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站设计

时间:2023-05-01 09:25:36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水泵站设计

目 录

1 设计任务书…………………………………………………………………………2 2 泵站的设计步骤,设计要求,设计原则…………………………………………2 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3

3.1设计流量Q………………………………………………………………………3

3.2设计扬程H………………………………………………………………………3

3.3初选泵……………………………………………………………………………3

3.4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4

1)吸水管…………………………………………………………………………4

2)压水管…………………………………………………………………………4 4 吸水管与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5

1)吸水管路中水头损失∑hs……………………………………………………5

2)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Σhd ………………………………………………………5

3) 计算草图………………………………………………………………………7 5 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8

1) 起重设备……………………………………………………………………8

2) 引水设备………………………………………………………………………8

3) 排水设备………………………………………………………………………8

4) 通风设备………………………………………………………………………9

5) 计量设备………………………………………………………………………9 6 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9

1) 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9

2) 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9 7 泵房平面尺寸确定…………………………………………………………………9 附图一………………………………………………………………………………10 附图二………………………………………………………………………………11 参考书目……………………………………………………………………………12

1 设计任务书

净水厂混合池水面标高为166.50m,泵站到净水厂的输水管全长为3000m,室外管道的全部水头损失为7.5m,泵站的取水头部到吸水井内管道的总水头损失为0.5m,进行泵站工艺设计

2 泵站的设计步骤,设计要求,设计原则

泵站工艺设计步骤和扬程分述如下

(1) 确定设计流量和扬程。

(2) 初步选泵和电动机,包括选择泵的型号,工作室和备用泵的台数。由于初步

选泵是时,泵站尚未设计好,吸水压水管路也为进行布置,水流通过管路中的水头损失是未知数,所以这时泵的扬程不能确切知道,只能假设泵站内管道中的水头损失为某一个数值。一般在初步选泵时,可假设此数位2m左右。 根据选泵的轴功率及转数选用电动机。如果机组有水泵厂配套供应,则不必另选。

(3) 设计机组的基础。在机组初步选好后,即可查泵及电动机产品的样本,查到

机子的安装尺寸和总重量,据此可进行基础的平面尺寸和深度设计。

(4) 计算吸水管和压水管的直径。

(5) 布置hTtp://meiwen.anslib.com机组和管道。

(6) 精选泵和电动机。根据地形条件确定泵的安装高度,计算出吸水管和泵站范

围内压水管路中的水头损失,然后求出泵站的扬程。如果发现初选的泵站不合适,则另行选泵。根据新选泵的轴功率,在选用电动机。

(7) 选择泵战中的附属设备。

(8) 确定泵房建筑高度,泵房的建筑高度,取决于泵的安装高度、泵房内有无起

重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型号。

(9) 确定泵房的平面尺寸,初步规划泵站的总平面图。

(10) 想有关工种提出设计任务。

(11) 审校,会签。

(12) 出图。

(13) 编制预算。

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

3.1设计流量Q

考虑到输水干管渗漏和净化厂本身用水,去自用水系数α=1.05,则

设计流量为 Q = 1.05×111000/24 = 1.35 m?/s

3.2设计扬程H

1)泵所需要的静扬程HST

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0.5m,则吸水间的最高水位标高为132.5-0.5=132m,最低水面标高为128.68-0.5=128.18m。所以泵所需静扬程HST为

洪水位时,HST=166.50-128.18= 38.32m

枯水位时,HST=166.50-132= 34.5m

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h

设采用两条DN1000的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干管,当一条输水管检修,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按远期考虑),即Q=0.75×1.35=1.01m3/s,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 v=1.30 m/s, i=1.805‰,所以输水管路水头损失:?h=1.1×0.0018×800=1.6m(式中1.1包括局部损失而加大的系数,800为输水管长)

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h

粗估2m,安全水头2m,则泵设计扬程为:

枯水位时:Hmax=H?HST?h管?h泵?h安全水头

洪水位时:Hmin=34.5+1.6+2+2=40.1m

3.3初选泵

水泵选择

选泵的主要依据:流量、扬程以及其变化规律

①大小兼顾,调配灵活

②型号整齐,互为备用

③合理地用尽各水泵的高效段

④要近远期相结合。“小泵大基础 ”

