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1-07-22 15:50: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

摘自于桑纪念文集第72至74页:

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

____“长征”读后感

毛毛

鈥湷ふ麾澏梁蟾" TITLE="于桑纪念文集摘录八鈥斺敵ふ骶裼来鈥湷ふ麾澏梁蟾" />

矗立于四川松潘地区的红军长征总纪念园中的红军长征纪念雕塑群像

父亲走后,出于思念,强烈的渴望了解父亲不平凡的一生,于是找出有关“长征”的书籍及DVD,希望从中探寻到父亲百炼成钢的点滴。

青少年时代,正值文革期间,“长征”如同一个政治宣言,铺天盖地的通过课本,报刊杂志向我们袭来。至今仍可张口背诵那滚瓜烂熟的几句: “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敌人的失败和我们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句话的意义何在,从不关心,只是机械地,被动地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那时对说教式的宣传很反感。如今读了“长征”这本书,不禁心潮澎湃。首先得感谢作者王树增,其文字生动流畅,煽情感人,扣人心弦。许多场景的描写使人犹如身临其境,随着事态的发展,情感动荡起伏,常常不能自己。抛开政治因素,就长征本身而言,这是一场人类挑战自我体能极限,生存极限的抗争;一个精神战胜物质的奇迹;它向世人展示了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长征同时也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汰弱留强的抗争;只有那些身体强壮,运气奇佳,意志坚强的斗士得以存活。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共8万多人,一年后到达吴起镇时 ,只剩8千多。据书中记载,活下来的`多数是红军干部。长征途中,再苦再难,红军也要先保干部。红军战士的生存几率远远低过干部。了解到这一点后,对父亲生出了更深的敬意。长征时 ,父亲只是一个18岁的红小鬼,过草地时,身患伤寒,不得以被部队留在了一块高地上。 那时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具有无私的献身精神,“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 常常是走不动的战士干部怕拖累大家,请求部队先走。部队给父亲留下了一碗水和一把炒面,要知道这一碗水和一把炒面贵重过世界上任何一块钻石,因为它们救了父亲的命。也许那些给父亲匀出水和炒面的同志之后因为断粮断水,而命丧草地。在此,我要向那些给父亲留下水和炒面的无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因为没有他们的无私,就没有我的存在。

一次家人聚在一起聊起父亲,哥哥提到他曾问过父亲,长征时,什么事让父亲印象最深刻? 父亲居然说是每次打下一个镇后,大家一起吃红烧肉。读了“长征”之后,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那么爱吃肉。自从长征开始的那天起,饥饿就成了红军最忠实的伴侣,形影不离。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走的净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区,选择过草地,也是因为那里是国民党认为根本不可能通过的人间地狱。过草地前,红军需要储备5至7天的口粮,周边藏民的青稞麦还没熟红军便收了,即使这样,粮食还是不够。结果有一个红军女战士发现牲口的粪便中还有残留的没消化的青稞麦,结果红军居然从粪便中又掏出了不少青稞。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大家一起分享最后一口饭,甚至分享烟叶,因为有人提到烟叶可挺饿。彭德怀为了战士不饿死,竟亲手射杀了自己心爱的战马,书中感人至深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最震撼我的确是当红军经过千辛万苦走出草地,来到陕甘的一个古老的小镇进行修整时,红军最高领导下达的指示是“大家吃好”。于是,晚上6点钟之后,在县城的小河旁,红军战士7000多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大块朵颐。但在会餐之前,还有一个仪式,那就是7000多人共同高唱“国际歌”。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在空旷的夜空之下,7000多名幸存者,怀着对逝去战友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引喉高歌,嘹亮的歌声必会直冲云霄。也许明天,他们中的某些人就会去那个未知的世界与倒下的战友会合。但 此时此刻,他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他们来了,他们看到了,他们征服了。 

长征精神永存

2008年5月12日

【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精神永存04-22

长征精神永存作文07-01

长征精神诗01-09

长征精神优美诗句01-09

长征精神作文评价01-15

传承长征精神作文07-07

长征精神作文评语01-01

讲述长征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1000字作文12-10

长征精神永相伴作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