈妈。
莉拉对于卡拉奇太太身份的抗拒可能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婚后的莉拉个人消失了,卡拉奇太太成了她的外在标签。中西方的家庭文化在此刻开始重逢,西方女性嫁人之后冠夫姓,东方女性不用改姓但是默认没有孩子的冠姓权,莉拉太聪明了,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成为妻子的第一步就是先失去原本的自己,嫁人之后,你的社会身份不再是自己,而是某太太,某妈妈,原本最亲近的父母在你结婚之后把你当客人,在夫家你永远是加入别人家庭的外来者,结婚成家,成的是男性的家,女性在结婚这一刻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家!
书中莱农在莉拉新婚的家里学习,在莉拉的家里享受自由的洗澡的那段心理独白也很有感触,暂且不论莉拉跟丈夫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莉拉的婚后富太太生活是让莱农羡慕的。干净的浴缸,明亮的新房,莱农从没有享受过的物质满足,激起了莱农想要结婚的心思。其实不光是莱农,对于属于自己庇身之所的构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畅想过,对于女生来说,结婚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这些全新的东西。但是,结婚对莉拉来说,她是靠牺牲了莉拉这一身份,成为卡拉奇太太获得的,自我与金钱的满足那个更重要,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答案。照我看来,这些就是包裹了一层糖霜的毒药,舔去糖霜之后,要命的真相就快来了!放置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婚后的物质提升与满足甚至是短暂性的,新房不能一直新,婚后的自我再想找回,却变得越来越难。
另外一点是书里关于家暴的探讨,莉拉在单身时面对言语骚扰她的富家兄弟都能拿出武器威胁对方,非常明确的捍卫自己的身体主权,宣示自己的个人边界。而在婚后面对丈夫的暴力伤害,她却选择了接受,接受了来自丈夫的侵害是可接受的。所以说家暴是一个很恶心的概念,暴力就是暴力,不能因为是父母、丈夫、情侣的身份就归于家暴,归于家务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警察系统里的调解,都是不把家庭里的暴力正视为社会暴力,更不要说女性遭受的暴力绝大多数来自家庭内部,女性要反抗要敏感,不能纵容这种暴力。
正如第二部的书名《新名字的故事》,我的理解是莉拉在跟她的新名字做抗争,一种关于自我与他人妻子身份的抗争,莉拉敏感而聪明,但是在那不勒斯的成长环境里,她的天分却没有收到保护,反而像剥去了保护壳一样被放到太阳底下暴晒。聪慧对于富人可能是锦上添花的馈赠,对于当时的莉拉却像是一种伤害,莉拉敏感的让人心疼。对于莉拉而言,迟钝与麻木可能会让她获得短暂的快乐,但那永远不是莉拉,享受清醒的痛感才是她。
如果有幸我们可以成为莱农,但莉拉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8
《新名字的故事》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两个女孩16—19岁的故事,一个嫁人成为人妇之后遭遇爱情,另一个坚持学业同时憧憬爱情。即使你没有看过讲述她们出身以及童年的第一部,也可以单独看这部。《新名字的故事》估计取意莉拉的婚后名字以及埃莱娜成为作家的新笔名,秉承第一部细致心理活动的刻画,这种碎碎念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可能保持着实在感引起共鸣。饱满的心理活动令人物形象细腻生动,几乎让人忽视了人物之间的对白,故事节凑感同样保持着顺畅,这种碎碎念很容易让人感觉流水账从哪一页翻读都可以看得下去,每一章节都是如同日记一般,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入木三分。
学生时代,老师让我写日记,总觉得是件很难的事,不会描述。待到认识了很多的词汇,已经忘记了发生的事情。所以,那不勒斯四部曲写下的不仅仅局限于一城两人,而是众多女性白驹过隙的时光,某个羡慕嫉妒恨、酸甜苦辣的百味生活片段,或者让人想起很多曾经遗忘的小伙伴的影子。换句话来说,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个成长故事,一个青春的故事,两个普通(鉴于我没有看到后面两本,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干出什么大事)女子的故事,一个通过学业以及个人圆滑处事摆脱出身摆脱贫困的故事,一个刚烈女子摆脱家庭宿命活出自我的故事,两个女人精神上相互竞争相互扶住的友谊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觉得私人小说的意味浓厚,然而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淡生活。
《新名字的故事》讲述莉拉的婚后生活,老公与老婆相互出轨的故事,爱情与婚姻到底有多少的重合度才能叫幸福,如果不幸福那么是不是成为放纵自我率真而活的理由?人生漫长,谁都希望无悔,然而不可避免的犯错,而犯错之后呢依然坚强的活着。即使人类可以登月,然而依然无法探究别人内心的宇宙。爱我的人却不是我爱的人,我爱的人却伤害我最深……很多爱情故事似乎都是这个道理。埃莱娜看着莉拉的出轨,我觉得她的第一次多少带着竞争的意识,下意识地要去尝试即使她对对方无感,只有不反感就可以,这对于大男子贞洁观而言无疑是相当大的冲击。普遍男子婚恋观点主导的现代文学,出轨成了吹嘘的添头,如果书写者是女性呢,就如同金莲写出轨日记……我们对爱情了解多少?对男子是风流倜傥年少轻狂,对女子呢,何来水性杨花?
