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课中成长

时间:2021-11-06 16:03:54 资料 我要投稿

在听课中成长

在“听课”中成长

——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的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时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

二、听课时全面关注

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该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换位、故弄玄虚等方法。不管上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听课者应该能从课中听出上课教师的主线思维,或者是听明白这堂英语课创设的大环境是什么,上课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能输出多少??这是每个听课者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要求每个听课者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记时器,记录他们每个环节机中获得的时间及其有效时间。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生成,在上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及所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能输出多少。

三、听课中巧妙记录

1、教学设计式记录。教学设计式记录并不是教案再现。听课者首先可以记录上课教师主要的上课环节和活动方法,对一些个别的细节或者操作比较精彩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每一环节的旁边注明其优点以及缺点或者改进的办法,写上简略的文字,以便课后反思

2、流程问题式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和教学设计式记录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前者是在旁边注上设计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办法,而后者更注重听课者给自己和上课教师的提问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让上课教师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式评课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另外,不管哪一种记录方式都要记录下上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四、听课后积极反思

上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听课后也应该积极反思。听课后的反思和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不一样,它更应该注重与反思差距。

1、反思差距。自己的课前预设和上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哪些环节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是什么,自己在听课之前想到了吗?你的设计是否能同样获得高潮》从学生的反应听课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里还可以更好地突破,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重新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

2、提炼课题。一堂课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研究材料。听课后,对一些困惑或者质疑,听课教师可提炼出小课题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走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教师之间听课,到底听什么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应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要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经验。

“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新教师在听课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别的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 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

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听”课堂的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

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有时年轻教师在课上也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但师生低层次的信息交流过多,看上去挺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或来得及思考,象“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感觉有些问题是明知故问、目的性差,这实际上也是限制学生思维的“课堂霸权主义”。有时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往往游离于学生之外,有时在频频看表,感觉上是在等时间。

“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青年教师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费潜在的教育资源。

细节一:对学习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言语,让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体现了面向全体,以

人为本的真谛。

细节二:有的教师在叫学生时用“请”,同时掌心向上,象托起太阳一样手势;从这一举动中,透着老师对学生尊重和期待。

“听”闪光之点

一节课听完了,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一般的公开课,也多有灵采飞扬的机巧之作!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此外,一堂好课还要做到:要有科学性。

这里的科学性一指呈现的材料、知识、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二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体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 思考之后,记下其得失优劣,写下我反思之法,借鉴之道。并和

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新教师应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要认真品悟教师如何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经验。

各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出的共同点归纳

一、注重预习(自学)

“预习”是在上课前,还是在课堂上,教师是否要提供预习提纲,各地做法不同: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有人指出,“讲学稿”存在着“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 校长陈康金则认为:生成应该是动态的,预设必须有。“讲学稿”的预设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为老师提供了课堂讨论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解决“生成”的问题。

“学案导学”的学案内容设计容量也要由刚开始的细致、全面到后期简单明了过程,甚至达到学生没有学案,在“隐形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合作交流,质疑解疑,总结反思的自主学习过程。当然,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来完成。

濮阳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自学”,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自学”,在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上,初期要给学生出示完整的以问题为主的自学指导,并从提问题的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

杜郎口中学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学生没有预习的课

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

洋思中学的“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如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有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教师指导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等。而课堂中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西峡经验不提倡课前预习,一切学习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但是,为了在课堂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发性地查阅资料,这要比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效果好得多。

二、注重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濮阳四中“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通过“自学”,大家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交流,这时,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

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西峡县教师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东庐中学要求教师用“讲学稿”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要保证学生有看书时间,保证学生有思考时间,保证学生有讨论时间。教师课堂实施点拨,要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

杜郎口中学在近5年的`探索中,教师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不经过长时间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表现能力决不会现在这么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有一句学生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注重训练(作业、检测、实验)

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学生不得抄袭。“当堂训练”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

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要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东庐中学要求每个老师都要“下题海”,对收集到的习题进行筛选、改编,一道题落到“讲学稿”上,要经过备课组每位老师的审核,每个老师都要先做一遍,体会一下难度,“议一议”题目放的位置是否合适,考虑学生在做的时候可能有什么样的思路,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台阶,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教师要采用面批、个别教学及补标测试等辅导形式,完成“周周清”任务。

四、注重质疑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从何而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

有人评论: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教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去阅读教材,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出示的习题去巩固练习,整个课堂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

与洋思、杜郎口的教改经验相比,西峡的教改实践更具颠覆性。

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西峡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教师出示题目,教师评价,而西峡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西峡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传统的课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布置作业,而西峡的课堂则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

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

五、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

濮阳市第四中学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每个学科、每节课都严格应用这种模式。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发展出了各自的“变式”。“自学”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比如:语文、英语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数学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收获感性知识;新授课的“自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新知识,提出困惑,是“互动”和“检测”的基础;而复习课的“自学”,则是让学生自己升华已学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完整的、准确的知识体系。

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西峡县学习洋思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他们发现,洋思中学的课堂偏重于追求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而缺失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与新课程倡导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理念仍有差距,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他们鼓励教研员和教师要学习洋思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边学习边推广,边实践边发展,到2006年,一个源于洋思经验经过本土实践的新课堂模式正式诞生了,他们将这个新模式命名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六、课堂教学改革为何这样难?

“中国初中”――洋思中学的经验已走红十多年,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二十几万,可至今仍然没能“克隆”出第二所“洋思中学”。有记者这样评论:“洋思的各种理念和管理措施固然先进,大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然而更让人钦佩的是洋思中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充满热心、对工作充满激情的负责精神,缺乏这些精神即使再先进的措施和做法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说,“‘讲学稿’不能简单地移植。很多人到

这儿学我们的‘讲学稿’,可回去还是学不好,因为他们仅仅看到了‘讲学稿’本身,其背后的我们学校的整个文化他们学不到。”而这个“学不到”的东西就是“制度和氛围”,这才是东庐中学最重要的东西。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推进,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体制”,是“人的价值观”。课堂教学改革难以推进,其原因还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质疑探究能力难以形成和提升。

“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三个环节、一条主线”,寻找“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课堂是永远没有标准模式的。

减负的根本在课堂。必须抓好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课外的减负,二是课内的增效。

办好教育无非三个字:爱、责任。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坚持。

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

【在听课中成长】相关文章:

成长的阶梯听课心得09-12

教改中的听课心得09-12

听课,反思,成长教育心得09-10

《沙漠中的绿洲》听课随感03-08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心得05-06

在成长中成长 -成长作文01-01

在经典中成长 -成长作文01-01

在成长中成长作文05-29

听课心得:与教学比武共成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