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信仰去教育孩子卡尔威特读后感1

时间:2023-04-27 13:46: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带着信仰去教育孩子(卡尔威特读后感1)

网上看了对卡氏(卡尔威特)教育的评价,除了个别自大无知的人对此全盘否定外(我估计可能没有好好读懂就开始反对了),大部分读者至少对一些具体的方法都是欣赏有加。欣赏归欣赏,在自己平时的教育中要坚持坚持这些方法却很困难。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不能象老卡那样,自始至终地带着坚定的信仰去教育孩子。

带着信仰去教育孩子(卡尔威特读后感1)

教育需要带有信仰,否则即使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都很难坚持。本书开篇就是:“孩子顺从上帝的意愿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上帝的子民,我的使命是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孩子坚强有力,使他顺顺当当地成长,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有了这样的信仰,我们才能在困难中仍能有盼望。当看到小卡刚出生的模样时,连妈妈都开始动摇了。

有一次,妻子悄悄地对我说:告诉我,为什么上帝会这样安排?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儿子是个弱智儿?上帝对我们公正吗?

我说:亲爱的,请相信我,上帝永远是公正的。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世界上像大多数人都没有将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我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开发他的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有限的认知会对永恒的公正产生很多的困惑。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让我们满意或不满意的东西。如果我们看到好的就沾沾自喜,好像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而当看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马上会非常绝望地问这孩子怎么会这样,这孩子怎么会那样?仿佛一切又和自己毫无关系。我相信孩子大部分不好的行为是父母造成的,如果有一些先天的不足,我们也不要怨天尤人。老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信心的榜样。有安静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但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信仰能让我们学会依靠,学会忍耐,在忍耐中生出盼望。所以信仰带我们走出有限的认知。

有了这样的信仰,我们才能坚持我们认为是对的原则。在老卡的时代,还没有多少早教的研究和理论。他的思想即被保守的传统思想不容,又被极端的“尊重”理论指责。还好,他有一个顺从和理解他的妻子。但是仅此是不足以让他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上,从来不是迎合世俗的价值和得失。这一点,对我们当今中国想坚持原则的父母有着特别的启示。

当代的中国社会GDP不断攀升而世风却与日俱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教育孩子,我们很多父母自然会提出这样问题:我用正确的道德原理教育孩子,但是到了社会上会吃亏,会碰得头破血流怎么办?

无独有偶,在百家讲坛上讲完了《三字经》《弟子规》后,钱文忠教授也感慨道:“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严重到我们用《三字经》《弟子规》教出的孩子,90%要吃亏。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还可以剩下10%不会吃亏,这10%又是凭什么不会吃亏,但是大部分会吃亏已经是现实。钱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现状和问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或是无力的口号。这回答不了那些父母所提的问题。如果我代替父母们追问钱教授一句:“社会现状一时半时改变不了,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不知道钱教授会作怎样的回答。

其实这个困惑中国父母的问题也不复杂。那就是需要在现实中的吃亏和道义上的正确之间做一个选择。其实这个选择我们大人也都在面对,只不过我们自以为常常可以在二者之间找到妥协。我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能既坚持道义的正确又避免现实的吃亏。但是我们在面对二者的冲突时,还是应该选择正确的道义。吃亏会过去,道义能永存。

今天早上读到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因为不法的事增加,许多人的爱心就冷淡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24:12-13)。

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了。

当然,在坚持道德原则的时候,我们也要教育孩子要有爱的智慧。这一点在书中也有明确的论述:

生活中是不是有许多这样的善事发生呢?有些人不惜自己的所有去帮助别人,不但没有得以相应的回报,反而遭到别人的蒙骗。这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这些帮助他人的人并没有弄清被帮助的人是否值得帮助。换句话说,这样的好心人实际上是愚蠢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分辨能力。

在中国孩子有很多受骗的机会,有时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我们当然要教育孩子先学会保护自己,但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要剥夺孩子行善的机会。我很喜欢读书中的这个故事。这是一幅很美的图画。

在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黄昏,和往常一样,我牵着儿子的小手一边散步一边耐心地解答他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问题。

一个流浪汉从我们身边走过。没想到,这个流浪汉却引起了卡尔的注意。卡尔抬起头问我:“他为什么要流浪呢?他需要什么呢?”我没有立刻回答他,因为对于儿子的问题,我都要给他一段自己思考的时间。这一次,卡尔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反复追问,而是追上去追上流浪汉的步伐,向他提问:“先生,您为什么要流浪花?您需要什么吗?”

“我需要一个面包……”流浪汉哈哈大笑起来,他或许从来也没有想到过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什么。

流浪汉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先生,请您等一等。”儿子的话音未完,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流浪汉停下来给我打招呼:“先生,这是您的孩子吗?”

“是的,是我的儿子。”

“多可爱的孩子啊,他真幸运……”

站在路边,我和流浪汉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家乡的情况,给我讲他的流浪生活以及他对命运的感叹。

不多久,卡尔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两块面包。他看了看我,我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先生,这是我和我的家人送给您的。”儿子把面包递到了流浪汉的手中,他的神态和动作似乎都在说,请接受吧。

事后我问儿子,你当时怎么会有给流浪汉送面包的想法。

“我想你和妈妈都会造成我的做法,因为你曾经对我说过,人只有在行善时,才能接近上帝。”

我不知道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何感想?

大家踊跃参加讨论啊。

对不起,才知道在中国这个连接打不开。需要电子书的,给我邮件。

【带着信仰去教育孩子卡尔威特读后感1】相关文章: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2-29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01-30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09-03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02-25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1-18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08-29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篇03-11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篇03-13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7篇)01-07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通用20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