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读写之路

时间:2023-05-01 12:08:04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百年孤独》的读写之路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名著阅读与写作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同时指出高中名著阅读应少一点应试的功利主义色彩,回归阅读的本质。   关键词: 名著阅读 《百年孤独》 创造性思维 个性   为什么选择《百年孤独》?可以说如今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名著阅读有多重要。不仅是因为阅读名著有多快乐,也不仅是因为阅读名著可以培养学能力,更多的是因为高考要考。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指定了阅读篇目和考试篇目,于是老师学生都不敢怠慢,紧锣密鼓地阅读、做题、应对考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阅读名著就像迫于无奈的赶鸭子上架,甚至是填鸭式的灌输,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学生不需要多加思考,不需要创造性思维,因为一切问题似乎都有标准答案。   于是想让学生读一部不是高考指定的篇目,恰巧此时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此前大部分学生从未读过莫言的作品,而只是看过或听说过根据莫言小说《红高粱》拍摄的同名电影,于是同学们渴望拜读他的作品,而与此同时莫言小说从书店到网络全国脱销。在“漫长”的等待中有学生提出先读一部其他诺贝尔奖作家的作品的建议,于是选择了始终摆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的大名鼎鼎的《百年孤独》。   还有一个原因,其实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自我反省。许多语文老师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了解仅限于教材中的节选,很少有人认真深入研读过完整的一部诺奖作品,尤其是像《百年孤独》这样思想深邃、文字艰涩、人物繁杂、跨度巨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每年诺贝尔文学奖评比就像媒体的节日,炒作得沸沸扬扬,尘埃落定之后很少有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这些世界级的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大多只能人云亦云,或根本不予理睬而与世界最新鲜的文学、思想、创作方法相隔绝。

