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时间:2021-11-07 12:52:41 资料 我要投稿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 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旅游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自信心,使学生热爱中国博大的旅游民俗文化,同时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以导游、酒店服务岗位、景区景点民

俗表演岗位等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模块及学时分配如下:

课程内容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内容全部制作成课件。 (2)运用相关影音资料作为辅助教材。

(3)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4.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本课程采用角色扮演、质疑激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

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导游知识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主要国家的主要景点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质疑激思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每一知识点学习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再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由主讲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出学生正确答案。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http://http://meiwen.anslib.com/news/55C0B319184DD308.html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能力的培养。

(4)任务驱动

下达学习任务书,将学习目标分解,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任务基础上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体会学习成功的快感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5)课堂讨论

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采用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总成绩由期考卷面成绩和平时实训成绩所组成。

考核方式:开卷、实操、文案报告相结合;各项实训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期考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50%。

(2)教学过程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10%、训练任务完成情况20%、课外练习10%、知识考核10%。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主要有情境口试、课堂演讲考评、模拟角色演练考评、实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等等,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训成绩在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50%。 4.4教材与教学资料的使用 (1) 使用教材:

《旅游民俗文化》,陆慧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版社,版别(2011年10月,第二版)。 (2)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旅游》,余永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11年7月,第一版)。 《中外民俗概论》,金海龙,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版别(2012年1月,第一版)。 http://www.cnki.net/ 中国知网 http://www.cotsa.com/ 旅研网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积极利用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快脱贫进程07-10

民俗文化旅游节主持词01-01

民俗文化旅游与经济可持续发展07-07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07-20

略论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07-08

加大民俗文化资源在重庆旅游业中的作用07-10

体验经济下顺德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11-30

翻译与民俗文化07-08

北京民俗文化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