⑤大中型泵站需作选泵方案比较。

根据上述选泵要点以及离心泵性能曲线型谱图(图2)和选泵参考书综合考虑初步拟定以下:

= 38.32+2+1.6+2=43.9m

近期:由于规范与软件的选泵型号资料类似,故通过软件选择泵的类型,可以看出,当选择3台500S59A基础的单级双吸离心泵时,1台作为备用,由于是叶轮,考虑到叶轮和泵壳均易磨蚀,管道阻力增加,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富足水头。以下是通过查设计手册的结果,可以看出结果相差不大,选用Y400-54-6的电动机(电动机的效率为72%-75%,功率为400kw),电压选用10kv的三相交流电。

远期:选相同型号的500S59A基础的单级双吸离心泵,总共要增加4台,另外2台备用。

3.4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查水泵与电机样本,可知道此种机组属于大中型不带底阀的泵机组,则有 基础长度L=水泵机组地脚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 =1638+600+450=2688mm

基础宽度:B=水泵底角螺孔长度方向间距+(400~500)

=800+450=1250mm

计算出14SA-10型水泵机组基础平面尺寸为2688×1250

由于W没给出,那么取大概值为30T

基础深度H可按下式计算:

H=3.0?W L?B??

式中 L——基础长度,L=2.7m;

B——基础宽度,B=1.6m;

——基础所用材料的容重,对于混凝土基础来说,

23520N/m3

故 H=3.0?300003.0?W==1.13m L?B??2.7?1.25?23520=

基础实际深度连同泵房地板在内取为2m 。

3.5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

每台泵有单独的吸水管与压水管

1)吸水管

已知Q1=1.35/3=0.45m3/s

吸水管路的要求:

①漏气 管材及接逢

②积气 管路安装

③吸气 吸水管进口位置

④计流速: 管径小于250㎜时,V取1.0~1.2 m/s

管径等于或大于250㎜时,V取1.2~1.6 m/s

采用DN600钢管,则v=1.59 m/s,1000i=4.82

2)压水管

压水管路要求:

①要求坚固而不漏水,通常采用钢管,并尽量焊接口,为便于拆装与检修,在适当地点可高法兰接口。为了防止不倒流,应在泵压水管路上设置止回阀。

②压水管的设计流速:管径小于250㎜时,为1.5~2.0 m/s管径等于或大于250㎜时,为2.0~2.5 m/s采用DN500钢管,则v= 2.29m/s,1000i=22.031;

3.6 吸水管与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取一条最不利线路,从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止为计算线路图

1)吸水管路中水头损失∑hs:

∑h s=∑h fs+∑h ls

1、吸水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h fs=l1×is=4.85‰×4=0.02m

2、局部水头损失:

v12∑h ls=(ζ1+ζ2+ζ3) 2g

式中 ζ1———吸水管进口局部阻力系数,ζ1=0.75

ζ2———钢制90°弯头,r/d=2,ζ2=0.15

ζ3———闸门,ζ3=0.75

1.592

则 ∑h ls=(0.15+0.15+0.75) =0.03m 2?9.8

所以吸水管路总水头损失为:∑h s=∑h fs+∑h ls=0.02+0.03=0.05m

2) 压水管路水头损失Σhd

Σhd=Σhfd+Σhld

Σhfd=(l2+l3)?id1 +(l4+l5) ?id2

=(0.79+1+0.2)×0.022+2×0.00482

=0.04 5m

Σhld= (ζ3+ζ4+ζ5+ζ6+ζ7)?V +(ζ8+ζ9)V 2212

2g2g

式中 ζ3——DN600液动蝶阀,全开ζ3=0.15

ζ4——DN600×300渐缩管,ζ4=0.21

ζ5——DN300×500 渐放管,ζ5= 0.34

ζ6——DN500蝶阀,ζ6=0.15

ζ7——DN500止回阀,ζ7=0.41

ζ8——DN600×600×500异径正三通,ζ8=1.5

ζ9——DN600×600×700异径正三通,ζ9=1.5

2.2921.172

则 Σhld=(0.15+0.34+0.15+0.41+0.21)=2?9.82?9.8

0.44m

故 Σhd=0.045+0.44=0.485m

从水泵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

Σh=Σhs+Σhd=0.485+0.03=0. 515 m

因此,水泵的实际扬程为:

