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时间:2023-07-25 10:55:57 炜玲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知识点琐碎繁多,背诵起来很是麻烦,而且具体到每个时间段,都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让很多同学叫苦不易。历史君感受到了大家的苦楚,这两天为大家整理必背的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今天先发中国史的,明天发世界史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1.秦朝:

  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

  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

  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

  ①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2)秦朝的郡县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

  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

  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8.明朝: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织业中心;业发达瓷,景德镇市全国的中心

  9.清朝初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三、思想科技文化成就

  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办私学(中国最早),“因材施教”,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发明司南(最早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3.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麻纸,世界上最早

  的纸),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东汉《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医圣)作《伤寒杂病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4.魏晋时期: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

  赋图》;南朝祖冲之推断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5.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6.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吴道

  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和阎立本《步辇图》;与海外文化交往密切,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敦煌“莫高窟”;火药用于军事。

  7.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市民生活的风俗);火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8.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开卷猜想:

  1.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任何思想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儒家思想中仍有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稳

  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借鉴作用。

  2.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那些借鉴?

  答: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要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

  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努力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繁荣,社会主义建设。

  3.对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答: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这些成就中感受到了无

  比的自豪。我们青少年应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锐意创新,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4.你能用中国古代历史的史实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这一论断吗?

  答: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春秋时

  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先进工具的应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古代农书的编撰对农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造纸术、火药、造船等技术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专题感悟

  1.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君主专制下极易形成暴政,

  不利于社会进步。

  2.施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广大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古代的重农政策与今天的“三农”政策是有本质区别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二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要点】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

  1.原始农业阶段:

  (1)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工具为石斧、石锛;用火焚烧;土地只播种一两年,再更换土地耕种

  (2)“石器锄耕”阶段:用耒耜松土,提高挖土效率;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因其比较贵重,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2.隋唐时期:

  (1)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2)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普遍采用。

  (3)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3.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1)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2)江南精耕细作技术更为成熟。

  (3)稲麦复种制推广

  (4)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4.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1)黄河流域形成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长江流域发展一年两熟制。

  (2)大量新品种培育出来。

  (3)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5)施肥技术发展。

  (6)套耕出现。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诸侯,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3.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国家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土地所有制。其中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皆为国家土地所有制。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私有土地的出现

  3.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少量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2.主要部门及发展概况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造型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纹饰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工艺。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东汉:用水排鼓风冶铁。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3)制瓷业:

  ①新时期时代:开始烧制陶瓷。

  ②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③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④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⑤宋代:技艺大放异彩;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⑥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出现青花瓷器。

  ⑦明清:出现彩瓷;发明了珐琅彩;根据国外客户需要烧制瓷器

  (4)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②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③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④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1.商朝:

  ①商朝人善于经营

  ②使用骨贝、海贝、石贝等作为货币。

  ③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出现许多大商人。

  ③城市繁荣

  3.秦朝: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繁荣

  4.西汉:

  ①许多大城市发展为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

  ②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5.魏晋南北朝:

  ①物物交换成为主要手段

  ②北方商业发展波动性大,南方小幅发展

  6.隋唐:

  ①商品流通范围扩大。

  ②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

  ③城市中“市”发达;后期,坊市界限被打破

  7.两宋:

  ①城市商业繁荣:交易已无时空限制;出现专业市场;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

  ②商业交还品种增加。

  ③货币发展:出现纸币。

  ④民族政权之间边境贸易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展。

  8.元朝:

  ①城市商业繁荣。

  ②中外贸易发达。

  9.明清:

  ①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②出现许多商帮

  (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三)“重农抑商”和“海禁”

  1.重农抑商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

  ①封建统治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反映。

  ③商业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大,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④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表现:

  ①战国时,秦国奖励耕织。

  ②明清时期:统治者极力强化本末意识;实行专卖制度;通过征收重税、设置关卡,限制民营商业的发展;在政治上、生活中,歧视工商业者;组建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影响:

  ①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2.“海禁”与“闭关政策”

  (1)原因:

  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2)表现:

  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

  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四)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产生、发展:

  (1)明朝中后期:产生。

  ①方式:作坊主雇佣机工,变成资本家;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商人变成资本家。

  ②特点: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2)清代:缓慢发展。

  ①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分工更细密。

  ③部门、地区增多

  2.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虽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①经济结构方面,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沉重,农民贫困并被固定在土地上,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劳动力及市场。

  ②政治结构方面,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旧的经济观念影响。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商人、地主将兼并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史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随着“三农”问题地位的突出,成为高考热点之一。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经济重心的南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的重要入题点,从考查内容看,有关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表现、特点、影响等都是今后高考的重点

  【教法指引】

  1.要注意讲述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等重要历史概念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特点。

  2.要整合诸如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冶铁技术的发展、陶瓷的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等具体而清晰的专题线索。

  3.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

  4.整合下列专题:

  (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长期存在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明清时期手工业进步,主要表现:一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三是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四是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请结合明清制瓷业和丝织业发展的具体史实,说明上述手工业进步的特点。

  (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4)明清时期,官方海外活动持什么态度?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相关文章:

试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政治文化的影响12-11

三层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统一12-13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12-13

专题二-政治试题10-06

专题五-政治试题10-06

专题练习政治试题10-06

热点专题-政治试题10-06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全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2-16

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与政治文化的综合创新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