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奴读后感

时间:2023-05-07 16:16: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哑奴读后感

哑奴读后感

闲来无事我读了三毛的《哑奴》这篇文章,让我十分感动。

哑奴读后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哑巴,他是个奴隶。成日受到非人的待遇。但他又是那样淳朴,善良,他会默默地帮助他人晾衣服,补羊圈的洞。人人都嫌他脏,把他随意买卖。

这种待遇是谁也受不了的。那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我既惊讶又恼怒,为什么?特别是当三毛见他被卖走时,送他了一条软毯子,他马上跑回去,把毯子给他的傻太太和孩子们看,叫他们摸摸毯子有多软多好。看到这,也不知为什么,我竟自己流下泪来,也许,是哑巴的父,也可能是因为觉得他太可怜了。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了,这样的世界中,还有的存在。

我十分同情哑奴,他为了家庭的生活,学会了一手水泥匠的手艺。在他的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我痛恨那些无礼的沙哈拉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们,社会是多么黑暗!“他们生下来就是奴隶。就是为人干活的”有人这样说。但那是奴隶社会的认识,难道现在仍然如此吗?

但是,有一点令我高兴,因为那个奴隶自身,就犹如黑暗中的一盏灯,如果人人都这样,世界将更美好。因为奴隶有爱,在那种社会中,还有爱。

沙漠中的奇葩 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她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欢自家特别的新桌子。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这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因为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系,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孤独或是寂寞这类字眼,在整本书中几乎都没有出现,但沙漠里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愿意帮助她们,教她们读书写字,为她们治病施药,却从不被她们顽固、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所同化,她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三毛,这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拥有宽容胸襟的智者;这个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单的行者;是一朵盛开在沙漠的奇葩。

【哑奴读后感】相关文章:

哑女的作文08-02

哑舍的作文09-10

卡奴卡神房奴04-28

《碧奴》04-29

峇奴04-29

念奴娇,念奴娇朱熹,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03-13

班奴04-29

人奴04-29

哑韵(啞韻)04-29

噤哑(噤啞)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