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生活

时间:2021-11-08 20:05:38 资料 我要投稿

新媒体与生活

困惑地球村—感觉与现实的相互适应葛静静

提要: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常常会思考,发达的科学技术使我们与他人的联系不再受到空间时间的阻隔,甚至出现了地球村的名词,但是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孤独。

关键词:媒介真实感传播地球村现实信息

先从自己的自身经历将起吧,因为自己有时候也算是不折不扣的低头族,虽然没有老师在课上放的居然要带上人脸帽来假装自己在听别人讲话的程度,但有时候真的算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仿佛通过媒介认知世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越孤独越想在手机上寻求安慰,渴望别人能回复消息给自己。有时候真像中了毒一样。通过手机这些媒介设备来感知世界上的人们的活动,明星啊,其他地区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但不禁想问媒介技术的进步是否能把我们带回到鸡犬相闻的村落,地球村?媒介不断发展,从报纸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我们在不同媒介上形成不同的真实感,媒介以替代的方式实现人与世界的联系。替代显然不能是随意的,而是要以人能否体验到真实感为依据,替代不等于真实,媒介也不能传递真实,但通过媒介指代,可以让人感觉到真实。

这是一个虚假漫天飞的世界,真相虽然能够被爆出,但却被淹没在口水泛滥的泡沫之中,说谎更加有力量,只要能吸引眼球,足够煽动,满足了孤老的窥私欲望或者可怜的道德安全感,谎言就能肆虐互联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想看到真相,但每个人都不愿说出真相,人们没有等待的耐心,只愿直线追逐自己的目标,互联网的穿透力在呼风唤雨的同时也打碎了所有人的宁静,生活的空间与时间日益碎片化,早已不是静心能够形成力量的世界,传统的价值观岌岌可危。

现在地球村里数十亿村民都可以随时找你,即便不吃饭,不布置任务,只是发条信息给你,如何?不要说数十亿,数十人不停发信息,也会让人很快崩溃。电视能够瞬间将千里之外的画面送到眼前,分割在各地的人们可以瞬间回到部落时代,天天可以面对面聊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但这只是看到了直观性的一面。实际上你认识的人数有数十或数百个,你可以把他们通过电话召集到眼前,回到部落,但是你的小伙伴和大学同学并不认识,在你看来都是姐妹们哥儿们的部落里,村民们并不熟悉,他们却被热情地安排在同一个部落里,所以电子媒介把我们拉回的并不是祖先们熟悉的部落。当电话网络都普及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生活在充满集体温暖的原始部落里吗?

信息化并没有像麦克卢说的那样让我们回到一个群体性的部落生活中,宅似乎成为更流行的名次,这种不同,要求人们用更多的维度去理解媒体。媒介史环境的延伸,将人与环境连为一体。媒介可以主动推送信息给人,人也可以从媒介主动获取信息,而且人们可以互

相影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忧心忡忡地表示:电子媒介让一切与自己无关。我们热衷于知道电视上外国首脑互访时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而对邻居晚饭是否有着落毫不关心。

“信息不是目的,与世界联系才是目的”这句话还可以从信息泛滥的角度得到佐证。当信息开始泛滥,我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别人看来有用的信息对我们也有用,只有那些能够引发我们行为的信息才是有效的。其实人们不满足只是看到世界,而要对所了解的世界具有操控感。当看到的世界能对你做出反应,就更能真切地感到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比如自我与欲望的表达——同性恋者利用媒介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进行阐述和展示,目的'是为了得到主流人群,甚至包括更广泛的身份认同,并将这种身份认同规范化,稳固化。

从”媒介即是索引”“媒介即;是信息”到“媒介即是行动”能看出技术能力决定传播深入的程度。也反映出了一个规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个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空前高涨,我们能想象的所有事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信息化占用人的时间越来越多。通常,在不产生误解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不对信息化所指代的内容与信息本身进行区分。媒介的进步是为了实现更便捷,更有效的联系,经过亿万年的时间,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自然媒介的感觉等同于真实。

比如好友到外地旅游,回来之后把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或者空间里,从自己的角度看,照片打破了空间限制,把远处的风景搬到了眼前,人造媒介具有传输的作用,也能打破时间的限制,难得一见的风景,不经常见http://http://meiwen.anslib.com/news/558E3FFB3FE19BF0.html面的亲人朋友,传输和复制是媒介两大功能,人们认知

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将不在同一个空间或者同一个时间的事物与人联系起来。

从信息是单双向的角度来研究传播,许多传播方式看上去会产生“信息与人无关”的错觉,实际上信息与人的所属关系只是从表面转为隐含,或者从直接转为间接,传播形式的变化恰恰反映了参与传播的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传播的目的是寻找现场感。现场时自然媒介的传播方式,当新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时,正如人们在人造媒介中寻找真实感一样,人们总是在新传播中寻找现场感。

互联网还能够提供一类综合效率更高的联系方式:弱联系。弱联系保留了同步方式的同时性,但不要求双方以独占的方式共同参与,比如手机短信,你发送信息的同时,不需要朋友停下别的事专门接收信息。采用实时传送,异步处理的方式实现的。

当传播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多次进行,决定传播的不再是传统的空间结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传播更多地依靠人际关系来实现。什么替代了传统空间中的结构,是关系。互联网更多通过关系实现传播。为什么不把每个需要联系的人都变成熟人好友呢?维持联系是需要成本的:保持男女朋友的联系需要每天打电话或者见面,需要灭纣一起触犯,否则关系就会变淡 :保持一般的朋友关系,一年也需要见好几次面才好,许多童年的朋友多年不联系之后,发现已经无话可说,说到底是因为没有投入维持好朋友联系的成本。受个人精力有限,一个人能够保持经常联系的人员总数是非常有限的。真正有效的关系比想象的少得多,只有两种:好友,好友的好友。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需要有选择,但选择工作却不能完全由用户自己来做,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被动和主动关系,与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主动被动关系不同。媒介是信息环境而不是一种工具。媒介感觉提供了人与世界的完美的联系方式,世界包括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人的行为促进组织的形成,这一切的终极目的只是为了体验个体的存在感。媒介不能传输真实,但媒介能够感觉到真实,感觉与现实能够相互适应,通过技术改变感觉方式的过程则是虚拟现实。

参考文献

[1] 陈世鸿.重新理解媒介[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

【新媒体与生活】相关文章:

新媒体下的媒体环境巨变07-08

新媒体推广流程08-09

公共艺术与新媒体10-10

新媒体实习报告02-21

新媒体实习总结06-09

“新广告的媒体”和“新媒体的广告”网络广告 -电脑资料01-01

新媒体运营简历模板02-08

新媒体研究报告01-1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