莉娜很聪明,她可以做到讨大家喜欢,可是她心里不高兴。即使父亲曾经把她扔出窗外,即使面对丈夫的暴力,依然如故,她似乎没法逃离自己的宿命,她憧憬着侃侃而谈的文化沙龙,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埃莱娜身上,刺激她好好学习。她骄傲,对于埃莱娜的出书,把自己的童年记事本扔进火中……我们看到匕首一样的人被爱情、生活挫伤挫钝,沦为大众。毫不妥协的她可以预见紧张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困境,她依然愿意选择她喜欢的方式去活着,莉拉内心这种疼痛感通过埃莱娜的视角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小说里其他人的形象显得克制,然而男人的面子、男人的歇斯底里心理还是在这本女性主义小说中狠狠的展露无遗。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9
选择是一股力量,盲目地涌向所有事物,它强大的破坏性使它霸占人生金字塔的顶峰,备受重视。而实际上,其本身一文不值。
有多少选择是真正的主动,又有多少是被迫诞生的呢?很多人的一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就像父辈母辈们安全的一生,他们把选项捧在手心,视为珍宝,谨慎地走完地图上规划好的线路。那些乏味和痛苦显得如此的自然和谐,这些是他们“老实”的代价,所以听话孩子不一定有糖吃,对吗?而那些意料之外的人生,主人公们体内迸发出更大的破坏力,改换航道,毅然决然地逃离“安全之地”。
这多么像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故事,只不过可能一切都会成为徒劳。然而,这种打破桎梏的胆量永远被打压,只有少数人,像莉拉,才会重新书写、赋予、演绎。但人生的一切都是有边界的,所以莉拉注定会被再次勒索。这种不幸,“老实人”会避免,但他们会被更大的不幸笼罩。他们甘愿在自欺和妥协中苟延残喘,偷来无数个死气沉沉的人生。表面上一劳永逸,殊不知人生的暴风雨总是毫无征兆,甚至不会有终点。
诚然,去抵抗和反击也不代表会大获全胜,但在这一声声呐喊中,我们会孕育一个新的自我,彻底摆脱原来畸形的生命。这个新的自我,永远驻足在那个灰暗的世界之外,不留任何痕迹。她失去了所有,也赢取了所有。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莉拉嫁给斯特凡诺,从此以后变成了卡拉奇夫人,从婚礼开始,从蜜月开始,从去肉食店上班开始,从去度假开始,斯特凡诺已经变得模糊,变形了。莉拉悲惨的婚姻生活离不开咒骂、毒打、背叛、肆意妄为,忍受痛苦,她仍旧像小时候那个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让丈夫、哥哥、母亲让所有人充满怒气,用自己独特的力量来跟一切不满意作斗争。
中途遇到了尼诺,和尼诺你侬我侬生活了不到一个月,他便离她而去,再也没出现。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势均力敌,所以他们之间是爱情了吗?可是逃离和厌倦也是爱情的附属品吗?他离开了,她依旧前行着。最终婚姻破裂,跟儿子和恩佐又开始了贫苦艰难的生活。
爱莱娜呢,她以为自己错失了爱情,依旧拼命的学习,看书,思考,进步,不甘于人后,想逃脱有莉拉的生活,想逃脱有尼诺的生活。但她的星星点点的思想和取得的一些成就,除了莉拉好像无人可分享。在看到小学莉拉的书的时候,她几乎觉得自己那本书中所有的思想和力量都发源于那里,又去找她的朋友,看着她的油腻腻的工作环境,看着她那对生活存有的希望和充满活力的思想。我想爱莱娜更确信了,不管莉拉在哪里,她都会一直光芒闪闪。从才智到外貌,从外貌到力量。
爱莱娜笔下的莉拉太完整了,太生动了,她就像生活里的所有人,又好像那个最独一无二的人。
如果你只是追求财富,那么你可以努力工作或创新去得到财富。如果你只追求学识,那么你可以去探索研究,获得荣誉。如果你什么都不要的话,也可以庸庸碌碌过一生。但莉娜追求过财富,也追求过学识,也几乎像生活妥协过,当然,莱农也是。但她们得到后又似乎觉得不是想要的样子。匆匆忙忙生活着,朦朦胧胧梦想着,总觉得当下需要的是最重要的。有点累了,不是吗?很多人生总是会叫人觉得很累。也许当下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呢?
