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卢克安》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22:43: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凡人卢克安》读后感

  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偏远山区开展教育研究的实践者。因为他的国籍是外国而引来媒体的蜂拥报道,他乡村教师的身份又符合了中国媒体的最好想象,媒体强加了一些已经熟知的印象在他头上:中国的白求恩、洋雷锋等等。他结识的周围的中国朋友,又无一不为他毫无野心和目标,并没有更大的“办学”和赚钱目的感到困惑,在他们的观念里,他应该获得知识分子、政府、资金、更多志愿者等等各方面的支持。然而,卢安克坚决地追求自己要的“自由”,他说自己是个甚至连家庭的责任都不肯承担的“自私”的人,钱、政府支持、人力并不能对他的研究有任何帮助。他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给予者,反而认为是学生,在互动中给了他无尽的帮助。      他在中国停留的十年间,媒体和周围人热衷于塑造他、改变他,也给他的教育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各种麻烦,而注意到他背后精神支持的竟然少而又少。这是人性的悲哀,教育的悲哀,这一切也已经被卢安克洞悉。      起先,为了留在中国,卢安克必须归属一个机构,于是他选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华德福教育机构,成为了这个机构的中国首席代表。同时,也与他们约定,不会代表这个组织做任何事。华德福教育机构起源于德国近代一个思想家:鲁道夫.史代纳,鲁道夫史代纳的著作也的确影响到卢安克的思想。卢安克在教书闲暇也翻译了史代纳的多部作品。并且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验证,但是卢安克的力量并不限于一种理论或模式,他声称自己也并不清楚什么是华德福教育,也无法分清什么是而什么不是。他只是自己在发现学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他们。      当学生和村民对卢安克的想象渐次破灭,发现这个人并不能给他们带来金钱、帮助、面子等,学生也没有了对他某一天会走的安全感的破坏,卢安克的心态越来越平稳,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合作。他在最后一篇自己的作品中提到: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没有了对学生的期望和成见。他不想进入城市,因为发现那里的人都害怕吃亏,他们都固执地想要抓住什么,他认为自己害羞的个性不能适应,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能活得如农民般“随便”一点。起先,作为一个志愿者,他想要改变什么;但后来,他发现是这片土地给了他许多。他追求和平,最后在村庄中找到了和平,因此感到非常的快乐。      卢安克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社会城市与农村的众生相。他不在乎自己遇到的种种不公,并主动地承担后果。如他到公安局办理临时证件,人家问什么就说什么,被告知自己在从事违法活动,罚款五千元,朋友都说他太傻,他却认为说老实话理所应当。又如他的一个学生在他们搭建的游泳池游泳溺死,他自愿个人承担全部后果,赔偿了家长五千元。记者们说谎,骗他接受采访并发表一些不实的报道;村民们诱惑他,骗他有急事,结果却是把他骗去他们家中吃喝;他寄住的家庭偷拿他的哥哥给他的全年生活费,并挪用他募捐来全村修路的钱;一些大老板以扶贫办学为名与他合影,却把他的照片登在自己学校的广告上作为外籍老师来吸引学生;甚至学生们偷他的钱和物品,天天找他要钱。周围许多人都在想要利用他,而他说:“只有别人破坏我个人的生活,世界需要发生的事才能通过我和我身上的破坏去发生。只有我个人的事情被破坏,别人才会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做法。如果不让别人破坏我个人的、其实也是多余的享受,我就无法让需要发生的事由我去发生。”他以一种近乎悲天悯人的眼光去看待周遭人的做法,也认为这正是自己之所以来的原因。      卢安克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和实践者进入中国,但他发现自己很难影响周围的大人社会,那种喝酒、怕闷、大吃大喝、消费物质的大人社会也在继续地影响着下一代。他发现他们已经僵化,基本上不可能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他在与儿童的互动中通过一个个任务,执著地教他们相信:自己不是无能的、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没有希望的。理想的社会可以借自己的手造成。      当有的学生因为他“没有钱建房子娶老婆”看不起他(已经输给了成人社会),说他光棍,另一些学生为他辩护:如果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家,自己家人就作为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生就作为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是为了人类,人类就作为他的后代。

【《凡人卢克安》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威·克琳》续写400字_小学生作文11-19

卢姓的来源和姓卢的名人07-23

凡人琐事作文02-25

英雄与凡人作文01-19

凡人小事作文05-28

凡人小事作文06-28

(经典)凡人小事作文11-25

卢勤介绍09-21

凡人小事作文12-14

寄卢中丞,寄卢中丞赵嘏,寄卢中丞的意思,寄卢中丞赏析 -诗词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