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穿在身上的花
1
世上有一种可以让我“穿在身上能行走的花”,就是棉花。
棉花的功能是御寒蔽体,服饰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想棉花功劳之大,最能称上“衣被天下”。若是这类赞誉装饰在总统、领袖、皇帝身上都靠不住。模特即使再前卫开放,大街上她们也不敢百分之百决绝于棉花,尽管棉花还是软脾气。
2
如何造棉?
许慎未找到,他也发愁,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没有“棉”字,里面只有“绵”字。“绵”代表的是丝织品,与我说的棉花根本无关。我也一直发愁:在没棉时代中国人穿什么?汉以前的先生是否要光屁股而扪虱谈道?尽管,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我老家滑县属于安阳,那里商代殷墟考古成果资料告诉我:商代人穿衣质料有三类:丝织品、麻葛布、皮革。当时人们主要穿丝和麻,丝的织品为帛,麻的织品为布;一般皇家贵族穿衣为帛,锦帛。平民穿衣为布,称布衣(后人多假惺惺也称自己为布衣)。与后来的棉花相比,丝的成本显得太高,麻的功能又不如棉花。但这个年代还不至于光屁股。不知何故,在我记事的六十年代,倒常见到我们乡村里许多光屁股孩子,鼻涕上挂着一个冬天。
棉花原产非洲,后在中亚种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我想象那时的情景:一声声清脆硬瘦的驼铃声,敲在软软的棉花上,近乎柔道太极。丝绸之路上既有带着丝绸的驼队缓缓西行,又有背着棉籽棉花的驼队逶迤东去。既有丝绸的凉意,又充满棉花的温暖。以后是否纠正为:历史上西去的上行线叫“丝绸之路”,返回东归的下行线应叫“棉花之路”才妥?
棉花听后肯定高兴。
3
姥爷告诉我,棉花传入中国之前,属异域珍品。
最初中原人对棉花的称呼借用外来语,叫“吉贝、白叠、白答”。人们看到棉絮纤细洁白,酷似丝绵,也称为绵,后为防止与丝绵混淆,加木字旁,表明是植物生长,称棉花为“木绵”或“木緜”。到宋代开始有棉字,“棉”与“绵”两字共存使用,明代棉字仍不及绵字流行,到清代,“棉”字较“木绵”书写简便,“棉”和“棉花”才开始广泛认同和使用,直到现在此刻,我还穿着母亲做的棉布衣裳写这样的棉花文字。
唐代棉花开始渡海了,海蓝与洁白,由中国传到日本,木棉一词也影子一般相随东去。棉籽发芽,看扶桑日出。据说至今日本还将棉花叫木棉,将棉布叫绵布,定位极古。到了元代,棉花拐一下弯儿又传入朝鲜半岛,在高丽的木槿花树下开放,棉花逐渐听懂了浑厚的《桔梗谣》。棉花看到了皑皑白头山。
4
一个人能保持“内心纯棉”难得。
中国诗人的心是软的,接近棉花,杜甫有“细软轻丝履,光明白叠巾”,白居易有“布重緜且厚,为裘有余温”,苏轼有“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诗人都有棉花布衣情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就大力主张推广种植棉花。我过去只知道小说家蒲松龄写有《聊斋志异》,后来知道他还写有另一部《农蚕经》,阐述棉花种植。我喜欢一位作家编故事后最好再做一种学问垫底。蒲松龄如果没有聊斋坐镇,棉花肯定大于妖怪。可惜妖怪冲出来了,棉花则后退。林则徐发配新疆后,干自己能干的实事,就大力推广棉花。有一年我在伊犁塔城,当地人告诉我,这里至今还把纺棉车称为“林公车”。想想,不知历史细底的人多,这里面更多是对人格上的一种纪念。张謇大半生都是为自己提出的“棉铁主义”奋斗了。这些人都是棉花史里沧桑的那一部分。棉花自己未必知道。
