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原料基地:重整河山“待后生”

时间:2023-05-01 03:28:15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麻原料基地:重整河山“待后生”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麻纺大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却大而不强,“两头在外”受制于人。其中,优质原料进口依存度偏高,仅亚麻对外依存度就高达80%;而国内原料种植业发展又迟迟不给力,原料问题严重羁绊着麻纺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上世纪的辉煌,如今的落寞,恍若隔世,不知道沿着城市的坐标,还能否找到麻纺当年辉煌的踪影。如何实现麻纺的振兴发展,原料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亚麻:从“沾麻即富”到“谈麻色变”   解读:可以说,中国的亚麻产业是从黑龙江开始起步的。上个世纪,全省有年产1000吨打成麻规模的国有亚麻原料厂23家、乡镇亚麻厂上百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种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40多个县、600多个乡镇、7000多个村屯都有麻田,70多万麻农得到了实惠。亚麻光景好的时候,1套亚麻西装可以换回5套日本西装,曾经流行一个观点叫做“沾麻即富”。?   好景不长,亚麻纱锭从70万锭减产到目前的17万锭左右,甚至实际开工的10万锭都不到;种植面积也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万亩降至目前的20余万亩,原料80%依赖进口,黑龙江亚麻猛跌谷底。就在几乎要放弃的同时,亚麻产业绝地逢生,又重新走向了振兴路。“中国亚麻之乡”兰西县的缩影就是一个见证。   北纬46。2’~46。38’,东经125。42’~126。38’,是以“中国亚麻之都,世界亚麻文化中心”、“北方小江南,龙江华夏城”、“东方的诺曼底”等诸多金字招牌名扬全国的黑龙江省兰西县。在这个面积不到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亚麻产量曾占到了全国1/3以上。曾几何时,兰西当地的姑娘、小伙都以能进麻纺厂工作为荣。亚麻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茂盛地生长,田地里是一望无际的亚麻。一时间,民房变厂房, 农民变工人,一时“纺工难求”。   其实,对于亚麻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功能,更重要它还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在种植过程中无须使用任何除草剂和杀冲剂,是一款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而亚麻植物从播种到成熟大概需要100天左右,也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   但由于当时亚麻企业多以生产亚麻纤维、亚麻布、亚麻纱等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产业规模不大,再加上体制和市场原因,到2001年,全县亚麻企业大都停产。“曾那么红火的工厂一下子都找不到人了。整个兰西县仿佛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上下班的人流都不见了。”一位老职工回忆道。与此同时,亚麻原料种植却在大面积的萎缩,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亚麻生产企业的困境,全县“谈麻色变”。   “这种困难其实一直伴着亚麻生产而周期性出现,只不过是那几年表现得更突出罢了。表面上看,是因为国际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兰西县几代人种了70多年的亚麻,除了出口创汇,竟同兰西人甚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关系。”兰西县县长王秀平表示,这是一种因内需缺失而患上的出口依赖症。多年来,兰西一直在简单地出口麻原料、麻纱、麻布,当时的工艺水平连亚麻布染色都解决不了,更别说生产适合国人消费的多种产品了。患上这种出口依赖症,国际市场打个喷嚏,兰西县的经济就得感冒发烧。另外,这种内需缺失也严重抑制了产业链开发,一旦国家对外汇不再饥渴,兰西亚麻就找不到定位了。而这种原材料出口,即使在市场好时也就是赚点小钱,在一定程度上,简直就是在卖血。   事实上,导致这种落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麻农的利益问题受到了严重挑战。“种亚麻不仅没有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而且每年的投入成本越来越高,收购价又得不到保护,麻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过不了几年就没有人再愿意种麻了。可要想再恢复,就难啦。”种了20多年的黑龙江麻农叫苦连连。而即使在有优惠麻农政策的兰西县,农民每亩亚麻种植纯收入不过200元,与当地每亩玉米种植纯收入百余元相差不大。加之种植亚麻风险较大,农民种麻积极性逐渐低落。   “黑龙江省亚麻种植条件并非得天独厚,而是‘得地独厚’。所谓得地独厚,指适宜种植亚麻的耕地较多,但是出产的亚麻质量并非上乘。”