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假期作业《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
题记:爱就是在他人的幸福中寻找自己的幸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 我阅读了《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一书, 本书的每一页,都使我深受启迪,让我充满阅读的快乐。此书汇集了国内16位优秀专家的访谈录。这些访谈录围绕教育教研,基础教育等展开,展现了教育专家的智慧和研究途径。这本书保留了访谈的现场感,使人读起来倍感轻松愉快,让我爱不释手。 他们共同的教育情怀,不同的教育人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财富,也是一线教师重要财富。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教育家的智慧便是给他的孩子们以幸福和快乐。书中的每一位教育专家的经历不同,各具特色,但他们都却具共同的特征:拥有执著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教育情怀;具有坚持不懈、善思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富有一颗亲近孩子的耐心、关爱学生的心;怀有基于课堂、扎根课堂、聚集课堂的恒心;具有坚持写日记、写教育随笔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学习的。阅读此书,让人深感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书中内容告诉读者,要想将教育工作搞好,就必需要有教育智慧。 感受一: 成绩 成功 成长 作为一位教师,究竟追求什么?读后《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我想成绩、成功、成长这三个词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境界。 我们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许,我们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导致幸福,不幸福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成功,甚至是虚假的成功。我们应当看重的是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抓住成长这两个字。成长是超越成功层面的东西,因为成功了,我们可以成长;失败了,我们也可以成长,失败了有时会导向更好的成长。人要坦然地面对成功,也要坦然地面对失败;不怕失败,这才是最大的成功。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如果把教育的最高境界定位于成长,就会使教育变得非常有趣。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成长一定要跟幸福、快乐相联系,只要成长就快乐,只要成长心里面就觉得踏实。那么,成功和成绩就成了成长必然会带来的副产品。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要站在成长这个层面上去理解,确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教育生态理念,确定人可持续成长的理念。人的一生,你只要关注成长,就不用操心成功,更不要操心成绩的问题。一棵小树,健康地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你还用担心它不结果吗?还用担心它不成材吗?可悲的是现在有很多树,刚刚长出一点,我们就急切地摇晃着它,抱怨它为什么不结果,为什么不成材,最终导致它结不了果,也成不了材。 教育,既要开发生命潜能,又要保护生命资源。在教育目标上,要定位得高一点,远一点,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快乐与幸福;在教育过程上,要从现在就重视快乐,重视幸福,要让孩子们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感受二:师 德 与 师 爱 16位教育家的师德与师爱诠释了教育的灵魂。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况其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全国劳模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功能。因此,师爱是魂。但我认为师爱只是师德的一个真子集,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对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对他说:“你可以去打柴。不会打?我告诉你怎么打。”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 借魏书生老师“真诚希望教师都能够边教学边研究,都能够看多家之言、写日记、写文章,采用科研式的劳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向着教学的自由王国迈进。”这句话勉励自己。 是的,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理智、阅读、实践和思考。教师只有懂得用智慧,理智地化解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教育问题,创造性地投入工作,才能让自己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才能让自己在工作“苦”与“乐”同行,健康工作,幸福生活。【假期作业《 16位教育专家的智慧档案》读后感】相关文章:
假期作业作文11-14
智慧教育心得11-18
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总结02-20
教育专家讲座的心得体会04-13
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5-17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4-13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2-18
听教育专家讲座的心得体会01-10
[人之初]专家: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