前年,我在河北保定直隶总督旧址参观,历史上大人们如林。拐弯,是总督,再拐弯,还是总督。忽然,我看到拐弯处看到16幅石刻《棉花图》,停住抄下。图上还有乾隆一一题诗,它们分别是“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捡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原作肯定是画在一本册页,让有心者移栽到石头上,这像一出由花到布的“连环画递进曲”,种植在石头上的棉花史。“十全老人”不紧不慢,注释了棉花从种到使用的全部过程。皇帝的诗肯定好不到哪里,但无论真意还是作秀,我这时见到一个国家大人物弯下腰,对一棵小小棉花深情注视。
5
新棉有一种气息,旧棉沉重像铁,这是我在乡村对棉花的感觉。童年时,姥姥在乡村用纺车纺棉,我偎依在她身边,她腿上还卧着瞌睡的雏鸡,青灯月光里,“嗡嗡”叫的纺车声像在燃一炷细香。
棉花在我们民间竟还有自己的生日,《清嘉录》载“七月二十,俗称棉花生日。忌雨,喜晴。”中国人能奢侈地拿出一整天时间赠予以一种植物,表达了本土对棉花的敬重。我家小到手帕,大到棉被,棉花已与我休戚相关。记得,我经常随着大人们在乡村棉花铺弹棉花,人的眉毛上都是棉花,还有个以棉花命名的地名,叫棉花屯,村里人却穷得穿不上棉花。40年后再问,人就笑:“哪有这个村?你梦里想当然的吧?”自己便惊叹不已,心,却离一个“纯棉时代”极远。
童年棉桃已落,唯细香不灭。
6
在北中原坊间,经常看到墙壁上有民间书者写的“此处弹棉花”“此处轧花”大字,或横或竖,和棉花一样率真。
棉花是世界上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一根成熟棉纤维在显微镜下像一条扁平的带子,它的长度为宽度的2000倍至3000倍。可惜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乡村弹花匠三尺长的弓。那我就想象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当年,父亲在世时告诉过我,他用于养家的工资里那几张新纸币,就是国家用棉花制造出来的'。面对一堆旧棉花,忽然让我浮想联翩。
被子,棉套就不用说了。竟还有火药,也是棉花制造。我家当年吃的棉籽油,满罐都是棉籽轧的。村东头榨油铺的机器嘎吱嘎吱日夜在响,机器破旧,那种勉强的声音像敲打一个人的瘦骨。最后的棉籽饼让姥爷当肥,喂了土地。大地上一边的棉桃在开,吸引着一匹一匹蜜蜂光临,再造棉花蜜。
有一年我在乡下,看到许多亲戚都在用棉籽壳养殖蘑菇。他们天不亮摘蘑,暮晚归来,骑车带到30里外的集市上卖。棉籽壳上能结出木耳,鲜菇。当年那些故乡的菜农时不时就会找我父亲帮忙,因为集市上工商人员吆五喝六,动不动就经常搉他们的秤。“咔嚓”一声,一天的生计就算没了。
7
世上只有棉花是可以“穿在身上的花”,最为实用;其他花只能用于饱饭后抒情,相当于“文艺工作者”。棉花与我同行,因为有棉花,我的世界五彩缤纷。棉花更像是乡梓里一个温暖的符号和象征,代表一个平和温馨的“纯棉时代”,它不但温暖着我的身体,还有一种棉花语言,用来温暖眼睛。
说要选“国花”,未必一定非要牡丹梅花?我会首推一朵最朴实的棉花。但是虚长到40多年,我很少看到中国画家去画棉花。
想一想,这世上画牡丹的人多啊。
责任编辑:子非
【棉,穿在身上的花】相关文章:
穿在身上的历史10-24
把幸福穿在身上10-12
把水穿在身上优秀作文10-02
把摩托车穿在身上07-29
在路上,棉10-21
棉凫06-30
长绒棉和细绒棉的区别 长绒棉的特点01-18
冀棉95810-03
身上的奇迹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