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读后感记

时间:2023-04-25 00:20: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插播一篇读后感记

插播一篇读后感记2010-12-31 1、这一阵跟历史类的书本较上了劲,一连卯了好几本,都是繁体版的,嘿嘿,均属地下读物。趁着年关,来简单表一表。

2、龙应台的被吹呼的热火火的大。江。大。海。我终于看到尾声了,中间还加塞了好多本书,所以,首先,这不是一本能一下子吸引住你,抓住你的心绪,让你想一气呵成的书;名字倒挺磅礴、气势,内容却很散乱、琐碎;看出来作者企图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总是在同一时段交叉诉说多个事件,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总之,你放到床头,一天看一点,好几天看一点,也无妨。

插播一篇读后感记

3、其次,我对这本书的文体稍有微词,说是散文吗,又不全是,内容全是关乎历史,还有不少对名人的访问;说是传记吧,却并非只写了一个人或两个人,而是写了那个时代的一堆人;说是杂文或口述历史吧,龙女士却大篇大篇地夹杂一些凭空的心理描写、无关紧要的风景画面、臆想的情节细节.还有几章的口吻,又是以对着她儿子菲利普的口味写的,真是一个乱糟糟。

4、这就是我一直不喜欢龙女士文章的原因。论学识、论文笔,她都算厉害,可是两个加在一起,就是读起来很别扭。你比如摆事实,讲道理,偏偏又拉拉杂杂添一些有的没有的抒情和描写,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理活动,非常让人不舒服。

5、最后,说点正面的、肯定的。我对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还原的历史事件,其实是很尊重的,同时我也被书中传达出来的一种诚恳而感动。虽然那个年代对我而言,就是历史,但对我父亲而言,是一种经历;我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我父亲的经历,倍感唏嘘。书中很多场景,跟我父亲曾经很多次跟我说过的画面,根本就是一样的.我却总是不耐烦的忽略。如今,龙女士肯这样认真地翻山越岭,查找历史,还原出当年的一些事件,实在是令人敬佩。

6、正巧,我在读这书过程中,插空儿看到了崔永元《我的抗战》的一些介绍。其中有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大意是说,在那个年代,四处战乱,兵荒马乱,工人没法做工,农民也种不了田,学生上学也上不完整,有的人们就四处奔波求生计(比如我爹),然后,一列火车开过来,呼啦啦人们上去.火车开往武汉,也许一票人就进了这个当;火车开往郑州,也许那些人又入了那个当.其实,就是一列火车的不同方向,改变了人未来一生的命运。

7、就是这样相同意思的一段话,在龙女士这本书中,也是反复出现,让我唏嘘.有的人,就这样,一辈子永远离开了家乡。同样,这本书里,也写了一个同样的场景,离家前,战乱中的所有的母亲仿佛都有天生的预感,觉得是永诀,都会给孩子一个贴身的纪念,龙女士的奶奶,给她爹一双鞋垫;有的战士,老娘给的是一块大洋;还有的,是一双袜子.

8、而我爹,就手握着那块我奶奶给的银元,漂洋过海,离家四十年,自17岁起,就一辈子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娘。

历史上的今天:

要跟2010说再见了记2010-12-31插播一篇读后感记2010-12-31不靠谱的期许记2009-12-31

【插播读后感记】相关文章:

上课记读后感01-27

黄雀记读后感02-13

《学记》读后感02-26

鲁滨逊记读后感04-09

琐记读后感11-26

《琐记》读后感01-14

上学记读后感09-01

琐记读后感01-13

《上学记》读后感02-27

昆虫记读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