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在教育边缘读后感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当选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著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等。而《走在教育的边缘》这本书是刘铁芳先生在继《守望教育》之后有关教育系列的第二本文集。 《走在教育边缘》是针对一些普通教育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思考与探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的观点。仔细阅读之后对于刚做老师的我的确有许多帮助,它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教师生涯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今天究竟应该如何做教师?教师应该以何种姿态生存?这不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教师生命姿态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关键就是师德建设。在本书中提到了三个当前师德建设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敬业”是师德的起点,“乐业”是师德修养的根本与归宿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就是以专心致志的态度来对待教育,以教育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确实对于大多数的老师来说都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不论在什么状况和环境下都会自觉地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都会凭借自己内心的意识活动认真地对待教育事业。但光光敬业还是不够的,“敬业”只是师德的起点,“乐业”是师德修养的根本与归宿,在本书中有提到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两种基本模式:“为”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前者是一个教师能从教育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并逐渐把个人生命融入其中,而靠教育而生存,只是把教师看成一种职业,踏实工作,那么如何做到乐业呢?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职业观,如果不想换工作,就要乐业才能对的起自己的人生。作为一个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每一天都无精打采,毫无激情没有创造力地活着,那么你的生活必然暗淡无光。二、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变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学生的快乐也将成为你的快乐。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敬业精神只是解决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基本态度,而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心中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不能简单、粗暴、武断地对待学生,不能限制、束缚学生的发展,要善于理解学生,并有效地、积极地帮助学生的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在教育中,爱所有的学生,爱所有的孩子,这是“霍懋征”们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和教育财富,也是实现我国教育公正公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力量。在我工作后的这段时间确实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个别问题学生,我们必须给他们更多的爱而不是把他们放弃,就像201班的余同学,确实让人很头痛,但班主任一次又一次的想办法改变他而不是放弃他,使他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有了很大的改变,105班的张同学在班主任更多的关爱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教师的教育创新 在本书中提到三个创新1、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提升。2、个人知识的创新。要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选择的吸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要活到老,学到老。3、教育行为的创新。首先教育观念的创新,如果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墨守成规,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对发展变化的形势熟视无睹,何以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一位上海中学语文教师做得好:将作文课放到南京路去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小记者,每一位行人都是采访对象。就像我们学校的美术老师有时会带小朋友去外面画画,科学老师会带小朋友到操场看叶子。创新观念有了创新,个人知识方面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如果自身没有创新的能力,没有创新的知识,又怎么去教学生呢?教师个人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还是要我自己的创新方法结合实际去培养学生,从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总之,我认为想要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把这三个创新结合起来。教育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如果太心急往往会忽略传统教学中的某些成分。这样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以上这些是我读了《走在教育边缘》后的一些感受,它让我了解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对我今后的教育事业有很多帮助。谢谢【走在教育边缘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在叛逆边缘02-21
边缘的作文07-20
痛的边缘作文09-22
中心与边缘作文10-26
《悔的边缘》教案03-04
爱与痛的边缘作文01-11
走在教育的路上作文(通用52篇)11-07
破碎边缘的机器人03-20
走在路上12-30
中心与边缘作文优选[4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