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教学资料

时间:2021-03-23 19:46:28 资料 我要投稿

《雨巷》的教学资料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雨巷》的教学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雨巷》的教学资料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戴望舒这种对新诗音乐性对追求,到《雨巷》是高峰,也是结束。此后,他开始了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语)走向对诗的内在情绪韵律的追求。

  他的另一首著名诗篇《我的记忆》,就是这种追求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戴望舒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他新的美学见解和艺术追求,但这决不能否认《雨巷》对新诗音乐美尝试的意义。偏爱是艺术欣赏的伴侣。这首《雨巷》,是新诗中一颗发光的明珠,值得我们珍读!

  总结: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的教学资料】相关文章:

雨巷教学反思06-29

梦中的雨巷作文09-09

朦胧雨巷作文03-30

高考语文雨巷教案107-23

高考语文雨巷教案207-23

高考语文雨巷教案307-23

深秋的雨 -资料01-01

雨-淡淡的 -资料01-01

论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毕业论文10-30

凤仙和雨仙的故事 -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