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病人”》读后感 -钱婧

时间:2023-04-25 01:20: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再造“病人”》读后感 -钱婧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是书名,我一看这题目,好奇心就驱使我看看这本书。   都说这书是本怪书,我觉得这书的“怪”可能首先就表现在其题目上。病人就是病人,何来再造?而且病人还要加上引号。显然,作者以此作为书名,自有其独特的考虑,根据作者的自述,这样做是意欲表达,“近代中国的‘病人’不仅与古代意义上的病人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近代‘病人’不仅承担了罹患疾病的原始生物含义,而且也承担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和制度内涵。”也就是说,“生病”并非纯粹的自然生理现象,病人其实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现代“病人”的产生是近代以来一系列社会政治行为再造的结果。不过,读罢全书,我们会发现,这似乎并非全书的主旨,书中虽然也有些地方涉及于此,但作者主要做的却是,从医疗和身体入手,借助“空间”、“地方”与疾病隐喻等概念,来梳理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主要源自西方的现代医疗卫生机制(或者说“空间”)是如何植入中国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运作机制。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名为《救不了灵魂的医生》,叙述了1832年西医传教士进人中国以后,宗教色彩日渐淡化,从为了拯救灵魂的纯粹传教到更加注重世俗的作为科学的医学的转变过程。从19世纪到20世纪,基督教内部“预言精神”和“秩序精神”的此消彼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者的核心是在摧毁异端偶像和制度的同时寻求一种超越性的终极体验和希望,而后者则倡导更有耐心地在世俗范围内进行工作,并能相对容忍世俗中不完美事务的存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美国“社会福音派”影响的增强,西医传教士开始比较现实地面对“灵魂难以拯救”的状况,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了医学本身,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也强烈抵御灵魂的被拯救,加上西方现代科学话语霸权地位的全面奠定,终使“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错位,宗教承担的神圣意义在世俗氛围的浸淫下似已变得无足轻重。” 第一章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胡美的洋大夫开了家诊所,一天,门口出现一位湖南本地的病人,像是个衙门里的官员。当胡美按西医的诊断程序把一支温度计插入他的嘴里时,病人脸上立刻露出狐疑猜测的表情,继而情绪变得越来越激动,直到胡美取出温度计后病人的亢奋终于爆发成了大怒。他对仆人大声叫喊起来:“为什么你让一个洋人把一个硬邦邦的奇怪东西塞在我的嘴里?你没有看到吗?他只把了我的左脉。一个郎中如果不两边脉都把,他怎么能做诊断呢?难道左脉和右脉是完全一样的吗?他的检查就像听故事只知道一半一样。”可见当时的人对西医是完全不了解,以人后每次诊断胡美都坚持把病人两边的脉象,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当这位官员一脚踏入诊所的那一瞬间,西医传教士的职能才刚刚开始发生一些变化。这一章列举了不少事例,我在这就不一一说了,概言之,西医传教士在20世纪的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与19世纪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面对中国本土文化策略的顽强抵御和现代科学话语霸权地位的全面奠定,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错位,宗教承担的神圣意义在世俗氛围的浸淫下似乎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但说真的,对这本书我还不怎么了解,有评论说这是本“四不像”的书,既不是政治史,也不是社会史,既不是文化史,也不是思想史。俗语说好书需要慢慢品,品出其中的精华,读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

【《再造“病人”》读后感 -钱婧】相关文章:

“暖暖”争宠 李婧怡04-28

《找证据》读后感 张婧格04-27

小狗钱钱读后感08-10

《小狗钱钱》读后感01-09

《小狗钱钱》读后感04-22

小狗钱钱读后感03-10

《小狗钱钱》读后感09-14

《小狗钱钱》的读后感04-26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陈佳婧04-27

钱,20元钱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