确实是大胆深入和全面的在描写两个女人的友谊,一起成长,互相汲取的故事。到了后半生,两个人的生活际遇又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那生活里一定是痛苦和快乐永远缠绕着了!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篇11
哈哈哈看完了才发现这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现在第一本都要看完了,还是把以前的想法发上来吧,现在的想法都跟前一部混在一起了,也有些分不清是关于哪个时间段的感想了。复制粘贴就~
感觉自己学东西看自己的兴趣,这一点像莱农;而经常开拓了一个地图之后推倒重来,这方面又类似于莉拉。这么看好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子。看完的那个时候才知道,这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想着要把整个系列都读完。
这一本主要讲述了,因机缘巧合,莱农与莉拉走上了不同的路,莱农在莉拉与家人的扶持下继续学习,终于有所成就;而莉拉则是早早成婚,却与几乎所有人的关系都搞的接近破灭,但莉拉从未向命运妥协,只知道一个劲地向前。
最喜欢的一幕莫过于,莉拉把莱农给她的小时候写的《蓝色仙女》毫不拖泥带水地扔进火炉中,一堆人说着这是莉拉与过去诀别的标志。我只是觉得,这在莉拉心中无足轻重,这不过是过去的一个小小爱好罢了,现在早就一没有了丁点兴趣。虽然这份文字——莱农甚至称呼其为小说——对于莱农特别重要,是因为这些,她的启蒙老师才对她如此器重。我以前好像也这么说过一句类似的话,过去的事早已尘埃落定,无法改变,那我们所能做的便只有去接受了。无论喜或悲,都看成是一场造化。
好喜欢莉拉的性格,真的是敢作敢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去争取,虽然命运总是跟她开玩笑,但她丝毫不在乎,用自己的姿态,一步步踏在那个世界里。
我到底想要什么呢,这个问题甚至有了些许哲学的意味。中庸的来说,就是在父母的期望下,成家立室,稳住这一份家产,教育出良好的下一代吧。但事实中,成家这个确实最困难,虽然自己说要求不高,长得还可以,然后人也聪明,其他的没什么了。可是自己有很多突如其来的滤镜,看这个怎么这样,看那个怎么也那样,的确“很难弄”,别人说你要求高,那真的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每个人总会追寻些什么,莉拉像只猫咪,一直探险新事物,再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莱农因与书本结缘,一生与文字相伴。书中的其他人在这两人的光芒之下显得无足轻重。自己也总幻想能做一个光芒万丈的人,可是后来觉得自己一个人开心就很好了,别人什么的不想管,也管不了。也总分不清自己到底在不在意他人的想法,若是亲耳所闻,别人对于我的意见,即使表面再风平浪静,总会在心中逗留许久;而听他人说再从别人那儿听来的话,就只是几粒尘埃飘过,不会在意。属实是个怪人。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名字的故事作文6篇04-06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作文(精选15篇)02-17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作文精选15篇01-16
《我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3-19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3-18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3-15
名字的作文04-09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4-20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精选9篇03-01
愿望的实现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8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