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1-11-07 14:08:18 资料 我要投稿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

  1.问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春汛;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力;

  ③植树造林,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保持水土,

  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黑土的特点:有机质丰富(气温低,难以分解),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2 问题:森林破坏(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质量下降)

  原因: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伐木烧薪;森林火灾、虫灾等

  措施:① 以营林为主 ② 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 三北防护林建设

  (木材的综合利用)

  3问题: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开垦湿地

  措施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② 对于围垦的湿地“退田还湿”;

  ③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湿地的效益: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河、湖水量(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经济效益:给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源、能源、工业原料等。

  (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滩涂的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以上海为例):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

  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河流凌汛泛滥。 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二.、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土地荒漠化

  原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于蒸发;气候变暖,蒸发强烈;多大风;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型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

  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合理放牧农垦樵采;营造防护林;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生物、沙障固沙;解决当地人民的生活能源。

  2 草场退化

  原因 : 自然因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强烈;鼠害

  人为原因:超载放牧;挖发菜;过度农垦、不合理开矿破坏植被。

  措施:建设人工草场,保护现有草场资源;退耕还草;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推行轮牧,栏养,圈养,禁止采挖发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场的保护,管理等。

  3 土壤

  次生碱盐化

  分布: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等

  原因: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措施:见华北地区

  三:华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

  1、 土壤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盐碱化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 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③碱性土壤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有灌有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2、干旱缺水问题

  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影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自净能力减弱,污染加剧;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第一文库网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①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②气温高,蒸发强烈③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四、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坡面陡峻。 ④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⑤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主要影响:①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可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的综合影响)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积极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④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2、煤炭开采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开采:破坏地表和植被,产生滑坡、泥石流、塌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措施:加强绿化,土地复垦,工程加固等。

  运输:污染环境,破坏景观。措施:路旁修建卫生防护带;全封闭或半封闭运输和储存等。

  存放:占用耕地;污染水体和土壤;产生自燃等。措施:少占耕地,治理污染,全封闭或半封闭储存等。

  利用: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排放二氧化碳,气候变暖;硫氧化物,产生酸雨;悬浮颗粒,烟尘,大气能见度降低)。措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节约利用;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治理污染。

  拓展延伸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至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核能能量密度大,可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②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⑤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提高采出率,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

  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相关文章:

克东县农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07-24

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恢复问题01-18

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07-10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生态恢复措施01-18

秀山县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措施11-01

巢湖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01-18

矿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及保护措施初探01-12

中国农业生态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7-02

南宁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探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