设计枯水位时,Hmax=38.32+0.515+1.6+2=42.435m m

设计洪水位时,Hmin=34.5+1.6+0.515+2=38.615m

由此可见,初选水泵机组符合要求。

4.吸水井的设计

吸水井尺寸应满足安装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的要求。

吸水井最低水位:河流的最低枯水位=34.5m

吸水井最高水位:河流的最高水位=38.32m

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大头直径:D≧(1.25~1.5)d=1.5×600=900mm

水泵吸水管进口喇叭口长度:L≧(3.0~7.0)×(D-d)=4.0×(750-600)

=600mm

喇叭口中心距吸水井侧井壁距离:≥1.5D=1.5×600=900mm

喇叭口中心距后墙距离:G=(0.8~1.0)D=1×600=600 mm

喇叭口之间的距离:≧(1.5~2.0)D=2.0×600=1200mm

喇叭口距吸水井井底距离:≧(1.0~1.25)D=1.20×600=720mm

喇叭口淹没水深:≧(0.5~1.0)=1.0m

所以,吸水井长度≧600×4+900×2+1200×3=7800mm

吸水井宽度>900+600×2=2100mm,这里取4米宽。

吸水井高度>38320-34500+720+1000+300=5840mm(包括超高300)。

考虑到吸水井的容积按最高日最高时的流量的5-10分钟算,因此这里取6

分钟,因此容积大概为V=60×1.35×6=486

最后参考水泵机组之间距离取吸水井的长度为20米,最大宽度为4米,高

度为7米,体积为560m3。

5 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1) 起重设备

最大起重为ZDY21-4型电动机重量Wm=4830kg,起重3000kg,最大起重高度为12 +2=14 m(其中2.0m是考虑操作平台上汽车高度),因此选用LDH型环形轨道起重机。

2) 引水设备

水泵是自灌式工作,不需要引水设备。

3)排水设备

由于泵房较深,故采用电动水泵排水。沿泵房内壁设排水沟,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内,然后抽回到吸水间去。

取水泵房的排水量一般按20~40m3/h考虑,排水泵的净扬程10m考虑,水头损失大约5m,故总扬程在15m左右,可选用IS80-65-125A型离心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380v, 2900 r/min ,32.5kg, 4000W ,η=73.5% ) 。

4) 通风设备

由于与水泵配套的电机为水冷式,无需专用通风设备进行空-空冷却,但由于泵房筒体较深,仍选用风机进行换气通风。按泵房每小时换8~10次所需要风量计算,排量为8~10V≈9646m/h,选用两台T30-7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700mm,转速960r/min,风量12000m/h,叶片角25°,配套电机JO2-21,N=0.8kw)。 33

5) 计量设备

在净化场的送水泵站内安装电磁流量计统一计量,故本泵站内不再设计量设备。

黄石理工学院环境学院 《泵与本站》课程设计 6 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

1) 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

为了便于用沉井法施工,将泵房机器间底板放在与吸水间底板同一标高,因

而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所以水泵的安装高度小于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无须计算。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0.5m,为保证吸水管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0.05m。

2)泵房平面尺寸确定

根据水泵机组、吸水与压水管道的布置条件以及排水泵机组和通风机等附属

设备的设置情况,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有关设备和管道配件的尺寸,通过计算,求得泵房长×宽为:32m×12m

7.参考书目

1.姜乃昌.水泵及泵站(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1988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二,三,十一册——常用资料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BENGJING:中国计划出版社

11

【给水泵站设计】相关文章:

立交雨水排水及泵站设计相关分析05-01

给水04-30

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论文04-27

初探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的设计意识04-26

给水厂工艺及附属设施设计要点05-02

山地城市分区给水优化设计研究05-02

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的论文04-29

谈泵站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思路的论文04-29

试析住宅改造区消防给水设计探索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