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存在的未必合理
作者简介:权姣,陕西西安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人事专员 摘要:本文将政府、企业机关的借调人员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对这个群体生存现状的陈述,以及产生的各种原因的剖析,梳理出较为可行的解决借调人员目前尴尬处境的方法,力求理顺他们的各种关系,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借调;人事 前言 目前我国政府、企业机关中,普遍存在一个“漂泊”的群体,即借调人员。他们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没有晋升渠道,也没有归属感。只能依靠惯性思维——努力干活就有留下的可能,来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但最终能够修成正果的借调人员少之又少,大部分都面临清退或者长期借调的尬尴处境,这样对借调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了极坏的影响,长期存在这种现象也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有负面影响。因为随着借调人员的产生,伴随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他们薪酬福利的发放、工作考核、职位晋升等,这些无形中都成为政府、企业人力资源部要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借调群体的存在,是有需求的空间和其他体制内的原因,但这种不正规的、畸形的借调形式,已经成为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的束缚和绳索,禁锢了他们的发展。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群体,借调人员的命运流转,折射出的是借调这种流动方式的利弊。 一、借调的特点和影响 借调,顾名思义就是暂时借用。通常是上级向下级借。总体呈现以下特点:数量大、管理难度大、被借调人员质量较高、待遇不同。而长期借调,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加重被借调单位的负担。人员被借调后,变相增加了被借调单位的工作量;借走的人员一般都是业务骨干,留下的工作其他人员需要一定时间和相当的努力才能完成,影响了工作的出色开展;被借调单位要负责被借调人员的工资福利,经济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助长了机关不良风气。个别单位难免出现“忙了借调的,闲了在编的”的现象。三是挫伤借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借调人员久居“编”外,结果是年龄熬大了,干工作的黄金年龄逐渐过去,原单位的业务已耽误,回原单位不现实,调入借调单位又基本没希望,工作上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①。四是无法考核。借调人员的单位因为不负责借调人员的薪酬,其所设置的各种员工制度对其约束性不大,无法将其表现和薪酬、考核、评奖等结合起来。遇到其他单项奖励等无法明确界定,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职工情绪不稳,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 二、借调:弥补现行制度下存在的间隙 借调现象广泛存在于机关之间,这本身说明现行制度下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以借调的方式来加以弥补。据调查显示,借调现象产生的表层原因有:因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的借调;由于机关人才短缺而产生的借调;由于机关编制限制而产生的借调;由于借调决策人员或者被借调人员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借调;或者由于前述数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产生的借调等等。 但归根结底,产生借调人员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员编制管理不能适应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事务缺乏中央专有事务与地方专有事务的划分,这是造成大量借调干部现象的深层体制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是人员编制管理不能根据新情况、新任务进行适时调整,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和企业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比较薄弱,出现了“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 二是人员编制不合理,存在工作量大的部门编制少、工作量少的部门编制多的问题,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与大量“借调”干部的现象并存。人员编制按固定比例一刀切,没有按调整后的职能来配备相应的人员编制,造成一些部门清闲,而另一些部门人员紧张,疲于应付。 三是借调人员的单位地理位置好等其他原因,这就为了某些能力不足或者有关系但却不够“硬”的人提供了一个“空缺”,一旦借调单位有借调人手的需求,往往会成为这些人往里钻的空子。 正是借调单位一味追求精简高效,而忽视了实际的工作量和在岗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带来了不断的借调难题。精简高效的背后,连带着裙带关系、户口、住房、其他福利等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所以借调人员的关系一日不理顺,他们的处境,职位都不稳定,心态、去向均处于“漂移”状态。对其影响是巨大。 三、借调人员关系理顺建议 从以上分析得出,借调之所以能够弥补现行制度下存在的间隙,是因其可以同时满足三方的需求:对借调单位来说,既不用给被借调人员发工资和福利,又无需承担培养责任;对借调决策人员来说,可以在编制限额内完成相关任务,在这种非正式的人才流动过程中实现领导艺术的提升,实现人才交流的最大效应,且避免了诸多被动;对被借调人员来说,借调往往被视为晋升的阶梯,若能留下则是一次人生的转折。正是这几方的共同需求,提供了借调人员存在的空隙。但幸运者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要面临尴尬的处境。 为了遏止借调的随意性,本文从原因入手,得出以下几种可供参考的解决之道: 一、用制度限制 首先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统一确立借调的基本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标准和准则,甚至通过必要的授权立法,全面建立和完善借调的相关法律规范。或者企业内部制定明确的借调人员管理办法,限制借调期限,完善借调手续,明确借调期间的薪酬福利发放办法,超出规定时间的处理意见等。 二、内部调剂 当企业部室或者某个项目出现人员短缺时,先根据工作性质和时间长短来决定是增加编制招聘新人,还是采用劳务派遣或临聘人员或内部人员兼任。长期的话就要重新评定工作量、业务量和现有人员编制之间的关系;短期且所需技能小,企业忠诚度不高的岗位,可以采用劳务派遣人员或者临聘人员;内部人员病产假、脱产培训等原因造成的岗位空缺,可以采用兼岗的办法,只要给予兼岗人员适当的额外工资,相信不会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三、人员编制科学化 编制分配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定编因素的变化,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调整。对于已经成为各部室骨干的长期借调人员,可以采取定期考核竞聘加年度考核的方式,对其综合评价,从而决定他们的去留问题。或者采用全员竞聘的方式,机关所有人员全部下岗,再重新竞聘,留下最适合岗位的人员,重新洗牌,给员工思想加压,从侧面激励员工,提高均大家的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 四、薪酬福利随人走 借调普遍存在,就是因为这种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空间。首先是缺乏财务制约关系,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如果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借调一个干部,借期一年。但是需要支付借调人员在这一年中的所有工资津贴和福利待遇,这个上级单位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一旦涉及到财务关系,那就很复杂,很麻烦,不仅需要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批准,还需要财务部门走账,还涉及到不同地区的差别。因此,建议借调人员的薪酬福利随人走,即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但是薪酬福利由借调单位发放,这样既利于借调单位的考核管理,减轻被借调单位的负担,也能平衡借调人员的心态,更加解决了借调人员的薪酬,奖金,社保福利等一系列人事方面的难题。通过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的分离,减少借调的随意性和因借调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借调人员全年都在借调单位工作,那么借调单位的安全奖等单项奖励,借调人员是否应该享有等问题。(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注解 ①《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借调现象》 刘进,《黑龙江史志》2009年8月(总第201期) 参考文献: [1]《漂在机关的借调群体》汪玉凯,《人民论坛》2009年11月上(总第271期) [2]《机关抽调、借用现象透视》 薛伟贤 《观察与思考》 [3]《借调干部尴尬处境透视》 杨建顺,《人民论坛》2009年11月上(总第271期) [4]《论政府机关的借调现象——编制背后的利益博弈》 周程 《法制与社会》2011年3月下
【存在的未必合理】相关文章:
未必的作文11-10
关于未必作文11-17
民间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04-28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12-21
隔行未必如隔山04-28
开卷未必有益11-30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作文07-25
名师未必出高徒05-01
存在11-24
存在与存在者和存在论方法与逻辑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