原哈尔滨亚麻纺织厂总工程师程继骞介绍,虽然国际公认最好的亚麻原料出自欧洲的法、比、荷三国,兰西县麻农使用的良种也多从法国、比利时引进,但是亚麻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投入不足;有的麻农自繁自用,进口种子种植后也出现快速退化现象。加之近年气候条件不好,种植亚麻风险大,亚麻原料收购价格较低等因素,亚麻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目前亚麻一般亩产180-200公斤左右,相当于欧洲的1/3,长麻率仅12%左右,相当于欧洲的1/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麻农种麻和企业收购的积极性。   2002年,是兰西县亚麻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兰西县痛下决心,制定并完善了多项政策,扶持麻农生产。针对连年春旱、秋涝,不利亚麻生长的气候情况,兰西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为了保护麻农利益,兰西县劝说亚麻原料厂和亚麻纺织厂让利,不断提高亚麻原茎的收购价格,还给予送货的农民“里程补贴”。为使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政府倡导企业加农户的种植方式,号召企业租赁农民土地,雇用农民种麻,搞规模种植;鼓励企业和麻农签订供货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兰西县还鼓励农户走出兰西县到北安、海伦等地租种土地,种植亚麻。2007年,兰西县境内亚麻种植16万亩,县域外种植20万亩,总计36万亩。这些亚麻原料,绝大部分供给了兰西县的亚麻纺编织企业,满足了全县70%%的原料需求,这与当时全国亚麻原料国产与进口比例(3比7)刚好形成倒置。   为了走出一条特色路,彻底解决原料的弊端,兰西县积极寻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以开发亚麻良种繁育为主的研发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科学种麻体系。把扶贫开发、农业开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信贷资金集中向基地投放,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亚麻原料生产模式,进行亚麻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集散,同时推进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高产稳产,力争到2015年,域内外种麻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   如今,兰西县亚麻特色产业发展氛围已经越来越浓,产业振兴指日可待。特别是兰西亚麻产业园建成,大大促进了亚麻产业的提升和创新发展。亚麻产品也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70多个花色品种。目前,全县10万人从事亚麻产业,拉动了当地50万农民脱贫解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农民人民纯收入的1/3来自亚麻产业。对此,兰西先后获得“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和“全国亚麻汽车坐垫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苎麻:从“黄金草”到柴火   解读:苎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作物,在国际上享有“中国草”、“黄金草”的盛誉,距今已有4700余年的历史。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19度至39度之间,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湖南、?安徽等省)是我国的主要产麻区,其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苎麻单纤维长、强度最大,可以纯纺,也可和棉、丝、毛、化纤等混纺,且一年三熟,经济效益高,又不与粮食抢耕地,广受麻农喜爱。   但是,苎麻产业似乎始终被一个“怪圈”包围,总是起起落落,几年一轮回。近年来,受技术、环保等工艺的影响,苎麻出口贸易受阻、企业亏损严重、种植产量锐减,险象环生,行业发展面临着生死抉择。   湖南益阳,是我国著名的“中国麻业名城”,种麻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从改革开放至今,益阳苎麻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起三落”,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上世纪80年代,苎麻红极一时。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回升,我国大量苎麻纺织品俏销美国及世界各地,无论是纺织业还是种植业都为此赚了一笔。到1987年,益阳市无乡不种麻,总面积突破100万亩,成为全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总产量突破10万吨,创历史之最。但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苎麻行业也遭受了严重挫折,苎麻企业接连倒闭,苎麻的种植面积随之锐减。   在经历了10多年的冷冻期后,直到2003年2月以后,苎麻原料价格才开始出现暴涨的势头。