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22:49: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2010年01月11日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并参与书写过一段共和国的教育史,由于各自所处时代不同,这段教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印记和教育气质也不一样。   60后教师,生于国家浩劫却又是一个火红而单纯的岁月,高等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为理想和事业而献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这代人接受的最初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双基”、强调基础是当时最重要的教育理念。70后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比60后少了磨难,多了冲劲和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构是当时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也拉开了大幕。80后教师成长在物质文化生活飞速发展时期,也是高等教育全面扩张走向大众教育的时期,教育改革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推进,却又是应试教育进入登峰造极的时期,这一代教师个性强、视野开阔、知识更新快,但在知识素养、责任心、进取精神等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显得参差不齐,优秀教师成长速度、崛起规模明显落后于前辈教师。现如今,我们面临共同的教育背景与时代要求,三代教师都面临机遇和挑战:60后教师如何延长职业高峰期,涌现更多的名特级教师和避免少部分教师被边缘化;70后教师如何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如何实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转型;80后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养,成为令人放心的优秀后备教师群体。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叶澜教授在文中告诉我们,一方面教育随时代在发展,不断提出需要我们解决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比如夸美纽斯、凯洛夫至今仍有研读的价值,“文化要传承发展、个体要成长发展,都不能没有基础”。同时,教育更应该具有生命本源价值,如“知识、技能的习得、运用和发展是人生一辈子不能没有,且是易见、易识和可变的。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所经受的教育,对个人心灵、精神、气质的孕育,却留在生命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它会唤醒内在的力量,以一生的积累和独特的姿态,去回应所面临的时代,去圆心中的梦。”这恰恰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   所以,叶澜教授在这篇文章中用她对共和国六十年教育的亲身经历、体验与反思告诉我们,我们要为共和国六十年的教育成就欢呼,我们更要理性地对待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明确新时期的教育责任,我们要做“经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业知识基础与方法基础,我们更要做“人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唤醒学生内在的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种子,赋予学生征服前进道路上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需要好的分数,这是教育现实给我们的无可奈何的宿命。但是,除了分数,我们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这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

【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寄裴澜,寄裴澜赵嘏,寄裴澜的意思,寄裴澜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写洋澜湖的作文(精选8篇)12-04

教授邀请函02-20

于丹教授人生格言04-05

给教授的感谢信12-24

千叶桃花,千叶桃花杨凭,千叶桃花的意思,千叶桃花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学生教授感谢信10-10

晋升教授祝福语05-09

教授退休祝福语05-10

教授旷工检讨书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