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案例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案例
一、基本资料
吴某,男,45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家住本市某路某号某室。
二、背景资料
案主是独子,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案主技校毕业后,分在一家工厂做工。太太小他三岁,婚后生有一子。母亲在他结婚第二年过世,只留下一点钱。案主的太太先下岗,两年后案主也下岗。在接案会谈中,案主给人初步的印象是木讷、无助、忠厚老实。由于案主和太太有工作能力,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因此整日抑郁寡欢。
三、主要问题
案主与其太太纷纷下岗,使其迫不得已只能找工作,加上年龄也偏大,因此案主在求职问题上总是显得非常的焦虑及恐惧,这种被动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发生在求职上,在与家人沟通时他也相当被动,甚至与太太结识也是太太主动。
从小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免得被人看不起,因此造成了案主生性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接触。
作为家中独子,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给予了相当大的保护与宠爱,许多事情也不必他动手,也很少让他参加社会性活动,因此造成案主面对压力的时候缺乏应对的经验。
四、问题分析
案主处于功能较弱的家庭系统及社会交往系统。从心理动态诊断角度看,案主的超我发展比较弱,具有自我贬低倾向,缺乏信心。案主面对挫折的自我防卫反应是逃避、退缩甚至归因于他人不喜欢自己。从根本上看,童年经历了贫困和许多伤害性经验,导致案主过度压抑内在心理需求,并采取逃避等不当的防卫反应。社会工作者可以同时促使案主个人、案主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改变,使得案主和环境达到平衡。
五、服务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直接与案主接触并进行研究、诊断及治疗等。案主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受到了心理、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这三者的互动作用决定了案主现在的状况。
六、工作计划
协助案主恢复自信,改善悲观情绪,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其对求职与他人沟通上的焦虑害怕的情绪,使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一)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目前的状况,舒缓可能会产生的不安与忧虑。
(二)制订治疗目标与策略。在于案主会谈过程中,工作者感到案主内心对他人接纳态度http://http://www.wenku1.com/news/55D779B7245AAEA9.html过度敏感,但却有与他人改善关系的动机。因此,治疗目标是提供案主与他人互动的信心和主动性,改变策略将以直接治疗程序为主。
(三)为了能降低案主自我觉知个人不当行为反应的焦虑和改变抗拒,拟先就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经验的探讨与描述,配合高度支持性技术的运用,帮助案主宣泄内在情绪压力。
(四)在案主情绪较平稳后再运用反映性讨论技术,帮助案主察觉个人内心感受和想法对行为表现的影响,以便了解环境压力与个人的关系。改变的重点将放在与案主探讨内在心理动力来源与过去生活经验的关系,以及与行为反映的关系,以增进个人知觉问题根源,鼓励案主采取不同的行为表现与工作者、家庭成员进行互动,知觉他人行为反应与人际关系是否会因此而有所不同,以增加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自信。
(五)根据案主转变的情况,适时为案主提供职介所等机构的就业信息,鼓励其就业。转介案主申请最低保障及评估案主家庭的需要。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案例】相关文章:
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重点及基本程序04-26
刑法互动案例教学模式探讨05-01
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案例浅析04-30
双相障碍及其社会-心理治疗的研究现状04-29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04-29
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04-29
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发展状况与案例分析04-29
新千年的挑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04-27
技术的社会进化模式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