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

时间:2021-08-26 18:15: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

  《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 篇1

  多年前的二月十六日,大雨瓢泼的香港,鲁迅先生在香港青年会上,做了这场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现在,我静静捧书,脑中想象着鲁迅先生演讲的神态,耳边划过雨珠,猛击地面,砸出一声声愤怒与无奈。

  先生讲到了祖先给我们的遗产:文字,这可怕的遗产。它难于应用,很多人因它难便不再理它,不会写也少说;还有些人当宝贝玩弄,不真懂得,所以这些人都是无声的。想起古代无聊的八股文,诸多限制的律诗,四种写法的‘茴’字,的确使我头疼,那些所谓的文学,看似美,却实难驾驭,也无趣。想来好像迂腐还是迂腐,用先生话说,那是过去的,都只等于零。

  中国人“不能说话的毛病”,从宋到明再到清,似乎越来越厉害,讲话的人越来越少,有新意的也越来越少,再么就是唐宋的声音,但都不是现代的声音。先生‘客气的说是哑了’。无奈啊,无奈,中国的历史决定了中国的文字,决定了中国文人的话,没有了现代的话,中国是寂寞的,我听见大地的叹息。

  要恢复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胡适之先生提倡的文学革命第一次尝试恢复,或者说文学革新,简单得很,提倡人们说现代的话,但是,腐败思想是既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

  其实,白话易为明白,而古文却很少有人懂,且古文也可以用白话翻译出来,所以,中国的文学并不是只能用古文传承。当然,作为学生,我们还是要学习古文,学习原声原味的文学,以此了解更深的中国的韵味,中国的神彩。

  先生高呼:“我们要说现代的话,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有老前辈笑白话卑鄙,笑青年人作品幼稚,但幼稚会生长,会成熟,就像孩子会长大。“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青年大胆的说话。勇敢的进行,忘掉一切利害,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终于,中国的声音在世界响起,环绕,嘹亮!中国挺起胸脯站立在世界之林!那一代代中国人,用鲜血汗水争取来的中国自己的话,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回荡,在你我耳畔激起澎湃浪涛,我们勇敢张嘴说自己的话!

  如今先生已长眠地下,但他的叹息不再是叹息,他的无奈不再无奈,他的期望已成真,一代代的年轻人用现代的自己的话,道出先生的梦想,而我们的声音必将更响亮!

  《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 篇2

  鲁迅的这篇演讲是在1927年完成的,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各自利益,搞得民不聊生。演讲中提到的浙江与陕西的战事就是军阀之间的混战。作为新文化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拥护者,鲁迅在推动白话文,普及白话文的改革中贡献了巨大的作用。

  在政局动荡的同时,中国当时的文化界也有很强烈的思想碰撞,“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新思潮以普及白话文以及倡导用白话文写作为主要观点,号召大家都摒弃旧的思想传统,用新形式的文学来吐露心声,并以此扩大新思想的影响范围,将革命的思潮传播开去。鲁迅此篇演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他在文中称当时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成为了一个“无声的中国”,没有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古文晦涩难懂,会古文的人很少;第二点是白话文普及率虽高,但受到了很多阻挠和反对。

  针对这两点,鲁迅先生作出了反驳和议论,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讽刺那些食古不化的封建保守派,让人觉得道理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连他长指甲都不肯减去的人,是绝不肯剪去他的辫子的。”鲁迅在演讲同样对国人骨子里面的奴性和对问些变革的迟钝性给与了强烈的抨击。最后更以“一是抱着古文死,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告诉人们新文化革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这篇演讲继承和发扬了鲁迅先生的一贯风格,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于嬉笑怒骂中讲清道理,很容易便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无声的中国》的演讲读后感】相关文章:

誓言无声的师德演讲稿范文05-28

《无声告白》读后感14篇12-28

誓言无声演讲稿范文04-24

无声的泪水散文欣赏12-13

无声的爱高中作文07-13

《无声告白》读后感(合集15篇)12-27

初二作文无声的世界03-10

无声的爱作文合集15篇01-06

无声的爱优秀作文700字07-04

守望无声的誓言作文850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