2005年,国际市场开始按世贸组织条款取消对我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苎麻价格更是一路飙升,每吨一度高达1万元左。也就是在2005年,益阳被冠名“中国麻业名城”,当时全市苎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产量近10万吨,占全国苎麻总量的40%。从2006年下半年到2010年,苎麻产品销售不畅,苎麻原料价格也持续走低,从年初的产地收购价7.2元/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6.2元/公斤,有些主产区的收购价格甚至跌破了6元/公斤,又回到了几年前的价格水平,很多麻农望麻兴叹,这在苎麻市场行情中的周期跨度时间属历史之最。   直到2010年下半年开始,苎麻行业才逐步回升,苎麻原料价格止跌若有上涨。到12月份,苎麻原料价格从1月份的5400元/吨升至8200元/吨,较2009年的平均价5350元/吨上涨了53.3%。2011年上半年苎麻价格基本维持在8200元/吨左右,但从2011年7月份以后,苎麻原料价格下跌到7200元,直到现在依旧走低。苎麻种植更是一落千丈,到2011年,益阳市苎麻面积仅8.66万亩,产量降至1.3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中国麻业名城”这个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冠名,已名不副实。   苎麻的三起三落,和社会大环境有关,和行业发展更息息相关。但作为一个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人工来完成的行业,利益决定一切。直到现在,益阳大部分麻农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剥麻,工效低。如一个熟练的壮劳力,每天剥麻10~12个小时,也只能剥原麻10公斤左右,每公斤原麻的剥麻工钱为2.4~3.2元,每亩需支付剥麻工资276~368元,这个外出打工悬差太大。若苎麻市场价格降到每公斤5.00元左右,则农民除去肥料等其它开支后基本没有效益。再加上国家对种植苎麻没有像种植棉花等农作物那样,有优惠政策或补助,种麻存在一定风险。而2012年,苎麻收购价仅为1.5元,对此很多麻农都不愿意赔钱卖,甚至部分麻农将没有剥的头麻晒干当柴烧。   据当地农民介绍,青麻普通存放四五年是不会变质的。他们将青麻存放起来,可以等行情好了再出手。但是,在卖与不卖之间,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农民对种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种植面积年年缩水。有专家担忧,苎麻种植不同于普通农作物,它一旦播种,可供多年反复收割,时间最长的达30年之久。由于苎麻盘根错节,如果要将苎麻地改种,挖掘难度不亚于开荒,在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的前提下,这个繁重的体力活无人可做。如果苎麻产业长期不能重新振兴,几年后,农民将会彻底放弃苎麻种植。   20多年来,苎麻始终没有脱离这个“怪圈”。一般这样的更替大概在3年左右,大致情况是苎麻纺织生产的高潮带动麻价上升,刺激了麻农种麻的积极性,麻田面积和原麻产量的激增引发原料过剩,苎麻纺织行业无法消化过量的原麻,国际纺织品市场承受不了高价,造成苎麻纺织企业亏损、停产,麻价下跌又迫使麻农挖麻毁田。   事实上,除了麻农没有补贴,种植分散、原料收购价格低、农资成本上涨等影响麻农种植积极性外,落后的苎麻工艺也是一大障碍。首先,剥麻机技术不成熟,致使原麻不成片,颜色不好看,工厂不欢迎,机剥麻的价格要比手工麻低0.8~1.0元/斤;每台剥麻机需5、6个人同时配合操作(三个人割,一人运,一人打,一人晒干)才有工效,人少时不好操作。其次,苎麻脱胶,每吨精干麻需700~800元污水处理费,昂贵的成本使苎麻企业惜于投资,一般规模都较小。另外,苎麻收购流通补偿,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就算这些管理、技术的问题,可以改进,但多年来,苎麻终端产品的缺失,产品竞争力弱,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苎麻企业生产的多以坯布、袜子很小件或者附加值低的产品,对行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不够巨大。只要市场的大环境不好,麻农就得跟着遭殃,进入“怪圈”中轮回。   2011年11月,益阳苎麻龙头企业——湖南明星麻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此我国苎麻生物脱胶清洁化生产技术拉开了全面推广的序幕,苎麻行业开始迈入绿色低碳和清洁化生产的新时代。于此同时,该企业充分发挥起龙头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全面开发多领域多用途产品,带动了益阳苎麻产业的特色发展。虽然这离着一个产业的复兴和强盛,还有很大距离,但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雨露麻:换一种方式重生   解读:雨露麻是在亚麻收割后,放于露天地晾晒,通过天然雨水淋浇,脱皮去茎而制成的打成麻。所生产的亚麻纤维麻壳细致柔软,织出的布面麻壳分布成如下雨般均匀,故名雨露亚麻。其制品一般不染色,保持了麻的本色,属纯天然物品,通常价格比其他类亚麻贵很多,附加值很高。雨露麻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作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在高寒地区气温低,早晚温差大,降雨频繁,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的气候和土壤。