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养蚕

时间:2023-05-01 06:36:35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来养蚕

“我 们 来 养 蚕”教 学 设 计

铜陵市杨家山小学 佘海燕 电话15905629216 电子信箱 shehytl@yahoo.com.cn 邮编244000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教学内容与方法梳理:

《我们来养蚕》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研究”,引发学生聚焦养蚕活动,了解养蚕方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启发学生,教材配了四幅充满童趣的卡通画,示范性地提出了四个关于蚕的进食、呼吸、健康、住处等方面问题。

第二部分,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先用肉眼再借助放大镜观察蚕卵,并用语言及图画进行描绘。

第三部分,指导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的。不仅要求学生们用放大镜认真观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还要求用直尺测量出它的长度,并为蚕宝宝记下第一篇日记。

基于以上内容及要求,在教学时我将教法和学法拟定为:观察法、谈话法、

小组学习法。

学情分析: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所以学生乐意养蚕。但经过课前了解,只有个别学生家养过蚕,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蚕,因而本课的知识距离学生的实际较远,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少,在教学中,教师要依靠有经验的学生的介绍、学生的细心观察、相互的讨论交流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让学生获取知识,切忌满堂灌。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2、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3、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2、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2、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

丝绸做的衣服、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板书课题)

【设计目的:运用猜想,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探究习惯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这两个猜想,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通过这两个猜想,既能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卵的多样性,这为以后观察蚕卵的不同特征提供了帮助。学生在猜想中既了解了卵的多样性,也明白了卵是蚕繁殖后代的方式,也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了。】

二、 组织探究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蚕茧和丝绸做的衣服。

3、教师讲述:蚕除了能吐丝之外,其他方面的用途也极为广泛,自古以来僵蚕、蚕蜕、蚕皮、蚕蛾等都是中草药,进来又开发出用蚕蛹生产冬虫夏草。可见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设计目的: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之间的汇报、交流、讨论,彼此之间传递信息,获取知识。通过对蚕对人类所做贡献的叙述,引发学生珍爱动物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蚕也要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蚕会不会生病,生了病又怎么办?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4、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5、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设计目的:讨论“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是为了启发孩子们的科研意识,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黑板上尽量的把学生的问题罗列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且还能使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延伸。】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要轻拿轻放。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 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化的卵紫灰色。空的卵壳一般是无色透明的,壳上有许多小洞,叫做气孔,蚕卵就是通过气孔进行呼吸的。

【设计目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会学生科

学的观察方法。了解蚕卵的体形特征,】

(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化的录像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蚁蚕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用尺子量量它的长度。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蚂蚁蚕。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它大约有3毫米长,有的大约是4毫米那么长??。)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给它建一个家。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4、教师小结: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一般只有3~4毫米长。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又因为它刚出生很弱小,不能用手拿捏,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设计目的:通过蚕卵孵化录像片的观看,让学生领略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通过用毛笔分发蚁蚕的示范行为,隐含了生命的珍贵 ,教育学生要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三、动员实践 我们一起养好蚕: 1、组织学生讨论:

(1)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控干水分才能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2)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我们有哪些方法?(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

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面我们举行领养活动。

(1)填写领养证。(“我愿意领养蚕宝宝,一定负责把蚕宝宝养大;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定要细心呵护,精心喂养,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凭证领取小蚕以及一份养蚕方法的资料。(资料中要有给家长的话:希望家长支持、帮助、指导孩子养蚕,并监督他们做好养蚕记录。)

3、教师提出要求:坚持观察,认真做记录,并做好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每周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一次,交流蚕的新变化,

【设计目的:新课标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养蚕,亲身体验养蚕的整个过程,绝不能“在黑板上养蚕”。这有这样,学生们才会获得鲜活生动、细节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图片、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板书设计

我 们 来 养 蚕 蚕卵——蚁蚕

学生的养蚕日记

观察日记(一)——蚕宝宝出生了

“我们来养蚕”课堂学习综合性评价表

【我们来养蚕】相关文章:

我们来保护作文10-02

《我们来合作》教案03-03

清晨,我们来踏青作文04-30

小康需要我们来创造05-02

中国之车我们来拉05-01

中班音乐我们来演奏教案03-16

《我们来画树》美术教案04-29

机器人来我们家02-19

养蚕养蚕作文04-05

写事作文小康需要我们来创造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