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师德观

时间:2023-05-01 03:57:07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孔子的师德观

浅谈孔子的师德观

浅析孔子的师德观

计茹新

孔子大学网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其教育思想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形成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代表性的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创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礼崩乐坏,但这也为开创私学创造了条件,因为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即教育的权利掌握在官府手中,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周天子已无力控制整个国家的形势包括教育,这样为孔子开创私学创造了条件。虽然孔子本身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是他的思想并未完全局限于他那个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平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弟子并非都是达官显贵,还有一些身份低微的人,比如子路出身低微,家境贫寒,但依然受教于孔子是孔子早期学生之

一。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孔子面前教育是没有“国界”的,这也正体现了他爱无差等的精神。

孔子早年就认识到了教育的真谛,并不是局限于统治阶层,因为学校的贵族化会阻碍文明的传承,遏制百姓求知的欲望,所以他敢于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提出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其人才基础的提供,得益于孔子的有教无类。

其实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也为我们所受益。现在的中国早已经没有了等级名分的划分,教育也实现了普及化,我们所说的“类”实际上指的是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因为所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养成的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而不能以分定性,成绩高就高看一眼,成绩少就不管,作为教育者这是大忌。

孔子在招收学生时也都能做到来者不拒,无论学生在性格、智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有多大差异他都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方法,那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持异端。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不同,指定不同的方法。性格比较孤僻的我们要细心教导,给予他们信心,莫不要因其性格孤僻不愿意交流就对其臵之不理,那我们的师德也就丧失殆尽了,不仅辜负了社会也辜负了家长所给予教师的信任。性格开朗的乐于学习的我们要规范好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告诫他们不要眼高手低,过于傲慢,无视他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不同的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 。孔子的弟子都有七十二贤,何况现在的学生自主性强,敢于实现自己,我们更应尊重他们。

二、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他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希望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怀疑老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莫不要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现在我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正符合我们现在教育改革的精神,因此孔子不愧

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即使在历史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为我们当代人所用。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在因循书本做知识的灌输者,而要做学生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苹果是红色的,也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让他们自己要有发挥的空间。在中国这个社会由于上千年的专制统治,使国人的思想并不能像西方国家那么开放,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服从式的精神,凡事不敢于大胆创新,即使有想法也闷在心中不愿意说出去,这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潮流的,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尽我们的所能,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代代人,告诉他们“当仁不让于师”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开拓,大胆探索,这样才能为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所用。

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太多,那是一座思想宝库,有众多的奇珍异宝,值得我们细细斟酌, 除了“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还有众多思想依然对我们影响深远为我们所用,比如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都是他的传教知识,而这也符合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相一致,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要以古为师,以孔子为典范,完善我们的教育生涯。

【浅析孔子的师德观】相关文章:

孔子德治思想浅析04-29

孔子礼治思想浅析05-02

浅析孔子的诚信思想04-27

浅析孔颖达的乾坤观04-29

浅析荀子的君子观04-30

浅析莱布尼茨的物质观05-01

浅析恩格斯的自由观04-30

观孔子后感02-29

试探孔子的君子观04-28

试论孔子的富贵观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