占尽天时地利的云南邵通,在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创新模式,顺势而为,形成了优质雨露麻基地。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位于昭阳区青岗岭乡的昭通市金成亚麻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30多名当地的工人正在忙着分麻、捆麻、搬麻、装麻,而黑龙江、浙江、安徽的运麻车则在厂区等待着运走在世界上都很走俏的雨露麻捆。   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云南气候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较适宜亚麻生长,是全国唯一的雨露亚麻生长区,而邵通市则是云南适合种植雨露麻的上上之选。其中,全市11个县区中适宜种植亚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昭阳、鲁甸、永善、镇雄、彝良、大关等县区的二半山区和高二半山区,种植面积可达30多万亩。此外,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属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带,交通运输便捷,有利于亚麻产业做大做强。正是基于此,2010年9月,昭通市、昭阳区两级政府部门经过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成立了昭通市金成亚麻有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亚麻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采用现代化的大型种植,加工生产线,种植亚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加工。同年,金成公司在青岗岭乡试种1万亩获得成功,结束了云南无夏季亚麻及雨露亚麻的历史。   与此同时,金成亚麻还创新的通过租用农民的土地,培训招用农民工的方式,在2010年试种1万亩的基础上,2011年又在青岗岭、靖安和永善县茂林、鲁甸县新街等乡镇种植近3万亩亚麻并获丰收,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青岗岭村10组39岁的刘煜以前只在家种地,每年入不敷出,自2010年初开始,他把自家4亩山地租给金成公司,自己到公司当保安,月工资1200元左右,妻子马美丽经过公司培训后成为技术工人,一年为公司种麻、收麻、加工麻等季节性做工6个月,月工资1500元左右。刘煜说,夫妻俩都在家门口上班,一年挣两万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同村村民刘昊买了小型货车专门为金成公司跑运输,一年净挣3万元以上。目前,金成公司已有厂内工人130多人,季节性用工200人以上。据了解,公司所在地青岗岭乡农民一年因租地、为金成公司务工增收500万元以上。   可以说,雨露麻在邵通的种植很红火,麻农情绪也很高涨。可为什么与黑龙江却是“水火两重天”?除了麻的质地外,重要的是麻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原来亚麻公司采取是“公司+土地流转+农民变为产业工人”的企业化模式,即公司有偿使用农民的土地(以亩计算,给相应的年租金)进行亚麻种植,再将租地农民中的劳动者返聘为企业当工人,以正式员工身份工作,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享有法律法规应有的各项保险和津贴。农民不但有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还有能做工的稳定就业,对此,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和拥护。仅2010年,邵通当地的一个农民的年收入就达到了1.8万元~2.4万元左右。   政府、企业、麻农“三位一体”的创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集群发展。邵通以亚麻产业为载体,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解决高二半山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金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效益为中心、服务为手段,将企业和农业融为一体,实行种、养、加、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将昭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企业和麻农双赢。2011年,中国麻纺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到实地进行考察、论证,并授予金成亚麻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优质雨露麻种植基地”荣誉称号。这是对昭通亚麻产业的发展的鼓励,更是鞭策。   目前,在昭通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金成公司已经与昭阳区相邻的永善、大关、鲁甸等县建立了合作,计划到2015年发展到10万亩,2020年左右增加到30万亩,并在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乡镇建粗加工分厂,把昭通真正建成“中国优质雨露亚麻之乡”。