《百年孤独》的读写之路

meiwen.anslib.com 并且莫言的创作也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所以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开始《百年孤独》的阅读之旅。   第三个原因来自教学的困惑。学生作文中存在思想浅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苍白,感情虚假的问题。怎么办?用名著来滋养吧。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去?《百年孤独》全书没有章节标题,只有自然地划分了二十个部分,所以采用三步阅读法:第一步是阅读加批注,第二步写文学评论,第三步是交流。读、写、交流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试图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提高鉴赏能力。实际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全书,中间遇到小高考暂停了写作,每个学生实际完成约十六篇作文。教师工作重点是作文指导,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思维状况,即是否真正进入了文本,是否对情节有了解,对人物有分析,对语言有敏感,并且有创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性思维其实是高级思维,对文本能够比较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有深入的剖析,有比较,有发散,这样才谈得上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   “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首先要学习选择评论的角度。从拟一个好题开始,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的文学评论,但是仍然要求必须拟出题目。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灵魂,明确了题目,基本就明确了评论的角度。这个不难的要求难倒了许多学生。因为这部小说中家族七代人人物姓名重复,情节交织,过去、现实、未来、时空交替,不像我国古典小说那样每个章回都有标题,读者知道这一回主要要说什么,《百年孤独》的每一部分必须在读完读懂之后整理思绪才能归纳提炼出来。诸如“读书笔记”“读后感”“文学评论”“百年孤独第一章”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写成泛泛而谈的复述故事,有的同学读写到第四第五章仍然拟不出题目来。   以第一章为例,《初识孤独》、《孤独之心》、《未知的魅力》、《梦想和现实》、《极端的狂想主义》,从以上题目中可以看到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小说第一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并且从所拟题中透露了自己的观点和侧重点、感情色彩和价值取向。第一章写了百年家族第一代人的出场: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马孔多在吉普赛人到来之后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先进的东西,唤起了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对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开始进行科学的想象与创造,以致被周围的愚昧而冷漠的人们视为疯狂和异类。上述习作直击主题。这种不被理解可以视为“孤独”的一种。鲁迅小说《药》也揭示了愚昧的民众无法理解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言行的悲哀,这个悲哀是也一种孤独。   【教师点评】   《初识孤独》站在全书开篇的高度,率先解释了孤独的内涵——不被理解的悲哀,为下文慢慢揭开孤独的种种面纱做了示范。   《孤独之心》概括了家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布恩迪亚的宿命,他最后被家人、村里人视为疯子而被整天栓在一棵树下,当神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回答:“因为我疯了”。   其实究竟谁是真正的疯子呢?   《未知的魅力》带有心理分析的色彩,指出了主人公痴迷于科学的原因。   《梦想和现实》正是作者在小说第一章想要呈现的:外来先进技术、外来文明打破一个与世隔绝的落后愚昧的村庄的宁静,可是愚昧和落后不是一天就能改变的。   《极端的狂想主义》似乎是站在批判的立场,让人感受到马孔多固有势力的强大。   所以从一开始读、写、讲评,都把题目拿出来进行点评。以后的名著读写活动中还可以尝试模拟中国古典文学章回小说,给每个章节拟出既概括内容有句式整齐的小标题。   培养思维能力,避免写故事复述,更不要写流水账。如下面例子。   这章主要写了丽贝卡和奥蕾莉亚诺,还有阿玛兰妲对于爱情的各种举动。开头花了许多笔墨来描写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写他的绅士风度和到位的礼仪举止,这也是为了解释丽贝卡和阿玛兰妲爱上他的原因。丽贝卡在他走后持续好几天在自己房间里恸哭,会从交谈中走神并流下眼泪,恢复了幼时吃吐的习惯以及收到他的信后所做的一切的疯狂的举动则表现了他对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思念与执著。同样奥雷里亚诺也陷入爱情的魔咒,寄情于无头无尾的诗行,最后乌尔苏拉和何塞·阿尔卡迪·布恩迪亚答应了丽贝卡与奥雷里亚诺和他们心上人的婚事,但也招来了同样深爱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阿玛兰妲的嫉妒。使得三人的爱情开始变质。   最后这一节以何塞·阿尔卡迪·布恩迪亚失去理智而告终。   【教师点评】以上这篇作文就基本属于故事复述,只有两句是指出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作用,但过于简单、缺少结合文本的分析,这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有创意的表达   以小说第三章为例,分析学生作文片段。小说第三章写马孔多传染了失眠症,失眠症之后就带来将健忘症,从日常用品到周围环境到亲人都遗忘了。看看学生读了这一章之后的评论。   【例1】失眠症使人们生活节奏被打乱,记忆下降,最后摧毁人们的心理防线。这一切都是恶性循环。由此看来,人毕竟是人,也需要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   【教师点评】例1概括了失眠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得出的结论停留在生活层面和生理层面。属于理解比较肤浅的,没有读懂情节的寓意。   【例2】人们不得不在村庄的入口处贴上“马孔多”的标签,在教堂门口贴上“上帝存在”。可见人们心中家园归属感与信仰高于一切。健忘症最可怕的不是遗忘,而是迷惘于没有家园和信念。   【教师点评】例2对小说中人们不得不在村庄的入口处贴上“马孔多”的标签,在教堂门口贴上“上帝存在”的举动,指出实质是人们内心对归属感和信念失去的恐惧。该学生对情节的象征意义有深入的理解。   【例3】起初,我对由失眠症引起的健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象着马孔多被大大小小的白色提醒用的小纸条覆盖的场景实在忍俊不禁,然而在看到:“自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都已消失”时,我才意识到健忘症的可怕之处: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们一心想着未来的道路,无暇回首往事。或许这些记忆的存在太过于理所应当,便往往被人们忽视。然而如果我们失去了它们呢?这种场面实在是无法可想。周围的世界会在瞬间失去色彩,我们被残酷的与世界分割开来,渐渐对自己本省产生质疑,因为我们失去了存在过的证据!巨大的恐惧和不安扑面而来,我们却无处可藏,最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会面和死亡。   所以,在繁忙之余,请打开那些尘封的记忆,走进自己往日的生活,品尝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取得的各种造诣吧。这不仅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继续前进必不可少的动力。因为没有过去,未来也毫无意义。   【教师点评】例3指出健忘症的危害是“失去自我”,并且联系现实,指出现代人急于向前,忽视过往,对丧失记忆麻木不仁。让人不由得感到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还不如患健忘症的人来得清醒呢!这段分析针砭时弊,语句警醒,可谓深刻。   【例4】失眠症,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可怕和玄幻,忘记一切。看似荒诞的想法其实也是对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珍贵感情的发掘。一个忘记文化、知识、经历的人,什么都不会,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黑格尔说过:“人类应该记取的历史教训是,人类永远记不住历史教训。”是的,漫长的人类社会,不仅需要技术的提高,思想的提升,对历史教训的记忆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点评】例4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俯瞰人类,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指出健忘症的危害不仅是忘记历史,并且忘记历史教训。引用、类比、拓展。展现了该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见解独到深刻。   三、有个性的表达   “有个性的表达”是鼓励学生对文本阐发独到的见解,但是这个“个性”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譬如小说中人物阿玛兰妲为了争夺爱情,毒死自己的情敌。有学生在评论这个人物时却给予同情和好评,甚至认为阿玛兰妲为了爱情而不择手段是对爱情的执著和坚定。看到学生这样的评论,可以说是很揪心的。为达到个人目的却无视法律、漠视生命、不顾道德的人和事小说中有现实中也有,但毫无疑问是应当遭到唾弃的。所以文学评论不尽考量学生的鉴赏能力也考量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在此对“有个性的表达”应当有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