未来,金成公司还将在昭通建立棉纺厂、制衣厂,把昭通建成中国最大的亚麻种植、粗加工、精加工一条龙的“亚麻产业基地”,到时,亚麻产业将成为昭通农民就业增收和国家税收增长的支柱企业。   黄麻:一项技术带来的产业振兴   解读:黄麻作为第二大天然纤维素纤维,资源可再生,可循环利用,且不占用耕地,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黄麻产品加工技术难度很大,全球黄麻纤维主要都被用于做成麻袋、包装材料、地毯基布等低附加价值产品。更尴尬的是,近年来,我国黄麻种植减少了90%,企业所用原料70%从孟加拉国进口。而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摩维”技术,突破性的实现了黄麻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的可能,是国产黄麻起死回生。   2008年,对中国纺织行业来说,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全国纺织行业接近“零利润”,被推向“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境地”。但是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公司却逆势上扬,产品研发不断,企业利润飘红。   普通黄麻、槿麻因麻纤维粗糙坚硬,不易染色,一直用于低附加值的产品,不被企业重视。但江苏紫荆花与东华大学等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联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麻、槿麻精细加工技术“维摩”,使昔日只能用来做麻袋的原料摇身变为绿色、环保的中高档休闲面料,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由于天然麻纤维与棉制品相比,在出口配额及关税优惠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而“摩维”技术的应用更使中国纺织品有了更多获得欧美及其他地区优惠贸易政策的机会。可以说,“摩维”技术使黄麻这一古老的纤维为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商机。   随着摩维天然麻纤维产品获得大规模开发,紫荆花在东台及苏北大量的滩涂地推广种植黄麻的计划,而与东台基地的联手,也成为江苏省苏南企业与苏北农业联合创新的“第一次”。在苏北这片原本无法种粮食的沿海滩涂地区,由于能够适合黄麻的生长,如今已经变成了万亩黄麻种植基地,为摩维产品提供了大量原材料。绿色产业链的效应在于,不断创新产品就能增加材料生产的规模。目前,每种植一亩黄麻可直接收入600~900元,如果能在加工上再有新的设计,收入还可上升。以此计算,万亩黄麻将可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900万元一年,如果实现10万亩的规模,则将实现农民收入增加一亿元以上。   自主创新带来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链的延伸。“全国现有各类滩涂、盐碱地800万亩以上,以每亩原麻150公斤、收益500元算,将给农民带来25亿元的收入。”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国忠介绍,公司推广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很成功,在苏北滩涂、干旱地区发展黄麻种植基地上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不仅如此,紫荆花还将摩维的创新着力于黄麻育种、种植、纤维处理、纺纱、染整及产品,至今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出摩维系列的面料、家纺、室内软装饰品等产品。紫荆花还制订了立体环绕的优质产品战略,将努力打造一个生态和谐、工农互哺、共同发展的经济产业链品牌;并为企业自身及合作伙伴搭建了一个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平台。一项技术,不仅成就了一个企业,更振兴了一个产业。目前,紫荆花“黄麻产业链”已形成了一个年产10万吨黄麻的种植基地、年产3万吨的高性能黄麻纤维生产基地。   “摩维”带动的不仅是苏北的农业,还带动了苏北的纺织业。以“摩维”产值实现1亿元为例,苏北纺织业就可创造3亿元的价值。由此,“摩维”生态绿色的领先技术将苏南的工业和苏北的工农业联系到了一起,建造了一条南北互动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农业及纺织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机会,使苏南苏北地区形成了产业结构的区域优势互补。

【麻原料基地:重整河山“待后生”】相关文章:

地地市场重整河山?04-29

桉树原料林基地土壤肥力评价与施肥策略04-26

晚饭以后生06-08

祖国河山的诗句02-13

别麻氏,别麻氏赵嘏,别麻氏的意思,别麻氏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宁夏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发展04-28

赞美祖国河山的诗句03-07

大好河山作文04-30

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甜宝麻麻04-27

股票市场重整旗鼓04-30